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与中医(学习心得)

南昌学员:刘琼


未学习中医之前,中医在我眼中是个很神秘的事情。小时候仅有的几次中医体验,留下的影响是,中医大夫都是上了年纪的人,中医看病即奇怪又神奇,用手指一搭手腕上,就能知道我身体怎么了,然后写下一串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药名,还有中药是很难吃的。记得父母有一本小开本的中草药书,上面有介绍各种草药的文字说明,这是我不懂也不感兴趣的,但印的各种草药的图绘,却是很喜欢的,有时还以在自然环境中认出了几味草药书上介绍的草药而颇得意。母亲还通过草药书找到一味草药,煎水给父亲喝,治好了父亲的胃病。长大以后,接触中医就很少了,生了病几乎都是看西医,但中医的神秘,中药的花花草草都能治病的神奇一直在脑中挥之不去。

人到不惑之年,才真正开始想学习中医,原因很多:有儿时的好奇不解,想寻求答案;有自身身体不好西医解决不了,想通过中医养身;还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中医文化是传统文化里绕不开的内容,古人是“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儒往往是一家,会读书的人,都懂些医术。

都说无知者无畏,没有窥看中医大门之前,对自己学习中医还很有些信心满满,可刚推开一条缝,我就被里面堆积的汗牛充栋的医学书籍给吓住了,不知从何下手。都说经典的就是最好的,为走捷径,我也就决心从被中医学界奉为必读的中医四大经典的《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入手。四大经典囫囵吞枣了一遍,得到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经典对我这种半路出家,天资不敏的人,是莫测高深的。想拜师学艺,时间不容许,年龄也不容许,谁收我这么大的学生,还是自己摸索的学。一年多的时间,杂七杂八的看了些与中医有关的书,参加了一些中医爱好者组织的活动,总算是在大脑里建立个零散的中医概念。知道了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五脏六腑在五行的归属,人体十二经络的名称与大致走向,人体生病有虚实寒热之分。晓得了中医学术也有门派之别,如仲景的伤寒派,现在多称经方派,李东垣的补土派,朱丹溪的滋阴派,刘完素的寒凉派,叶天士的温病派和时下很流行的火神派等等流派。还有一些,就不献丑了……

可是没有老师引领的学习,就是一种玩,随意性很大,这本书看看,那本书瞧瞧,都不深入,获益有限;弹性很大,有时间就学点,没时间就不学,时间拖长了,就学前忘后;章法是乱的,没有系统,这是学习之大忌。玩了一年多中医,感觉很热闹,也确实通过玩似的学,改掉了我许多以往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黄帝内经》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暮而收聚,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为此,我开始坚持早睡早起,每日白天锻炼身体但不出大汗,饮食注意适度,不吃大凉大热的食物,有意识的调控自己的心性,不乱发脾气,常保持清静状态等等。这些做下来的确于身心有益,但自我养生只是我学中医的目的之一。我还想有更大的追求,希望能登堂入室,一窥堂奥,希望能诊病救急,保家人平安,更希望能济世救人,尽微薄绵力。但我知道,学的热闹,并不等于是真学到了东西,没有好老师,这一切愿望的都只会是美好的愿景,实现不了。

或许心念所致,上天竟然送了一位老师来。九江中医院的周水金老师为广大与我一样的中医爱好者免费上中医课。每周通过中医励进会的微信群可收听到周老师的在线直播讲课,从《中医基础理论》讲起,陆续还会有《中药学》《中医诊断学》等的全部中医学课程。天上是不是掉了个馅饼下来被我捡到了,我很是庆幸,但人是不应该习惯于吃免费午餐的,否则吃的动力都会没有,渐渐人就懈怠了,我相信能坚持到最后的人,定是寥寥无几,但我对自己说,你必定是能坚持到最后的人。为此,我参加了老师的杏林学堂协理群,帮老师整理每次的录音讲稿,哪怕协理群的其他伙伴们抽不出时间来分担一些任务,我独自也要坚持做完。这即是对老师无私付出的一种回馈,也是鞭策自己努力的紧箍咒,而且通过整理录音文字,更能逐字逐句去推敲老师讲课的内容,加深印象。老师常会说我们整理文稿的人辛苦了,其实真正付出者是老师,我作为学生是乐在其中,又何苦之有。

现在老师的《中医基础理论》讲课已接近了尾声。从《中医基础理论》的绪论、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血津液神、藏象、体质、病因、发病、病机到最后的防治原则一路下来,老师与我及其他学员们度过了许多过个不同寻常的夜晚,我从未想过离开学校近20年了,还会有这样的学习中医,一门我完全不熟悉的领域,的机会。老师的讲课是深入浅出,源于书本又脱离书本,并加入了许多自己的学习心得、临床体会和用药经验。就举第11讲的脾胃系统来说,老师不仅按书本的五脏系统划分原则讲解了脾胃系统,而且还将自己母校成都中医药大学老师的学术观点加入进来,认为小肠、大肠这块也该纳入脾胃系统才更符合临床实际,扩展了我们思维的角度。在这一讲里,还特别介绍了许多病症的临床用药,如脾气虚一般用四君子汤,是健脾益气的经典处方,也可以用补中益气汤;胃阴虚,加沙参麦门冬汤,有便秘的加通便的药,如瓜蒌仁之类,肚胀加行气的药,如枳壳、佛手之类;比较轻的脾阳虚就用理中丸,如果是重的脾阳虚,可以用附子理中丸。脾不统血证,一般可以用补中益气汤,或者归脾汤然后加一些止血药物,看出血是热还是阴寒,加药时需要考虑药物的阴阳属性;脾气下陷症,用的补中益气汤;寒湿困脾,可用胃平汤加减,胃苓散加减;湿热郁脾,一般处方用连朴饮;食积证,可用保和丸,等等。这样的内容添加和举例在老师的讲课中经常可见,而且老师讲课还有个特点,讲课过程中,重点的内容总喜欢反复强调,就怕学生不懂,我在整理讲课录音文稿时,就很有这种体会,有时甚至感觉老师有些啰嗦,一个概念、内容反复说,现在想想,老师讲课真可谓是用心良苦。在看了老师的《快哉中医!一位中医的真心实感》后,我更是感受到了老师的医道德心。看老师的文章,文字简练优美,犹如医古文,一个可以用如此言简意赅的文字表达思想的老师,却不厌其烦的为我们这些刚入门的学员讲解基础理论知识,对老师而言这是何其枯燥,对我们而言又是何其幸福。“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老师做人、行医、处事之真境。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我无法用言语表达,只能说感恩于心,尊师前行。

可以说,我的学习中医之路才刚刚开始,接下的路,应该是崎岖而艰辛,希望有老师的带领,我能坚持走到最后。

中医太美,中国传统文化太美,我的祖国更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色黄入脾!70岁老中医补脾益气的一味草药,究竟如何使用?
《中医基础理论》培土生金
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祛湿的17味草药,学习收藏[比心][比心][给力
中医基础理论,脾
09中医基础理论:脾系统
中医基础理论1-4章;唐朝老师_高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