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豆腐,怎与中国文化有什么关系

“素醍醐”是豆腐的别称。其名的由来,还要讲到元末明初自号“龟巢老人”的学者谢应芳与豆腐的一段妙缘。

谢应芳生逢乱世,仕途也颇为坎坷。但他一生崇正辟邪,始终保持着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心性。古稀之年,他退隐故里,却依然不忘导人从善,老而不倦。然而此时的“龟巢老人”年事已高,牙齿几乎尽落,进食多有不便,导致了身体也大不如前。

一日,应老友之约,谢应芳来到寺庙与高僧品茗论禅,转眼间便到了晌午。高僧知他咀嚼不便,便特地精心烹制了几道豆腐斋菜。谢应芳一试,豆腐柔嫩细滑,口味醇厚绵长,食毕齿间留香,遂赞不绝口。

豆腐菜肴美味又不需费力咀嚼,甚合谢应芳的心意。此后相聚,他们除了品茗论禅,也时常一起切磋制作与品尝豆腐斋菜的心得。久而久之,谢应芳悟出了豆腐表象下蕴含的禅意,盛赞其为“素醍醐”。所谓“醍醐”,原指酥酪上凝聚的油脂。豆腐气作龙涎香,色过牛乳腻的特质,正与其相合。佛家有醍醐灌顶之说,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与高僧一起品尝豆腐,高谈阔论之时,谢应芳体悟到了豆腐“虽无肉料之味,却有肉料之功”的变通之妙,以及最宜养老的慈悲之心,仿如得到了 “令问维摩,闻名之如露入心,共语似醍醐灌顶”的欣喜。

食豆腐而参禅,正合乎佛家一体同观、离色离相的法度。明末清初诗人尤侗,自幼研习佛法,曾撰文借豆腐论立戒修身,提出“豆腐戒”一说,其中包括大戒三、小戒五。大戒三指味戒、色戒、声戒。小戒五指赌戒、酒戒、足戒、口戒、笔戒。他认为常人的欲望是难以戒断的,若久食豆腐,便可清心寡欲。所以“非吃豆腐不能持此戒也” 。

其实,寺庙中就设有专门制作豆腐的场所,制作豆腐被作为一种参禅的过程。佛家认为豆腐成型是一种境界的转化。粒粒黄豆被放入石磨,历经研磨才能化作浆汁,是为一重境界;点卤成型,是为二重变化。其中磨豆成浆、水分添加、温度掌控、点卤时机,无不需要时时处处的精心与静心。这种精与静正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心性。除却变化过程,豆腐的滋味也是清淡近乎无味,又甘中带苦,品一口“众生扰扰,其苦无量”。这样的味道,对修行者而言,也可以“平心性,生悲悯”。难怪唐代诗人沙张白咏叹道:“疮痍四海谁解铃,唯有食腐之人心怆然!”

豆腐在中国深得人心,民间俚语中豆腐也常被挂在嘴边。“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说的就是豆腐的保健作用;“刀子嘴,豆腐心”说的是豆腐的仁爱谦和;“小葱拌豆腐”说的是豆腐的纯洁;“马维儿栓豆腐”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用豆腐来说事儿打比方,大家都心知肚明,可见豆腐在百姓生活中根基是十分深厚的。

如果说豆腐能够代表中国文化,也许会显得有些武断和片面。但在中国似乎也少有像豆腐这样受到如此广泛认同的传统食品。究其原因,中国人对豆腐的理解,已经远超出了“形”与“味”,达到了“意”的境界。简简单单的豆腐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食品,尝一口豆腐,品出的是中国人自身对生活的认知与追求。

非遗美学

传播也是一种传承

 专注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

 提供文化与商业的实现路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豆腐看中国传统文化
论述百练:宋明儒学与佛教——基于心性论视域中的比较
佛家虽不修周天,但确实有一些高僧大德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包括一些类
想不想吃豆腐啊?此豆腐非彼“豆腐”哦
爱吃豆腐的朋友,这3种豆腐再便宜也别买了,多吃严重致癌
爱吃豆腐记得要收藏,学会这么做豆腐,2斤豆腐不够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