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3个祛痰热名方,解决痰热滞留引起的胃炎

慢性胃炎可见于多种类型,之前小编带大家了解了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的常用方剂,今天我们换一个证型来说说。

如果患者胃脘胀闷,纳差不饥,恶心呕吐,头晕身重,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请问这是什么证型呢?答案是痰热内扰型,痰热为患,治宜清热化痰、健脾和中。治法过后,就到了了解常用方剂的时刻了,详情请见下文。

1.温胆汤

【方源】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组成】半夏6g,竹茹6g,枳实6g,陈皮9g,甘草3g,茯苓5g。水煎服,加生姜3片,大枣1枚。

【功用】理气化痰,清胆和胃。

【验案】李某,男性,30岁,常因饮食不定时,饥饱失常,而致食后胀满,胃中灼热,反复发作两年余,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嗳气,肢体困倦,口黏,大便不爽,苔腻微黄。中医诊断为痰浊中阻之胃脘痛,治当燥湿化痰、理气和胃。处方:半夏9g,竹茹9g,枳实9g,陈皮6g,茯苓13g,厚朴9g,砂仁6g,大腹皮10g,海蛤壳13g,麦芽10g,鸡内金9g,丝瓜络9g。服药七剂,苔渐薄,饮食增,已无恶心嗳气,大便转畅,但身困乏力,原方加炒白术9g,炒枳壳6g,去海蛤壳、枳实、竹茹,再服7剂诸症消失,嘱患者注意饮食规律,忌生冷,今后可配服健脾丸调治以防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由饮食失节而致常食后胀满,伴见食欲不振,恶心,嗳气,肢体困倦,口黏,大便不爽,苔腻微黄。因此,辨证属于痰湿中阻,中焦气机壅滞,胃失和降,脾失健运。治疗上用温胆汤理气化痰,清胆和胃。去大枣,以防其性甘滋腻,使湿浊壅滞。又因患者胃中灼热,即为湿浊已经化热,故去辛味生姜,改用大腹皮、砂仁等理气除湿、舒畅气机之品;并酌加海蛤壳清热化痰,以祛郁热;麦芽、鸡内金促进消化,增加食欲;诸药配合,使湿浊得化,脾气得升,胃气得降,中焦气机顺畅,故诸症消失。

2.黄连温胆汤

【方源】唐·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枳实10g,竹茹10g,黄连10g,大枣5枚。水煎服,早晚各一。

【功效】清热利湿,化痰理气。

【验案】陈某,女,33岁。患者胃脘胀痛,腹胀,嗳气,恶心,便溏,苔黄厚腻,脉弦滑。诊为痰湿郁滞偏热,治以黄连温胆汤加味:黄连10g,竹茹20g,枳实10g,半夏10g,陈皮10g,茯苓16g,甘草10g,槟榔10g,厚朴10g,服药4剂后,痛止,稍胀,进食后明显,原方继续服用4剂,而收全功。

【按语】本案为步玉如的临床验案之一。患者痰湿郁热,则便溏,苔黄厚腻,脉滑;湿阻气机,则腹胀,嗳气,胀痛。故步玉如教授以黄连温胆汤清热利湿,化痰理气。黄连、竹茹清痰热;枳实、陈皮、槟榔、厚朴行气;半夏、茯苓消痰。

3.小陷胸汤

【方源】汉·张仲景《伤寒论》。

【组成】黄连6g,半夏12g,瓜蒌实30g。水煎服。

【功效】清热化痰,宽胸散结。

【验案】刘渡舟医案:孙某,女,58岁。胃脘作痛,按之则痛甚,其疼痛之处鼓起一包,大如鸡卵,濡软不硬。患者恐为癌变,急到医院X光钡餐透视,因需排队等候,心急如火,乃请中医治疗。切其脉弦滑有力,舌苔白中带滑。问其饮食、二便,皆为正常。辨为痰热内凝,脉络瘀滞之证,用小陷胸汤:糖瓜蒌30g,黄连9g,半夏10g。共服3剂,大便解下许多黄色黏液,胃脘之痛立止,鼓起之包遂消,病愈。

【按语】《伤寒论》138条曰:“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心下”,指胃脘。观本案脉证,正为痰热之邪结于胃脘之小结胸证。故治用小陷胸汤,以清热涤痰,活络开结。方中瓜蒌实甘寒滑润,清热涤痰,宽胸利肠,并能疏通血脉;黄连苦寒,清泄心胃之热;半夏辛温,涤痰化饮。三药配伍,使痰热各自分消,顺肠下行,而去其结滞。

刘老认为:①瓜蒌实在本方起主要作用,其量宜大,并且先煎;②服本方后,大便泻下黄色黏涎,乃是痰涎下出的现象;③本方可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渗出性胸膜炎、支气管肺炎等属痰热凝结者。若兼见少阳证胸胁苦满者,可与小柴胡汤合方,效如桴鼓。

慢性胃炎常见,治疗时辨对证、用对方是关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胆汁反流性胃炎!一张小方子,疏肝利胆,降逆和胃,胃炎好了
谢昌仁 黄连温胆汤
【黄连温胆汤】黄连温胆汤临证说略
王安康临证运用温胆汤经验介绍
胃胀,胃痛,胃炎,热结心下——大黄泻心汤
【温胆汤】痰热呕逆组成:半夏 竹茹 枳实...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