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方草木状》疑难种“良耀草”试考

《南方草木状》为晋代嵇含所著,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植物学文献和第一部记述南方植物的著作[1]。全书分上、中、下3卷,记载药用植物80种,其中卷上草类29种,卷中木类28种,卷下果类17种、竹类6种。书载大部分植物基原已考证清楚,但尚有少数原植物不明,良耀草即为其中之一,今试考之。

良耀草文献记载

《南方草木状》首载良耀草:“良耀草,枝叶如麻黄,秋结子如小粟,煨食之,解毒,功不亚于吉利,始者有得是药者,梁氏之子耀,亦以为言梁转为良尔,花白似牛李,出高凉。”[1]。不同版本记载有出入,杨伟群以百川学海版为底本较点时,言良耀草“功用不亚于吉利”[2];《说郛三种》载曰“食之解毒,功用亚于吉利”[3];李时珍《本草纲目》吉利草下引嵇含《南方草木状》文:“又高凉郡产良耀草……功亚于吉利草”[4];民国萧步丹《岭南采药录》言“产于广东阳江县,以梁耀初得此草,后讹梁为良,故名”[5]。以上不同版本差别主要集中在良耀草功效是否亚于吉利草,但对其性状、产地和“解毒”功效的描述均一致,所以并不影响对其考证。

良耀草原植物考

植株形态考

原书言良耀草“枝叶如麻黄”,指其整体外观,也即植株形状、大小和茎叶质地等与麻黄相似。麻黄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之后历代本草都有记载,尤以《图经本草》为详,现代考证麻黄应为现今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6]。另有人对本草所载麻黄的产地及生境分析,认为古时所用麻黄主要是草麻黄,可能也包括同属木贼麻黄E. equisetina Bge.及异株矮麻黄E. minuta Florin.var.dioeca C.Y.Cheng[7]。无论是草麻黄还是同属其他植物,均具有以下形态特征:小灌木或草质灌木,分枝多,茎圆,茎叶退化为膜质。《南方草木状》收载植物大多数为岭南地区常见植物,与麻黄属植株形状大体相似者有以下几种:一是问荆Equisetum arvense L.、节节草E. ramosissimum Desf.等木贼科植物,但它们均为蕨类植物,不开花结实,与良耀草开花、结子等描述明显不符,因此排除可能;二是木麻黄科植物木麻黄,但其为高大乔木,不可能被称为“草”,况其棒状花序与球状果序与良耀草花、果形状差异巨大,也可排除;三是桃金娘科植物岗松Baeckea frutescens Linn.,该种在《中国植物志》中描述为:“灌木,有时为小乔木;嫩枝纤细,多分枝。叶小,无柄,或有短柄,叶片狭线形或线形,长5~10毫米,宽1毫米[8]。”灌木、茎细分枝、叶小等特点与麻黄属植物非常相似。另外,甘松在酸性土壤上易成为优势群落,成片聚集,直观视觉上与群生麻黄非常相像。

花色花形考

嵇含言良耀草“花白似牛李”。牛李一名最早见于《吴普本草》,在鼠李条下记“一名牛李”[9]。《吴普本草》大约成书于3世纪上半叶(200—250年),而嵇含生于262年,卒年为公元306年,《南方草木状》成书时间明显晚于《吴普本草》,故此处的牛李应为《吴普本草》所指鼠李,也即现鼠李科植物冻绿Rhamnus utilis Decne.。《中华本草》[10]对冻绿花形态描述如下:“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无总梗的伞状聚伞花序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4裂,裂片卵形;花瓣4,长椭圆形,小或无。”嵇含所言“花白似牛李”应指花的大小和形状象牛李,而非颜色。嵇含不仅为晋代植物学家,还是文学家,文学造诣深厚,其著《南方草木状》文笔非常冼炼,如单说花色,“花白”二字即可,应不会再赘言类比他物。所以从花色看,牛李花之黄绿与良耀草之白色并无矛盾。从花形上看,《中国植物志》[8]对岗松花的描述是:“花小,白色,单生于叶腋内;苞片早落;花梗长1~1.5毫米;萼管钟状,长约1.5毫米,萼齿5,细小三角形,先端急尖;花瓣圆形,分离,长约1.5毫米,基部狭窄成短柄。”由此可见,冻绿花与岗松花较相似,均具有花小、花冠分离、花瓣圆形或椭圆形的特点。

果实、种子考

嵇含言良耀草“秋结子如小粟……煨食之”。粟,《名医别录》始载之,称粟米,相近者还有青梁米、黄梁米等[11]。《本草纲目》[12]云:“自汉以后,始以大而毛长者为粱,细而毛短者为粟。今则通呼为粟,而粱之名反隐矣。”因此,此处的小粟应为现今粟Setaria italica var. germanica(Mill.) Schred.,其果为颖果,直径1~3 mm[13],而岗松蒴果长约2 mm,二者果实大小近似。另外,岗松花期7—8月,果期9—11月,与原书所言“秋结子”吻合。假如岗松即是梁耀草,其种子直径仅0.2 mm,“煨食”之“子”应为果实。

功效考

《南方草木状》将吉利草和良耀草相邻排列,并将二者功效作比较。在吉利草条下言:“交广俚俗,多蓄盅毒,惟此草解之,极验”之后,言良耀草“煨食之,解毒,功不亚于吉利”,因此此处“解毒”应指解“盅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将良耀草并入吉利草条下,除引用《南方草木状》吉利草内容外,还补充吉利草药用部位和功效:“根,苦,平,无毒,解盅毒,极验。”良耀草既是“煨食解毒”,其药用部位应为果实和种子。但从李时珍将良耀草并入吉利草,且拿二者比较功效的情况看,良耀草果实和种子性味功效应与吉利草根相似,也即“苦、平,无毒,解盅毒”。盅毒普遍被认为是我国南方部分少数民族流传的一种巫术。传说中其制法是:将众多毒虫蛇蝎之类,盛放在一个器皿里,任它们自相残杀咬食,最后有一虫独自存活下来,就称之为蛊,(它们的分泌物或尸体粉末)一旦随酒食饮服到腹内,则出现不同中毒症状[14]。据作者查阅文献,“盅毒”一词在我国出现较早,仅神农本草经就记载有44种药物可治盅毒。由此推测,盅毒的流行范围应不止少数民族地区,也可能并非全是人为制作的毒物,是否至少在某一历史时期可泛指一切蛇虫之毒,有待进一步考证。而岗松,其根味苦、辛,性寒,能祛风除湿,解毒利尿。主治范围中有“虫蛇咬伤”。明《普济方》言其“味微苦,清香,无毒”,“类人参,服之益人,兼解诸虫毒”;《杏苑生春》言“解诸虫蛇毒,食之毛发复生”[15]。由此可见,岗松根的性味功效与吉利草和良耀草相近,功效与“解盅毒”吻合。其果实“煨食”之后与根发挥相同功用也可理解。现代对岗松带有花果的枝叶蒸馏得到岗松油,证明具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作用,用于皮肤湿疹、瘙痒、淋病、疥疮、滴虫性阴道炎、脚癣等症[16]。有人对岗松枝叶、根茎水提物和醇提物进行了药理作用研究,证明水提物具有一定的抑菌作用[17],醇提物具有抗炎、抑菌、镇痛、抗过敏、增强免疫、保肝、退黄等作用[18]。上述杀虫止痒、抑菌、抗炎与古“解毒”功效相近。

产地考

嵇含言良耀草“出高凉”。高凉是古代岭南一个极为重要的古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设合浦郡,高凉5个属县之一,今恩平、阳江、阳春、电白、茂名、高州、化州、吴川皆其属地。东汉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高凉县升格为高凉郡。由嵇含生卒年代,可知书中所指高凉应为高凉郡,当时辖高凉(今高州)、安宁(今阳江)、西平(阳江县部分地区)3县。良耀草的这一地理分布与《广东植物志》所述“岗松分布在广东及海南,喜生于低丘及荒山上,各地极常见”一致[19],也与《岭南采药录》言良耀草“产于广东阳江县”的记载相符。

综合以上5方面考证,《南方草木状》所载良耀草很有可能是今之桃金娘科植物岗松Aeckea frutescens Linn.。

讨    论

嵇含长期在南方为官,所著《南方草木状》除对鹤草(书言“云是媚草……能致夫怜爱”)、吉利草(书言“即遁去不知”)等个别植物赋予神话色彩外,对绝大多数植物记载真实可信,良耀草亦然,绝无虚构可能。但毕竟时隔近1800多年,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不排除个别植物种群的变迁,加之良耀草的描述仅仅寥寥数语,这都为后世留下了考证的难题。故《南方草木状》之后,《生草药性备要》《山草药指南》《本草求原》3本岭南重要本草著作中再无良耀草出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虽对吉利草内容有所补充,但除《南方草木状》之外,并无援引其他文献,很有可能良耀草至少在明代已不知实物了。至于民国时期《岭南采药录》虽有良耀草的记载,但只是将原书“出高凉”变为“产于广东阳江县”,其他内容并无实质变化,据此认为萧步丹对良耀草的认识仅仅来源于《南方草木状》,并未作任何实物考证。

《南方草木状》作为地方性植物学专著,诸多植物为岭南地区独有,较之全国性本草著作,对其所载植物的考证研究非常有限。除良耀草外,至今尚有鹤草、肥马草、吉利草等疑难种“尘封”1600多年。我国本草研究前辈郑金生先生指出,医史文献研究者须具备稚子之心和历史之眼[20],笔者对此理解是要尊重文献,但不可局囿于文献,要敢于质疑和“假想”,勇于探索,才能从历史文献中发现学问,这才是本草研究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基于这种观点,本文探索性对良耀草进行了考证。严格地说,上述考证也有诸多疑点,比如麻黄茎节明显,且其叶为膜质,而岗松叶为条形;粟的果实为颖果,岗松果实为蒴果,大小虽相仿,但其形状差别较大。所以本考证不敢言之凿凿,仅作为一家之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的同行参与到岭南本草诸多疑难种的考证工作中来。

参考文献

[1] 嵇含.南方草木状:影印本[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1-49.

[2] 梁廷楠,汉杨孚.南越五主传及其他七种[M].杨伟群,校点.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61.

[3] 陶宗仪.说郛三种.说郛一百卷.卷八十七.南方草木状:影印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1193.

[4] 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二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827.

[5] 萧步丹.岭南采药录:影印本[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9:72-73.

[6]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4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49-357.

[7] 杨继荣,王艳宏,关枫.麻黄本草考证概览[J].中医药学报,2010,38(2):51-52.

[8]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53卷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4:57.

[9] 魏吴普.吴普本草[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68.

[10]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13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52-253.

[11] 陶弘景.名医别录[M].尚志钧,辑较.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06-207.

[12] 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三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481-1482.

[13]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中国植物志(第10卷第1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356.

[14] 许敬生.巢元方论盅毒[M].河南中医,2010,30(11):1060-1060.

[15]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15卷)[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626-627.

[16]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第2册)[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24.

[17] 李燕媚,陈学芬,钟正贤,等.岗松水提物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药材,2007,30(11):1429-1432.

[18] 李燕媚,陈学芬,钟正贤,等.岗松醇提物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3):192-194.

[19]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广东植物志(第三卷)[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162.

[20] 黄心.北京中医药文化科普研究基地人文讲坛第六期开讲[N].中国中医药报,2013-9-18(4).

(收稿日期:2016-04-08  编辑:李海洋)


作者:祁银德,李大炜,麦艳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曾在史料中出现的“奇树异草”
本草经集注 草木中品薰草
南方草木狀
嵇含·葛洪·屠呦呦
书库 子部 类书类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 卷六十四
嵇含是世界第一位植物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