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历史学家笔下的名医与病人

《救命----明清中国的医生与病人》一书,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作者主要选取了明清三位医家(吴楚、孙一奎、程茂先),来阐述明清时期的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探讨儒与医之间的关系,展示了明清行医者的真实情景。

《救命》从吴楚的《医验集》中,发现吴楚的矛盾心理,吴楚的尴尬,吴楚的愤怒!如有病人答应吴楚治愈后,会帮助吴楚出版他的医案。但是病治好了,病家却不提出书的事了!于是吴楚愤恨道“其昆玉亦许代梓《医验录二集》为报,愈后遂尓背之。天下何有良心之少耶!”,可见当时吴楚的经济情况如何拮据。最后医案还是在朋友的资助下,得以出版了。

吴楚尴尬在于,他志向本是科举,但是每次都是“文战又北,羞对妻拿,卧雪饮冰,硁硁自守”。没有功名,在当时的社会,肯定是一个可以被人攻击蔑视的伤疤。当吴楚为自己治愈祖母、母亲的病,准备过高兴的过年时。族内有人却说“医虽精,不无荒废制举正业”。这句话激怒了吴楚,他的答复十分激烈“前保全一老母,今保全一老母,乐不啻南面王矣。即现在三公之位,亦不以彼易此!况未来之科目,无据之文章乎?”。

然而愤怒归愤怒,吴楚还是一次次参加科举。为了生计,吴楚是不得收些费用的,因为赶考也是一笔很大的花销的。吴楚做出选择是“只惠我五十金,为今秋乡试盘费;一切药物,我尽力措办应用”。通过《救命》一书的描述,让现代人看到一个因生计,不得不以医技换钱财的儒生形象。吴楚的矛盾,来自他受的教育以及社会大环境。但是从社会发展来看,以技术换取糊口维持生计,甚至发家致富,在当时已经成为一种常态。而《救命》评价更为精彩“在此,原本呈现紧张关系的儒医与医业,又形成另一重的吊诡:医业支持了儒业。一旦放弃了医业,可能连儒业的追求都要落空。”

上图文字分析,解释为何以儒入医的儒生越来越多,这个原因可能是未得功名群体所不能接受的!他们怎么能与以医技糊口的群体等同呢?!毕竟他们头上还是有些功名的!有了这些事实与分析,给今天的启示是很多历史情况,远比中医教材复杂得多!不是所有的医者,都有朱丹溪、李东垣那样即有医名又有儒名,还衣食无忧。在教材里,恰恰没有介绍朱李二人的家族背景。而吴楚表现的医者生活,才是为医者真实生活。当然,有比吴楚更加困苦的医生,发出了“医乃贱技,不得以而为之”(余听鸿语)的感慨。那么有么有混得风生水起的医生呢?答案是有的,那就是《救命》的另一位主角,大名鼎鼎的孙一奎。按现在的说法,孙一奎是既有技术又会包装自己的医生。关于他的论述,以后再细聊。回到吴楚的话题,吴楚只留下《医验录》,关于他的资料也只能从他的《医验录》中寻找。虽然《救命》认为吴楚是一个具有悲剧色彩的人物,但是从三不朽(立功立言立德)的标准来看,吴楚的言行达到了三不朽。感谢吴楚的《医验录》,让后人看到了宝贵的医学资料;感谢涂丰恩先生的分析,让后人重新审视明清时期医患关系。总之,实情没有想象差,也没有编造得那么完美!

总之呢!对于多数人而言,医学先是糊口的手艺,然后才是其他。只要遵守法律法规即可,不要被道德绑架,不要自戴枷锁。有道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
如何攻克大病绝症?
医者谨记
【美日清聴<成長>】医者と病人
一封“情书”
湖南老中医吴品奎:能被数十万乡亲苦苦挽留,也是一桩幸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