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标针灸规范毫针基本手法》体会(一)

毫针基本手法在国标《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21部分。其中在术语与定义部分,明确了以下概念:一,循经感传;二,气至病所;三,针刺补泻;四,九阳六阴;五,飞经走气。对以上规范内容体会如下:一,补泻概念,值得继续研究,以便加以修订。本人临证多言刺激量,慎用补泻一词(具体内容请参阅《针刺手法之思考》一文);二,九阳六阴解释得很好,无神秘化不夸张,临证理解其意即可,不必真真捻九退六,捻三退一易可。要根据病情穴位,临证随机而变。比如病人是第一次来针刺治疗,您就得捻得少而轻,不然很容易出现晕针。同时注意不是力道越猛越好,一定要以病人的承受能力为标准。

在第四部分施术方法中,单式手法共计二十四种。其中一至四为揣、爪、循、摄。此四法很好,在针灸教学值得大力推广。对于针刺前准备手法,一想很不受重视。学生每见临证医师,拿针便刺,不知此四法对于激发经气大有裨益。循摄二法,《规范》有如此解释——“以指甲(指头)沿针刺腧穴所属之经脉的路线向心切掐”。此处“向心切掐”大有深意,颇合经脉传导之早期记载。此等传导之文献研究,以黄龙祥先生研究最为仔细,可参考黄龙祥先生的《经脉理论还原与重构大纲》。揣法看似费神费力,但是穴位是个功能位,找到敏感点,效果会大大提高。比如胆囊炎刺胆俞可以,刺华佗夹脊易可,但有在两穴之间有压痛或酸麻的病人,取此处针刺,则患者有病去大半,一身轻松的感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针灸的门道
揭开针刺补泻的神秘面纱---认识补泻
中医针灸针刺之术2
内经针法
粗针补泻一得
中医刺灸针刺的得气与补泻症状/治愈方法/诊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