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厅九井”的“屋中屋”——南华又庐
南华又庐位于梅县著名侨乡南口镇侨乡村,毗邻205国道,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动工兴建,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竣工,历时18年。因建造人潘祥初(字承先,旅印尼侨领)出生于该村祖屋——南华庐,其事业有成后建造此庐而得名。

南华又庐坐西北向东南,建筑平面布局为方形,是一座规模庞大的客家传统民居二层楼房建筑,占地面积10816平方米,建筑面积11220平方米。该庐外观宏伟,正立面为硬山式,侧立面山墙为大北水式。正大门的红色地砖上,镌刻着八仙图案,寓意“八仙把门,守护平安”。正堂的屋顶横梁上,左右各有五只“螃蟹”状吉祥物,寓意“横川天下”,家族世代昌盛。中堂左侧为戏台,吹拉弹唱,时常上演,右侧为祖训台,犯错子孙在此面壁思过,见词警醒。

潘氏起源于周,毕公子季孙食采邑于潘,因以为氏。晋中牟潘岳,官居著作郎,以文章传世,名满天下,故称'华国文章'。北宋名将潘美,于宋初率军南下,克南汉,定江南,累官忠武军节度使,故云'南华节度'。潘岳、潘安均为潘氏远祖,故南口潘氏先有'南华庐',今日尚存。而潘祥初亦喜爱传统,故将新居命名为'南华又庐'。

该庐虽然建造于清朝末年,却表现了许多先进性。采用中轴对称的传统平面布局,由门坪、外围墙、堂屋、后庭院、横向枕屋、周匝弧形后花园组成。庐内分为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因创建人潘祥初生有八子四女,八个儿子分居八堂内,则拥有八厅八井(天井),为八子八门八院八户。

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二座(左右各一座),枕屋背有周匝围墙内的果园,种有各种优良的岭南佳果。右边有花园,种有各种花卉,建有莲池、石假山。全屋共有164间房,其中枕屋46间,大小厅堂几十个,加以上、中二堂的大厅和中央的天井,即所谓“十厅九井”的来由。

其外表看似一座完整的屋,其实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连体,所以俗有“屋中屋”的称号,它的重要特征是所有堂屋都是一个朝向,表面看起来似乎与堂式无疑,仔细看来却不大相同。中央部分几乎有三堂并列之势,除中心主轴线上的重叠三堂之外,两侧又形成两侧副轴线,也是三堂重叠,只是在下堂部分不设大门,更无大门楼,全部封闭,共同使用中心主轴线上的大门楼。堂屋两侧不置厢房,在前后庭内引进了花墙、敞廊、金鱼池、花台、六角亭等,更显得宽敞明亮,使宅内生活场景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创建人潘祥初是有名的侨商。他17岁就飘洋过海,到印度尼西亚谋生。后积累了一笔资财,回到香港与他的族叔合资开办“万通安记”,兼营出口、汇兑与旅店,一时成为香港有名的钱庄。潘祥初发家致富后,积极扶持本乡子侄,使其家乡出了好几名侨界臣子。他的后裔一百多人,分布在海内外,颇有建树,已有多名博士、学者和企业家,世界著名量子化学家潘毓刚博士就是其后人。

他热爱自己乡土,与堂叔潘立齐合资兴建“毅成学校”(今“安仁学校”),承担学校办学费用。他同时捐资在家乡建造两座铁桥和横贯全村的三合土村道,后又与潘立齐合资在圩场上兴建16间两层楼房的店铺,将租金作安仁学校经费。

2002年7月,南华又庐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十八年的建造,百多年的沧桑,南华又庐不仅仅是一座简单的客家民居,更是客家人智慧的结晶,是客家文化传承的无言的见证者,斑驳的墙壁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百年的沧桑。

文章来源:梅州日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福建土楼18
探村广东梅州|侨乡古村,国内最典型围屋古村落里寻客家文化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南口镇侨乡村
客家建筑 客家围屋
客家人的土木堡垒——走近梅州围龙屋
客家民居风水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