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文新说】浮针扫散“腰五穴”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23例
老文新

这一期推送分类→【老文新说】

  相信读者朋友们在经过几年的临床工作或求学受教后都对针灸有了或多或少不同以往的认识和感受。小编整理了过去几年评论较多的推文,将这些“老文”发出来,希望能帮助大家有新的启发和感悟。

      老文新说,重在一个“”字,大家看了推文有什么感想和理解,欢迎大家在下评论区留言,畅所欲言,交流起来~

      让针灸人的公众号热起来!


浮针扫散“腰五穴”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23例

      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广义包括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第3 腰椎横突综合征、急性腰扭伤、梨状肌综合征、骶髂关节炎、肌纤维组织炎等多种急慢性腰部病变所致的腰痛及其导致的运动功能障碍。笔者采用浮针扫散“腰五穴”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23 例,现报道如下。

01
一般资料

       男11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平均(52±10)岁;病程最短3d,最长12个月,平均(6.1±2.5)个月。其中,首次出现腰痛症状者4例,既往有腰痛病史者19例;腰肌劳损12例,腰3横突综合征5例,急性腰扭伤3例,第3腰椎腰背肌筋膜炎2例,骶髂关节炎1例。主要症状为下腰部疼痛及活动欠利。

02
诊断标准

非特异性下腰痛目前没有统一诊断标准,参照相关文献拟定诊断标准:

①症状:局限性腰背疼痛及同侧肌紧张或痉挛(疼痛不放射至膝关节远端),功能活动受限,症状反复发作

②体征:体格检查,竖脊肌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肌肉异常痛点或条索状肌痉挛,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无明显肌力减退、感觉障碍,神经根牵拉试验(-);晨起、弯腰活动时、久坐或久站后疼痛加重

③影像学检查:常规检查X线片、CT 平扫等多无特异性提示。④无腰背手术史、无明显脊柱椎间盘结构性病变。

03
治疗方法

取穴:

①天枢、外陵、大巨、水道②五枢、维道③箕门④带脉⑤胃俞以上穴位附近最明显压痛点。

操作: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型号M。嘱患者仰卧位,暴露腹部及双下肢皮肤。

①医者站立于患者右侧,用右手拇指指腹在患者双侧腹直肌外侧缘自上而下按压,寻找最明显压痛点,多数患者会在足阳明胃经天枢、外陵、大巨、水道有明显压痛。双侧各选取2个最痛点,用进针器辅助浮针进针后医生行浮针手法扫散,同时嘱患者重复吸气鼓起腹腔做再灌注活动,以拉伸腹直肌筋膜。

②在患者右髂前上棘内下侧髂窝里,髂肌上寻找最痛点,一般位于足少阳胆经上的五枢、维道附近。医生用浮针进针、扫散,同时嘱患者右侧髋关节重复做“4”字屈曲抗阻及下肢髋膝关节屈伸运动的再灌注活动,以拉伸髂耻筋膜。

③在患者右侧股前区、大腿近端1/3 处前侧、缝匠肌内侧,寻找最痛点,一般位于足太阴脾经箕门穴附近。医生用浮针进针、扫散,同时嘱患者右侧膝关节稍弯屈外展位,助手在患者右膝内侧垂直加压,嘱患者右侧髋关节重复做“4”字屈曲抗阻的再灌注活动,以拉伸髂耻筋膜和股内收肌群筋膜。

④嘱患者左侧卧位,医生用右手拇指指腹在患者右侧髂脊和右侧十一、十二浮肋端之间按压,寻找最痛点,一般位于带脉附近。医生用浮针进针、扫散,同时嘱患者做右侧肩部和右侧髋关节逆向重复来回运动的再灌注活动,以拉伸腹斜肌筋膜。

⑤嘱患者俯卧位,右侧竖脊肌上,T12、L1 棘突右侧寻找最痛点,一般位于足太阳膀胱经胃俞穴附近,医生用浮针进针、扫散,同时辅助患者骨盆重复左右旋转运动的再灌注活动,以拉伸腰方肌、髂肋肌、腹外斜肌筋膜。右侧处理完后,所有的左侧处理同右侧操作。

       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一疗程,其中急性腰扭伤患者只治疗1次即结束,其余患者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结束后评定疗效。医生治疗完成,嘱患者回家,配合猫驼式、鸟狗式、侧桥、人面狮身姿势矫正性功能锻炼,每天2次,每次20min。

04
结果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治愈20例;好转2例;无效1例。治愈及好转患者中,治疗结束3周后,电话回访,疗效巩固无复发;治疗结束2个月后,电话回访,有1例患者因从六楼搬装修垃圾至一楼后,疼痛复发。

05
体会

       筋膜理论认为,疼痛仅是筋膜功能失调的信号,治疗重点应放在致病部位,即筋膜发生致密化的协调中心。协调中心是筋膜中对拉伤最敏感的部分,最易发生致密化,会导致其他部位发生疼痛。非特异性下腰痛中,腹直肌、髂腰肌等这些身体前侧的协调中心致密化,会导致腰方肌、竖脊肌等身体后侧的肌肉疼痛。用浮针治疗前侧筋膜的协调中心,通过肌肉的舒缩,使周围的血液重新灌注到缺血紧张的致密化中心,最大限度干预疏松结缔组织——浅筋膜,可发挥快速镇痛效应。此外,主动肌和拮抗肌合作才能完成某一运动模式,故治疗中,须同时处理主动平面(即身体前侧肌筋膜)和拮抗平面(即身体后侧肌筋膜),才能保持前后肌群的力学平衡,使疗效稳定持久,不易复发。

      “腰五穴”从筋膜角度具体分析如下

①天枢、外陵、大巨、水道是腹直肌的协调中心。腹直肌可防止骨盆过度前倾导致腰椎曲度向前凸而引发腰痛,其下端痛点可向双侧骶髂和下背部传导疼痛。

②五枢、维道是髂腰肌与腹直肌的协调中心。髂腰肌具有强大的屈髋功能,维持骨盆前向运动。

③箕门是腹部筋膜和下肢筋膜的联结点,也是髂腰肌、耻骨肌协调中心。髂腰肌、耻骨肌、股直肌通过髂耻筋膜联结。

④带脉位于侧腰筋膜,是腰部内旋运动协调中心,连接着背阔肌、肋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

⑤胃俞是腰部外向运动的协调中心,连接着腰方肌、髂肋肌、腹外斜肌。故治疗“腰五穴”可以松解对应的肌筋膜及其相连的肌肉筋膜,平衡身体前后肌群。

来源:施娟娟,卢杰,陆瑾,范刚启.浮针扫散“腰五穴”配合再灌注活动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23例[J].中国针灸,2019,39(04):451-45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基于经筋理论探讨非特异性下腰痛的发病机制及分期论治
脐针案例分享-《脐针治疗急性腰痛》《脐针治疗失音》
自用腰痛肌筋膜松解
李义凯 银针治顽固性下腰痛 【腰突症】
(同道分享)申立国:针灸治疗急性腰扭伤
中医针灸治疗30年的慢性腰肌劳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