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隔150年,杭州城郊再次发现中国瘰螈!

2021年3月3日是联合国第八个“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原乡为大家带来一则好消息:

我们在杭州城北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发现了消失多年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国瘰(luǒ)螈(yuán),为苕溪流域两栖类调查增添了一笔新纪录。

让我们一睹这位稀客的真容:

中国瘰螈,拍摄者:周佳俊

中国瘰螈

中国瘰螈很像一般人概念中的娃娃鱼——大鲵,只是要小得多,只有12-15厘米左右,全身褐黑色或黄褐色,皮肤粗糙,背脊和体侧常有棕红色或者黄色的疣粒及斑点,腹部具有橙黄色圆斑来示警掠食者不要轻举妄动。它白天常常躲在水底的岩石或者枯叶堆下,偶尔浮上水面呼吸,阴雨天则会爬到岸边草丛捕食昆虫、蚯蚓、螺类,行踪隐秘,不易被发现。

神秘的中国蝾螈

1840年,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击了舟山定海,自此以后,英军一路突进,最终给了腐朽的清政府沉重一击。定海之战,不仅打开了中国国门,将中国变成了西方商品的倾销市场,同时,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大批博物学家来到中国,马不停蹄地采集动植物标本。神秘古老的中国令博物学家们欣喜若狂,一船又一船的奇花异草、奇珍异兽被运回欧洲,成为了当时学者分类与研究的对象。
定海之战,图片来自网络
宁波作为最早被攻击的地区,又是中国最早的开放口岸,自然是博物学家们踏足中国的第一站,泥鳅、黑鱼、蛤蟆这些中国人最常见的动物就是那时被西方人从宁波带回欧洲并命名的。英国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也是此时来到中国的,后来他因为盗取了中国茶种移栽到印度成为了最著名的“植物猎人“。在他采集中国植物的同时,也收集了不少昆虫、环节动物、两栖类及鱼类标本,在宁波,他采集到了一些从没见过的两栖类动物标本。这批标本几经辗转,最后来到了当时的大英博物馆,其中的一部分至今仍保存在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库房里,这就是蝾螈。
当年福琼采集的中国瘰螈标本,产地标注为宁波内陆。图片来源https://www.gbif.org/
时任大英博物馆动物学部门负责人约翰·爱德华·格雷(John Edward Gray)对这些蝾螈标本进行了研究,他在报告中欣喜地写道,“这是亚洲大陆发现的第一例蝾螈科动物,它与日本的蝾螈标本非常类似,但显然这是一个不同的物种,它应该被命名为‘中国蝾螈’(即现在的中国瘰螈)”。

杭城的古老原住民

无独有偶,差不多同时,在杭州也记录到了中国瘰螈。管庭芬在《天竺山志》中写道“龙音蛇,俗名山和尙,相传受大士戒,不噬人,然昂首四足厥状可畏”。相较于西方学者,这段描述虽然显得简单粗略且富含神话色彩,确是极少数记录中国瘰螈的中国古代文献,并且还描述了瘰螈受到危险时的防御姿态。天竺山位于杭州西湖西面,说明在清末,杭州群山中仍有中国瘰螈的存在

中国瘰螈,拍摄者:周佳俊

跨越时空的重逢

可惜的是,之后的100年,杭州城周边几乎再也没有发现中国瘰螈的痕迹,只在1953年9月六和塔秦望山的路边捡到一尾,但是当时的学者认为,这条中国瘰螈可能并非杭州原产,而是从钱塘江上游的淳安被江水冲来的,因为除了发现这一尾以外,再也没有找到别的个体。现在看来,这条瘰螈很可能就是西湖山区原产的,只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瘰螈在该区域已经极为稀少。自此以后,杭州城周围再也没有中国瘰螈的记录。

2020年冬,原乡团队在余杭东明山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时,意外发现了一条中国瘰螈。出于保护目的,我们选择不公开找到中国瘰螈的细节。东明山距离钱塘江至少28公里,属苕溪流域,这条中国瘰螈不可能从钱塘江上游被水流裹挟而来,说明中国瘰螈仍然栖息在杭州城北的山区中。东明山中国瘰螈的发现,为苕溪流域两栖类调查增添了一笔新记录

中国瘰螈,拍摄者:陈奕宁

绿水青山之间

中国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喜欢植被茂密、水质清澈的山区。目前由于栖息地破坏及宠物贸易,中国瘰螈的数量已经大幅度下降,在2021年2月最新调整的《国家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名录》中,中国瘰螈已经被提升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虽然时隔多年,在杭州城郊重新发现它们的踪迹令人兴奋,但是如何更好地保护它们的栖息地,使它们继续安然地生活和繁衍下去,是我们更为关心的议题。

冬日东明山,拍摄者:沈秋

2021年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的主题是“森林与生计:维护人类和地球”。森林、森林物种和生态系统服务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反过来,人类应寻求在科学保护野生动植物的同时,可持续地利用自然资源以维持生计。中国瘰螈等珍稀两栖动物的保护相比更高等的野生动物,往往较少得到重视,但只要栖息地的绿水青山能够常在,相信这些古老原住民会继续安然隐居山水之间,再会有期。

参考文献:

Gray, Proceedings of the Zoological Societyof London[J], 27: 213-436. (1859), June 28, 1859.

浙江动物志委员会. 浙江动物志 两栖类 爬行类[M]// 浙江动物志, 两栖类, 爬行类.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费梁, 叶昌媛, 江建平. 中国两栖动物及其分布彩色图鉴[M].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2.

毛节荣, 张贞华. 杭州两栖类的调查[J].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1959(02):21-28.中国动物志编委会.

中国动物志,两栖纲.上卷,总论 蚓螈目 有尾目[M]// 中国动物志,两栖纲.上卷,总论, 蚓螈目 有尾目. 科学出版社,200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动物记|湖南蛙类知多少(上)
有尾两栖类(蝾螈类)
背瘤丽蚌
动物志
四川短翅莺——缅怀中国鸟类奠基人郑作新院士/李鹏琪、王海燕/不能遗忘的科学家06/20191006
丁蛎的功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