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翁同龢家族六世收藏,今由翁万戈先生捐赠波士顿美术馆

清代王翚《长江万里图》局部

翁万戈与摄影师斯坦纳在博物馆(约1950年)

清代王翚《长江万里图》卷

清代王翚《长江万里图》卷在波士顿美术馆展出现场               张子宁 图

翁同龢像


翁氏家藏是目前最好私人收藏之一,涵盖十三个世纪五个朝代

波士顿(2018年12月13日) -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今日公开宣布,接受了史上数量最多且意义最为非凡的一批中国书画捐赠——翁万戈家藏。这批捐赠文物共有183件,该家族收藏共传承了六代人之多。此次,翁万戈和家人共同进行了这次捐赠。翁万戈本人是一位享誉世界的中国书画收藏家、鉴赏家,翁氏家藏的核心部分由其先祖在19世纪蒐集奠定。

翁氏家藏可谓是美国顶级的中国艺术品私人收藏,并以其作品质量上乘、大师序列恢弘、保藏状态良好和流传著录清晰而见长。此次捐赠共有130幅绘画、31幅书法、18件拓片及4件织绣,横跨了十三个世纪五个朝代,并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收藏优势。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中国藏品以早期宋元书画为特色;此次捐赠大大填补了馆藏的晚期书画领域。翁万戈本人也是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长期资助人,在过去的十年间,他曾向博物馆捐赠了21件重要的中国艺术作品 ——其中包括长逾16米的《长江万里图》(王翚,1699年)。博物馆有幸在翁先生百岁诞辰时获得这件捐赠, 并在2018年7月至9月举办特展。而新进的这一整批捐赠,将进一步提升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中国馆藏,使之成为中国本土外的一大艺术品收藏重镇。预计在2019年秋季,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亚洲展厅将会举办翁氏家藏精选展。

“博物馆在很少的机会下,会获得能够扭转整个藏品面貌的捐赠,但现在就是这样标志性的时刻”,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馆长马修·泰特鲍姆说道:“这批藏品涵盖了多元的艺术主题,如笔墨生动的山水及花卉、中国文化史上的名人肖像或仙释画像,还有笔意遒劲飘逸的书法作品……这些大师名品,都可以很好地补充到博物馆的佳作序列中成为馆藏特色。我们感激翁先生孜孜不倦的研究工作及蔚为可观的学术贡献,我们也一定会将他的这批重要家藏分享给更多后代。”

翁氏家藏不仅因为它囊括了1300年的大师名作而重要;同样,也因它长途跋涉入藏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以及它曾经在一个显赫家族中汇集成形并代代相传的历史而倍加珍贵。奠定了大部分重要家藏的学者兼藏家——翁同龢(1830-1904)是一位19世纪的中国文化名人。他身居晚清朝廷高官之位,也曾是两位皇帝的老师。翁氏家藏在家族中父子继承,共流传了六代之久。最近的一代即是翁万戈(生于1918),他于1938年移居美国。翁万戈是一位修养深厚的电影制作人、诗人、历史学家和艺术家,他也是一位投身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及研究的传统文化巨匠。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看中国画,我的整个人生都和中国书画联系在一起,”翁万戈说,“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是我来美国后到访的第一家馆,这里也是我很有归属感的一个地方。我很高兴我的家藏最终和博物馆馆藏汇聚在了一起,犹如命运使然。”

藏品选介

绘画

翁氏家藏以文人画为主导,这也是宋代开始出现的一种绘画类型——精英化并富含表现力。捐赠中包括了7件董其昌(1555-1636)作品,董其昌是明代的书画理论家,奠定并宣扬了文人画理论,并影响了随后四个世纪的艺术创作。作为典型的中国文人画家,董其昌倡导师法古人;而相比对景写照的真实细节,他也更欣赏传摩笔法的抽象价值 ——由此影响了后来的“正统画派”。王翚(1632-1717)在董其昌众多信奉者中较为突出,技巧水平也十分精熟。此次捐赠还囊括了11幅王翚作品。除了他最擅长的山水主题之外,还包括他与宫廷画家焦秉贞(活跃于17到18世纪)合作的《安歧像》卷(1698)。画面描绘了富甲一方的盐商及艺术收藏家——安歧,以及凸显他身份及修养的庭园别业。画家王翚是清初六家之一,翁氏家藏中也包括了山水画家吴历(1632-1718)、王原祁(1642-1715)和花鸟画家恽寿平(1633-1690)等其余各家。记载称恽寿平曾因为密友王翚技法高超,故不愿为天下第二手而放弃山水绘画;而此次捐赠中包括他的一套《东园墨戏图》(1665),这件作品揭示出恽寿平在山水画方面的突出能力。

另外一件重要藏品就是王原祁的《西山春霭图》卷(1710),该作体现出画家精湛的笔墨水平,以及兼善众长又自抒机杼的综合素养。这件作品与翁氏此前捐赠给波士顿艺术博物馆的《南山春霭图》一起,都是画家的精品之作。另外,藏品中还囊括“扬州八怪”之一华喦(1682-1756)的作品,他的《秋江泛月图》卷(1748)描绘了一位泛舟的文人,观赏着水中的满月 ——这个场景也呼应了许多中国古代诗歌的描写。画卷之后拖曳着知名文人学者的题跋,题跋主要撰写于一次18世纪雅集。

著名吴门画家沈周(1427-1509)的《苏台纪胜十六页书画册》(1484-1504)是一幅综合了诗、书、画三绝的杰作。在这套册页中,艺术家描绘了他走访家乡苏州的诸多名胜。这件作品很好地代表了沈周突出的笔墨能力以及诗意心境,这也是他500多年来广为评论家们赞誉的特点。

“研究和一个家族紧密联系的成批藏品,是一件非常震撼的事情;这些作品积淀的历史,也远超出了他们本身的时代,” 中国艺术部资深策展人白铃安谈到,“我们非常兴奋、也格外荣幸,能够通过这些独特又珍贵的大师杰作,在博物馆的展厅中开启新的叙事,并持续为中国艺术与文化的丰富历史演进注入活力。”

书法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最高艺术形式,此次捐赠也包含许多书法作品。中国的书写系统由汉字构成,而每个汉字又是由特定笔顺的多个笔画组成。因而,书法就成为通过挥毫运笔,来表达个人内在品格意识的行为活动。翁氏书法收藏的时间范畴从唐代到20世纪。其中,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徵明(1470-1559)的手卷《家书卷九通》(1523年后)展现出艺术家娴熟雅致的笔意以及自由俊逸的动势。文徵明向妻儿寄送的这九封信,是他寓居北京求官时所写,也流露出他别的正式作品中不常见的感性一面。清代藏品中还包括17世纪画僧朱耷(1628-1705)的 《八大山人法书册》(1702)。朱耷的笔墨往往突破传统,极具表现力。这本册页也体现出他对古代各家法书的丰富解读,尽显其书法方面的突出造诣。这些捐赠让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今后可以更好地在展览中展现中国书法的丰富性与表现力。

在中国古代,珍贵的书法也常会凿刻在石头上以备不断拓印。因而拓片就成为保护文化及传播艺术的途径,有点类似于现代印刷。《大观帖》是12世纪早期,在徽宗皇帝的授意下汇集成册的历代法书名帖拓本。原帖书法被仔细勾摩、凿刻上石,随后拓印成册。翁氏家藏保存了现存少数的宋拓本《大观帖》——因为《大观帖》中原帖作品的传世已屈指可数,因此这也是一份研究早期名家书迹至关重要的材料。

家藏特色

通览家藏,这批作品也反映出翁氏家族的收藏特色及偏好。捐赠中包含了明代著名画家陈洪绶(1598-1652)的7幅作品。陈洪绶是翁同龢格外钟爱的一个主题,翁万戈也曾于1997年出版了陈洪绶的学术研究专著。同时,捐赠中还有一套陈洪绶设计绘制的《博古牌》(1651)。 翁同龢格外珍视这组有丰富历史人物故事、印制精良的酒令叶子,所以曾特地为该册撰写题签、题跋和诗句。另外,这批藏品还包括翁同龢本人的书法作品,以及翁万戈绘制的手卷《莱溪雅集图》(1990)。后者是一幅特殊的当代水墨画,记录了翁家1985年一次极有纪念意义的雅集聚会。当时参访的客人是六位享誉世界声名的中国艺术史学者,其中有四位都来自中国大陆赴美访问。对这些学者来说,此次聚会也是一个可贵的契机,他们首次目睹了传说中的翁氏家藏。

“这批杰出藏品的捐赠,让波士顿艺术博物馆在中国文人艺术及文化方面可以展现出更丰富也更饱满的叙事,而文人艺术至今在中国社会还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我们深深感谢翁先生给予博物馆和亚洲部的信任和信心,也将会通过研究、修复、展览和阐释的展开,致力于公开化这批家藏。”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亚洲策展部主任喻瑜说道。


  多年前,白谦慎与学生观摩翁万戈先生藏《长江万里图》

 翁氏收藏书画展海报

 

 “旅美华人收藏家翁万戈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知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清朝两代帝师翁同龢先生的后人。1918年出生于上海,在天津接受小学及初中启蒙教育。1938年,翁万戈先生赴美国普渡大学留学,1940年获机电工程硕士学位。但他并没有从事自己所学的专业,随即入威思康辛大学美术系,改学油画。此后一直从事绘画、摄影及电影工作。

 

  据此前公开的报道,1948年秋天,为避战火,翁万戈和他的家人把家传收藏打包,远渡重洋。先从天津运到上海,再从上海运到纽约,在1949年初到了美国。其后数十年一直悉心呵护,潜心研究,著有多本专著。除了对家藏文化的研究,他也一直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从上世纪40年代初起,他就开始参与拍摄,并独立制作了数十部教育片和纪录片,向西方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任华美协进社(China Institute in America)主席,力主发展和大陆的交流,促成了一系列文化交流活动。翁万戈曾感慨地说:“我为家藏而活,而家藏也成为了我的人生。”一番话道尽了他对家藏毕生的守护,也是一个收藏世家的继承人所背负的传承使命。

 

  翁氏家族的收藏。以明清文人书画作品为主,包括沈周、文征明、项元汴、董其昌、项圣谟、陈洪绶、朱耷、清代“四王”、恽寿平、华岩、金农等明清文人的书画,翁同龢的墨宝、日记及少部分的文房四宝、玉印、古爵、如意等收藏品。其中年代比较久远的藏品是南宋宫廷画家梁楷以独特笔法和风格绘成的工笔画“道君像卷”。据翁万戈介绍,他最爱的画作之一便是清代画家王翚的16米长卷名为“万里长江”。画中富有想象力地描绘了中国这条著名大江从入海口至源头绵延数千公里的沿途景色,气象宏阔。翁万戈说,其先祖翁同龢1875年在居家附近文物市场寻获此卷,爱不释手,最后挪用原本存放购新宅的四百两银子购得此画。

 

  据郑重在《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撰文,在翁同龢留下来的众多藏品中,最令他珍重的是王翚《长江万里图》。他在光绪元年三月二十六日(187551日)日记中记载,在厂肆见到,因为索价千金未得,后贾人送来,越看越美,于是回到博古斋去议价,出三百,不卖,一共4天,留在他手中观赏,最后以四百购得。四月二十三日(527日)日记写道:“重见长江图……目前一乐也。”他把预备买房子的钱换了王翚的《长江万里图》。王翚卷后作跋,此图作于“康熙岁次乙卯九月上浣”,此时是他画完康熙南巡图之际,得到皇帝的褒奖,心欢意满,“戊寅秋日,长安南迁,蓬窗多暇”、“凡七月而成,颇觉指腕间风规犹在”。此图显然是王翚的得意之作。翁同龢在此卷木匣盖上题了一首诗:“长江之图疑有神,翁子得之忘其贫。典屋买画今几人,约不出门客莫嗔。”对《长江万里图》,翁同龢视之若生命。他在卷尾跋曰:“余藏此画三十年,未敢亵以一字,遇通人逸士辄引同看,黄金横带者虽固请未以示也。今年四月,蒙恩放还,俶装之顷,有贵游欲以重金相易。余曰他物皆可,唯此画与麓台巨幅此生未忍弃也。比归里门,人事纷纭,资用空乏,暑郁蝨雷几不可耐,每北窗明处时一展卷,清风拂人,尘虑都净,世间神明固应尔耶。抑劳逸顿殊,身边两不相收,理然也。赵子固云:性命可轻,至宝是保,余尝自知为愚,若余者其愚耶?否耶?既自笑因书于后。光绪戊戌六月晦快雨初晴,病起手战,松禅居士同龢记。”

 

  作为翁同龢的第五代嫡孙,翁万戈先生两岁时就接受了这笔巨额家藏。一九三八年他留学美国,一九四八年秋天,因预感内战将起,为避战火,翁万戈先生将他继承的存于天津的翁氏家藏尽数打包,运到上海,再辗转运抵纽约。当这批宝藏历经坎坷、远渡重洋到达纽约时,翁先生决心以毕生所能守护家藏,背负起一个收藏世家的传承使命。退休前他选中波士顿北部新罕布什尔州的半山丛林,架椽筑屋,以贮珍宝。此后的三十余年,翁先生即隐居于莱溪居,一直潜心研究着翁氏文献和中国书画。”

 

-- 宗禾王立翔


Orientations杂志2007年翁万戈先生及翁氏收藏专题

《莱溪诗草》

  “翁氏藏中国书画品鉴”:莱溪居读王翬《长江万里图》、莱溪居读梁楷《道君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翁同龢后人无偿捐赠183件书画文物给美国
183件国宝无偿捐给美国的背后——翁氏六代的典藏与非议
翁万戈:183件珍贵文物捐美国,却向中国开价3600万,为何
翁同龢并无子嗣,久负盛名的翁氏藏书去了哪里?
翁同龢旧藏捐赠美国惹争议,其实捐赠国内的也件件是国宝!
翁万戈捐赠的183件藏品将在波士顿美术馆展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