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开讲的“开场白”
userphoto

2023.10.10 湖南

关注

编者按

  应广大学员要求,从今天起我们将推出报日人民社高级编辑、版海外报日人民原副总编辑刘国昌老师的新专栏《刘国昌写作课》。

  该专栏旨在向大家较为系统地介绍刘国昌老师关于新闻写作的独特视角和精深见解。

  这个系列文章将陆续刊登在这个(《老记说事》(ID:laojiss2017 微信公众号)平台上,敬请期待。

  刘国昌老师在报日人民、版海外报日人民辛勤耕耘近50年,积累总结了较为丰富的他人与自己的写作经验。分享这些经验,有助于促进大家新闻业务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提高。

  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期待有更多的反馈与交流!

开讲的“开场白”

刘国昌

  大家好!《刘国昌写作课》今天开讲了!

  回想48年前(1975年)的9月,我到报日人民工作在评论部听的第一课是《如何写文章?》。

  如今,我在这里也讲起了《写作课》,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岁月不居,光阴荏苒。在过去的岁月里经历的事情太多太多,但唯独新闻写作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次由我来讲《写作课》,准备将长期积累总结的他人和自己的写作经验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新闻写作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

  这个问题是讲课之前需要搞清楚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的体验我悟到: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当年我在北京大学学的是哲学,虽然在校期间也发表过文章,但对于新闻写作则是门外汉。如何写消息导语、怎样写通讯特写,几乎没有什么概念。

  刚进报社我在评论部工作,当时以为评论部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写社论。其实不然,部里经常安排下去采访呼吸新鲜空气。记得我当时和部里同志去过福建、广东、山东等地采访。

  采访归来就得写稿,写什么?部门领导说,通讯是首要的,遇有合适题目写时评那更好。

  通讯体裁我几乎没动笔写过,好在部里老同志指点,尝试写了几次总算过关。当看到自己写的稿子印成铅字刊登在报日人民上,别提多高兴了!

  在以后的岁月里,采访、写稿、编稿便成了日常工作。写中学,写中练,日子一长对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逐步熟悉起来,并能较好地加以运用。

  新闻写作的鲜明实践性告诉人们,举凡投身新闻这一行,就要下定决心多写多练。俗话说得好,“刀在石上磨,笔在写中练”。不写、不练,新闻写作的水平是提高不了的。

  二、新闻写作,只有“术”没有“学”吗?

  强调新闻写作的实践性,是不是意味着它“有术无学”呢?

  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新闻写作既有“术”也有“学”。

  新闻写作确实“有术”。写消息,你得写导语吧,你得把新闻五要素写清楚吧;写特写,你得会抓细节、写细节吧;写时评,你得据实而论,议论深一点吧!这些都需要有“术”,即写作的技术技巧。缺乏这些具体的“术”,那稿子是无法写好的。

  为把这些“术”运用得好,还需要“学”的指导。这里说的“学”,不是空洞的理论,而是指关于新闻写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换言之,就是新闻写作的各种体裁都有哪些具体的要求,为何只有按照这些要求去写才能写出好稿子。

  时下有不少人在探究中国新闻奖作品的获奖之道,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按照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去写作。比如写新闻要注意它的时效性、新闻价值;写通讯要采用叙事、描写、抒情和议论等手法;写时评要尖锐泼辣、有的放矢等等。

  新闻写作的“学”,指导着写作的“术”;写作的“术”,只有在“学”的指导下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和运用。

  三、新媒体时代,还要不要学新闻写作?

  近年来新媒体发展迅速,给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应当看到,办新媒体如同办传统媒体一样,依然要以内容为王,技术只是传播的翅膀。

  以内容为王,要求所发出的新闻作品规范、标准、质量高。然令人遗憾的是,时下一些新媒体上的差错、毛病频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为何有的网站刊出“题文不符”的消息?

  为何有的惯用“标题党”唬人?

  为何有的病句、错字接连出现?

  ……

  举凡这些表明,一些网站的小编们没有经过新闻写作的专门训练。也再次表明,办好新媒体迫切需要加强新闻写作的培训。不如此,就办不好新媒体。

  鲁迅先生是不讲什么写作方法的,我很赞成。但交流一下写作的经验体会,还是必要的。当然,交流体会也要注意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力求取得好的效果。

  本人将以这种态度讲授这门写作课,恭请大家随时交流反馈、指正批评。

  (作者为报日人民社高级编辑、版海外报日人民原副总编辑)

作者简介

刘国昌,新中国同龄人,光荣在党50年。报日人民社高级编辑、版海外报日人民原副总编辑。

      先后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新闻系。1975年到报日人民社工作,在评论部笔耕10年;1985年参与版海外报日人民创刊,历任版海外《言论专访版》副主编,教科文部副主任、主任,编委会委员、副总编辑等职。并担任北京杂文学会理事、中国新闻培训网授课导师。曾担任中宣部新闻阅评员,人民网、环球网评论员等。

      出版著作有:《飞絮濛濛——短论随笔集》《人海浪花——专访特写集》《报纸编辑学讲义》《世象评说》《京腔京韵》《养心之道》等书籍。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请点个“”、“在看”,并转给有需要的朋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谢国明逝世,享年66岁
王若水逝世
在新闻与文学中耕耘的李忠春
新闻评论部
胡果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
导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