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龙江四大名医
龙江医派编辑地方的四大名医,高仲山,韩百灵,马骥,张金衡与沈阳军区的吕德苗。江医派是近现代我国北疆新崛起的中医学术流派,是黑龙江省独特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气候等诸多因素作用逐渐形成的,有鲜明地域和黑土文化特色的学术流派。
中文名龙江医派
流    派中医学
地    区黑龙江省
创建者高仲山
黑龙江地区的医学在古代主要是少数民族医学,至唐代开元年间,黑龙江地区属渤海国,中原地区医学、药物开始传入。金人攻陷北宋后,从中原掠来10万人,中有汉医官,并有中医药医籍传入。据西清《黑龙江外纪》所载,明代以前,满、达呼尔等部族以萨玛(又做萨满)为医。黑龙江省中医兴盛于清季中叶。清初,内陆戌黑龙江者甚众,康乾时大兴文字狱,一大批读书世家即流人流寓本省,又绝仕进,遂延医授学。另有流民、移民等,均对黑龙江省文化、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特别在其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薪火相传,形成了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临证风格。自清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黑龙江省中医学分为六系:一是龙沙系,二是松滨系,三是呼兰系,四是汇通系,五是三大山系,宁古塔系。
三十年代初,上海中国医学院首届毕业生高仲山来哈尔滨创业。他遍访结识了左云亭、刘巧合、安子明、安世泽、高香岩、王子良等中医名宿,于1937年成立了中医学术团体“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并被推选为会长。1941年,他又成立滨江省汉医研究会,并在各县、旗设立滨江省汉医会分会,包括延寿、宾县、苇河、双城、青冈、木兰、呼兰、巴彦、安达、肇东、兰西等各县,由各地有名望的中医担任分会会长。同年创办“哈尔滨汉医学讲习会”,培养出五百余名水平较高的中医,为全国输送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与此同时,他还先后创办了《哈尔滨汉医学月刊》、《滨江省汉医学月刊》,在艰苦的条件下奏响了时代的强音,挺起了中医人不屈的脊梁。他们维护着伪满地区民众的健康,又使风雨飘摇的中医学在伪满政权下发扬光大,吹响了龙江中医前进的号角。全体骨干会员将题有“吾道干城”明镜送给高仲山会长,高仲山作为龙江医派之领袖乃是众望所归。
1945年,高仲山被推选为新成立的哈尔滨市国医学会会长,他组织国医学会会员与西医抗疫功勋伍连德,成功防治了日本731细菌部队制造的伤寒鼠疫等烈性传染病在哈尔滨地区的传播。其后,高仲山先后创立了哈尔滨市中医进修学校、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牡丹江卫生学校、黑龙江省中医学校,为创立黑龙江省中医药高等教育奠定了基础。1959年3月17日由黑龙江省中医学校、黑龙江省哈尔滨第一卫生学校、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及黑龙江省立医院四个单位合并起来成立了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同年,黑龙江省政府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决定委派卫生厅厅长罗恕、副厅长高仲山等人在黑龙江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的基础上创建黑龙江中医学院,高仲山负责具体事务,担任副院长。这标志着黑龙江中医药高等教育的正式开始。高仲山多次到全省各地“访贤”,汇集凝聚全省中医界之精英,逐渐形成新时代的黑龙江名中医群体,包括马骥、韩百灵、张琪四大名医、及龙江医派众多著名医家,如于盈科、于瀛涛、毛翼楷、白郡符、华廷芳、刘快虹、吕效临、张金衡、吴惟康、孟广奇、金文华、陈景河、邹德琛、郑侨、赵正元、柯利民、刘青、胡青山、钟育衡、段富津、赵麟阁、高式国、常广丰、黄国昌、樊春洲等。他们在黑龙江省特有的地域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在动荡不安的历史条件下,互相撷取交融,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骨伤科、针灸科等,各成体系,各有学术经验特点,并有论著传世,蕴成了气质独特的龙江医派。凸显了其在北方地区的优势。
龙江医派体现了地域性、学术性、继承性、辐射性、群体性等特点。龙江医派的形成与发展是黑龙江中医药学术界理论产生和创新的土壤;是黑龙江省中医从业者的凝聚中心;是黑龙江中医学术探讨的平台和学术园地;是黑龙江省中医药人才培养与成长的核心动力;是引领、传承、传播黑龙江中医学术的主体力量;是黑龙江省中医文化品牌和精神家园;是龙江医药学的特色标志;是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黑龙江省的重要地理文化标识。
2010年,正值高仲山先生百年华诞之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组织编写了龙江医派系列丛书之开山之作----《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对龙江医派学术体系的首次整理和挖掘,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同志在本书序中评价此项工作谓:“丰富和发展了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和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教授亦在本书序中评价此项工作谓:“对于继承和发扬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促进中医药学科建设与事业的发展,对中医新生力量的培养和提高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黑龙江省原省委书记、全国终身人大代表孙维本同志得知此项工作后,极为振奋,欣然命笔:“龙江医派,功业辉煌”。相关内容在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学术流派研讨会进行了大会交流。
2011年5月,东北网刊载《龙江医派——传承黑龙江中医药文化与学术精华》一文。
2011年5月,中国中医药报刊载《龙江医派的发展》一文。
2011年6月,中共黑龙江省委主办《黑龙江通讯》刊载《龙江医派探源》一文。
2011年6月,台湾最大报纸之一《中国时报》发表文章介绍龙江医派及其创始人高仲山先生。
2011年8月,都市发现报刊载《龙江医派——载北方中医之精华》一文。
2011年10月,举行龙江医派杰出医家华廷芳先生诞辰100百周年纪念大会。
2011年10月10日,黑龙江日报理论版刊载《传承中医文化 振兴龙江医派》一文。
2012年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在台湾建立“龙江医派台湾分会”。
2012年5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首届“龙江医派”杯英语演讲大赛。
2012年5月,哈尔滨日报刊载《龙江中医成一派》一文。
2012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学院与基础医学院联合举办首届“龙江医派杯”中医知识竞赛。
2012年6月,《龙江医派丛书·华廷芳学术经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2年7月,姜德友教授在第八届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做题为“加强龙江医派建设、促进两岸学术文化交流”的报告。
2012年8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文化作品《弘扬龙江医派 传承岐黄文化》获全国中医药标志性文化作品三等奖。
2012年9月,《龙江医派现代教育教学研究与探索》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
2012年9月,龙江医派颂歌完成创作。
2012年9月21日,首届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开幕式。
2012年9月21日,首届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文艺汇演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主楼礼堂成功举行。
2012年9月,第四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学术流派交流会在哈尔滨召开。
2012年9月,中国中医药报刊载《文化节尽展龙江医派风采》一文。
2012年10月,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义诊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举行。
2012年10月,《龙江医派丛书·龙江医派创始人高仲山学术经验集》修订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2年11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办第二届“龙江医派杯”中医知识竞赛。
2012年12月,龙江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首批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2012年12月,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成立申请经黑龙江省民政厅批准通过。
2012年12月,举办龙江医派著名医家孟广奇百年诞辰纪念大会。
2012年12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学生作品《“盛世龙魂篆岐黄 历久弥坚耀青囊”——龙江医派名老中医简传》喜获“天堰挑战杯”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医药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
2013年初,《龙江医派丛书》中的《高仲山学术经验集》和《华廷芳学术经验集》两本著作被英国大英图书馆收藏。
2013年3月,生活报刊载《与伍连德齐名的高仲山你有所不知》一文。
2013年3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全国中医学术流派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深圳基地正式成立。
2013年3月,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被黑龙江省民政厅批准成立。
2013年5月,新晚报刊载《善治复合病“龙医”走进百姓家》一文。
2013年6月,生活报专版刊载《龙江医派奇在哪儿》一文。
2013年7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启动仪式暨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成立大会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2013年7月,龙江医派会刊创刊。
2013年9月,中国中医药报刊载《龙江医派----尽显北疆情怀》一文。
2013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龙江医派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在黑龙江省十区县中医院建立试点工作站。
2013年12月,龙江医派杰出医家马骥先生事迹报告会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2013年12月,第二届龙江医派学术文化节暨马骥先生诞辰100年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2013年12月,第三届“龙江医派杯”四大经典知识竞赛暨马骥基金颁奖仪式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举行。
2013年12月,黑龙江省龙江医派研究会纳入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2013年12月,《打造“龙江医派”文化品牌,承担文化传承创新使命》获黑龙江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4年1月,《龙江医派丛书·御医传人马骥学术经验集》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高仲山 1910年出生于吉林省吉林市。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杰出中医教育家,在中医学术上堪称泰山北斗,津梁柱石。他开创了龙江医派,在龙江医学发展史上起着划时代作用,为现代、当代黑龙江的中医药事业做出了开拓性和奠基性贡献,更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创始人。其年轻时即医名卓著,为黑龙江四大名医之首,被尊为龙江中医之领袖,是黑龙江中医药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和旗帜。
高仲山曾历任黑龙江省卫生厅副厅长,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所长,1959年创建了黑龙江中医学院,并兼副院长,自1978年始专任黑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教授。高仲山是中国民主同盟会员,曾任民盟黑龙江省委常委、副主委;黑龙江省政协常委;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五、六届代表;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常委。还被推选为东北卫生工作协会松花江分会会长,黑龙江红十字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黑龙江中医学会分会理事长。其德望闻于海内,风范传响医界,管理才能卓越,广受世人尊崇钦敬称颂。
高仲山生于吉林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立志学医。1926年考入上海中国医学院,得以继续深造。在学期间,他努力致学,深入钻研历代医典,学问日增。研习医术,师古不泥,常于习见中悟出新意。对历代各家学说与经验,多能去其偏而取其长,融会贯通求其全。因高仲山敏于临证,勤于读书,品优智邃,深谙中医大道,并立志高远,故很得名师秦伯未先生赏识。秦老在其毕业前夕亲笔题写“高仲山内科医家”之匾额,以表赞誉。1929年,国民党政府违背民意,颁布旨在取消中医的《废止旧医法案》,激起全国中医反对。高仲山挺身而出,被推举为赴南京请愿代表,为捍卫中医事业,四处奔波,不辞劳苦,发表演说,联络各界人士与反动当局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这场抗争中,高仲山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德行言论赢得了同道的一致赞誉。1931年,高仲山以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医学学士学位。这在当年的东北,有此资质学历者实数凤毛麟角。
1931年8月,高仲山赴哈尔滨悬壶开业,并站在高界俯视龙江中医状况,他团结汇聚各方面力量,在哈市创立了“汉医研究会”,被推为会长。他以扩大中医影响、宣传中医文化为己任,并创办主编《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月刊》、后更名为《滨江省汉医学月刊》,他摒弃门户之见,亲自撰文阐述中医医理,报道临床经验。哈尔滨解放后,为抵制当政以西医考核中医的手段压制中医之苛政,又一次拉起大旗,奔走呼号,为中医争得了地位。他对中医教育事业极为重视,致力于中医办学,主编刊物。1940年起,创办哈尔滨汉医讲习会和滨江省汉医讲习会,培养中医专业人才500余名,这些人成为东北地区中医的栋梁砥柱。
新中国成立后,更加大力推广中医教育,培育后备人才;为构建黑龙江中医规模教育,在全省各地访贤纳士,调集中医精英,凝聚中医师资力量,使黑龙江地区中医办学的规模及层次,不断扩大和提升,堪称龙江中医事业发展的里程碑。
高仲山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研究工作垂50余年,造诣深厚,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在中医学术上他崇尚张仲景学说,并将名家之长熔于一炉,常能独出新意。他主张远读《内经》、《难经》,精研《伤寒》、《金匮》,近习《温病条辨》,变千载精华为我所用,尤重理用结合。他认为:《内经》为四大经典之首,辨阐医理,发人深思。仲景《伤寒杂病论》承前启后,使后学实践有准绳可寻。他虽以经典为宗,但不泥古拒新,多能机圆法活,变通自运。在临床上,他长于内科、妇科,尤精于热病。临床善用伤寒之法,不略温病之方。他认为温病学的理论与方剂,是述前人所未发,载前人所未有,可补仲景之不足。故他常以温病之方加减变化,治疗各种热病急症,疗效显著。
高仲山明晰中医学术特点、深思中医学术发展之路,谋求中医发展。他在坚守中医立场的同时,还积极吸收现代及西医知识,用科学方法整理研究中医,并根据临床实际情况,主张建立中西医两套独立思考的习惯。高老学术上衷中参西,善于融汇新知,倡中华大医学观。他率先制定医药行业标准,撰《汉药丸散膏酒标准配本》。
高仲山十分重视养生保健,强调未病先防,善于辨证食疗。高仲山还十分重视医学科学普及工作,通过多种方式对民众进行健康知识宣讲,为提高黑龙江地区大众的健康意识、防病自救能力,做出了贡献。
高仲山除诊务、教务之余,尚著有《黄帝内经素问合解》、《高仲山处方新例》、《湿温时疫症之研究》、《时病新论》、《妇科学》、《中医肿瘤学原始》等书,参编秦伯未先生主编的《诊断学讲义》、《生理学讲义》、《药物学讲义》、《妇科学讲义》、《幼科学讲义》等教材,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马骥
马骥 1913年生,北京市人。自幼年随祖父清代宫廷御医马承先侍诊,遍读经书及医书,颇得家传。后成为高仲山创办的哈尔滨市汉医讲习会首批学员。1941年参加伪满政府的首次中医考试,取得证书,于哈尔滨市开设中医诊所。1950年首创哈尔滨市联合医疗机构。1954年后,曾任哈尔滨市中医进修学校校长,哈尔滨市卫生局副局长,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哈尔滨市人民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常委,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顾问、黑龙江省中医学会及哈尔滨市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等职。为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一。曾编写黑龙江省西学中教材《中医内科学》,并著有《万荣轩得效录》、《马骥临证经验集萃》。马骥平生爱好书法、诗词、考古、尤精于京剧。临证长于治疗内科杂病及时病。

韩百灵 1909年生,吉林省农安县人。1937年开始在哈尔滨自设“百灵诊所”行医。曾但任黑龙江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妇科教研室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科奠基人,为黑龙江“四大名医”之一、全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在中医妇科界素有“南罗北韩”之称,为国医楷模。兼任黑龙江省中医妇科学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著有《百灵妇科学》、《百灵妇科传真》等。善治妇科疑难杂病。

张琪 1922年生,河北乐亭县人。1938年由长春市辗转至哈尔滨市天育堂学医。为高仲山创办的哈尔滨汉医讲习会首批学员,之后开始正式行医。1951年在哈尔滨中医进修学校学习,随后创办哈尔滨第四联合诊所。1955年调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7年参与筹建黑龙江祖国医药研究所。1978年任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副所长。1986年被聘为黑龙江中医学院内科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中医学会顾问,黑龙江省中医学会名誉会长,《黑龙江中医药》杂志主编,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政协常委等。为黑龙江省四大名医之一。黑龙江省中医肾病学科带头人。2009年被评为国医大师,为当代著名中医学家。著有《脉学刍议》、《临床经验集》、《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选》第三册、《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张琪临床经验辑要》、《碥石集》1-7集、《中医临床家张琪》、《当代名中医风采》、《中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集(4)》、《张琪肾病医案精选》等著作。临床善治内科疑难重病,尤善治肾病。
龙江医派著名医家
吕效临 (1894--1979)吉林省九台县人,四代中医世家,早年承学于家父、前清秀才,儒医吕祖望,弱冠又从师于吉林中医专修学社吕德新等,曾在东三省中医会考名列前茅。后业医于绥化地区,曾流传有“请了吕效临,绝症不死人“的民谣。曾任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省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绥化县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副主席、县中医院副院长、县人民医院院长等职。著有《吕氏医案》、《效临医话》、《医方集锦》等书,对内、外、妇、儿科皆有较深造诣,尤善治内科病。

高式国 1902年生,河北宁河县人。1920年于依兰道立中学校毕业后任过塾师,并先后师从当地名医多人。1928年,他到依兰开始悬壶,后逢“九·一八”国乱,流亡至虎林、饶河一带行医,常以其精湛的医术深受当地百姓的称颂。1951年曾在哈尔滨市中医进修学校学习。曾担任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中医科主任。著有《内经补正》、《针灸穴名解》等书,是我省早期中医古籍整理较有成效者之一。他重视中医体育疗法,曾整理五禽戏、手杖操(原名五行棍法)等,并绘图成册刊行出版。善治温病及内科杂病。
李西园 16岁从师田表,由于天资聪慧,勤学苦读,受业五年,尽得师传。1924年在本溪开设墨林药房。为高仲山创办的哈尔滨市汉医讲习会及哈尔滨中医进修学校首批学员。1933年于哈尔滨市道外大水晶街开设春先堂诊所;1951年为西傅家区第五中医联合诊所所长。曾先后担任哈尔滨市针灸研究所、市中医进修学校的针灸、金匮、伤寒主讲教师,1955年被聘为哈尔滨市第一工人医院中医科主任,1957年调任哈尔滨市中医院内科主任。为哈尔滨市人大代表。著有《中医内科学》、《西园医案》。善治内科杂病。

赵正元 1905年生,河南武安人。幼读私塾,兼修祖传中医。后拜武安县名中医王岱宗习医9年。1931年投奔父亲来到哈尔滨,在顾乡薛家屯开设中医诊所,后成为高仲山创办的汉医讲习会首期学员。1952年组建顾乡区中医联合诊所,担任所长。1955年到黑龙江省医院工作,筹建中医科,开设中医病房和门诊,任中医科主任。1962年,调往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担任副院长。他倡导成立血液专科重点病房。为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临床善治内科疑难杂病。

孙希泰 生卒不详,字育宣,吉林人。早年师承吉林名医陈士奎、王仙舟等,受业九年,尽得诸师之传,尤其对王氏学理,独有心得。1926年至1931年自设诊所与哈尔滨九站一带,对重危证候敢用大方峻剂,每起沉疴与旦夕,声名日隆。1938年应哈尔滨世一堂之请。1955年任职哈尔滨市第一工人医院。1957年在哈尔滨市中医医院工作。从医50余年,在中医内、妇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先生十分重视辨证论治,他的“辨证求准”、“治病求本”、“除邪务尽”、“重视内因”、“培补脾肾”的学术思想始终贯穿于临床实践,其善察病机,审证用药,务求精当。

钟育衡 1908年生,河北省易州人。青年时在易县“明德中医专授馆”,跟随清代贡生出身的儒医李明海学习中医,同时在“仁爱医院”学习西医三年。后来又成为高仲山创办的哈尔滨汉医讲习会及哈尔滨中医进修学校的首批学员。1931年开始行医,主办过医师讲习所、医师讲习会等。1955年1月被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聘为中医科主任。兼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务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民盟成员,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哈尔滨中医学会副理事长,为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素有“小儿王”之称。《哈尔滨中医杂志》、《黑龙江医刊》、《哈医大校刊》杂志编委。临床善治急、重、危病与疑难杂病,尤精于用药。

华廷芳 1911年生,奉天庄河人。随父移居黑龙江省青冈县。1929年考入北京朝阳大学,学习法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辍学行医,师从齐齐哈尔名医林子宣先生。历任过齐齐哈尔市中医联合诊所所长、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业余时间曾为齐齐哈尔市中医培训班学员讲授《伤寒论》,为西医学中医班学员讲授《金匮要略》等课程。1959年,他被调到黑龙江中医学院,任基础部伤寒教研室主任。为著名中医临床家。著有《华廷芳医案》。华廷芳保存的教案有34册,达200万字,保存下来的病案记录有90册,病例上万。临床善治红斑狼疮、血小板减少性紫斑等内科疑难杂病。

孟广奇 1912年生,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人。自幼喜武好医,擅长书法,武功超群,因崇德上义,被其师父赐号“义侠”。曾任国大代表唐紫圆的保镖。1932年聘为北平陆军七旅八团二营武术教官,次年被聘为湖北省宜都县国民革命军四八师一四四旅二九团"武术班"教官。1936年在岔道口村教私塾。新中国成立后在黑龙江省通河县医院工作(中医师)。1956年在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院任教师。1959年调入黑龙江中医学院工作,任黑龙江中医学院基础部副主任,为著名中医临床专家。讲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金匮要略等课程。曾编写《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金匮要略》、《温病学》、《本草》、《中医妇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临床学》等著作。善治内科、妇科疾病。

赵麟阁 1912年生,吉林市人。哈尔滨中医进修学校首批学员。1933年毕业于榆树务本中医学校,同年经东北大区统考获行医证书。抗战时期主要在吉林、黑龙江两省行医。解放初期,他积极创办哈尔滨第四联合诊所,担任所长。1956年应省卫生厅之聘,先后任黑龙江省中医学院内科副主任,黑龙江省医院中医科主任,兼任黑龙江省中医学会顾问,黑龙江省政协代表,哈尔滨中医学会理事等职。为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临床善治脱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消渴病(糖尿病)、癫痫、黄疸、不孕症,破伤风等急、疑难症。

樊春洲 1913年生,辽宁省辽阳县人。1933年开始行医,1955年筹资自办整骨所,1957年被聘为哈尔滨市中医院骨科医师,1965年调入黑龙江中医学院,先后担任骨科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兼任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中医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黑龙江省骨伤科学会主任,为著名中医骨科专家。1960年出版了《正骨经验汇萃》一书,首次提出“骶髂关节半脱位”的学说。1972年又提出“四个关节半脱位”的学说。1984年出版了《中医骨伤科学》,该书写入了20个部位的“骨节缝”。1974年参加了《中医伤科学》三年制、六年制教材的编写。临床上善于运用中医传统理论、方法与技术治疗骨科疾病。
衣震寰 1913年生,辽宁省东沟县人。早年跟随当地名医学徒,受业六年,尽得师传。后先后在牡丹江、尚志、鸡西等地行医。1953年他与鸡西中医界人士组织成立联合诊所,同年将其改建为鸡西市中医院。曾担任过鸡西市中医院副院长。为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因善于用《伤寒论》方药治病,时人称之为经方派。他提倡张从正的“邪去而正自复”之说,临证擅用汗吐下三法。对于诸种峻剂毒药的巧妙运用,颇有心得。善治内科杂病及热病,对妇科造诣亦深。

张金衡 1914年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哈尔滨中医界走向联合事业的发起人之一。1926年到吉林市济生堂药店当学徒,利用业余时间自学中医。1932年来哈尔滨市,在正阳药店从事调剂工作,拜名医宋懋祥先生为师,深得其传。后为高仲山创办的哈尔滨汉医讲习会首期学员。1938年在哈尔滨市道外保障街自设“永济堂”开业。1946年,任哈尔滨市医药联合会学术部部长,兼任哈市中药训练班讲师。1950年创办哈尔滨市西傅家联合诊所,任所长。1952年任哈尔滨市中医进修学校副校长,并亲选教材讲学。1960年任哈尔滨市医学院中医系副主任,1963年任哈尔滨市中医院副院长,1964年任哈尔滨市中医学会秘书长。为哈尔滨市四大名医之一。著有《中药药物学》。其对中药的产地、优劣、作用、炮制、配制的研究有独到之处,先后创制新方安宫丸、安眩丸、参茸再造丸、消火丸、安静丸、冠心丸等中成药。临证善治内科疑难杂病。

吴惟康 1917 年生,黑龙江省阿城县人。早年从教,曾先后任黑龙江省阿城县小学教师、校长,1940年正式悬壶于阿城县,后迁至哈尔滨市坐堂行医,任黑龙江省卫生协会中医诊所所长。五十年代末,在北京中医学院研究班学习。历任黑龙江中医学院医史各家学说、温病、内科和金匮教研室主任,金匮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著名中医内科专家。其主要著作有《中国医学史简介》、《中医各家学说及医案分析》、《针灸各家学说》、《医学史料笔记》等。善治内科奇难杂病。

陈景河 1917年生,辽宁锦县人。自幼家境贫寒,授业于岳父贺绍武门下,尽得真传。之后成为高仲山创办的哈尔滨汉医讲习会及哈尔滨中医进修学校首批学员。悬壶于嫩水之滨近五十年,闻名遐迩。先后历任齐齐哈尔市联合中医院院长、齐齐哈尔市中医院院长,兼任齐齐哈尔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理事、齐齐哈尔市中医学会理事长、齐齐哈尔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名老中医。著有《医疗心得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陈景河》等。善治内科疑难杂病。
金文华 1920年生,吉林人。1928年进入吉林省立模范小学校读书,1934到吉林成德堂随高仲山父习医。1935年他又到哈尔滨高仲山诊所当学徒。1941年初,独立行医,名噪一方,为哈尔滨市四大名医之一。1962年在黑河市新医药研究所、黑河人民医院行医。善治内科疑难杂病。

黄国昌 1920年生,黑龙江人。15岁随师张云汉在私塾读中医书籍,对《内经知要》、《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均能熟读背诵。1936年投师与杨辅震门下学徒8年;为高仲山创办的哈尔滨市汉医讲习会首批学员,1941年参加伪满第一次汉医学考试并取得了开业行医的资格;1944年悬壶应诊,1951年组织创建兰西县中西医联合诊所并担任所长;1954年任兰西县中医院技术院长之职;1956年到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79年5月,重新创建兰西中医院并亲任院长;1986年再次开办了个人诊所并任教于兰西县黑龙江省中医药职工进修学校。擅长治疗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及崩漏、滑胎、恶阻等妇科疾病和一些内科疾病。

柯利民 黑龙江省庆安县人。其父曾是一位乡村医生,他幼承家学,稍长拜同里名医韩子庚为师,后来,凡闻之有擅长医道者,随即登门请教,学成行医,即名噪一方。曾任黑龙江省中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中医学院主任医师。著有《老中医医案》。临床善治外感热病及内科疾病。

胡青山 1921年生,黑龙江省双城县人。自幼从父学医,年长后拜凤阳为师,学医五年。学成后开始在当地行医。因疗效卓著,深受百姓好评。1946年调任地区卫生所所长,1957 年被选送黑龙江中医进修学校深造。之后调往黑龙江中医学院工作。先后担任温病教研室主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科病房副主任。临床善治外感温热病及血液病。

王德光 1924年生,天津人。自幼就学于当地新学“天尊阁”,1941年于牡丹江市跟随舅父孙玉坡师承家学,矢志岐黄之术,同时还参加了天津中国国医学院(院长马乐三)四年的函授;1945年悬壶于牡丹江市;1952年筹建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医务主任、副院长;1958年至1960年于北京中医学院师资班学习;1963年牡丹江中医院中医本科班。青年时期即名噪牡丹江地区,为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创始人,历任各届院长及地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兼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牡丹江医学院客座教授,离休后仍终身荣任牡丹江市中医医院名誉院长。是黑龙江省著名老中医,为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确认的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临证善针药并施,中西药并举,治疗疑难杂病。

邹德琛 1930年生,黑龙江青冈县人。自幼秉承庭训,尝随父侍诊,研习医学。1948年行医北疆。1953年在青冈县人民医院及中医诊所任职。1958年进入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学习。先后历任黑龙江中医学院儿科教研室讲师、主治医师、伤寒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人大常委。黑龙江省名老中医。曾主校《伤寒总病论》。善用经方,尤善治小儿病及外感热病、肺病等。

段富津 1930年生,黑龙江省肇东县人,1949年取得中医师资格,独立行医。1957年进入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学习,1958年执教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前身—黑龙江省卫生干部进修学院,直至今日。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方剂学学科奠基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并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黑龙江省名老中医。编著《金匮要略方义》、《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段富津》,自1961年至今先后主编、主审、参编全国各类方剂学教材。其所提出的方剂药力判定公式解决了方剂配伍理论中诸多具有争议的问题,在全国方剂界产生重大影响,其积累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的“方剂学教学模式—多维博约,因方施教”课题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善治内科疑难杂病。

张缙 1930年生,原名张国梁,辽宁黑山人,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国内外著名针灸专家,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任黑龙江省祖国医药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院长,全国针法灸法学科带头人。我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创会终身名誉主任、中国东北针灸经络研究会会长。张缙穷其毕生精力致力于针刺手法研究,古典医籍《针灸大成》的研究和经络理论的研究,在针刺手法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几十年来,共培养107名针灸硕士,12名针灸博士,共撰写论文103篇,编著校释了针灸专著7部,有12项科研工作获得了国家、部、省、省医药卫生等各级科研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

毛翼楷 1935年生,北京人。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后调入黑龙江中医学院从事教学工作,讲授《金匮要略》等课程。曾担任黑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黑龙江中医学院金匮要略教研室首届主任。在他的努力下,该校金匮要略学科成为了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单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学科奠基人。著有《金匮要略释义》等。临床善治各种内科疑难疾病。

王维昌 1934年生,吉林省德惠人,黑龙江省著名中医妇科专家,对内科杂证的治疗亦有独到之处。王维昌教授曾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主任、妇科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卫生厅中药评审委员会委员、省名中医。他幼承庭训,博览群书,对经典中医著作更是烂熟于心,每于临证之中,常常随口背出相关的经典条文!辨证精准,用药独特,临床效果显著。每于其出诊之日,患者常于凌晨挂号排队,因从其学习者众多,其诊室之内一片白大褂,更是医院内的一道独特风景。

邓福树,1936年生,辽宁省锦县人。曾任黑龙江中医学院副院长。1956年考入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专业;1961毕业留于附属医院骨伤科;1963年在门诊开设骨科门诊,开展了骨科、脱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工作,拟方配制的消瘀膏、朱红膏等外用药;1970年开始讲授中医骨伤科学,参加黄殿栋教授的研究生指导组;1972年得到黄殿栋教授的言传身教,掌握了对骨疾病、腰腿痛、软组织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结核、先天性髋关节脱位、儿麻后遗症等疾病的诊断方法及治疗要领;1976年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利用自制简易手术显微镜进行坐骨神经在臀部断裂进行神经束膜缝合,又相继进行了带血管蒂腓骨游离移植治疗手背部大面积皮肤痕挛缩及中指伸肌腱缺损,带血管蒂肌皮瓣转移术;1977年晋升主治医师、讲师;1981年开展旋股外动脉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闭合创面药物灌洗吸引治疗急慢性骨髓炎,椎板减压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骨脱臼,椎管侧方向减压治疗胸腰段骨折合并不全截瘫或胸结核合并截瘫,均取得较理想的效果;1985年骨伤科专业组长,领导设计教学规划,组建六科教研室,编写10科骨伤专业教材;1987年被批准硕士研究生导师,省重点专业的骨伤系主任;1992年晋升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组指导、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王选章 1937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教授,主任医师,黑龙江省名中医,推拿专家,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南岗门诊部推拿科主任,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黑龙江中医学院针灸推拿系副主任。在王选章教授的带领和影响下,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推拿学科形成了独特的学术特点和推拿派系——龙江推拿学派。20世纪90年代后,先后公派去俄罗斯、日本、美国从事医疗和学术活动。
  孙申田
孙申田 1939年3月生,现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针灸学科学术带头人,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黑龙江省名中医、全国优秀教师。已培养博士、硕士共89名。现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黑龙江针灸学会副会长、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西医结合神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黑龙江省中医学会神经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中风防治中心主任等职。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四十余年,善于针药结合,针法精妙。以中医临床理论指导针灸选穴、配方与手法操作,并把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同神经内科相结合;运用先进的诊疗新技术同中医辩证与治疗相结合,为现代神经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编写了六部著作,并承担了全国统编教材《经络学》的副主编工作,先后获得省、部、局级“科研成果奖”共9项。

崔振儒 1940年生,黑龙江省宁安人。1954年于宁安中医联合第三诊所学习中医;1960年推举到黑龙江中医学院进修班学习;1961年任黑龙江中医学院教员;1969年开始从事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工作,1970年编辑出版《治癌疗法介绍》; 1985黑龙江中医学院属医院门诊内科出诊; 1991年批准崔振儒为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拜我国著名中医钟育衡教授为师,之后又投在全国著名中医王德光老师门下。投身医林近60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各科均有一定建树,其中尤以中医内科称著,在内科中又对消化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最为擅长。
哈尔滨过去有五名医一说,即:地方的四大名医,高仲山,韩百灵马骥,张金衡与沈阳军区吕德苗,目前这些老中医都已作古,但他们的作为永远值得人们怀念。哈尔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又相继出现许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笔者根据医家资料评出以下哈尔滨当代名医。 曹洪欣,黑龙江哈尔滨人。男,汉族,1958年出生,医学博士,现任职务不详。曾担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校长。擅长治疗心脏疾病。 吕陉昌,黑龙江哈尔滨人。男,汉族,1953年出生,医学博士,曾任黑龙江中医院教授,现任吕陉昌中医院院长,为吕德苗学术继承人。擅长治疗男科疾病。 马军,男,汉族,1953年出生,现任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所长、国际血液学会会员、亚太肿瘤学全副主席、中国肿瘤临床学会主席。擅长治疗血液疾病。 李笑声,男,汉族,1938年出生,80年代创办李笑声中医皮肤科诊所。擅长治疗皮肤科疾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高仲山处方新例
龙江名医 妇科圣手 |一代大师王秀霞
高仲山医案(一)
中医赵会忠:疑难病治疗的“中医名片”
正在播放 金匮要略
黑龙江国家级名中医(共5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