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次看到男女主白血病的悲情剧,我就很尴尬

今天聊聊白血病


白血病这三个字对国人特有杀伤力,刻骨铭心的痛最初来自80年代初的那部经典日剧。一路走来,各种韩剧的“狗血”剧情、最近热映的有《我不是药神》,“血癌”为一个个风华正茂的主角终结人生,仿佛决定着影视剧的大结局。



虽然白血病仅占肿瘤发病率的3%,却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


临床上,根据白血病细胞类型与急缓,大致分成四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L);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

 


儿童和青少年常见急性白血病,成年人则两者均有,比如《我不是药神》中男主角弭患的正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大部分癌症高发于中老年人群,而白血病却高发于儿童及中青年,这正是令人扼腕叹息所不能承受之重。


白血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某些已知因素会增加患病风险。比如大量的放射性辐射,长期接触某些化工原料化疗唐氏综合症[1]


饮食的因素被越来越多地揭示,本文收集了这方面的研究。这次试用“模拟人生”来阐释,从怀孕、哺乳、童年、成年四个人生的片段,谈谈如何远离这个“白色恶魔”



   01   

怀孕期

蔬果、叶酸、铁、好妈妈


孩子得白血病的风险关系,可追溯其胎儿阶段。怀孕期准妈妈的饮食习惯与行为方式,将是宝宝对抗“白魔”的第一道屏障。


准妈妈的饮食中,假如有大量的蔬菜、水果、豆类,与宝宝出生后较低白血病风险有关[2];相反的是,孕期妈妈吃较多的肉类及加工肉类,则增加了胎儿日后患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风险[3]



保持充足均衡的营养有利于保护宝宝安全。


2001年,发表在柳叶刀上对准妈妈的营养补充剂对照研究发现,孕期妈妈摄取叶酸、铁补充剂,降低了孩子童年期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风险[4]


叶酸缺乏会改变胎儿某些基因的甲基化状态,影响其日后发育,它和铁也影响胎儿的造血、神经系统发育,该类营养的缺乏,可能让白血恶魔因此而“潜伏”。


素食者餐盘在这类营养具有优势:叶酸富存于各种绿叶菜,柑橘类水果、豆类中,在豆类、干果蔬菜中也有不错的铁,从全食物中吃到它们更为安全。


除了加工类红肉,准妈妈还要避免吸烟,喝酒,不良嗜好增加了宝宝降临后白血病风险[5]




   02   

哺乳期

一点细菌、及时辅食、创造环境


宝宝降临后,妈妈喂养方式、辅食添加时间、日常环境都有重要意义。


母乳是帮助宝宝“防白”的伟大武器。母乳喂养能充分降低宝宝的血癌风险,这个观点已被不少研究证实。



2015年,研究者回顾了18项母乳喂养与儿童白血病之间关联研究,涉及1万多白血病患儿、1.8万名正常儿童。与配方奶喂养或较短时间母乳喂养的孩子相比,母乳喂养6个月或更长令孩子们患白血病的风险降低19%


与从没接受母乳喂养的孩子相比,接受过持续母乳喂养的孩子患病风险降低11%[6]


辅食添加则是崭新的发现,两项研究指出,固体辅食添加时间越晚,宝宝得白血病风险越高最低风险的固体辅食添加期是从6个月开始[7][8]

 


究其原因,宝宝的造血、免疫功能完善,很可能依赖早年的“免疫训练”母乳含有妈妈体内的益生菌,而宝宝较早接触到辅食,水果、蔬菜等富有纤维和益生菌,能培养出宝宝肠道菌并刺激了免疫,为其提供早期“训练和成长”的机会。


免疫系统的宝贵锻炼,可降低日后对不良环境的“过激反应”而造成相关细胞失控,降低了白血病发风险。



这一观点在今年被再次强调:研究者发现富裕家庭(过分保护)的孩子似乎有较高的急性白血病 (ALL) 风险。去日托中心母乳喂养似乎都能使孩子免于ALL,这可能是“社交活动”母体传导的细菌“开启了”孩子免疫系统。通过顺产而不是无菌剖腹产出生,同样降低婴儿患白血病风险[9]


妈妈肠道菌、分娩方式、母乳喂养、环境、抗生素使用等情况,均影响宝宝免疫细胞锻炼与成长。



值得留意的是,少数研究指出,配方奶粉(牛奶)替代母乳和宝宝白血病风险有正关系,这似乎与奶粉促进孩子较高的IGF-1激素水平有关[10]



   03   

童年期

爱上健康餐盘、拒绝污染物


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对515名台湾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发现,每周仅食用熏肉、香肠、腊肉、咸鱼这类加工肉食超过一次,孩子们患上白血病的机率就比一般人高出74%


与此相反,常吃大量的蔬菜和黄豆的孩子中,他们患病的风险减少近一半[11]


加工肉食的亚硝酸盐衍生的化合物,更有可能是亚硝酸胺,促进了孩子白血病的发生,而蔬菜和豆类的某些有益成分,则起到抗击“白色恶魔”作用。

 一份加州儿童研究更表明,每月吃12个以上热狗的儿童,白血病风险是正常人9倍[12]


另一个针对328名15岁以下儿童对照研究发现,整个童年期,尤其是早年(2-4岁之前),进食较多香蕉、鲜橙、橙汁姜黄会让孩子血癌风险减半[13]



橙子是维生素C的丰富来源,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也是造血干细胞高度需求的物质。香蕉丰富钾能稳定DNA并可降低突变率,这些都可能是抗击白血病的积极因素。


此外,汽车尾气释放的也是一个危险因子,提高孩子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ML)的风险可达20%[14]



   04   

成年期

再谈维生素C


这里必须提到一个里程碑研究——维生素C缺乏与白血病之间的机制,最近揭示在2017《Nature》、《Cell》两本刊物上,它首次把既往观察到蔬果好处、加工红肉风险、部分白血病患血液低VC现象给予了合理解释[15]


这个研究是依靠转基因老鼠发现的。


小鼠和人类不同,正常小鼠体内合成VC,不像人类等灵长类动物必须依靠外源性食物摄取。而骨髓中的干细胞需要在VC水平下运行,当研究者把小鼠自合成VC功能关闭后,基因缺陷的小鼠在长期低VC情况下,干细胞虽没丧失功能,却因此触发了白血病高发风险

维生素C增强Tet酶的活性,Tet的失活突变和白血病的发生有关。Tet突变和其他突变同时出现,会增加造血干细胞的活性和自我更新,诱发白血病。


简单来说,VC下干细胞被迫启动了代偿机制,这是以白血病增加为代价。低VC在某些基因突变人群中,也可能以同样机制促进了血癌发生。


 喂食维生素C后(蓝线),小鼠的生存期比维生素C水平较低的同伴(红线)显著延长。


虽然采取高剂量VC治疗白血病为时尚早,但结合机制逻辑,有理由相信充分新鲜蔬菜与水果的健康饮食,对预防“白色恶魔”具有一定价值。


此外,新西兰的对照研究观察到,屠宰场工人有较高的白血病风险,推测是在长期暴露人畜病毒下,引起免疫造血功能的异常,提高这些成年男性癌风险[16]


看来,不仅仅吃入加工红肉危险,连天天摸到它都有风险。

 


饮食大不同

书写另一个故事结局


最后,以2014年Am J Clin Nutr一个大型队列研究收文:


英国对61,647名本土男女进行近17年的跟踪性研究,评估了杂食者VS鱼素者VS素食与纯素的各种癌症风险。


素食者淋巴、造血组织癌的风险为0.64,相比杂食者低了近4[17]。鱼素者则没有观察到太大优势。顺便指出,素食者多发性骨髓瘤风险更低75%以上



预防“白色恶魔”饮食建议:


[1] 怀孕期必须充足蔬果豆、注意叶酸和铁摄取,避免各种加工肉食和烟酒;

[2] 哺乳期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可添加辅食,给宝宝适当接触环境细菌机会;

[3] 任何时期须避免进食加工类肉食和软饮料;

[4] 避免高度装修房间、汽车尾气污染的环境;

[5] 蔬果谷豆为中心的素食模式贯穿一生,可把收益最大化。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Nature》、《Cell》共同揭秘:维生素C抑制白血病机制!
孕期常见问题有哪些?
又一篇Nature揭示维生素C抗癌机制:调节干细胞功能
维C助基因杀掉癌细胞
安全宅家也要小心维生素D缺乏
辅食跟不上,喂养不得当,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要当心“智力倒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