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婚、新年的“喜上加喜”

    “新年好,快乐的新年多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大家乐、乐陶陶,大家欢迎新年到……”当这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时,新年的脚步就渐渐地近了。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在农村,每当临近春节,谈婚论嫁之事就会接二连三的“上演”。扯块布料做新衣,选好家电办年货,新婚、新年的“喜上加喜”,让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档案馆馆藏的老照片呈现了当年“准新娘”赶做新衣和新婚夫妇聊天的场景。

1981年春节前夕,山东省济宁县李营公社南杨庄大队“准新娘”正在赶做新衣服。

1982年春节前夕,山东省济宁县许庄李村一对喜结连理的新婚夫妇。

    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1981年全面推行了农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济宁县(今任城区),涌现出一批向国家一次交售万斤粮食的“万粮户”和家庭年收入超过1万元的“万元户”,这充分彰显了改革发展所带来的生机和活力。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手头宽裕了,自然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也就更高了,而这些“更高追求”在青年人中可见一斑。

    1982年春节前夕,济宁县城南的许庄人民公社李村大队一户村民家办喜事,时尚的家具摆设吸引了左邻右舍的老乡前来观看,一时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一是单卡录音机可谓是高档家用电器,唱卡拉OK、跳摇滚舞、听流行音乐一时成为青年男女追求的时尚娱乐生活。二是缝纫机,它可是当时新婚嫁娶中不可或缺的物件之一。据济宁县城北李营公社南杨庄大队的一对老夫妻回忆说,当年一台缝纫机需要120元,并且要凭票才能买到。其实,当年农村人穿的衣服大多数都是居家妇女们自己裁剪缝制的,她们用一针一线让一家老小穿暖,很少有人买成品衣服。因此,缝纫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除此之外,沙发、茶几、钢质椅、台灯、成套的茶具等家具、家电也相继出现在了新婚男女的嫁妆单上。

    当时的年轻人在文化生活方面有了新的追求和品位,他们开始喜欢读一些新潮的文学期刊,像《奔流》《大众电影》《青年文摘》就是那个年代的畅销刊物。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通过读书看报,能够更多地了解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这些文化生活方面的细微变化,也从一个侧面直接反映了那个年代的时尚和潮流。

    文中所示照片档案为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0年1月10日 总第3474期 第三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2019
2015年山东省化工企业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表
世界这么大,来看看济宁吧!
全国董氏人口村落分布统计(山东济宁)
济宁市的区划调整,山东省的第5大城市,为何有11个区县?
山东省任城监狱6例狱警病例情况公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