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洗银营郑宅今昔
“三坊七巷”有条小巷洗银营。100多年前,巷内清朝嘉庆年间的进士郑鹏程曾在此建宅立业并竖起一座“贞寿之门”石牌坊。
郑鹏程字松谷,曾任京都户部主事、农部侍郎,后又外放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府。他的母亲何玉英是闽中才女,夫人裴恭人享寿105岁。郑鹏程生有四子一女。四代以内,出过包括进士、举人、翰林编修、书院山长等八位。有《疏景轩遗草》、《海藏楼诗集》等诗文传世,可谓书香门第,诗词世家。“贞寿之门”是他的幼子郑世恭与孙儿郑守亷,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同榜中进士后,请旨为高寿的裴恭人建立的。郑家在洗银营以“世守孝友训彝,承绵福祚人家”等十二字排行各辈,绵延至今已逾十代。

郑宅鼎盛时,涵盖现今洗银营巷首7个门内的整片建筑,庭院结构工整完备、浑然一体,为清初闽都住宅建筑的典型。它坐北朝南、六院两进,一字摆开。中央主厅,堂宇轩昂,圆柱大可合围;廊斗深倬、天井宽阔;地面上每块大青石板都长及数丈。两侧有东院、东花厅;西院、西花厅及耳房,都是五开间土木青瓦结构。四周及各院之间筑有风火高墙,内部诸院则以月门贯通。六大院落中,建有两山(东、西两座假山)、两池(称日、月两鱼池)和七井。寓意为“七星拱日月,两山镇乾坤”,广收天地之灵气也。两池各居东、西花厅之内,两山分临两池之滨。七井则分布在六个院内和日池之下,以为不竭之泉眼。


岁月蹉跎,沧海桑田,郑宅的许多院第先后更姓易主,上世纪90年代主厅被改建为闽山幼儿园。惟有东、西花厅,仍由郑姓后裔长期厮守。佐证是现今东花厅内还保存着匾额“贞寿之门”,西花厅内仍保存有清代大书法家、闽人伊秉绶当年书赠郑鹏程的一副楠木楹联:“家学世司农,里居邻泽漈”。郑宅的再度受人瞩目,是因为近代诗人、书法家、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郑孝胥(后沦为汉奸)曾生活、成长于此。


郑孝胥是郑鹏程的曾孙,郑守亷的四子。郑守亷常年在京为官,将他的几个儿子留在福州。当年四岁的孝胥,就是由守廉托付给他的叔叔郑世恭启蒙授业的。每天拂晓,小孝胥就沿着西花厅鱼池旁的东长廊,走进西院叔祖郑世恭的书斋。郑世恭精通诗文,曾先后被左宗棠等人聘为福州凤池书院、鳌峰书院山长(即院长)、乌山书院讲席。他对侄孙小孝胥分外喜爱,悉心教诲。郑孝胥13岁时,即能如瓶水流泻般地背诵十三经。光绪五年(1879年),郑孝胥中福建解元(举人第一名),1889年又考取内阁中书,官至湖南布政史。郑孝胥于光绪五年(1879年)23岁时回闽乡试,日记中记载:“夜,月色皎洁,初倦卧,凉甚惊起,月已西下,楼西檐角,半规皓然,东廊栏干,花影亚之,池水澄澈,萍藻如画,独步久之。虫声满砌,秋气入怀。是日,仓王庙赛会,隐隐闻箫鼓声,令人惘然,不知身在何处也。”


虽然此时西花厅的景色迷人,但房屋已年久失修,不胜破敝了。郑孝胥住在这里,日记中又有一段生动的记述:一天半夜,“大雨如注,室中漏处几无隙地。与柽弟踞床对坐,抗声诵杜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声振屋瓦,与雷声相答应也”。

这里说到的柽弟郑孝柽,是郑孝胥的胞弟。他是最后一位从郑宅走出来的科举人物。兄弟俩自幼相互扶持,感情深笃。光绪十一年(1885年)郑孝胥特从外地赶回关心孝柽的乡试,并为他的结婚奔忙,作新联贴在西花厅新房前:立志可则,立节可风,千古班书尊谷口;为臣思忠,为子思孝,一家心史宝遗文。

可惜后来由于两人所处的环境,对“节”、“忠”观点不相同。郑孝柽能既不依附溥仪,又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的引诱不与日本帝国主义与伪满洲国合作,保住民族大节,赢得好口碑。


郑孝柽光绪十一年中举后,曾任过知县;民国以后又在安徽、福建任过厅长。他为官清廉,礼贤下士,擅长诗文,有兄弟同秀诗坛的美名。他自立后,曾一度赎回郑宅耳房自住。离乡后,又把它变卖。

郑鹏程的七世长孙郑拔驾,也是一位对文化事业颇有建树的福州名流。上世纪20年代末,他在西花厅的西边走廊处,临池盖了一栋玲珑剔透的二层楼洋房,沿池西边、南边的假山上,种有梅花、桃花、梧桐和白玉兰树。从此,西花厅又多了一番景致,成为中国不同年代民居建筑风格的合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余洪森:我在东山寻找
郑孝胥《宜园记》
郑孝胥宜园记
郑孝胥《海藏楼诗》注译1(卷一始)
郑孝胥1922年隶书临《沛相杨统碑》四屏
《海藏楼诗》笺注000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