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日战争中,能力不济、喜逛妓院的孙元良却能一路高升,有何隐情

夏目历史君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因为在历史学界有着极端相反的答案。例如就有相当多学者认可孙元良在抗战、北伐过程中的表现,还称赞他英俊潇洒才干出众。

但也有相当多的国民党同胞在回忆里对他严加指责,给他取了个外号叫做“飞将军”,以至于互联网上流传了一个名梗:刚下南昌,X到失联。

因此,想要搞清楚孙元良为何能力不济却能一路高升,我们必须把问题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是孙元良能力行不行?第二是孙元良到底有没有丢军人的脸?第三则是他为何能够步步高升?

一、第一部分:孙元良的能力。

孙元良出生于1904年的四川成都华阳县,他的家庭背景算是非常不错。

——父亲孙延荣曾担任清朝知县,其叔父孙震是川军高级指挥官,在历史上是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国民党第五绥靖区司令官。

不过,孙元良早期的崛起,却并不完全是依赖家庭,他幼年读书上进,学习能力也很强,在各种考试中都是名列前茅。

后来新思潮运动涌动,18岁的孙元良辞别家乡,来到南京,考取了国立东南大学附属中学。这所学校非常著名,是如今的南师大附中的前身,里面绝对称得上是卧虎藏龙。

但是,孙元良勤奋苦读,不仅快速赶上了众人,而且还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有了一些研究。

在学业有所成就后,孙元良还开始了解西方民主自由观念,以至于他时常对人感慨:“我华族之所以百年积弱,皆由于固步自封不求进取,不知汲取学习西人之长技故。”

在那段时间,孙元良每天的口号就是:民主自由救中国。

但以当时的条件而论,孙元良只是一个普通的书生,还不能去实现他的理想,于是他将满腔的热情全部投身于苦读中。

原本就不错的天资加上苦读,他的成绩越来越突出,后来甚至还考入了北平国立政法大学修学政治。

原本按照他的发展轨迹,他应该会成为一个优秀政法人才,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于是他毫不犹豫的放弃了自己难得的学业,投入这所军校当中。

值得一提的是,孙元良加入黄埔军校过程可不简单。

因为他得到了北大教授李大钊和谭熙鸿的推荐,是两位老前辈心目中最优秀的一批种子。后来又连闯上海的初试、广州的复试,成功的被黄埔军校录为一期学生。

来到黄埔军校后,孙元良见到了他崇拜的孙中山先生,并且立下宏愿:“我不是为发财,也不是为当官,而是为了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三民主义而奋斗。”

客观的说,从一个官僚子弟到革命军人,孙元良的能力是有的,而且革命的意志也是有的,否则我们就是质疑李大钊先生的眼光。

那么来到黄埔军校之后,孙元良的表现是否一如既往呢?

——应该说,孙元良不是个绣花枕头,他属于那种真正的学霸型人物,读书一把好手,做事也是一往无前。

很快他就被蒋介石所看中,把他当做心腹培养。

从黄埔军校毕业后,孙元良也是参加了各路大战,其中包括北伐、东征,他也凭借战功,从排长连长一直提拔到团长。

后来他还被蒋介石亲自送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深造,准备把他当做高级将官。

孙元良也的确不负众望,在战场上他不怕死,打的也不错,在理论方面,更是远胜当时的学生们。

如此一来,他很快被提拔为了旅长,成为了蒋介石嫡系部队中的重要成员。

不过,北伐终究只是黄埔学生的试水之作,毕竟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战争,而且得到了共产党人联系群众的巨大助力,并不一定真能体现黄埔学生的能力。

那么在接下来的地狱副本战争抗日中孙元良的能力又如何呢?

——首先给出答案,从表面数据来看还是非常不错的。孙元良的抗战经历,包括两次淞沪会战以及一次南京保卫战,以及抗战末期的痛打落水狗。

首先来看淞沪会战,第1次是一二八淞沪会战。

第五军在张治中的带领下和日军血战,孙元良率领259旅作为预备部队。当时第五军苦战不支,孙元良立刻率领部队奉命增援,双方激战于庙行镇。

此战孙元良打得很不错,居然打赢日军,斩获数百人,取得了开战以来的首次胜利。之后又率领517团团部在葛隆镇阻击日军,同样确保了我军的安全撤退。

在此次淞沪会战中,国民政府特意发电嘉奖孙元良部队,孙元良本人也获得了宝鼎勋章,被提拔为第五军第88师副师长,之后又被提拔为第八十八师中将师长。

当然为取得这些成功,孙元良的部队付出巨大牺牲,军官伤亡89人,占总军官数量1/4。士兵伤亡1424人,占全军士兵人数的1/3。

然而这还只是开始,随后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第2次淞沪会战爆发。

张治中又是急先锋,向日军发起进攻,国民党军方后来也是调集了所有的主力,中日双方有107万人在小小的淞沪战场会战。

在亡国灭种的危机下,年轻气盛的孙元良立刻率领部队前往战场,而且果断的抢占闸北火车站、八字桥等要地,并且立刻与随之赶来的日军在八字桥发生交火。

孙元良的部队很凶悍,不仅主动向虹口日军司令部发起进攻,之后还与日军的援军部队僵持于闸北阵地整整76天,虽然付出巨大牺牲,但日军未能攻破其阵地。

此战中国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幻想,鼓舞了全体国民的信心。不过,日军终究还是强大的,国民党主力几乎被打残,被迫撤退。

在此关键时刻,孙元良的部队负责断后,其中就诞生了著名的四行仓库英雄团——谢晋元所率领的524团。

谢晋元打出了中国军人的威风,也使得孙元良大受褒奖,之后他又获得了云麾勋章,被提拔为72军军长。

除了两次淞沪会战以外,孙元良又参加了南京保卫战。

——这场战役总体的结果是失败的,从最高指挥官唐生智到底层的作战单元全部都是一团乱麻,堂堂南京城居然随便被攻破。

在这一悲剧中,孙元良的88师却一反常态,成为了唯二打的出彩的部队之一。

88师在淞沪会战中几乎被打残,所以补充的都是新兵,但他们依旧顽强着守卫着中华门与雨花台。

面对日军的战车,飞机,大炮,步坦协同的疯狂进攻,这支部队从12月9日到12日一直死死的钉在阵地上,后来到12日正午才被迫退出雨花台左翼阵地。

但孙元良却依旧不肯撤退,他又带着2000多人在中华门继续与敌血战 ,一直打到唐生智下令撤退。

此战,孙元良的部队损失惨重,三个旅长阵亡了两个,6个团长阵亡了一半,营长阵亡了11个,连排长以下官兵有7000余人牺牲。

正是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孙元良才换得了南京保卫战中国民党最后的脸面。

再然后就是抗战末期的表现。那是1944年春天,日军发起了豫湘桂战役,蒋介石再一次一溃千里,伤亡多达百万人,蒋介石的世界五常的身份遭到了国际上的耻笑。

在如此危急关头,孙元良又一次立了大功。

当时他已经是第二十八集团军副总司令兼二十九军军长,他带领部队一路逆水行舟赶路,两次阻击日军于黑石关,之后又阻敌于白腊坡与甲捞河里腊一线。

不仅扭转了国民党的败师,而且还趁机收复了独山,成为了豫湘桂战役中仅有的亮点,让蒋介石在丢了脸面的同时保住了底裤,孙元良也因此获得了蒋介石亲自颁发的青天白日勋章。

在豫湘桂战役之后,日军已经无力回天,很快国民党部队大规模反攻,孙元良率领部队也展开了桂柳之战,先后夺取了多处重地,还收复了广西的首府柳州,最终扫荡了广西全境的日军。

以上,就是孙元良的能力。

从北伐一直打到战争抗日胜利,孙元良能打,也敢打,尤其是其部队付出巨大牺牲的情况下,还能坚持抗战,这种作战能力和精神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培养的。

所以历史上谣传孙元良只是个非将军是绝对不对的,此人是有能力的,而且能力还不小。

二、第二部分:孙元良的问题

讲了这么多孙元良的能力,那么我们必须要聊一聊他的问题,毕竟如果他全都是正面形象,就不会有飞将军的骂名了。

那么孙元良的问题在何处呢?说实话还真不小,甚至他被枪毙都应该。

第1次临阵脱逃。

那是第1次北伐时期,孙元良打得非常拼命,作为第一军第1师第1团的团长,孙元良一举拿下了南昌城,取得了卓越的战功。

可刚刚取得成功后,他就因为年轻气盛,甚至都来不及布置防御,一头扎进了妓院里,这就是X到失联的由来。

在他享受繁衍之乐时,敌人很快反扑,精神状态不佳的孙元良根本来不及组织反击,只能眼睁睁看着南昌城丢失。

本来他应该快速组织部队反攻,可这位大牛人居然只身逃跑,部队都不要了。

此事一度引得蒋介石勃然大怒,当众宣布:“这孙元良简直就是黄埔军校的耻辱,他要是还敢回来,我一定将他立刻枪毙,以正军纪。”

第2次临阵脱逃。

在当年的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的部队虽然付出了天量的损失,可这位指挥官却丧失了最后的勇气。

根据《孙元良逃生记》记录,孙元良曾多次想要逃跑,结果被宋希濂盯住,对方警告他,如果敢逃跑,直接爆了他的脑袋。

孙元良曾一度十分苦恼,不知该如何是好。

与此同时,唐生智又将阻击敌军的重任交给孙元良,要他战到最后一刻。孙元良整个人都心态崩了,于是他表面答应了,背地里却还在想逃跑......

那么该怎么绕开宋希濂的威胁,最终他想了一个妙招。

一次外出,孙元良让司机将他送到一个地方,然后将司机赶走自己乔装打扮,坐黄包车七绕八绕去了一个妓院。

原来这个妓院的老板娘是他的熟人,孙元良先是拿出了4根黄金,然后又拿出了一把枪,要求老板娘收留他,否则就请他吃枪子。

在黄金与枪的威逼利诱下,老板娘最终接纳了他,帮他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

孙元良最终躲过一劫,可是他的部队没了指挥,就只能各自为战,虽然这支部队在当年打得很凶猛,但也的确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如果有孙元良在前线坚持到最后一刻,恐怕他们能减少些损失,或者说打得更好。

在南京沦陷后,蒋介石召集诸多大佬在武昌开会。开会之初,冯玉祥就拍了桌子:“72军军长孙元良到哪去了?”

蒋介石还想给这位亲信擦屁股,说:“孙元良可能被日本奸细绑架了。”但冯玉祥根本不听,然后随身拿出了证据指出孙元良跑妓院里面躲了起来,要求众人严查孙元良。

在冯玉祥的步步紧逼下,蒋介石也是气的发抖,但他真的不想把这位亲信交出去。

偏偏此时汪精卫又来插了一手,他也指出:孙元良的事情是小事,但是行为却影响到了整个军纪,必须要严肃处理。

一时间整个会议室的高级指挥官都在喊着要杀人,蒋介石陷入到了国民党高官的口水之中。

第3次临阵脱逃。

相比较于前两次跑路,第3次跑路,孙元良真正成为了飞将军。

当时正值淮海战役期间,粟裕以一己之力把偏师打成了主力,完全抢了东野的任务,并且快速消灭了国民党的王牌黄百韬军团,包围了黄维兵团,迫使杜聿明陷入到绝境之中。

作为一代名将,杜聿明清楚的知道,现在要做的不是去救黄维兵团,而是保住国民党最后的种子。因此他一开始就下了命令,要求孙元良等兵团快速突围。

可是历史上发生了精彩的一幕,蒋介石“空投手令”,逼迫杜聿明去救黄维。

正因为这一命令,邱清泉等人最终难逃一死,但神奇的是,孙元良似乎预料到了蒋介石会空投手令,所以他要求所有人切断电话线,不顾一切的逃跑。

结果,孙元良所部被全部消灭,但他本人硬是从乱军之中逃了回来。经过这么一遭,孙元良坐实了飞将军的称号。

三、第三部分:孙元良为何没有被杀?

通过前面的内容可知,孙元良三次临阵脱逃,就足以被千刀万剐,尤其是最后一次逃跑,连杜聿明都不敢跑路,他却违背了军令,难道真就有免死金牌吗?

事实上,孙元良之所以没有被杀是有很多原因的。

在第1次逃跑的时候,虽然他丢失了南昌城,可他的确是心腹之将,军事能力很强,再加上他在黄埔队伍里面人望很好,长得又很帅,又是蒋介石的老乡。

所以蒋介石也不忍心杀他,真的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到第2次逃跑时,虽然整个高级指挥室都要杀他,蒋介石都被迫松口要暗杀他,但是,孙元良的叔叔救了他一命。

正如前文所说,孙震是川军的高级指挥官,在国民党内部很有实力。当时蒋介石正在与他进行博弈,孙震选择主动投降,让侄子孙元良继承自己的位置。

如此孙元良又躲过了第2次灾难,而且反而还高升了......

到第3次跑路时,其实这已经不能怪孙元良了。

因为他知道国民党是个什么烂组织,此时的热血早就已经冷却了,再加上面对粟裕这样的战神,他直接就投了。

尤其是当年蒋介石“空投手令”那一段,孙元良简直不要太熟悉,所以他才会跑的那么的果断和无耻。

综上所述,孙元良是一个很复杂的人,他在北伐和抗战过程中立下了大功,而且还是被李大钊先生认可的高级人才。

但是,他又多次发生有辱军人人格的事情,丢脸丢到了包括冯玉祥和汪精卫等人在内全部都要杀他的地步。

按理来说,一个人不会拥有这样复杂的性格,但事实却真的发生了,这的确有些不可思议。

但也有学者认为,孙元良的战功有一部分是他的部队打的,例如他逃跑以后新兵部队为南京血战,谢晋元为上海血战。

还有,他早期是一个热血青年,但这个热血青年过于自负,自负之后就有一种自毁的倾向,所以才会有第1次逃跑。

再后来,他浴血奋战,付出了太大的牺牲,可能心理出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战场没有的那种勇气。尤其是后来的国共内战,根本不是为了国家而战,那更加不会拼命了。

最后就是蒋介石这个人的不地道,的确会把一些能臣名将逼疯,孙元良部投共也算是对得起蒋介石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民党“五大王牌”
毛主席曾评价:老蒋手下三员大将,重用一个都不会败得这么惨
1971年,唐生智逝世,临终前对着子女说道:我还有一个遗憾
他是淞沪会战中阵亡的最高将领 却被当局诬陷为“投敌” 含冤几十年
1965年陈诚病逝,死前留下66字遗言惹争论,老蒋沉默:按原件发表
他指挥过5位元帅和6名大将,晚年悔恨:若不犯错,我就是元帅之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