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后半句少有人知,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我国是一个传统文化很浓的国家,自古以来都是“孝”字当头,孝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平时我们听到很多关于孝道的俗语,俗语也是在我国农村很流行的一种特殊文化,这些俗语都是我们祖祖辈辈经过数千年的经验总结,口口相传,流传至今,蕴含着不少人生哲理,一直到今天,都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教导我们做人的道理,使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我国是最讲孝道的一个国家,做父母的,他们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他们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所有,没有一点私心,不求任何回报,只求孩子能够过得幸福。父母辛辛苦苦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作为儿女的,在父母年迈的时候,我们应该尽孝道,给他们养老,让他们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做父母的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最勤劳的人,他们为子女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可是当子女长大成人,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的时候,此时年迈的父母也是很无奈,最后也只能拿“儿孙自有儿孙福”这句话来安慰自己,可是很少人知道这句俗语还有后半句,做父母的值得一看。

其实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时期,有一个姓罗的穷秀才,家里非常贫穷,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高中。由于还要养活家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于是他只能远去他乡,教书挣钱养家。此时家中的重担就落在了妻子的身上,儿子虽然年纪小,但是非常心疼自己的母亲,于是经常帮她干一些农活。

这样一来,就把学业拉下了。罗秀才有一次回家探望他们母子,看着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心中十分高兴,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希望他能好好学习,以后能够完成自己的心愿,高中状元。于是他就出题考考他的儿子,谁知道一问三不知,什么都不会,这可把罗秀才气坏了,他的愿望再一次落空,一时想不开来的罗秀才,最后一气之下出家当了和尚。

妻子非常伤心,他知道丈夫的心愿是什么,为了挽回丈夫,就只能把孩子培养成才。于是在以后的生活中,她一边忙家务和地里的农活,一边辅导孩子的学业。到后来孩子一天天长大了,自己也没有能力辅导了,于是家花钱请教书先生来教孩子。孩子也很争气,学习也很刻苦,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最终儿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蔡家科举考试,一举高中状元。

儿子知道今天他能有这样的成绩,都是母亲辛辛苦苦培养他的结果。于是高中状元之后,儿子回家探望自己的母亲,大家知道以后,都互相转告,热烈庆祝状元回家探亲。此时在庙中当和尚的父亲知道儿子高中状元以后,也是非常高兴,也赶快赶回家为儿子庆祝。当罗秀才看到自己的儿子穿着状元服,何等的威风,喜极而泣,终于完成了自己多年没有完成的心愿,于是写下了一首诗,其中一句便是:“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这句俗语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好好看一下,深深的体会一下其中的含义。尤其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很多都是家里只有一个孩子,便把孩子视为宝贝,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把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为他们那是操碎了心。什么都是围绕着孩子转,甚至爷爷奶奶也把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早已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教育孩子没有错,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生活空间,不能因为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追求。还有做爷爷奶奶的,老了该享福了,照顾完孩子还要照顾孙子,真是辛苦至极,有时候该放手就放手,该安享晚年了。孩子长大了,有自己追求的梦想,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闯一番天地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不知道的下句才是精华,道理深奥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后半句才是精华之处,中国父母尤其要听
老话常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下半句才是重点,中国家长不妨学习下
古代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下半句才是精华,可惜少有人知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谁说的?他还说了下句,更经典却鲜为人知
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下半句也非常经典,只是少有人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