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美与善的思考

   美是什么?美是形容词;善也是形容词,还有爱、恨、喜、厌等等。这类形容词都跟我们人的情绪有关,情绪升级到理性就慢慢形成特定的词汇。

   美是使人愉悦的东西,善是体现品德的概念。两者互为一体,美、谈形态,善、论本质。美与善的共性是真,有真就有伪。

   真的美善感动人心,伪的美善喧染形表。

   真美不在言,看《陌上桑》“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真善也不在怎样说,佛语中有句“日行一善”,意思是善在每天的行为,以善行的积累来增添善性。

   真的美善受欢迎,自然就会有人仿造。仿造没有问题,剽窃欺世就不可取了。学习书画,临摹、写生是入门的功夫;作诗填词,大多是以熟习前人的吟唱风范才开始的。初练作文也要依照一定的格式落笔,抄别人的文路。抄得多、抄到没有抄的痕迹,也是在写自己的文章。

   我们中国的道家以修真为主课。其实各艺门的人何尝不在修?修,少不了模仿这个环节。选对适合自己的艺业,用心一而日子见功。庖丁解牛,以道御术,神乎其技。他用了三年时间修炼,目无全牛,却看通个中纹理,手之所往,游刃有余。炼其真得其气。又有谁不愿意炼得其真气贯注在自己的术作?这很难,炼真亦即修道,修道不仅要有平常心,定力,还须看造化。千古以来成仙的没有几人,在各种领域,虽巧手良工甚多,真正有道行的却是凤毛麟角。于是就有人在学途中摇身一变转向取巧作伪,玩起旁门左道。

有物自然有己,能为何以无为。兹兹彼彼物难齐,齐也恶存人世!

笑谓大哉庄子,高文万代生辉。非非是是是非非,尔我真真伪伪。

   这词是《德艺缘》的凌啸鸿大哥年轻时写下的一首《西江月·初读齐物论》,近整理旧作,特意抄与我分享。

   庄子的文章很妙,凌大哥对《齐物论》的领悟亦深。“兹兹彼彼物难齐,齐也恶(wù)存人世!”我们每个人当初都想做个好人,好人易做么?不自觉也会做些坏事,有时一本正经,有时亦作假,为什么这样?因为人性中不单有喜,还有厌。有喜厌的情绪,就有偏的倾向。即便圣人教我们见贤思齐,也有厌恶这个、不买账的。

   作伪成本轻,守真情难已。因而真伪交杂在我们人际间的互动,很多时候作伪比守真更有市场。尝闻人说:“只要会推销,什么东西都可以卖得出。好口才,懂心理就能赢取大批优秀的客户……”就是这样,能言会辩的每每得势。消费者在不断吃亏中成长,假货盛行,人才感真之可贵。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此乃老子语,然老子非说美言辩才可弃,而是提醒人们对形美质伪之言辩保持应有的警惕。老子自己所著的五千字,既若水柔美,又雄辩滔滔,正是《文心雕龙·情采》点评那样“文质附乎性情”。

疾伪有理由,辨真不容易,尤其文质性情不同步的,要慢慢体会,或以时间考察。

   《庄子·德充符》中的故事——鲁哀公请教孔子:“卫国有一个形貌丑陋的人,名叫哀骀它。据说男子见他心生敬重,女子见他,跪告父母:'与其作人妻,不如为先生妾。’如是者十余例,却未听说过他有什么超卓的言论,只是很善于与人相处。我不明白这么一位没有权位、财力、知见而且相貌难看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愿意与他亲近,难道他真有些特别本领?我就召见他,一见面,这人真是奇丑无比。但相处不到一个月,发觉他确有过人之处;相处不到一年,我就很信服他,刚好我这里正缺主持政务的大臣,便想将国家的政务托付与他。他似不在乎,还是答应了;松散的样子,又像随时要辞退职务。我真有点难堪,最终还是将政务交给他。可没多久他就不干了,离我而去。我心里不舒服,如有所失,好像在我的政府任事并不开心。他到底是什么人呀?”孔子说:“……他一定是位才全而德不露于外表的人。”

   有才不现,有德不彰,美善藏于丑陋的形貌里面,却能感动人,这不也值得我们思考吗!

   美丑的看法在人,不是基于两者的相互存在。盲人面对灿烂的花朵谈何美?聋人对着悠扬音乐不会陶醉!美恶缘起人的感觉,掀动情绪,是心悦或心厌表现出来的态度。善与不善亦然,只是多了些理性的成分罢了。传统戏剧的丑生,时常有惟妙惟肖的表现,给人以美的享受。我在《德艺缘》曾听诗友苏兆怀评赞老艺人彭程万:“彭老那手爨(cuàn)宝子写得既有古风味,又化出自己的特色!爨(cuàn)宝碑体字人称丑书,但遗存之原碑却被誉之神品,这种字大巧若拙……”朋友,大巧若拙哦!丑书之美你识么?还有郑板桥的“难得糊涂”及其“乱石铺街”的书体。



(网上下载图片)

   根据表象、根据自己的偏好来判辨事物,主观而片面。以美为美、以善为善,只执一端、不及其余,势必做错事。

   当年宋太祖赵匡胤一统江山,认为唐朝藩镇割据太糟糕,吸取教训,实行重文轻武。兴办官学,重视读书人。到了宋徽宗继续沿袭这一套,并将文教事业推向峰顶,转眼间皇帝大人却成了金国的俘虏。执偏之祸,不可不察!宋徽宗个人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他创立的宫院画派,瘦金体书法让人拍案称奇。亦儒亦道以为尽善尽美,不知早就丧失了根本!读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宋徽宗年间有很多人被“逼上梁山”,他为修建景灵西宫,令人在江南太湖采办花石岗,弄得民穷财尽……任其艺术天地怎样显著辉煌,一反转便身作异国囚徒,顿教人悟知“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宋徽宗一生好文,终为偏好所误。身为一国领袖,在内忧外患的政治环境,民饥兵弱,他还沉醉在“风花雪月”。本来和平年代骚人墨客的“风花雪月”是件美事,但此时此刻,他是在害自己害国家害百姓,何美之有?更无善可言!


(彭程万书写)

   “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矣”的“恶”该读(wù),厌恶。美是好(hào),表示喜欢;恶(wù)是厌,表示不喜欢。有人以此中的“恶”看作丑恶,将美与丑对立起来。这样解读是可以看出对立统一的近代哲学,但无法读通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据《易经》物有四象的提示,阴阳互动,白中有黑,黑中有白的原理;得之丑不一定是美的对立面,丑中有美。如同爱的反面未必是恨,很多时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智慧的人看到波折的爱情故事就会明白这一点。为什么老子说:“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矣。”而不说“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丑矣。”且看下文“天下皆之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融会贯通,可知相对的是不善相对的是不美相对的是不爱

   王弼注:“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

   有喜厌,然后有是非。情感的倾向和观念的偏执,会形造事势的不平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5. “美”与“恶”还是“善”与“恶”?
钱钟书论“神秘宗之见与蔽——正反依待”
道德笔记 零二 |粉丝投稿
道德经详注第二章
关于庄子的50名句
读懂这些受益终生6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