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0后、90后开始怀旧了:《千与千寻》与孤独经济
文/李光斗

中国电影市场遇冷,但《千与千寻》一枝独秀,虽然距这部影片第一次在日本上映已经过去了十八年,但它的魅力丝毫不输于任何一部好莱坞大片。中国的80、90后已开始集体怀旧了:情到深处人孤独。

当“孤独”赢得两亿“共鸣”

千寻和父母误打误撞进入了一个陌生的奇幻世界,为了救出被汤婆婆的魔法变成猪的父母,千寻不得不尽快适应这个陌生的环境,她努力进入油屋工作,手忙脚乱的应对着不熟悉的一切,一步步蜕变成长,孤独又勇敢,勇敢又彷徨。

这个社会,谁不是一边恐惧不安一边努力坚强,被黑洞般的孤独感裹挟着前进,不得停止,无路可退。

《千与千寻》触动了一个初入社会的年轻人的情怀,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父母帮不上忙,老师已经远去,同伴们各自为战,只有自己一个人面对人生的种种惨烈。爱你的人帮不上你,你爱的人又迟迟不出现。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道,“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这种如影随形的孤独感已经渗透到年轻人的情感世界。

许多人钟情于《千与千寻》,正是因为千寻、无脸男等角色成长背后蚀骨的孤独感,触动了他们自带盔甲却又柔软敏感的心灵。

《中国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显示,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2.4亿,相当于英国、法国和德国人口的总和。

没有结婚,也没和父母同住的独居青年被称为“空巢青年”。如今中国“空巢青年”的人数已超5800万,有机构预测,到2021年,空巢青年的数量将上升至9200万。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成为以90后为主的空巢青年的聚集地。《2019租房青年生活调查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中,有过半的青年租客喜欢独居生活,其中90后和95后占比最高,占比达到了87%,远超过其他年龄段。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信息便利以及个人独立意识的增强,“空巢青年”,“单身青年”等群体日益庞大。

这些群体尽管有着不同的名称,但“孤独”已然成为他们的标签。他们大多数人背井离乡,漂泊在外,工作压力大,闲暇之余他们更愿意将时间留给自己,不愿与其他人交流。

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雪莉·特克尔(Sherry Turkle)在其著作《群体性孤独》中指出,信息技术不仅给人们带来沟通便利,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弱化,甚至丧失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面对面交流”的能力。

“90后”作为信息时代的第一批享受者,作为逐渐成长起来的“社会人”,甚至作为支撑未来时代变革浪潮的主力军,所呈现的“佛系”“丧”“社交恐惧症”等心理状态,也带来了整个群体消费行为的变迁。

我愿意为孤独买单

2018年,脉脉数据研究院对上万名职场人进行了一次“孤独感”调查,并联合小猪短租,共同发布了2017年度职业数据白皮书《孤独经济》。

所谓孤独经济,即面向中国2.4亿单身青年衍生出来的经济产业链。而这2.4亿单身青年也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孤独经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撸猫一时爽,一直撸一直爽”。与其和人打交道,撸猫、吸狗已经成为大部分空巢青年对抗孤独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样,沉迷网络游戏,花大价钱购买游戏装备;观看网络直播并重金打赏主播等消费行为,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消费模式。

前几年,有人在网络上发布了一张《国际孤独鉴定表》,顿时引起广泛讨论,并在微博上发起了“孤独十级,你在第几级”“孤独的十种境界,你能熬过第几级”等热门话题。

而当这些孤独的行为以调侃的形态发布出来引发千万人讨论参与时,一部分商家也在其中敏锐的嗅到了商机。

“私人迷你影院”“一人火锅”、“迷你KTV”“单身公寓”“外卖”纷纷崛起,各大行业都瞄准了这片经济蓝海,并在这巨大的金矿中赚的盆满钵满。

(日本“一人食”餐厅)

“孤独成为一门生意,好事还是坏事”

目前,这些以90后为主体的独居人口,已经带动一种新型消费模式的崛起,甚至正在逐渐改变中国社会的经济版图。

但在孤独经济成为一门生意的同时,独居人口为孤独而买单的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逃避”“抵抗”孤独到现在的“接受”与“享受”孤独,以“90”后为主体的这批独居青年已经越来越适应“独自一人”的生活方式。

腾讯发布的2019年第1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微信月活用户已突破11亿;而主打陌生人社交的陌陌,2018年全年,净营收达到134.084亿元(约19.502亿美元),同比增长51%。归属于陌陌的净利润为28.158亿元(约4.095亿美元)。

许多在现实社会中孤独内敛,甚至自卑内向的普通人,在微信、陌陌等社交平台上打开自己的心扉,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群体,并产生了社交快感。

同样在现实社会中,饲养宠物已经成为独居人口的必备,而宠物经济也成为孤独经济下新的商业狂欢。据《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目前我国宠物市场规模已达1708亿元,而在这千亿级宠物市场中,消费人口增长明显并逐渐年轻化。

可见,孤独经济的崛起与助力,正在将这种某一群体内的消费行为,打造成一种主流的生活方式。

可以说,“新孤独时代”已经到来。

但孤独经济究竟是解决了人们内心的孤独感,还是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陌生感?孤独经济作为一把“双刃剑”,究竟能够走多远,或许只能在未来的实践中探索答案。

从“神奇童话”到“泪流满面”,作为依旧打拼在社会上的80后、90后而言,经过了十八年后的世事历练,他们从《千与千寻》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在跌跌撞撞中读懂了童话的残酷。

大幕落下,每个人都要继续面对成长这个永恒的人生课题,努力的向前走吧,即使必须与孤独相伴,不如就把它当做伙伴,积极乐观的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孤独经济”兴起,​中国2亿“空巢青年”背后是万亿商机!
520,我们来聊聊单身经济学
老年人心理健康亟待关注
空巢青年研究报告
5800万空巢青年供养了孤独经济,万亿级的生意它来了
空巢青年,你在繁华里无聊,更在孤独中时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