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三次相遇!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膊也。”孟子也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圣贤之士,也就是我们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中的“英雄”,大江东去浪淘尽中的“风流人物”,他们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成就了他们,他们也推动了时代,所谓“可遇而不可求”。

老子、孔子、孟子、庄子、司马迁、李白、杜甫、欧阳修、苏轼、王阳明、曾国藩……他们像一刹那的烟火一样闪现,像流星一样从历史星空擦过,幸好有些旷世奇才能够生在一个时代碰撞出火花,像轴心时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释迦摩尼、老子孔子,就在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隔空带去几千年的思想影响。

孔子与老子

孔子是儒家的代表,老子是道家的代表,中国土生土长的两大教,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俩是祖师爷,所幸孔子向老子问过道,问过礼,而且有四次之多。

见面的第二次,也就是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公元前518年),在周都洛邑,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老子,面对灰头土脸,手提一只大雁的孔子,张开嘴,吐了吐舌头,暗示上善若水,道法自然,柔弱胜刚强,孔子茫茫然走了,两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老子看不上孔子,觉得他知其不可而为之,太政治,太急功近利,说白点就是痛批了一顿。

孔子回去之后告诉学生说:“鸟,吾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吾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孔子与老子,一个如象棋,一个如围棋,一个是众生,一个是天地,一个是入世,一个是出世,一个是朝堂,一个是山野。

李白与杜甫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一个是“诗仙”,一个是“诗圣”,一个天才,一个地才,一个浪漫,一个现实,虽然后世对他们二人的诗坛地位高低评价不一,但是他们绝没有掉进第三名,在唐朝,在那个时代,李白可是杜甫心中真正的偶像,一个名满天下,冠盖京华;一个还在致力仕途,四处突围。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得到“御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研磨、力士脱靴”的人生顶级待遇之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李白快马出长安。正在此时,杜甫踌躇满志正在赶往长安。李白、杜甫一进一出长安,在洛阳相逢,同时遇见漫游到此的高适。三人狩猎、漫游、赋诗在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之地。

闻一多先生评论说:“这相逢,在中国历史上堪可比肩于老子与孔子的相逢。”那些日子,无疑是杜甫一生当中十分难忘的日子,在《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的诗中,杜甫写到:“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后来李白在《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写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两个伟大的灵魂,那是太阳和月亮的相遇,那是诗的相遇。

苏轼与欧阳修

如果说李白和杜甫开拓了唐诗的空间,那么苏轼和欧阳修的相遇无疑是拓宽了宋词的领域。

苏轼是天才少年,在他父亲因《六国论》名满开封的时候,三苏的名字已经传到了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的耳朵里。

这里还有一个特别有趣的故事,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在科举考试中做主考官,他阅卷时看到一份写的特别好的策论文章《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以为是他的弟子曾巩写的,为了避嫌,定了个第二名,没想到揭榜之后,发现是苏轼写的。

文章里面有个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写出了皋陶执法之严,尧帝治人之宽,一个很好的例证,欧阳修怎么也想不起出处,不得已只好问苏轼,结果苏轼说自己瞎编的。

欧阳修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在给梅尧臣的信里面,他又补充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之地也!

从此,宋代文坛的旗手慢慢由欧阳修变成了苏轼。

三次相遇,第一次是思想的碰撞,第二次是唐诗的碰撞,第三次是宋词的碰撞,那么耀眼,那么天崩地裂,以至于这光辉已经持续了几千年,还要再持续几千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诗词名句900句简析
国学知识竞赛题库
千古名句
文学知识题库大全(1)
经典诗句大全2
小学生必备文常积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