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格律诗的平仄意义不大
格律诗的平仄意义不大

非常高兴,写了打油诗和格律诗等差异的文章,短短两年,竟然现在再没碰上说不符合格律就是打油诗的人了,两年前普天下随处可见呢!
真是:
一篇拙文动天地,
转眼,
已然换了人间。
今天,再说说格律诗平仄意义大小的问题。
一、格律诗平仄
1.平仄
汉语是声调可区分语义的语言,普通话主要有四个声调,分别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或称一声、二声、三声、四声。
例如,“妈、麻、马、骂”,普通话读音上的差别只是四个声调不同。其中“妈”是第一声,“麻”是第二声,“马”是第三声,“骂”是第四声。
四个声调合并两类,通常第一、第二声叫平声,第三声、第四声叫仄声。这就是现代普通话语音的平仄。
除四声外,现代普通话还有一个轻声有人叫第五声,也有专业人士认为不属于一般意义的声调。轻声在各类诗歌中还没有特定要求,本文不做进一步论述。
古代也有四声,叫平、上、去、入。古代也有平仄,平声叫平声,其他三个声调上、去、入叫仄声。实际上,平仄的称呼源自古代。
古代各个历史阶段语音不同。现在21世纪的人一般说的古音,通常仅指唐宋语音,说的平仄,经常也仅指唐宋的平仄。
古人为方便查询同韵的字,将不同平仄不同韵的字区分开,编成字库,叫韵书。现代人经常使用的唐宋音韵书是《平水韵》,编制于宋末,语音属于唐宋音,含有非唐音的宋音。使用的现代韵书是《中华新韵》,2005年版,按现代普通话语音编写。
2.格律诗平仄规则
格律诗诗句的字,平仄按一定规则分布,即有一定格式。
例如,《闺人赠远五首之一》(王涯)
花明绮陌春
拂柳御沟新
报为辽阳客
流芳不待人
《闺人赠远五首之一》每个字按《平水韵》标出平仄是: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闺人赠远五首之一》的平仄非常有规律,是格律诗的平仄基本格式之一。格律诗有16个平仄基本格式,遵循这16个平仄格式,在声调上就构成了格律诗。
16个格式核心标准句式只有两个,“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其他句式都是对应变化后的扩展。
本文主要说格律诗平仄意义问题,16个格式在意义上无本质差异,故其他15个格式不再列出。
二、格律诗平仄意义
1.有意义
(1) 构成诗句音乐美
遵循格律诗的平仄规律,诗歌就从声调上构成了句内的语音节奏与波动,使诗句具有了声调上的音乐美。这种美包括诗句内和诗句间间的美。
(2) 可操作性强
平仄只有平和仄两个分类,在诗句里按一定规律排布,写诗歌时标准少,操作简单,可操作性强。作为科举考试的框框之一,使用非常方便。
2.意义不大
(1) 世界语言多非声调语言
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语言都是非声调语言,原因之一是声调在构成语义方面功能不是非常强大。换而言之,声调不是很容易就被听出的语音特征,需要学习训练。
(2) 格律诗平仄影响非常小
A.读诗歌的人听不出来
平仄虽然可以构成诗句的声调变化美,但太弱,弱到几乎听不出来。
例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按现代语音平仄存在2个问题,不符合格律格式;第11字“节”应仄,第23字“插”应仄。
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听出别扭呢?基本没有,因为声调的作用太弱了,其音乐美很难被明显感受到。
有人会说古诗是吟唱,和朗读不同,一吟唱就听出来了。如果这么说,问题就来了,一吟唱声调没发生变化,那么就跟朗诵没啥区别;而一吟唱声调发生了变化,那还要原声调干哈呢?直接选用变化后的声调就是了。反而,平仄更没用了。
B.写诗歌的人听不出来
读诗歌的人听不出平仄音乐美,实际许多写格律诗的人也听不出来。
现在9成以上的人写格律诗,需要通过查询或背诵韵书来写,不是通过听出的平仄音乐美来写。因为,诗句中的平仄变化构成的节奏旋律美,多数写格律诗的人也感受不到,也听不出来。听不出的语音特征,有什么意义呢?基本就没有意义。
(3) 格律诗平仄有负面性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非常工整,但诗歌的内容千差万别,都遵循这16个格式不一定匹配语义情感。这样,格律诗平仄框框就使人不能感受到诗意美多了一个因素——语义和语音的匹配程度。如果协调匹配则增加美,如果不协调匹配则反而破坏美。好在平仄我们经常是听不出的,所以,负面的影响也就微乎其微了。

综上,写诗歌遵循格律诗的平仄是好事,可以增加语句的音乐美,但意义不是很大,甚至很小,有时还会有一丁丁点的负作用,所以总体来说,还是意义不大。

补充:增加诗歌美的义比较大的要素都是什么?
首先是思想境界,这是非常难而又共知的要素;
放下思想境界不谈,语音方面主要是押韵;
押韵之外是句内声母韵母的协调变化;
语义方面还有对偶、类比、夸张、联想等诸多修辞手法,以及意象的使用。
其中,句内句间声母韵母的协调变化因排列组合太多,不好操作,所以,基本不被人们专门有意识地考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骏言说诗:探讨篇(6)平仄不是诗歌音韵美的唯一因素
今天讲 论平仄(雷雨老师主讲)
论南朝“四声八病”及对唐格律的影响
完全不懂平仄,如何判断诗歌作品的好坏(诗作回复)?
为什么93岁的数学教授要去讲授诗词格律?
谭笑:诗歌原理与中国汉语诗歌原理(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