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倒廪倾囷育桃李 校长之后忆“通义”
userphoto

2022.07.26 天津

关注

我的感言

感谢《话说天津卫》

我是通义小学校长杨子静的长女杨士颖,今年80岁,跟张子勋、王惠元是同班同学,杨士敏是我堂姐,82岁,也同班,都是于1954年通义小学毕业。

2022年六月初,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组做了好几期关于通义学校的节目,当时我没有听到,直至7月12日晚上,收到我小妹杨士洁通过微信发来的“三津文化”公号上推送的《破解“通义”—美军航拍图中西开教堂前的神秘建筑》,我看了若干遍,心里非常激动(点击蓝色标题,即可跳转阅读此篇文章——破解“通义”——美军航拍图中西开教堂前的神秘建筑)。

鲜为人知的通义学校,重新公之于大众面前,尘封了70多年的历史,再次受到关注和研究。在此,我首先感谢《话说天津卫》栏目组主播刘哲,他以亲民的语调和接地气的主持风格,使大众感到亲切,说的都是天津的话,讲的都是天津的事。再感谢老校友刘万安、张子勋、王惠元等。张子勋老先生半宿未睡,回忆母校的生活,点点滴滴,很真实,很生动。难得的是81岁高龄,记性非凡。更要感谢的是邵恒先生,迅速查阅历史档案、旧报纸,以大量的史料梳理了通义学校的历史,许多内容是我所不知道的。大家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过去的历史进行探索研究,我作为杨子静的后人,怎能置之不理?

这些天,我联系了我们杨家的亲人们,亲自拜访探望了我的堂哥,他已经94岁,虽然耳朵已聋了,我们用写字条的方式沟通。他老人家认真回忆,给我一一答复。

图 | 杨士颖女士堂哥

我大姐杨士敏以及弟弟妹妹们也都回忆了他们所知道的往事,虽然片片段段,但串起来还是对节目内容有些补充。今天我就代表杨家的人,说说通义的往事。

“1

通义学校的创建

我堂哥生于1928年,他回忆,在他三岁时,随着爷爷奶奶和父母从宁河老家来到天津。也就是说,我们杨家是1931年从宁河老家来天津的。

我爷爷叫杨芳洲,字诚。老先生是个文化人,在宁河老家教过私塾。他非常爱干净,据哥哥姐姐回忆,爷爷一到家,先用布掸子抽去身上和鞋上的尘土才进屋。我爷爷也是一个有先进思想的人,到天津后,帮助我爸爸白手起家,办起了只有一间教室的学校(可能是庆德里的学校)。后来学生多了,校舍不够用,正好昆明路(当时叫法租界老西开58号路)福善里正在盖房,我爷爷找到负责人,他亲手设计了能用于办学校的方案。因福善里是胡同两边对门各四个院,除学校的这两个院外,都是一个院三间民居,每间大约十平米。正如邵恒先生查到的通义学校的平面图,学校的这两个院,一个院儿是三间打通为一大间,另一个院儿是外面一个独间,里面是两间打通的一大间。这就佐证了我爷爷亲手帮助我父亲办学的事实。

图 | 通义小学1946年5月向教育局申报立案时所附的校园平面图(当时学校还在昆明路福善里)(邵桓先生 提供)

1937年,学校搬到了福善里,规模稍有扩大,但仍是一到四年级的初级小学。我堂哥回忆,他在通义小学初小毕业,在西开小学上的高小。在这里我说明一点,我爷爷四个儿子,二儿子杨子平是我堂哥和堂姐杨士敏的父亲,是我二大爷。三儿子杨子静是我父亲,是他们的三伯。

1946年学校要搬到西宁道,为了筹措资金,把我二大爷家居住的拉萨道大生里的房子卖了,他们搬到了福善里通义小学打隔间的那个院住。对过三通间的院子仍然为通义小学分校。据我堂妹回忆,解放初期,她在通义小学分校上的一到三年级,直到四年级才到西宁道通义小学总校。也就是说,福善里的通义小学至少维持到1951年—1952年。

图 | 1946年7月杨子静校长致函教育局就学校从昆明路福善里迁至西宁道38号进行报备

以上我要说明的是,办这所学校,不是我父亲一个人,而是举杨家全家之力,很不容易。

“2

通义小学的另一功臣——杨子平

我要特别指出的是,创办这所学校的另一个功臣是我二大爷杨子平。他文化程度不高,一生供职于天津夹板公司,在天津制板厂工作,那时地址在河东区四经路这个厂后来搬到了陈塘庄,厂名改为天津胶合板厂。他靠个人钻研掌握全厂的设备,负责全厂设备维修工作,后来学会了画机械图纸,为厂子购买机器设备,是个很优秀的工匠。后来成为生产科长,是厂子里不可多得的技术人才。他是共产党员。由于改造设备为国家节省了好多的燃料,所以评为革新能手。解放初期被连续几年评为市级劳模。50年代初,有一次五一劳动节游行时,队伍前还举着杨子平的大幅画像,轰动一时。

图 | 创办通义小学的功臣之一、杨子静校长的哥哥杨子平先生(杨士颖女士 提供)

为什么说他是大功臣呢?因为他在夹板公司工作,通义小学的课桌椅等都是我二大爷从厂里买便宜的木料加工成课桌椅,为通义小学节省了许多经费。尤其是1946年搬到西宁道校址,100多套课桌椅也都是他给解决的,而且学校装修、打隔断,这些都离不开他。我大姐杨士敏回忆说,一提到通义小学,我爸就说“你三伯办学校,把我也累死了!”可见他老人家付出了多少心血。

我从邵恒先生查阅的四六年董事会改组后成员,有夹板公司经理刘寿臣、厂长王树堂,我推断是因为我二大爷的关系,夹板公司资助过通义学校,所以才聘为董事。可见我二大爷忠心于夹板公司,兢兢业业一辈子,才能得到公司领导的重视和帮助。我二大爷全力帮助弟弟开办学校功不可没。

图 | 通义小学1946年改组董事会后董事名单(邵桓先生 提供)

“3

母亲马文华是父亲的好助手

协助我父亲办好学校的好助手,是我母亲马文华,曾用名,马文花,1917年生人。

30年代中国很落后,找到受过新式教育的老师不容易。我父亲终生的理想是办一所新式教育的学校。后经杨轶纶介绍,我母亲来到通义小学任教,由于志向相同,所以结合在一起,母亲成为父亲的好助手。

图 | 通义小学杨子静校长夫妇(杨士颖女士  提供)

我母亲生于劳动人民家庭,自小父母从巨鹿县老家来到天津打拼。母亲自小酷爱学习,凭着刻苦努力,在12年求学过程中,24个学期只交过三次学费。即小学一年级上学期、初中一年级上学期、高中一年级上学期,其余都考第一名而免费。就这样取得了在省立女子高中(即天津女一中的前身)毕业的学历。那个年代,在女子中也算是屈指可数的了。母亲有知识,性格厚道温和,乐于助人,非常平民化。从小对我们说“别在大堆土上添土”。我理解就是不要巴结谄媚,这也是父母亲的性格。

图 | 河北省省立天津女子中学高中第十九届毕业典礼师生合影

1946年后,我父亲聘用的老师大多都是高中文化程度,受过新式教育的,所以通义学校的教学质量还是不错的。

“4

通义学校是何时公有化的?

通过以下两个事实佐证,通义小学是1954年公有化并入西宁道小学(原西开小学),成为西宁道小学分校。

一、我堂妹回忆,她一到三年级在福善里通义小学分校上学,四年级才并到西宁道通义小学总校。55年五年级,56年六年级,直到毕业,交了两年的学杂费,每年两元,说明五四年通义学校已公有化了。堂妹的毕业证是西宁道小学。

二、我堂弟出生在1948年,55年上一年级,直接在信安里小学就读(信安里小学的前身是瀛洲小学)。这就说明了,54年通义小学就公有化了。

图 | 杨子静校长1953年签发的通义小学毕业证书

我父亲离开通义小学后,调到湖北路小学当卫生老师。后又调到新兴路小学,也当卫生老师,在新兴路小学退休。

在那战乱纷飞的年代,尤其在日本占领时期,白手起家办一所学校,而且不断扩大,费尽了全家的金钱和精力,在家人帮助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下,维持了20多年,太不容易了,我父亲花费了多大的力气可想而知。正如通义学校校训“勤俭诚敬”说的,他老人家一辈子勤俭,没有任何嗜好,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都花在学校上。私立学校那会儿也是拿工资,我母亲也是拿工资,收入总是不够支出。我从记事时起,家里生活就很拮据,钱都用于办学了。勤俭这两个字,对于通义小学的学生,由于大多数都是平民的家庭或者是困难家庭的子弟,勤俭的教育对他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从小我父亲就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对人要诚恳,尊敬老师,尊敬家长。

我父亲的为人和对学生的教育,也换来了学生的尊重。在他老年时,我们陪他在马路上碰到不认识的人,还都喊杨校长,这些肯定都是通义的老校友。解放后,有一天,有三个穿军装的解放军来到我家看我父亲,他们是姐姐和两个弟弟,都是早年通义的学生。解放前从事地下工作,参加了革命,多年以后还没有忘记老校长。抗美援朝结束后,一个叫颜廷义的志愿军来家看望我父亲,他是通义小学的学生,就住在金城里,见到老校长,是那样的亲切和尊重。

还有件事给我印象深刻,新兴路小学负责后勤工作的杨永发老师,是早期通义的学生。在这里,我多说两句,杨永发曾参与了“大众小学”(就是新兴路小学的前身)的创建。大众小学位于电网外城乡结合部,是由社会募捐集资办的一所贫民区的小学。后来,他一直在新兴路小学工作。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南营门是重灾区。我家也是墙倒屋塌,在南京路搭了一个棚子。

图 | 受1976年“7·28”唐山大地震波及,天津市南营门街道辖区受损严重,此为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妇产科楼房严重被破坏。

很快,杨永发就在南京路无数地震棚挨家问,寻找老校长。那时我父亲早已退休了,最终找到我家,语重心长的说,“校长,别在这待着了,上学校去吧!” 最终在新兴路小学给安排了一间临建,住了好几年,直到分配了楼房为止。患难见真情,那时师生之间的感情特别重,是那样的深厚,让人难忘,让人感动一辈子。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我父母也算在历史上留下一点痕迹,我想父母的在天之灵,听到这些,也会得到安慰的。

“5

关于校区位置的几点说明

另外,还有几点要说明的。

第一,航拍图上画的红框框不够准确。通义小学没有这么大。它只有靠西宁道上前面的一栋楼,共六间教室,幼稚班是过道尽头打的隔断作为教室。通义小学旁边有一条胡同(是叫爱德里吧?我记不太清楚了),往里走,在通义小学后面还有一栋二层楼房,都是民居。我一个姓刘的女同学就住在那儿,所以红框框后面的建筑不是通义小学的。

图 | 从1945年美军航拍图上,可以清晰看到位于西开教堂斜对面的通义小学(唐文权标注)(点击图片放大观看)

第二,张子勋老先生说,学校有十多间教室。真的没有那么多教室,只是一个年级一个教室,学校的规模还是相当小的。

第三,通义小学在昆明路福善里,解放后改为聚和里。通义小学在西宁道对面,也有一个福善里,是夹在西开小学和志远照相馆之间,志远照相馆后来改名为中华照相馆。这两个福善里,不是一个地方。

图 | 在孙天祥先生手绘通义小学及其周边建筑位置图基础上,结合杨士颖女士回忆标注

关于通义学校,我就说这些吧。谢谢大家!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旧照 回忆还原网红打卡地——西开教堂前的原始风貌
周格平 | 父亲十八岁的印迹一一绍兴
看见灵魂(小说连载八) || 作者 杨彦萍
不忘初心 昂首前行
怀念我的老父亲
第5站:抵达西宁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