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船”与“匠” | 探寻水乡的不老“船承”
userphoto

2022.06.25 上海

关注

有水即有船

船,是烟雨江南的前世

亦是水乡人不可或缺的工具

一首“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民谣

成为水乡最美的记忆

时至今日

约有190条木质手摇船

穿梭往来在周庄古镇

近 期

苏州市在全国范围内

率先开展小型船舶检验

及其监督管理优化试点工作

周庄手摇船被纳入首批试点范围

周庄共有71条木质手摇船

符合试点免检和代替检验条件

同时,符合集中检验条件的船只

我们也提供“上门体检”服务哦~

来,跟着小编的镜头

让我们品味造船匠人的故事

探寻周庄木质手摇船

独特的传承与新生

水乡船匠

锯木板、塞船缝、刷桐油,乒乒乓乓的敲打声,几位老船匠神情专注,沉浸在每道工序中。在周庄古镇白蚬湖畔的一座老石桥旁,有一个木船作坊,没人指引很难找到。 

有船便有船匠,今年73岁的船匠朱元生,每天一到木船作坊,便一头钻入“木船的世界”,常常错过吃饭时间。

在木船作坊内,两只刚刷完桐油的木船在阳光下泛着亮光,和其他的小木船相比,显得格外醒目。老船匠朱元生说,这是他们为周庄数字梦工厂打造的用于影视道具的木船,造型参考了《清明上河图》的渔船,颇有特色。

与现代船厂的造船方法大有不同,手工木船的每一处接口、每一个部件,都需要师傅根据多年的经验来完成测量、破板、拼板等工序。一只精巧别致的木船一般由两位师傅耗时一个月才能完成。

“木船和现在的铁皮船不一样,冬天不冷,夏天不烫。”朱元生说,木船有它独特的优势,还是有市场需求的。

“造船,需要有热情。”朱元生说,年轻时,家里人送他去跟着老师傅学习造船技术,出师后,一干就是四十多年。从青春年华到古稀之年,朱元生将一腔热情始终倾注在造船上。

“以前摇船去市区,得六七个小时。”朱元生说,在那个没有汽车的时代,咫尺往来,皆须舟楫。水乡人家户户有船,件件事情离不开船,摇船去种田更成为他们这一代人心中抹不去的记忆。然而,家家户户虽然都有船,朱元生一年却只能接到三四笔造新船的订单。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一只小木船修修补补,许多人家都会用很多年。”在朱元生的船匠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辗转于锦溪、吴江、上海等地为当地村民修船,直至2014年,昆山水乡周庄游船经营有限公司成立招聘船匠,朱元生欣喜万分,赶紧回来应聘。

刚回到家乡前几年,朱元生造新船的次数也不多。2017年,朱元生所在的旅游公司一下子需要造十多只新木船。原来,当年海峡两岸(昆山)中秋灯会的举办,为周庄旅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乘坐手摇船成为游客体验水乡生活的最佳方式。在周庄,构成古镇“气氛组”之一的手摇船,很多就出自朱元生之手。为此,他颇为自豪。

解放前,这里的船厂有五六家。如今在周庄,木船作坊只剩这一家了。在这里,年龄最大的船工78岁,朱元生年龄最小,也有73岁。“想学造木船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朱元生有点落寞地说。他希望这门手艺能继续传承下去,让手工木船为水乡人带来快乐,为游客留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的最美记忆。

而随着古镇新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从事旅游工作,加上数字梦工厂等新业态的出现,朱元生又感觉老手艺的新春天正在来临。 

傍晚,余晖落尽。路过老石桥,只见一只手摇船载着三三两两的游客穿行在水巷之中,橹轻轻地摇,船悠悠地行,潺潺的水声和着船娘悠扬的水乡小调,向着灯火深处缓缓驶去……

看完迅速扩散告诉身边的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手工造木船他一造43年
船痴徐海林
吴江民间工匠:张菊生——手工木船载起“水乡文化”
明代福船将成中国航博馆镇馆之宝
木船还有出路吗?
白洋淀造船状元村的末代匠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