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克隆人之我是谁?

【维之】克隆人之我是谁?

心灵哲学

鉴于现代生物技术对动物克隆的成功,克隆人技术的成熟也只是时间问题了。但人是一种有精神生命和自我意识的存在,因而,克隆人之我是谁(它与原体本人之我是否同一)的问题开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这将直接关系到克隆人技术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有关资料表明,这方面的学者大多认为,我之克隆非我。但在《我之克隆:非我,是我》([1],pp.101-105)一文中,韩东屏教授提出了“我之克隆可以是我”的独到见解,认为关键条件是“我的记忆移植”。他是把“记忆”视为保持“我之为我之物”——记忆的保持是自我得以同一延续的充要条件(而不是要经历、性格、个性和身体等因素的相同)。我们认为,韩文的观点是很有价值的,但还有商榷的余地,并有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尚需进一步讨论。因为“我”乃是世界上最奥秘的存在,胡塞尔视之为“一切奇迹中的奇迹”,“我之持续”并不能简单等同于“记忆的保持”。

关于“克隆人之我是谁”(或“我之克隆是我吗”)的问题,实质上还是一个“自我同一性”问题。自我同一性问题也称人格同一性问题,它问及人之“我”在时间上是否有同一性、以及如何确认这种同一性。这也是哲学史上最困难的问题之一,许多哲学家都对此作过研究,但至今尚无定论。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专题论述了自我同一性问题。他把自我视为一种有意识、能思想的东西,因而认为自我的同一性在于意识经验的相同,如果一个人在前后两个时间中具有相同的意识经验,则他的自我是前后同一的;进而,如果同一的意识经验能够由一个思想实体转移到另一个思想实体的话,那麽这两个思想实体也可以成为同一个自我。([2],p.313)由于意识经验的时间保持和异体转移实际上也就是“记忆”的保持和转移,因而,洛克乃是把记忆作为自我同一性得以存在的条件。但是,洛克的说法只是一家之言,其先的笛卡尔和与其同代的莱布尼茨都持不同的意见。笛卡尔定义自我为精神实体,把自我同一性视为自我实体的基本属性,并认为自我同一性乃是记忆和时间(知觉)的基础,而不是反之。这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自我乃是意识经验的觉知与接受因素,若自我前后不同一,则意识经验也无法融合和统一,因而也就无从形成记忆和时间知觉了。莱布尼茨也认为自我同一性只能是实体和本质上的同一性,即自我本身是一种不变的实体存在,而不是指其功能或表现上的同一性。他还认为人们对于自己之我的同一存在有一种直觉经验,这是一种可靠的知识;并在《人类理智新论》中批判了洛克关于自我同一性凭据意识的记忆而存在的观点,认为失去记忆连系的两个意识仍可以是同一个自我的意识。康德也认为自我有同一性,他是                                           从先验自我的综合统一(统觉)作用构成一切认识所以可能之条件的角度来论证的:自我的先验统觉作用不仅把一同出现的表象联合起来,而且在点数和思维过程中还把前后相继出现的表象和概念统一起来;如果不同时间中的自我是不同的我的话,那麽他们就只能知道其所在时间的表象和概念,则点数和思维无法进行了,所以自我具有时间上的同一性。费希特则从意志角度来论证自我同一性:他说,由于行动的意志,自我必须是独立的,而一个独立的存在,他必然具有自身的同一性,即自我的独立性中包含着自我的同一性。后来,詹姆士又从情感的角度论述了自我的同一性:他认为,一切属于“自己的”意识经验都有一种“温热而亲密”的情感附于其上,正是这种“温热而亲密”的情感把一个个分散的意识经验联合起来,也把过去的自我与现在的自我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意识流”,也形成了一种“人格恒同之感”(但这不是实体的恒同,而是一串思想者的传承和包容的系列)。在现代的有关研究中,还有人提出把“意向的自主性”(信仰、选择和愿望体系)作为判定自我同一性的根据。总之,以上哲学家都承认人有自我同一性,但对于其实质意义、形成机制和确认方法各有不同的观点,这与各自的立场和视角有关。

然而,在众多的自我同一性学说或观点中,究竟哪一种是正确的呢?这关键在于如何界说自我或“我”,而后才能定论什么是“同一个我”和人(与克隆人)是否有自我同一性的问题 。可是,关于“我” 是什么的问题却是一个真正困难的理论问题,自古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哲学史上的唯心论和二元论者大多将自我定义为某种精神实体,如不朽灵魂、自然不灭性单子等,他寄住在大脑或心体中,是发动和接知心理活动的不变主体。唯物论者历来反对精神实体说,主张精神意识乃物质的派生现象、大脑的特殊功能或属性,从而,作为意识中心的自我也应是脑的功能或属性。另外,还有所谓的“中立一元论”,把感知中的经验现象作为实在,这实质上还是一种唯心论。由于我们是唯物主义者,科学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充分地证实着唯物主义的正确性,所以我们不必采纳唯心论的自我观,而应该根据唯物论原则并结合现代心脑科学的科学知识来探求“我是什么”的答案。但在深入问题之前,我们还应先分析一下自我概念的内涵,因为它还不只是一种精神性的东西。

自我概念本是由日常语言中“我”字的用义抽象出来的。“我”是一个第一人称代词,是人对其本身的自指。因而,自我首先就是指称一个现实社会中的人。但由于在“人”中可以划分出社会、生物和心理等层面,因而自我也可有相应的层次,分别是社会的自我、身体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等,而上面所述的主要是心理的自我(心理意识的总体)。若进一步分析,人的心理活动是不断变化的,但千变万化的心理内容都乃是由“我”所觉知的,即有一个“我”伴附着一切心理内容而存在,构成心理活动变化中的一个不变因素。这乃是我们切身体验的事实,无庸置疑。鉴于这个事实,再根据事物的层次概念,我们又可以把心理中的这个“我”与心理内容在逻辑上相对分立,将它构成心理系统内的一个层次,并把这个层次的“我”叫做“深层自我”或“纯粹自我”。([3],pp.1-4)诚然,“纯粹自我”乃是唯心论者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以区别于经验的(或现象的)自我,但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由唯心论者提出的就不能采用,因为这个概念乃是由深入的精神现象研究而产生的,提出这个概念本身并不错误,真正的错误乃在于唯心论者赋予“纯粹自我”以先验精神实体的含义。而我们这里并不把“纯粹自我”视为精神实体,它只是构成心理现象的一个因素(具体分析见下文)。

由以上分析可知,在自我概念中可以划分出四个基本层次:社会自我、身体自我、心理自我和纯粹自我,纯粹自我是构成其他层次之自我的核心因素,它们也因此而成其为一个自我。由于人的社会因素、身体结构和心理意识都是在时间中不断变化的,人的基因成分也会在环境影响下发生变异,故而,社会自我、身体自我和心理自我都不能具有严格意义的自我同一性。而作为第四层次的纯粹自我则可以是一生不变的(这也是我们直觉到的事实),所以,纯粹自我才可以具有真正的自我同一性,自我同一性也只能对纯粹自我而言才有严格意义。对于克隆人而言,要使“我之克隆是我”,也只要求其深层的纯粹自我与原体本人的纯粹自我同一就行了,而不要求其他方面完全一样。这也就是说,人(与克隆人)的自我同一性只由深层的纯粹自我来承担,而不是由心理意识内容的保持或记忆来实现。因为,对于一个纯粹自我而言,即使前后两个时段中的心理意识经验之间没有记忆连系,这两时段中的心理内容仍然是同一个我的意识经验和生命内容,即同一个自我生命在继续着;尽管它对于先前时段的生活失去了记忆而似乎成了另一个人,但这并非真的变成了另一个人(我)。相反,如果把一个自我的意识经验成功转移(记忆移植)到了另一个我之中,但转移过去的意识经验却是为另一个自我所觉知着,这乃是另一个自我的生命内容而不是原先之我的生命内容了;尽管后一个自我知道着前一个自我的生活经历,但这并不能代表前一个自我的生命延续,因为前一个自我这时已经没有感知了。例如,两个人一起在夜晚观看一场烟火表演,此时两人心中的意识内容几乎是同样的(假设这时两人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夜空中灿烂辉煌的景象而没有别的心理活动),但这两人的自我仍可以是不同的。再换个方式说,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变化的意识内容和不变的纯粹自我两因素组成的,意识内容为纯粹自我所觉知;同一个自我可以觉知不同的意识内容,不同的自我也可以觉知相同的意识内容。因而,相同的意识内容(经验)并不一定代表相同的纯粹自我,记忆移植也不一定能制造同一自我生命的延续或再生(因为记忆移植并不是把一个脑中的心理观念直接搬到另一个脑中,记忆移植物中只是一些神经化学信息,它只能在另一个脑的心理中复制出一些类似的观念。因而,复制观念中的纯粹自我就不是原先的自我而是另一个心理的自我了,即被移植的东西只是意识内容而不是自我)。

然而,人们心理深层的纯粹自我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现在我们来具体考察之。根据唯物论的精神观和现代心脑科学知识,我们已经知道,大脑中的心理现象只是各种不断变化的主观映象或观念,而并没有一个立于观念之旁的能知主体或觉知者——观念(主观映象)本身就是一种自知(或自明)性的精神现象,而不是由另外的东西来觉知它的。关于“自我”单独居住在脑中某一特殊结构内的猜想(如笛卡尔的推测)并未得到科学的证实(而科学已经否定松果腺是自我的居所,所谓发现了“灵魂细胞”之言,也正如所谓的“祖母细胞”一样,只能是一种假象,脑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没有中心)。这样,作为心理活动中之不变因素的“我”(纯粹自我),就不能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东西,它应只是心理观念的一个构成因素。或许有人会说,心理观念乃是一些变幻的现象存在,不是实体东西,故而它不能有内部结构或成分。但我们认为,心理观念虽非实体但也是一种存在的东西,从感觉中我们已经看到了由许多不同观念成分组成的图案,这也是一种结构,即观念中是可以有不同成分的。另一方面,说变化的观念中含有不变的因素也是成理的,因为我们已知许多变化的事物中含有不变基质。例如,在冰化水、水变汽的过程中,“H2O”一直作为不变的基质存于它们之中。其实,本质与现象是一对概念,一切变化的现象皆有其不变的本质。因而,我们说心理观念(现象)中含有不变的因素是合乎事理的结论,这种不变因素就是“纯粹自我”,它也可以理解为观念的本质因素。这就是说,心理深层的纯粹自我乃是一种隐含于一切观念之中而为其本质的不变因素,它是同一性的存在,在心理中觉知和综合着各种观念(主观映象),使它们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若是没有纯粹自我的统觉作用,心理将是一团杂乱的观念变幻,有条理的认识和思想都将无法进行。再说,有一个始终不变的“我”伴随于一切心理活动内容乃是我们切身体验着的事实,并非设定的理论东西。

上面,我们论证了人的深层纯粹自我乃是一种心理观念中的不变因素,也是一种现象的构成因素而不是所谓的精神实体,但它具有自我同一性,是自己精神生命的承担方(主体)。人的意识、记忆、性格、个性等东西都只是自我生命的表现而非自我生命之本质,自我同一性也不由这些东西来形成。那么,人的纯粹自我是如何产生的呢?其个别性又是如何决定的呢?要系统回答这两个问题将需要大篇幅,这里只能简要地说,纯粹自我是由大脑感觉区特定的神经电活动所显示的(纯粹自我作为观念的构成因素它和心理观念一同显示出来)。当假定每个自我都是唯一性存在时,则纯粹自我的唯一的个别性应是由每个大脑的特殊的脑电活动模式(或其中的某些因素)所决定的(由于人的心理现象是通过脑电活动产生的,故自我的个别性当直接与之有关)。因为同卵双生子的基因是完全相同的,但由于在每个胎儿的发育过程中,其基因成分会发生许多的微小变异和错误,故两个双生子的身体和大脑结构是不会完全一样的(双生子之间明显的气质和性格差异能说明这一点),因此二者的脑电活动模式也不会完全一样,从而双生子也是两个不同的我。由是,设想自我的个别性由脑电活动模式的个别性所决定是合乎逻辑的(换言之,若承认双生子也是不同的我,则自我的个别性就不能是由基因所决定,而只能由身体上的其他因素来决定。由于基因的变异性,人们的身体和大脑结构都不会完全相同)。据此,我们再来讨论克隆人之我的问题。实际上,克隆人的情况与双生子的情况差不多。由于克隆人在培育过程中其基因成分也会发生许多微小的变异和错误,并且克隆人发育的物质环境与原体本人发育的物质环境已经不同,从而,克隆人的脑电活动模式和其他身体因素肯定不会与原体本人的完全一样;再则,科学技术再发达也难以保证两个不同时空中的人体发育过程完全相同,因为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人力难以完全控制。由此看来,在设定自我具有唯一性的情况下,克隆人之我也具有唯一性,它与原体本人之我是难以同一的;即便把本人的记忆移植给了克隆人,那也不能使本人的自我生命得到移植和延续。因为记忆移植只能在克隆人的心理中复制一个类似的意识经验,而觉知此意识经验内容的纯粹自我已不是(也不同于)原体本人的自我了(前面已经指出,记忆移植并不是心理观念的直接搬移,而是心理内容的复制,复制出来的观念已是不同心理中的观念了,其内容相似但纯粹自我已经不同了)。换言之,在自我唯一性的设定下,“我之克隆”只能是“非我”,不能延续本人的生命。

事情尚未终结,还有另一种绝然不同的自我理论,认为自我并没有唯一性,全世界每个人的自我皆是同一个“大我”的分殊,即人人同我、众我同一。这种理论在印度哲学中已传承了几千年。在远古的吠陀时代,印度先哲就提出了“梵我同一”的原理,认为作为世界本原的“梵”也是一个“我”(大我),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私我(个人自我)都乃是同一大我的幻现或分殊,实际也是同一的。这种“众我同一”的理论后来在印度历史上广泛流传,为许多人所接受,近现代的印度三圣,甘地、泰戈尔、奥罗宾多,也都著书弘扬这种众我同一之理。著名东方哲学家中村元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说:“当大多数印度人认为每一个人的自我与他人的自我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并且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区别仅仅是现象形态的区别时,他们自然把自我与他我不二的境地看做是他们的理想。”([4],p.20)

其实,不止是印度,在中国也有许多灵悟到了“宇宙一我”之理的哲人,如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程颢(“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已也”),张载(“其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朱熹(“吾之心,即天地之心”)、王阳明(“天地万物本吾一体”)等,他们的哲学中也都有众我同一的思想。西方的费希特哲学实际也是一个“宇宙一我”的理论体系。

人人同我、众我同一的观点说来似乎有违于人们的常识,似乎“自我唯一性”是最基本的经验。但实际上,这乃是一种未经严格证实的人云亦云,因为人们并未将自我与他我直接比较过,“他心”乃是未知的秘密。有论者通过对自我问题的多年研究,发现自我若是唯一性存在,则实难合理说明自我的由来,也难以解释人们具有许多相同心理规律的事实,除非每个自我最终都由自一个共同的原因。([5],pp.404-412)但如果承认“众我同一”理论的话,许多困难的哲学和心理学问题则易合理解决。最阻碍人们接受众我同一观点的自我隔离现象(人们的自我意识互相封闭,不能融通)的存在,乃是由于宇宙的无意识海洋把每个有意识心灵分隔成了孤立的岛屿,([5],pp.434-439)但每个心灵在根基上本是连通的。据报导,现代美国精神病学家格罗夫已经成功进行了众人意识融合的实验(人们的意识能融合,则其自我是同一的),甚至还能够将整个宇宙的意识融为一体。([6],p.268)这表明,“宇宙一我”、“众我同一”之说在理论上和实验上都是可行的,但这需要人们来一个“意识革命”。同时,接受“众我同一”理论,也不等于赞同古印度的“梵我同一”原理,“众我同一”乃是人们之“我”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世界上的自我性原本只有一种。其理论根据参见另文。([5],pp.412-434)

根据上述的众我同一理论,“自我唯一性”的设定应该取消,“自我同一性”将在全世界时时处处成立,一切自我皆是同一的我(众我同一之“我”严格说应是指“纯粹自我”,即众生皆具有同一的纯粹自我),只是人们尚不能直接意识到这点而已。这样,克隆人之我与原体本人之我也肯定是同一的自我了,即“我之克隆是我”。不过,仅凭此理,克隆人技术还是没有太大的现实意义。因为世上已经有着千千万万的相同自我存在,用不着再费功夫去制造(克隆)又一个我了。再者,虽然本人之我与克隆人之我是同一的,但两人的心理却是隔离的,思想意识并不能相通,故而我的克隆仍是一个与我本人生活无关的他人,克隆人的存在对于原体本人并无实际的价值。但是,如果能够对克隆人作“记忆移植”的话,则情况会有不同。由于克隆人之我与原体本人之我是同一的我,那么将本人的意识内容(记忆)转移(复制)到克隆人的心理中去以后,则此意识内容还是为同一的我所觉知的,就象在原体本人心中回忆它时一样。由是,接受了记忆移植的克隆人就能够真正继续原体本人的心理生活了;加之,克隆人的身体面相与原体本人高度相似,因而,这样的克隆人能够延续一个现实人的生活和寿命,而不仅仅是延续了纯粹自我的存在。人虽以纯粹自我为生命之原,但有其独立的心理、生活、事业和责任,只当这些东西也能够延续,才有延续俗世人生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克隆人的大脑结构与原体本人的大脑结构不能完全相同,因而二者的心理特征(兴趣、性格等)也不会完全一样的(上面关于脑电模式不同而自我也不同之说乃是“自我唯一性”设定下的推理,在“众我同一”理论中此推理当无效)。

还须说明一点。在众我同一的理论中,虽然人们的自我是同一的,但人们的心理仍然是互相隔离的,故而克隆人与原体本人的心也是不相通的。作了记忆移植后,克隆人能够知道原体本人前此的生活经历(意识经验),但不能知道他此后的心理活动,原体本人也不能知道克隆人的心理活动。这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呢?可分两种情形来推想:一是当克隆人产生后,原体本人已故去。这以后,克隆人的生活就是原体本人之人生的继续,有延长生命的意义。二是当克隆人产生后其原体本人仍然活着。这时,克隆人的生活将作为原体本人的一个梦境而存在,使之处于一种双重生命状态。并且,如果本人与克隆人在一起生活的话,将会引出诸多的矛盾和是非。因此,人们在世时不宜克隆自己,克隆人技术只应作为一种延续人生的措施而发展。同时,还应明确一下:“记忆移植”只有在“众我同一”的情况下,才能(使克隆人)有延续生命的作用;若自我是唯一性存在,则记忆移植(于克隆人)不会产生延长生命的效果。

总之,“克隆人之我是谁”的问题要视人的自我是否有唯一性而定。如果自我是唯一性存在,则“我之克隆,非我”;若是“众我同一”的,则“我之克隆,是我”。但现在要人们接受“众我同一”的理论尚有不小的困难,还需哲学和科学加强对此的研究,以早日解决克隆人问题的理论困难。另外,记忆移植技术乃是使克隆人具有存在意义的条件,也应该努力发展。

  • 【参考文献】

  • [1]韩东屏:我之克隆:非我,是我〔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6).

  • [2]洛克:人类理解论〔M〕.商务印书馆,1959.

  • [3]维之:试论人的第四层面〔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12).

  • [4]中村元:东方民族的思想方式〔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 [5]维之:精神与自我现代观〔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 [6]闵家胤:全息隐能量场与新宇宙观〔C〕.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原载《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年第5期。录入编辑  乾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我的奥秘与意义
自我意识能离开身体吗?意识可以输入到新的”载体“中吗
关于“肯定自我存在”的论辩
洛克的人格同一性理论
张桂权:论“人格同一性”
诡异的裂脑实验:什么决定了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是同一个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