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普隶书书法


博览众长 灵径互通——记书法家赵普

时间:2012年06月15日来源:中国艺术报作者:柯文辉

  赵普,1939年生于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英国东方美术家协会会员,海峡两岸书画家联谊会会员。

  赵普先生幼年即以品学兼优、能书善画闻名乡里,嗜临颜、柳、赵诸体楷书,根基深厚。弱冠苦习邓石如、赵之谦小篆,颇能神会二氏笔意。此后,攻汉隶近四十载,凡《乙瑛》、《礼器》、《张迁》、《朝侯小子》、《鲜于璜》诸碑,《韩仁铭》、《石门颂》等,百遍得形,千通获味。人写字,字炼人,其乐无涯。其间穿插研习金文、石鼓、晋唐行草,皆夜以继日,不求闻达,而肃然霭然,谦逊虚和,见重书坛。  

  七十年代末,始参加国内外重要展览,作品辑入名种大型选集,陈列于天安门城楼及博物馆。八十年代以来,陆续出版了《隶书入门与提高》、《隶书学习与欣赏》、《隶书解释与临习》、《歌词偕书法》(合作)及《治家格言》字帖,流传于国内及东南亚各地。学者称其书风古拙,气魄宏大,他用笔险劲沉厚,间架章法殊多破格处,故动静相生,正奇互变,黑白跌宕,苍莽壮阔。他的字上承篆情,下取楷意,学养襟怀,跃达纸外。先生之画为书名所掩,虽作不多,精品实不在其书之下。山水师法石涛,融入宋画之绵丽,铁峰披雪,野渡寒林,境界遥深。写竹秀挺,时见草书丰姿,翠扑须眉,摇曳有声。作梅遒辣,赤霞冰骨,喜气盈枝。画鸟野逸多趣,配以幽泉寿石,构图每露匠心。  

  先生博览群书,书史画论,诗词画跋,常伴芸窗。为诗文联语,明白如话,自有寄托。熟悉中外古典音乐,百闻不厌。尤爱京剧,引吭高歌,酣畅有余音。欣逢佳景名卉,信笔所之,法度自由。先生年富力强,前程辽远,厚积薄发,灵径互通。

  古稀以来,大部时光独居地坛公园斋宫一角,临池而外,尤留意于老庄佛家典籍,啸松林,步朗月,吟味古帖若李杜韩苏诗文,觅精神燧道使之照映互通,渐悟平凡之美,思扬弃盔甲势态,归于大朴,默锲于名利场外,享今是而昨非,以婴幼襟怀,本色高蹈,再生一次,使无态而泛美自至,成败利钝尽弃度外。天道、人道、艺道,一而三,三而一也。先生上下求索,意其在斯乎?












隶书斗方


著名女子书法家邓凌鹰作品欣赏
作者:邓腾 | 来源:邓氏宗亲网 | 发布:邓氏宗亲网 时间:2011-1-25
 
【编者按】2011年1月11~13日,出差到津京,应邀分别在天津与邓云馥、邓金洪宗亲见面,在北京与邓凌鹰宗亲见面,商谈筹建京津邓氏宗亲会的相关事宜,并到邓凌鹰的凌鹰阁——中国女子书画院观赏,现场拍下有关照片。现将著名女子书法家邓凌鹰的有关介绍及其部分作品发上网,供宗亲们雅赏。
——邓 腾 2011年1月13日于北京市宣武区天桥步行街36号“凌鹰阁”   

邓凌鹰艺术简历

   

邓凌鹰(凌雨轩格格),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硬笔习字会理事、燕乐艺术团团长。自幼酷爱书画艺术,临贴苦学,多年来寻师求教。后又经溥杰、刘炳森、赵家熹、赵普、阿里.雷公、张惠臣等著名书法家的教诲或点拨。字体着重于隶书,打破传统隶书而不为的格局,匠心独具;仿《张迁碑》、《乙英碑》之笔意,创自已独特的风格。其作品曾多次荣获国内外奖项,其作品还曾三次远赴台湾、香港、日本、等地参展。1996年曾出版过她自己书写的《钢笔隶书字贴》深受群众喜爱。近几年,凌雨轩格格专攻扇面书法,其扇面作品逐渐已被海内外书法爱好者及收藏爱好者们所喜欢并收藏。2007年凌雨轩格格为北京奥运书画委员会捐赠的一幅扇面,作为了奥运爱心小学的首批义卖。2008年5月20日凌雨轩格格在海峡两岸书画家恳谈会上为汶川地震灾区义卖捐出了自己的书法扇面。2008年10月11日邓凌鹰在北京盛世兴文化馆成功的举办了首届个人扇面书画展。     

邓凌鹰作品欣赏





赵普书法集(图2)

赵普书法集(图3)



变化生灵秀

读《赵普书法集》

    赵普先生之隶书,是在继承先贤典范的基础上寻求变化,逐渐形成个人壮美浑朴、灵秀飞动的特点。从字体上看,有的作品多含篆意,气象高古;有的作品波磔鲜明,朴厚稚拙;有的作品偶出连笔,洒脱生动,有的作品间现飞白,奇趣盎然。从运笔上看,或肥润凝重,肃穆庄严,或肥瘦间用,典雅明丽,或顿挫有致,青苔附柏,或方圆并用,紫电行空。在作品的章法布局上,赵先生更具匠心。横幅《赤壁赋节录》,文首“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八字,斗笔古隶,有行无列,错落参差,占却了全幅的大部分空间,而接下来的二百余字以40行工整小楷书之,只占整幅的四分之一,中间尚有大块留白。上疏如深沉虚空,下密似不绝江水,风神纵逸,引人遐思。而另一横幅《赤壁赋》,先以淡墨绘出一排并立的残缺不齐的竹简,作为背景,再书文字于其上,形如竹简,天然古秀,疏朗绰约,气韵流动。神思妙笔,叹为观止。超大幅中堂《莺啼序·赋贝多芬第九交响乐》,主文隶书,字体粗纤相问,行中巧夹细楷作注。时疾时缓,时密时疏,使人如闻英雄乐章宏大光彩的旋律。而《牝牡骊黄》又是另一番景象。主文汉隶,二十五行,行六字;卷右“牝牡骊黄”四字,则为硕大朱文篆刻;卷左跋文、款识,为八行百字行楷,仅居篇幅八分之一。一作三体,主次分明,朱墨相映,美不胜收,非深谙对立统一法则之大家不能为也。更有神奇者为大型立幅《九七归歌)),主文乃三行二十四字隶书,

字大盈尺,其有侧款识为一行小字行书,而其上端标题“九七归歌”四字,则为鲜红凹文篆刻,竞占全幅四分之一空间。整体造型一如华夏丰碑,东方巨人。伟岸雄拔,顶天立地,气势磅礴,振人心魂,堪称珍品,足资传世。

  赵普先生的创作有如此成就,自然是他囊萤肤雪,饱读苦练的结果,同时也与他仁心豪骨、坦荡倔强的品格分不开的。在生活中,他是谦谦君子,却从不俯就庸俗。他热心公益,提携后进,勇于助人,淡薄名利。他居江湖之远而心怀社稷。他的书法作品多取材名贤哲语,格调高雅;他的跋文多抒人生体悟,勉己励人。在借古人之言不足以表达胸臆的时候,他便进发出自己的诗文。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凌晨,香港回归,举国欢庆。赵普先生立于北京亚运村十九层楼寓所的阳台上观赏盛况。此时全城欢声动地,彩花映空。赵普先生不禁心潮澎湃,感慨万端,凝成诗句,脱口而出:“昆仑雄峦兮唱大风,高歌云霄兮九州同,香港归来兮多峥嵘!”强烈的爱国情怀喷薄而出,抒发了国内外炎黄子孙的心声。他乘兴挥笔创作,那幅丰碑式的《九七归歌》立幅便这样问世了。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信也夫!

                                        

汉隶新风

谈赵普书法艺术

    书法如节奏化了的自然,是以情为上表达作者喜、怒、哀、乐反映人类生命的艺术。绝不可与平时的写字等同起来,所谓写字仅是传达信息的工具而已。书法则是一种艺术创作,好的作品会使你意想浮游:时而飞临峡谷江河;时而游走险石绝壁;时而进入烟雨茫茫的艺术境界

    赵普先生是一位开当代隶书新风独创门户的大书法家。我和他认识是在十几年前的一次笔会上,当时我陪中央美院老领导丁井文先生去笔会上看热闹。没想到石破天惊,被墙壁上刚写好的几幅隶书作品吸引过去了,这便有幸认识了书家赵普先生。记得当时丁老对其作品赞不绝口地说:“底子厚,功夫深,味道新”。还和我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从那以后我和丁老便同赵普先生交上了好朋友,往来不断。后来我多次见到丁老时常提起赵普的书法,认为传统功夫深,敢破门而出,形成自己风格和面貌真不容易!

    后来我在天安门城楼上,见到了他的巨幅原作:苏东坡词《赤壁怀古》。使我为之一震,耳目一新。这一作品再现了词作者立于大江岸上面对滚滚江水,凭吊历史人物所诱发出那起浮激荡的心潮,喊出了气魄宏大的千古绝唱。一种壮丽的情感,油然而生,若浮游在烟雨苍茫,铁马秋风的意境之中,这真是一种美好的艺术享受。

    《水经注》江水段等作品,可以说是他隶书的精品之作,堪称古拙苍劲,气势宏大,用笔险劲沉厚,苍茫壮阔,笔致多变,古拙中藏

《水经注》江水段等作品,可以说是他隶书的精品之作,堪称古拙苍劲,气势宏大,用笔险劲沉厚,苍茫壮阔,笔致多变,古拙中藏有雄秀之气和灵动之魂。赵普先生专攻汉隶近四十多个春秋,方有今日之破门而出,独立门户。笔劲挺拔,古拙金石风格,情感跌宕激昂,更接近自然,从整体上具有阳刚大气之美,和北国山河一样壮丽。颇具现代书感,有震撼力、冲击力和体量感,字字都立在纸上,像雕塑一样,开当代中国隶法之新凤。

   

古阳

复归平正且绚丽

——赵普书法艺术侧记

 

柯文辉

 

  书法家赵普,在治学勤勉和对艺术的挚爱上,远远非笔者所及。近年来,他在北京、山东和华南诸地拥有一大批书法作品的欣赏者,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可谓水到渠成,实至名归。

 

  赵普先生有个人工作室设置于地坛公园内,时有专家学者、艺术家、出版家登门走访,切磋书画艺事。先生好客,兴来当众作巨幛子,笔走龙蛇无倦容。后学求教,除课堂授艺而外,还曾从事个别辅导,深入浅出,结合个人体悟与实践,启迪诱导,推心置腹,热情冷静兼而有之。故京中口碑甚佳。亦有外地来请益者,均能满意而归。

 

  先生五岁启蒙描红,随之苦临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诸体楷书,打下坚实基础。从形到神,苦苦追索。弱冠后习邓石如、赵之谦两家篆书,笔性沉稳,把握前修结体运锋,打开视野,稳健质朴,朝气蓬勃,虚怀若谷,表现了很大的可塑性和潜力。后来广读汉碑,如入百花园中,千红万紫,美不胜收。四十余年来,每天“挖山不止”,乐在苦中。先生朴讷君子,严于自律。曾问学于王遐举先生,受到青睐,勉慰有加。先生不敢稍懈,自知任重道远,以浅尝辄止为病。严冬酷暑,反复临写《乙瑛》、《礼器》、《张迁》、《朝侯小子》、《鲜于璜》、《曹全》、《泰山石经》、《石门颂》、《韩仁铭》,追寻古人音容笑貌,融入个人性情。人习字,字炼人。步步为营,夜以继日,远离名利,以建树内美而自强不息。尊重长者及同业学人,不薄后生,怀之以德。肃然蔼然,向为同道所重。

 

  20世纪70年代末,始参加国内外重要展出,成绩斐然。如1986年在北欧举办的中国书法回顾展;1988年题写《圆明园遗址公园》匾,同年参加纪念周恩来诞辰90周年书画展,作品为;1990年应天安门城楼管理局邀请为天安门城楼创作大幅书法作品——苏轼词《念奴妖·赤壁怀古》,同年参加汉城的中国现代书画展;1993年为北京西山森林公园碑林书丹,次岁为曲阜《论语》碑苑书丹;1997年北京电视台“请跟我来”栏目连续播出“赵普写隶书”五集。又陆续出版多本著作,印数达数万册,广为流传,佳评甚多。他谦谨如昔,从不对人提及个人成就。幸得北京电视台多次演播其专题介绍,故名声鹊起。

 

  赵普致力于隶书研究,同时兼习金文,石鼓文,晋唐行草。但他更重在实用,信笔自娱,陶冶情操。隶书自成一家,偶然受青铜器纹样装饰意象感染,钻研数载,作品颇耐审视,书外求字,笔力浑厚,气度恢宏,拙而质实,古雅不失可亲。间架结构章法,时有突破前贤处。动静、干湿、浓淡、方圆、纵横关系多变,苍茫壮阔,篆骨楷昧,溢于豪端。险处安,抑处扬,敛处张,腾挪旋舞,面目不与人雷同。近年几次在地坛公园西门,用八尺整纸八幅联为巨屏,替春节添辉,为荷花礼赞,字大盈尺,风格统一,艺苑罕见,观者奔走相告,堪称一时壮举。

 

  先生又工丹青,画名为隶书所掩,其精品或在书法之上。山水师法石涛。撷取宋画锦丽严谨,秋山红叶,披雪断岭,意境遥深。草书写竹,摇曳多姿,碧韵叩帘,淡雅持重。小写意之作颇得华秋岳笔墨意蕴,流妍而多迁想妙得。梅尤遒辣,情在物象内外,不无寄托。

 

  先生喜爱东西方古典音乐,磨墨时多用以助兴。又嗜京剧,可放声而歌,喜参悟戏理,与书法、绘画有通感,推进思考,拓广视野,升华悟性。他时常铭心试问:技上升为艺,艺复晋而为道。道尊自然。各安其位,乃得大和谐、大欢愉。观赏赵普隶书,当于块垒中觅得怀古幽思,历史沧桑,诗词悟境,关切众生万象,自视平凡渺小的胸襟。取得开掘精神,去拓展生活、书卷、大自然之美,丰富人生历程。

 

  赵普的书法艺术仍处发展时期。酝酿变法,复归平正于绚丽,是其艺术目标。前不久北京书协等单位在地坛公园方泽轩为举办的主办先生新作《隶书解释与临习》首发式暨赵普书法研讨会,既是对其数十年来书法艺术的阶段性总结与促进,先生对此十分感激和欣慰!年华有限,艺海无涯,先生会不断自新,阔步前进!

 

  赵普,1939年生,北京市人,工艺美术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会员、英国东风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顾问等职。曾从事陶瓷美术、染织美术及环境艺术工作二十多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书法创作,时有书法作品获奖。出版著作有《隶书学习与欣赏》、《赵普隶书治家格言》、《赵普书法集》等多种。其艺术成就入编《中国文艺家传略》、《中国古今书家辞典》等辞书。


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林岫女士在“赵普书法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国书协副主席、北京书协主席

林岫女士在“赵普书法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对北京书法界的作品,我也见过一些。像这本《赵普书画集》,还有挂在墙上的供大家拜观的作品,有的是首次见到,都给人眼目一新的感觉。

      我从来对这些从三伏练到三九,从三九练到三伏的书画界的同仁们怀有敬重的心情。现在世上有种风气不好,以为书画是一等易事。每听到这奇谈怪论,我心里就隐隐作痛。因为艺术上的跋涉太艰辛,把艺术创造看成是“谁都可以玩一把的事”,是对文化和艺术家的不公平。笔墨挥洒看上去很轻松,其实一点一画,一山一水都是多年磨砺的结果,当他们给你递上一本就是那种很薄的本子,你就会感到它很有份量,因为知道搞艺术的甘苦!

      所以,我要对赵普先生表示肃然起敬。赵普先生是从篆隶始入的,这叫“入门正”,也不容易。我最早习楷,后来写篆隶,苦学中锋行笔。现在不太强调中锋了,实际上过去小孩子学书由此起步,最重视中锋行笔。历代很多书法家的创作实践,都能证明这一点。我的启蒙老师刘思祖先生讲:“你记住,千古书人都信奉中锋行笔。不行中锋书事无成。”后来,学习中也听几位老书家这么讲,所以我认为路子正,这是他成功的基础。

     第三,赵普先生的楷书作品也很见功夫。有人说:“从唐楷出就不行,要从魏碑出。这都是狭隘的门户之见,就像田径比赛,甭管他从哪里来,江西来的,云南来的,北京体校来的,都不管。他能跑出成绩来,能破纪录,那就是好样的。搞艺术者不管你什么头衔,就两个字:“看活儿”,不要动不动还没写好字,先把门户之见撂在脑瓜里。唐楷魏碑都一样,磨炼的是基本功。功夫到了,你就能“白纸青天,造化在手”达到成功。赵普这段小楷节录写的好。他写的杨牧云词《水调歌头》后边的题跋非常精彩。写隶篆、颜楷,写到这么高功夫,不容易。

      第四,从他临书作品看,比如说临《寒食帖》神采笔致很到位;临黄庭坚的,是丙子年的那幅(1986年)是二十年前的,那时的水平就高,可以算代表作。

      学法为基础,脱化为上,能出脱创新,就自成一家。赵普专攻隶,楷为基,能够广博者为上,明眼者为上。都是自古以来,艺术老前辈留下来的经验,最后,我想说谢云先生为《赵普书法集》所题的诗可以代表我的心声。这首七绝写的非常好:

 

 书海扬波五十年,

耕云种月岂徒然

澄怀理砚净心象

天地有情留锦篇

 

愿与赵普先生共勉,也与大家共勉。

              赵普先生作品赏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21艺术辉煌人物 著名书法大家——赵普
邓石如 隶书《作太元传》
“铁画银钩 若地之普”——赵普的书法之美
天安门大殿上的赵普隶书《赤壁怀古》
清代的书坛泰斗,其书法“四体皆能”,1000年来隶书第一人
邓石如第四代嫡系传人葛介屏:重传统,不轻言创新,风格自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