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果能够走出这个圈,你就是史上最牛的哲学家
..

李泽健

哲学上的好多问题,几千年了都说不清楚,嗯,对,没错,就是几千年!

二十世纪初,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哲学的问题几乎就是语言的问题,是由于哲学概念不清、推理混乱造成的,于是人们就开始转向了语言学研究,想通过对语言的研究来消除哲学上的矛盾。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人们很快就郁闷地发现,与以前所有的问题一样,语言的问题也是怎么说都说不清的。哲学家们没有想到,在语言学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又重蹈了前人的覆辙,他们没有想到,哲学一直是在走一个莫比乌斯环,满以为一直走下去就是路的尽头,没有想到最后还是回到了原来的地方。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这一代又一代的满脑子都是智慧的哲学家们是怎样一个又一个地死在语言陷阱里的。

在前面《一张简简单单的桌子,教你看透哲学的千年矛盾》一文中我们说,传统认识论在两个认识环节上出现了矛盾,一个是命名环节,一个是得出结论的环节。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看,在命名环节上,传统哲学为什么没能消除矛盾?

一、死脑筋,改名可以,改姓不行

前面我们说了,在命名环节中,哲学家们给我们所感觉到的那些对象诸如颜色、形状、冷、光滑、硬、声音、气味等等起了N多种名字,贝克莱说是“感觉”,阿芬那留斯和詹姆士说是“纯粹经验”,马列哲学说是“映象”……,在这个环节中,哲学家们就开始进行争论了:你说我的说法不对,我说你的说法是错误的……

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在给一个小孩起名的时候,从来都不会说你起的名字不对,我的名字才是正确的等等此类的话,我们既可以给小孩起个“猫娃”、“狗蛋”、“铁柱”之类的土里土气的名字,也可能叫“建国”、“伟业”、“宇宙”等等这些气吞山河的名字,人们之间从来都不会互相进行批判,最多也就是相互取笑一番而已,那哲学家们为什么会为了一个名字而争论不休呢?难道他们天生的就是一帮杠精吗?

实际上,哲学家们几乎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是个名字的问题,至少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有哪个哲学家说过这个问题只是个名字的问题。哲学家们几乎都是把这个问题当作是姓名而进行处理的。

对的,没错,是姓名而不只是名字!

我们普通人对待姓名和名字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你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叫“猫娃”、“狗蛋”等等,但是,你不可能说自己的孩子既可以姓张,也可以姓李或者姓王。孩子必须得跟父母的姓,如果你姓张,你肯定宁愿自己的孩子叫“张狗蛋”,也不愿意他叫“李皇帝”,如果谁说你家孩子姓李,你肯定会跟他翻脸!

在哲学家们这儿,“感觉”、“纯粹经验”、“映象”……这些语词都不仅仅只是名字而是姓名——每个语词都继承着原来的词义,因此,哲学家们才坚持说自己的说法是正确的。

为什么贝克莱颜色、形状、冷、光滑、硬……这些东西叫做“感觉”呢?因为它们都是我们的一种感觉!难道不是吗?

……

改名可以,改姓不行,哲学家们开始杠上了!

二、由此引发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矛盾

姓名问题说不清楚,由此引发的矛盾就越来越多。

怎么回事呢?

还记得人们是怎样认识了一张桌子的吧?

人是通过看、摸、听、闻等方式认识了桌子的,对吧?通过看、摸、听、闻等等,我们先感受到了颜色、形状、冷、光滑等感觉,通过这些感觉然后我们才知道有一张桌子的,对吧?

注意了,在这里,我们是先感觉到颜色、形状、冷等等,然后才知道桌子的,是先有感觉然后才有桌子的,对吧?

所以,贝克莱说桌子是感觉的复合!

怎么样,贝克莱的话很有道理吧?因为是先有感觉而后才有桌子,所以桌子只能是人们感觉的复合啦!如果你说先有桌子然后才有感觉的话,那就不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了,就与人们的认识过程相矛盾了!

可是为什么有的哲学家特别是唯物主义要反对贝克莱的说法呢?

因为,贝克莱的“感觉”一词还继承了原来的词义!

感觉原来是什么意思?感觉是: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在人脑中的直接反映。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意思就是说先有桌子而后人才能产生感觉啊!

如果没先有桌子你贝克莱感觉个鬼啊?

所以唯物主义说桌子是不依赖于感觉的客观存在,感觉只能是桌子的映象。

可是,话又返回来说,如果没有感觉那我们又怎么能够知道有桌子呢?

关于感觉和桌子到底谁先谁后的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杠上了!

……

三、和事佬出现了

感觉和桌子到底谁先存在?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个死循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争论了几千年,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

后来人们发现这个矛盾是由语言引起的,于是有许多哲学家打算从语言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马赫之所以把颜色、形状、冷、光滑、硬……这些东西叫做“要素”,阿芬纳留斯之所以把这些东西叫做“纯粹经验”……实际上也都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

马赫把贝克莱关于“物是感觉的复合”改为“物是要素的复合”,他声称“要素”既不是物理(客观)的,也不是心理(主观)的,而是“中性的”。而阿芬纳留斯认为,“真实的统一”世界是由“纯粹经验”构成的,他的“纯粹经验”与传统理解的“经验”不同。传统的唯物主义经验主义认为“经验”是物的反映,传统的唯心主义经验主义则认为,“经验”是主观的东西。而他的“纯粹经验”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心理的,而是超出两者之上的“第三种东西”,是一种没有掺入任何经验的东西的经验“。

马赫和阿芬纳留斯是如何消除矛盾的?

他们说“要素”、“纯粹经验”是“中性的”、“第三种东西”,那意思就是说颜色、形状、冷、光滑、硬……这些东西既不是人的感觉也不是桌子自身的东西,如此以来就不存在感觉和桌子到底谁先存在谁后存在的问题了。

四、矛盾消除了吗

马赫和阿芬那留斯这些和事佬解决了唯物和唯心的矛盾了吗?

没有,他们的说法只是暂时没有感觉和桌子到底谁先谁后的问题了,但是又带来了新的问题:既不是物理的又不是心理的,这“中性的”、“第三种东西”又是个什么鬼?谁能够理解得了?

马赫和阿芬那留斯的说法其实只是把矛盾往后推一步。

我们一般都是把世界分为物理的和心理的两大类,哪有这既非物理的又非心理的第三类了?除非我们改变原来知识体系中的分类方式,否则就不会有这第三类的存在空间。如果我们不改变原来的分类方式,那么这第三类就必然会与我们原来的知识体系产生矛盾,如此以来,我们只能对它做一些修正解释。修正来修正去,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在不断的修正过程中又悄然回归到物理的或者是心理的这两大类之中。

五、为什么消除不了矛盾

传统哲学虽然意识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矛盾是由语言引起的,但是他们没能说清楚语词和其所表达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没能把语词和其所表达的对象剥离开,因此在具体的分析过程中,他们常常把语词和对象混为一谈。当马赫和阿芬那留斯说他们的“要素”和“纯粹经验”既不是物理的,也不是心理的,而是“中性的”、“第三种东西”的时候,他们实际上就是把“要素”和“纯粹经验”当作是对象而不是当作语词——不是当作名字来对待的。如果他们把“要素”和“纯粹经验”视作是一个名字,哪里还有什么物理的和心理的区别呢?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马赫和阿芬那留斯对“要素”和“纯粹经验”的解释其实就是想要去掉这两个语词的传统词义,就是想把这两个语词仅仅当作是名字来使用的,但是,他们又没能把语词和其所表达的对象之间的关系说清楚,所以最终也没能摆脱传统词义的束缚,最终还是回到了传统哲学的老路上去了。

六、如何消除矛盾

首先我们要清楚一点,语词和其所表达的对象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我们所认识的各种对象,其本身并没有姓名,姓和名都是人们后来给起的,对象是不会随着姓名的改变而改变的。从这一点来讲,姓名是不能用对与错来进行评价的,不管我们把对象叫什么都没有问题。由此可见,关于颜色、形状、冷、光滑、硬、声音、气味等等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的争论最终是无意义的,是徒劳的,它们既可以叫“感觉”,也可以叫“印象”,还可以叫“纯粹经验”和“映像”……叫什么都可以!

矛盾解决了吗?还没有完全解决!

我们还要看到,在实际使用中,姓名和姓名之间是有继承关系的,语词和语词之间的词义也是有继承关系的,我们是不能随意使用和更改姓名或语词的用法的。实际上,关于颜色、形状、冷、光滑、硬、声音、气味等等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的争论,并不是由名字和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引起的,而是由“感觉”、“纯粹经验”和“映像”等等这些语词的语义继承问题引起的。我们前面的说法并不能解决语词之间的语义继承问题。

感觉和桌子到底谁先存在谁后存在呢?

解决这个死循环的唯一办法,就是撕开这个莫比乌斯环——引入不定义的概念!

姓名中含有一种继承,但即便是我们规定人人都必须继承父母的姓,那也不意味着所有的人的姓都是继承得来的。想一想,最早有姓的那个祖先的姓是怎么来的?他还能从父母那里继承吗?继承这个规则在他那儿是不适用的!语词的词义也有继承,但并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能继承别的词义,我们最早使用的那些语词从哪儿继承别的词义?不能继承别的词义也就是不能定义!

颜色、形状、冷、光滑、硬、声音、气味等等这些东西是我们最早认识的东西,它们是不能定义的。它们只能被用来定义别的概念,而不能用别的概念来定义它们。当我们把它们叫做“感觉”、“要素”、“纯粹经验”等等的时候,“感觉”、“要素”、“纯粹经验”等等这些概念就只能用它们来定义了,而不能再具有别的意思。我们就不能再说“感觉”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了,不能再说“要素”是“中性的”了,也不能再说“纯粹经验”是“第三种东西”了……

马赫和阿芬纳留斯其实最终想说的是“要素”和“纯粹经验”是不能用“物理的”或者“心理的”来定义的!

如果我们引入不定义概念,那么语义继承就不再是循环的了,哲学上也就不再存在感觉和桌子到底谁先存在、谁是第一性这样的逻辑怪圈了!











..

世界上谁是最厉害的哲学家?


1,马克思。没的说,虽然个人认为他在智慧,积累,思维方式和其他西方大哲有不如~但是他的思想确实影响了整个20世纪。所有的20世纪发生的重大事情都和共产主义和资本论有关,所以,他在第一位,唉,让人不服,又无可奈何。
2,休谟。他的哲学方法是经验分析的方法,即科学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用这样的方法从事哲学,得出的必定是科学的结论,用个不好听的词就是庸俗。区分事实与价值,是他最NB的思想。他对因果规律,归纳法都提出质疑~“我们见到太阳每天都会升起,但并不能确定太阳明天也会照样升起。”
3,维特根斯坦。他和海德格尔并称是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个人认为是萨特)首先是数学家~(他老师是罗素。。汗)其次是语言学家~最后才是哲学家,他的哲学主要研究的是语言,他想揭示当人们交流时,表达自己的时候到发生了什么。他主张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哲学的本质只能在语言中寻找。无论如何,最伟大的哲学家前三名不可能没有维特根斯坦的名字。

是谁创造了历史?

这是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争论不休的问题。


  特斯拉一生有700多个发明,11次婉拒诺贝尔奖。爱迪生都不能和他比,不是一个量级的发明家。爱因斯坦在科学界的地位,当年诺贝尔奖特别想把奖颁给爱因斯坦,因为爱因斯坦可以为诺贝尔奖背书。

  再比如说哲学领域,我们都知道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三杰。 但就清净心层面,我们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用“心”的成分更多,“静思冥想”是他们常用的工具,因此他们对于形而上学的理解会比亚里士多德更深刻一些。 亚里士多德用“脑”分析的成分更多,把西方哲学引上了分科研究和思辨分析的路上。

  家长: 原来他们的区别在于此!我是看不大出来!那西方还有很多名人像达芬奇、泰戈尔,他们的成就也跟清净心有关?

  尹老师: 您要是提起这两位,说明您还真挺有眼光的。这两位可都是文艺界的大牛人啊。 他们的成就不仅仅是思维的产物,和清净心智慧100%相关。

  家长: 哈哈是嘛?我平时对西方文学艺术的书看得还是比较多的。

  尹老师: 达芬奇不光是艺术家,他在音乐、建筑、数学、几何学、解剖学、力学、光学等领域都有显著成就……(此处省略20种科学类别)。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 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是一个可以让科技提前半个世纪的天才。 平常人学好一样都难,达芬奇却样样精通。你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原因吗?

  家长: 按照尹老师您的说法就是静心。可我没理解的那么透彻。

  尹老师: 泰戈尔的诗我也很喜欢,你在百度上搜泰戈尔是“唯心哲学家”, 具备高度静心的生命品质。 泰戈尔与爱因斯坦有过一次对话,一个诗人怎么可能与爱因斯坦讨论宇宙呢?泰戈尔被称为“具有思想家头脑的诗人”,而爱因斯坦被称为“具有诗人头脑的思想家”,他们的会晤被称为是“两颗行星在对话”。一个诗人可以和人类最顶尖的天才科学家讨论宇宙,您不觉得奇怪吗?

  家长: 奇怪,所以想不通。静心为什么可以这么神奇。

  尹老师: 我们看看小孩子就明白了。就能明白清净心的厉害。我先问一个问题,我们成年人能同时学几门语言吗?

  家长: 不能。学一门英语都够呛。

  尹老师: 对啊,那您看看小孩子呢?您只要给他语言条件充足,孩子可以同时学会几门语言。我们看东南亚的很多孩子,同时会几门语言,一点也不稀奇。 孩子的心,更接近“空”和“无”,因此孩子直接就处于安静的状态。用“心”学,几门语言都能学成母语,成年人用“脑”学,用思维去思辨,学一门都费力。达芬奇、泰戈尔、爱因斯坦这些牛人,只不过在成年后又能同时保持孩童般安静的心,仅此而已,我们不要把天才的养成复杂化。

  家长: 我现在明白了,这就是老子说的“赤子之心”。

  尹老师: 哎,对的。赤子之心最牛,赤子之心、安静的心,学啥像啥,样样精通,也就不难理解达芬奇、毛泽东这一批通才牛人了。这就是我们天才计划的理论依据。

  家长: 非常感谢尹老师,每次在您这都学到很多。真心希望更多家长能从你们的教育理念中受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是与不是,哲学和科学都没有搞清的概念
《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邓晓芒)》绪论
残雪|关于康德的去“无”化的范畴体系(《纯粹理性批判》读书笔记)
关于辩证法——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意义
承续张载“哲学四句教”的义理
《哲学生活》封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