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大师为何非常注重块面感在章法中的作用
谢谢您的邀请和提问。“书法中章法的块面如何理解?”您所提的这个问题,是现代书法创作中的一个新概念,就是用绘画视觉艺术的审美在书法中如何找到点、线、面的感觉。
现代书法审美是借用了很多绘画的眼光来欣赏书法的,因此就会产生点、线、面这样一些书法审美的概念。
我们传统的书法主要是以线性的章法安排为主的,“块”的这个安排,还不是作为一个主要的或者说自觉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来使用的。
所以,我们今天在阅读古典书画作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看到,古代书法中虽然没有现代书法欣赏的点、线、面这些概念,但是他们的创作实践还是充满着点、线、面这样一些艺术要素手法的 。例如,西周时期的书法,把甲骨文中一些四方线,会写成一个很粗的“线”,这就已经是一个块儿,而不是几条线了。
大图模式
张旭的《肚痛帖》块面布局非常严密。注意白色框区和红色框区整体感的穿插。
那么,后来的一些书法,特别是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当中,对于块面的处理是怎么得来的呢?我们首先来看,书法创作的章法安排都要具备哪些要求。
章法安排当中有对称性的章法,也有非对称性的章法。
对称性的章法就是以有行有列为主,这样平稳的一种章法的安排,基本上是不存在书法作品的整体块面安排的,或者说块面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只有在一些有行无列的这样一种章法安排当中,才会出现较为突出的块面安排和有块面感的艺术效果。所以说,章法的章式不同,那么,章法安排的效果就截然不同。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书写的时候。客观上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1.含墨的枯润
2.行笔的徐疾
3.字数的多寡与空间的疏密
下面我们对这几个问题就一一的叙述一下。
含墨的枯润取决于我们一支笔上面第一次蘸墨蘸了多少,如果第一次占蘸墨的比较多,比较饱满,那么,这一笔写完之后,比如说大约第一行字写了20个字或者是15个字,那么,这一行字头几个字的墨色,最起码前5个字,墨色很浓,在浓的情况下笔画也比较粗,这在视觉上看起来就有一种块面的感觉。
大图模式
王徽之的《新月帖》中的块面章法布局,整体感非常强烈,这个书法创作好像用笔逐渐加快,用墨逐渐加重
随着笔上的含墨在逐渐的减少。那么,笔墨上的块面感就会越来越倾向于线条感了,这就是由于毛笔中一次含墨多少来决定的。
从习惯上来讲,每个书法家的习惯是不一样的,有的书法家一开始第一笔的蘸墨它就比较均匀,不是太多也不是太少,这样写出来的字墨色就比较清俊,而且整个章法的墨色变化不是太大。
有的书法家第一笔蘸墨蘸的比较多,因此就容易形成大块面的浓重墨色和后面写的清淡墨色的变化,这一变化会自然的产生一些块面感的布局。
所以一个书法家怎么样去安排章法,跟他一笔的含墨量是有关的,如果含墨饱满,那么就容易产生块面,如果含墨均匀就不会产生块面。
大图模式
徐渭的草书,渇笔部分显然用笔速度放慢了,注意整体大局的疏密,快面的布局
除了含墨的多少之外,如果在书法作品当中产生快面,还跟书法家的另外一个习惯有关系。
有的书法家行笔的过程当中,有徐有疾,如果写的慢那么块面也容易形成,就是局部吸墨多,它就会形成饱和的墨色,那么如果行笔快,即使毛笔上的含墨量很大,那么它也不会形成太重的墨色。
所以,行笔的快慢疾徐,对于构成章法的要素也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为了把握这样一个技法,我们拿着毛笔在蘸上墨以后,就要有对用笔和用墨有这样的敏感度,如果毛笔上的含墨量比较少,我们行笔的速度就要放缓,如果含墨量大,我们行笔的速度适度的要加快,而且含墨量越少,我们行笔的速度就要越慢,这样,笔墨才能有力透纸背之感,笔画的线条才能有质感和力度。
大图模式
现代书法家草书创作中的块面墨色变化处理,把握基本原则,平衡变化
我们刚才说的这个是属于一笔写出来的字,如果你的书法作品的字数比较少,比如说只有10个字,可能蘸了一笔墨就写完了,写完之后它会自然形成,前面写的几个字墨色比较重,后面写的几个字墨色比较轻,这是一种随着毛笔上的墨逐渐在书写过程中减少,而自然形成的一种天然的舒朗的感觉。
还有一种情况是字数比较多,我们写这个作品要蘸几次墨才能够完成作品。
那么在蘸墨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注意,布局浓的地方,不能在整个书法作品当中都横向看是一块一片的黑。竖向看下面是一片的白。就在章法上面形成了不均匀的布局,所以在用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用墨和章法要结合起来,如果前一行的前几个字的墨比较浓,那么第二行的首行的几个字就适度的要淡一些。把这种浓浓淡淡。轻轻重重调节的比较符合整体平衡,或者在不平衡当中又能有艺术的平衡,就是比较好的一种布局了。
大图模式
苏轼《寒食帖》中的块面处理,“袋”字占据了将近4个字的空间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对块面的看法一定要从两个角度来看一个方面,我们要从一行看,另一方面我们要从两行或者三行的角度来看块面感,不要把块面看成是一个字,在行书和草书当中尤其体现出了块面墨色浓淡的变化,这种块面的变化是双行的或者三行的,如果用单行来看,那是小幅的写作,如果是大幅的作品当中这种块面感的力度那么在现代书法创作中是更重要的一个手法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有些章法的布局,他们是通过一个笔画的延长啊,非常夸张的,占据了好几个字的位置,像这样一种章法布局,我们认为也应该看作是一种快面感,但是这种快面感可能是由线来构成的,这是我们在艺术的欣赏上一定要注意的,因为快面感它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时候一个字甚至一个笔画,它的快面感是很大的。例如王献之《冠军帖》中“耳”字,占据了四五个字的位置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空灵的块面。
而这个块面并不是由写字本身决定的,而是通过一个字字所占纸上的空间,来形成的块面感。
这就是书法艺术的处理,即,不仅仅是要用一个字的墨色的变化来显示块面,而且还可以通过黑和白的对比变化的辩证关系来决定块面关系。
大图模式
我们跟大家要讲清楚的是,唐宋以前古代书法作品都是小作品居多,手札、尺牍是最常见的书法作品形式,可以说是小楷的书法作品居多。
大图模式
《万岁通天帖》中王徽之的《新月帖》中块面艺术布局
真正产生大幅作品是明清以后的书法家创作的作品,只有在产生了大幅作品,尤其是行草作品的时候,块面感的这种美学要素才会凸显起来。尤其是现代书法家更喜欢创作大幅的作品,写的字也是大字,在展览厅里展览的书法作品也是大幅的作品,所以,在这个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之下,块面的感应用就更加的尤为突出了,这是我们应该搞清楚的。
但是我们在写写小幅作品的时候,也应该注意到块面感的存在,就是创作书法作品的时候,要把握好墨色与章法的对立统一的布局,或者恰到好处的布局,把浓、淡、干、湿墨色变化,在书法作品的整体感上控制的恰如其分,而又行云流水,气和脉畅,这样,我们的书法作品就会有一种自然流畅之美。这正是书法家比较理想的一种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用墨方法
豪纵奔放 流畅圆融 ——王世国先生草书艺术研读
书法家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用笔形态,侧面用笔会收获什么意味呢
闵宪温—人民喜爱的艺术家
成忠臣:日本人眼中当代中国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人
草书训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