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Medical Mall能成为医改的孵化器吗?

Medical Mall最早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与医院不同,因为它没有住院床位;与诊所也不尽相同,因为诊所要相对独立。实际上,Medical Mall是专科门诊服务与商业服务相结合的混合体。它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医院迫于医疗费用增长的压力,希望扩大门诊服务,减少住院费用;同时也希望扩展覆盖范围,增加医院的收入。对患者来说,Medical Mall则提供了另一种就医选择,可以就近得到一站式的医疗服务。

举办Medical Mall的主体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医院,如位于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医疗中心,由密西西比大学医疗中心利用一个面积约为8万平米的废弃购物中心改造而成的,主要为周边低收入的非洲裔人群提供服务。所有医院本部的专科都在其中开设了门诊,同时设有初级卫生保健中心。除了医疗服务之外,其它空间都租给了各类商店、餐馆、理发店和社区组织以及社会服务机构。也有的Medical Mall在现有的购物中心当中开辟单独的区域,设置儿科、内科、保健、心血管、耳鼻喉门诊,还有的提供诊断和实验室服务以及流动的医疗服务,很像是医院向社区的延伸,服务对象也各有侧重,既有富人,也有中低收入人群。另一类举办主体是医生和投资者,通常其规模相对较小,而且临近医院。除了医生的诊室,还有其它相关服务。投资者举办的Medical Mall通常更临近商业中心。

Medical Mall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模式,从医院的角度来看主要有五个原因:一是在投资较低、不干扰原有流程的前提下,实现了规模的扩大,满足了新设备和新业务对空间的需求;二是可以提供一站式的医疗服务;三是实现了向人口增加或服务不足地区的外展;四是改善了服务环境;五是增加了盈利的可能性。从医生和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因为Medical Mall的间接成本较低;对患者和医生都较为可及;服务可一站式完成;方便了转诊,降低了患者就医的盲目性;缩短了投资回报的周期;产权清晰,有利于加强管理。

Medical Mall模式为我们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看病难”的问题拓展了视野。例如: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一直是单靠行政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分级诊疗、大医院医生下基层也让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感到头痛;Medical Mall或许是一片缓解“看病难”的阿司匹林。此外,城市的大医院都面临着扩大规模、改善服务环境的需求与政府限制医院规模扩张的矛盾。虽然有些医院建立了医联体,但合作相对松散,有许多难以解决的管理和经营难题。PPP模式还在试水阶段,效果如何尚待实践的验证。Medical Mall也许是通过微循环改善来增强城市大医院服务能力的途径之一。

近来,互联网对传统医疗方式的冲击一浪高过一浪,移动医疗正在成为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但不少人也注意到,相当一部分医疗需求最终还是需要线下的服务来加以支撑。很多移动医疗公司可能并不缺钱,但是医疗产业与其它产业有很大的不同,不知道投资者们是否有足够的耐心等到自己的回报。其实许多社会资本对医疗行业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就是回报的周期过长。如此看来,Medical Mall或许可以相对减轻他们的焦虑。

医生是医疗资源的核心,他们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医疗资源的效益能否最大化的关键。当前的医改,已经认识到了医生的重要作用,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调动医生的积极性。但是医生要成为真正的“自由人”还有诸多障碍。有些有胆识的医生敢为人先,跳出体制下海创业,虽然也颇有建树,但终归限于个案,其创业模式还难以广泛复制。需要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为医生创业提供更好的环境。Medical Mall也许恰可以成为一个医生创业的孵化器。

还有一个趋势值得我们注意,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中国Mall的数量快速增长。笔者不知道它是否达到了饱和的状态,但至少它们之间的相互竞争会日趋激烈。Medical Mall显然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主题。这可能为医疗行业的入场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条件。

笔者认为,Medical Mall之所以值得关注,是因为这种模式有助于降低有关各方的经营风险。因为Medical Mall的经营模式已经在商业领域得到了证明,Medical Mall只不过是原有模式的变异,况且Mall的经营模式原本也强调因地制宜,突出自身的特点,有自己的鲜明主题。Medical Mall之所以能够降低风险,实现各方的最大公约数,是因为其中的参与者在这个平台上都没有完全脱离自己最为熟悉的领域。商业地产的开发经营者主要还是做开发,不必担心自己不懂医疗。医疗行业的管理者主要还是做好医疗服务和经营,回避不擅长征地、开发、基建的短板。对于自主创业的医生和其它专业人士来说,也降低了创业的前期投入和后期经营管理的压力,可以把主要精力放在专业特长的发挥上。

Medical Mall在美国正处于发展之中,如果国内有人尝试,肯定需要克服诸多的体制、机制障碍,更关键的是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但既然医改只剩下了难啃的“硬骨头”,除了发挥啃骨头的精神之外,我们还应当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努力寻找破解改革难题的新思路。

(本文作者为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卫生管理研究副研究员。多年从事医院管理工作和卫生管理研究。)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杭州大厦集团全程医疗揭幕 旗下诊所五大亮点探秘
Medical Mall的前世今生!
“共享医院”横空出世,又一场颠覆来临!广州也快可以“共享医生”了
重磅!“共享医院”横空出世,医疗模式大变革,又一场颠覆来了!
“共享医院”会有美好未来吗?
【独家】黄石头:共享医院来了!这只猪能飞多高?多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