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历史记忆(二)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工作人员开展的工作主要采用个案服务方法,这不仅是由于医疗社会工作的性质决定的,也与社工部负责人的专业特长有着紧密的关系。浦爱德女士最擅长的就是个案工作,她还在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和协和医院高级护士学校教个案工作课,所以北平协和医院的社会服务工作偏重于个案工作。正因为如此,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留下了大量的个案实例,成为我们今天探索社会工作本土化道路的有益指南。

    雷洁琼教授在概括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工作职能时曾写过这样一段话:“病人到医院来看病不是简单地看完病就走了,医院应该了解病人家庭经济状况有没有困难?能不能交费?病人能不能和医生配合好?他相信不相信医生?吃不吃药?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医院才能取得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不然有些病人由于不信任医生,给他药,也许扔掉不吃,也就治不好病。医院了解病人的家庭情况后,对一些经济上有困难的病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免一些费用。对有疑虑的病人做好思想工作,使他们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雷洁琼文集》,开明出版社,1994年,第632—633页)从她的描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医院个案工作的重要性。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社工人员使用个案工作方法对病人的社会历史进行调查和跟踪,填写“病人社会历史记录表”,为医生诊断病情大有帮助。“病人社会历史记录表”包括如下项目:门诊号、住院号、姓名、婚否(单身或已婚)、原籍(省)、日期、北京住址、老家(县、村镇)、职业、家庭成员(姓名、年龄、职业、住址)、亲戚(姓名、年龄、职业、住址)、朋友(姓名、年龄、职业、住址)、住房、经济状况、履历、现在情况、问题、社工人员处理意见、采取行动(措施)等等。这个表格全部用英文填写,写完后交病案室装订在患者的病案后面。现在北京协和医院的病案库里还收藏着以前的大量病案,社工人员所做的记录依然清晰可见,只是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把它们抄录和翻译过来。刚刚成立两年的北京协和医院社会工作部也极感有整理旧档的必要,该部主任盖小荣女士向笔者表达了类似的想法,盼望能有相关机构或基金会资助我们完成这项工作。由于原始档案的整理工作无法开始,本文也只能继续引用二次文献,来对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个案实例做出简单的描述。

   1932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张中堂曾担任过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最后一任主任,几十年后他凭记忆写出了印象最深的几个案例,下面让我们一同来分享他曾经拥有过的助人快感:

【案例一】为一外科病人办理免费住院

   我去外科工作的第一天(1932年7月的某一天---引者注)就遇到一个情况。大夫把一个疝病患者领到我这里来,说病人应该住院,但是无钱付住院费,让我帮助解决。这个病人的住院证上注明是“一般病情”(住院证上印有“一般的”、“有兴趣的”、“严重的”或“急性的”几种。除了“一般的”病情外,“严重的”、“有兴趣的”[多半为教学用],都要及时办理住院)。这是一个12岁的男孩,在一个杂货小铺刚学徒两个月。他父亲是拉洋车的,收入不多,母亲是家庭妇女,家里实在无钱付住院费。我问他能否请他主人付点住院费,他说不敢去说,恐怕主人知道他有病就不要他了。当天病房也无空床。第二天我去病人的工作地点,把情况向其主人李某说了,李某说没有钱给他付住院费。经我说情只答应他出院后接受他为学徒。我又去他家,见到他的母亲。他家住一间小平房,只有简单的家具。看到他家实在贫苦,我就告诉他母亲我们一定想法帮助他住院。

    回来后我向陶玲女士(陶玲女士当时是社会服务部的监督员,相当于现在的社工督导---引者注)报告了调查情况,认为可以办理免费住院。因为没有空床,就去找主治医师,得知有一病人可以出院,但是家中无人来看他(因不是探视时间)。我就去看那病人,然后又去他家让他太太来接他出院。下午病人就被接出院了。这样,那学徒病人就住进了医院。后来病人出院后还来复诊,并说他已回去工作了,感谢和协医院给他免费治疗。(《话说老协和》,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第370页)

   这个案例旨在帮助病人寻找社会资源,以使其能够完成治疗过程,并且在病愈出院后能够继续自食其力,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患者、患者家长、患者雇主、医院社工、主治医师、另一位住院病人,在这样一个复杂的链条上寻求资源共享的实现,的确有不小的难度,可喜的是结果非常圆满。

【案例二】安排一个骨科病人在家疗养

    我调到骨科工作后,遇到一个腿骨折的病人,需要上石膏治疗,但付不出钱。这是一个当临时工的18岁青年,在工作时将腿摔伤。家中有父母,父亲是洋车夫,挣的钱只能维持生活。他本人因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就到各处找临时工作,每天挣的钱只够他自己用。我去他家访问,他家也只是一间平房,屋中很黑很脏。我看到墙上还有臭虫的血迹,心想这病人上了石膏就不能动了,若臭虫爬进石膏里去,他也不能伸手去拿臭虫。。于是我拿来我的旧报纸,把屋中的墙壁都给糊洁净了。我还找了一块长木板,中间挖了一个洞,并借了两条板凳支起木板,以便他大小便之用。我又找来四个“三炮台”的香烟铁筒,里边放上药水,放在板凳腿处,防止臭虫往上爬。这样他就上了石膏,卧床静养,三个月复查一次,病情逐渐好转,六个月后就痊愈了,大夫也很满意。(《话说老协和》,第370---371页)

   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社工对价值观的追求,把帮助患者以实现个人的康复与自理放在了特别突出的地位,既帮助了病人也帮助了施以治疗的医生,使治病救人由单纯的医学过程延伸到了社会领域。

【案例三】为一个骨科病人安装假肢

    病人尹仲,男,29岁,因患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曾在协和医院住过12次院,两腿都做过截肢手术。尹病前曾做小生意。其母亲50岁,做保姆,每月工资3元,只够自己的零用钱,无力供给儿子生活费。

    1934年4月16日,我接管这个病人。我们曾访问过病人的两门亲戚,希望他们提供帮助,但他们都没有力量。因此社会服务部就把病人安置在男调养院居住。

    孟继懋大夫建议,给病人安装假肢,以便行走。于是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带病人到本院假肢科请莱门技师查看,经查看后说可做假肢。但最便宜的也要70元。2.找病人母亲的主人张佩泉先生,请他帮助解决假肢的费用。张佩泉是本院庶务科主任,工资较高,他很同情病人,愿意付出一半假肢费用(即35元)。

    经向社会服务部主任报告,主任同意由社会服务部专款支付另一半假肢费。这样就于6月21日给病人安装了假肢。给病人一副拐,并用1元2角钱给他买了一双鞋。

    1936年病人能拄着拐走路了,就送他到本院职业治疗处学习做编织品,系半日工作,每月给1元酬劳金,以后可得到3元工资。他本人对自己残废还能工作,甚感愉快。(《话说老协和》,第371页)

    这个案例也是为患者动员社会资源的成功案例,特别是为患者找到了安装假肢的付费人,解决了资金上的障碍。病愈后又帮助他找到了工作,更是成功之后的成功。

    个案工作需要经验,因此,初入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工作人员都是在监督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吴桢曾经回忆他所经手的一个案例:“案主是住在西郊的一个中年农妇。她因丈夫遗弃她,儿子不肯赡养她,愤而刎颈自杀。在医院耳鼻喉科住院动手术后,失音不能讲话,丧失自谋生活的能力,又无家可归。经过大量工作,医院为她配制了银制的人造气管,她能讲话了,我们为她找了个临时工作。这一个案自始至终都是在浦爱德主任的指导下进行的。她给予我的帮助很大,影响很深。”(《话说老协和》,第378页)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可以使社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很快提高,关键是如何找到实务经验丰富的师傅。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今天好好研究、借鉴。

   

                                     原载《中国社会工作》2009年3月上   署名 彭秀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老协和里的“社会人”
百年协和,百年前就是世界医学界的翘楚
刘半农猝死之谜
致敬百年名医 | “万婴之母”林巧稚
她终生未嫁却有5万多个孩子,其中一个“小孩”,养活了13亿国人
104岁“围产保健之母”严仁英教授辞世:从临床到保健的涅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