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中宰相陶弘景,何许人也?

中国历史上少有真正的隐士,即便是那些求仙访道,啸吟泉林的道士或心怡伽蓝、避世浮屠的僧人,也未必就是真正的出世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往往身在山林,却心系庙堂,常常以在野之身参与政务 ,名不为朝臣,实无异于官吏。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就是其中的的一个典型,甚至被冠以“山中宰相”的美誉。据《南史·陶弘景传》载,他在“山中”隐居修道,梁武帝每有疑难不决之事,常常咨询于他,把他看作是不在庙堂之上的“宰相”。

“倦世情之易挠,乃杖策而寻山,既沿幽以达峻,实穷阻而备艰。渺游心其未已,方际夕乎云根。”——《全梁文·卷四六陶弘景·寻山志》

成年后,他与南朝士子一样,怀着懦家修齐治平的政治志向,奔波于求仕之途,先后做过诸王侍读和振武将军、齐左卫殿中将军、奉朝请等。加之其人神仪明秀,学识宏富,又善琴棋书画,精通草书隶书。因而,年纪虽轻,却已声名远播,与当时著名的文人褚炫、刘俣、江斅一起并称为“昇明四友”,为世人所推许。朝中一班文人学士争相与之结交,甚至一些位至鼎足的朝阁重臣也乐于与之来往。久而久之,陶弘景声望日隆,宫廷内外,上至王公贵胄,下至一般庶民百姓,莫不钦慕他的才华。

尽管陶弘景在朝野内外享有崇高的声望,但他本心并不乐仕进。于是在他37岁的时,脱下了朝服,隐居茅山,专心修道,完成由入世到出世的重大转变。

2、上书《解官表》——道教盛行的大背景下,仕途坎坷的陶弘景选择隐逸似乎合情合理

一面是隐居林泽野,生活清贫,一面是犬马声色,荣华富贵,出生于官宦世家的陶弘景是如何做出归隐山林的决定呐?这都要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说起:

第一、时代风尚的影响。

南北朝是历史上的分裂期,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乱世求安是人们普遍的心理需求。此时,追求长生不死的道教逐渐为士族上层所认可、接受,并从民间走向官方。上层社会中信道者众多,乃至出现了许多道教世家。受其濡染,陶弘景亦潜心钻研阴阳五行、风角推算、方图产物、医术本草之术,对隐逸的生活十分倾慕。

“元徽五年七月戊子夜,废帝殒,奉迎王入居朝堂。壬辰,即皇帝位。”——《宋书·卷十·本纪第十》

四年之后,即建元三年(481),陶弘景的父亲不幸被其妾害死,这给陶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他发誓“终身不娶”。三年服丧期满后,按惯例,他应正式被任命官职,但齐武帝却只授他为左卫殿中将军。陶弘景这才幡然醒悟,知萧氏并未解除对他的戒心。永明二年(484),清溪宫修缮落成时,陶弘景进献《清溪宫颂》,博得齐武帝的赞赏。齐武帝有意要提拔他,却恰逢其母病逝,丁忧三年再次失去了升迁时机。永明四年(486),服母丧期满后,却仅仅获得了一个有虚名无实权的“奉朝请”。

3、隐而不仕——虽名声在外但不侍其中主,坚定而过果决的华阳隐居先生

未隐居前,他汲汲于功名利禄,壮志难酬而处境窘迫。归隐之后,反而声名鹊起,成为超尘绝俗的髙洁名士,受人敬重。在最初隐居的五六,先后两位帝王诏请其出山,皆未果。

“虽萧萧独往,眇吵真贵,而亲旧书驿,远近参同,盖未能抑绝 ”——《华阳陶隐居内传》

1、拒绝了齐明帝的出山诏请

就在陶弘景隐居的第二年,即永明十一年(493),齐武帝驾崩,皇太孙萧昭业继位。一年后,齐尚书令萧鸾独揽大权,不久又相继废杀萧昭业与继立的萧昭文,自立为皇帝,即齐明帝。萧鸾即位后,大杀齐诸王,自知杀戮过重的萧鸾,命陶弘景“东祈名山”三年,为自己消灾祈福。祭山事毕后,萧鸾欲敕迎他出居蒋山,但政局的动荡使官场外的陶弘景不愿再置身于血腥腐朽的官场,不愿再见残酷野蛮的政治屠杀,以诗作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婉转地拒绝了萧鸾的征召。

由此而可见,陶弘景的隐逸决心是坚定而果断的,然而,隐居就意味治生涯的终结,他真能实现“灭影桂庭,神交松友”的髙蹈之志吗?他真能割舍下对苍生、家国的忧虑情结吗?显然是不可能,否则“山中宰相”的称号又是从何而来呐?

4、“山中宰相”——一身两任,不受羁绊,无所挂碍的不隐不仕、亦隐亦仕的独特角色

尽管悠然陶然的隐居生活逍遥自在,但陶弘景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自己能像张良那样成就不朽之伟业。因此,当齐末宗室间为权势名利而相互争夺时,陶弘景便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变化,思欲有所作为。

(1)大造舆论环境,助力萧衍登基

永和二年(500)十一月,当他获知齐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反齐的消息时,似乎已预见“英主”的降临,陶弘景即作“水丑木”歌,三字合而为“梁”,明示萧衍封国之名,暗指“梁”将代“齐”,为萧衍夺权制造舆论。及萧衍屯兵新林,陶弘景又令弟子假道奉表称颂,以表拥护。萧衍攻占建康(今江苏南京)后,陶弘景更是施展平生绝学,以阴阳五行,风角星算之术,援引图谶,推演新王朝的国号,数处皆成“梁”字,随即命弟子往建康进呈,萧衍欣然受之。他不但证明了梁代齐为“天意”,且萧衍登基选定“祭天吉日”并卜答“享国之期”。显然陶弘景迎合梁武帝的一系列拥戴举动,深得梁武帝的“敬重”,数次欲召其出山任职。

“时人谓为山中宰相。二宫及公王贵族要参候相继,赠遗未尝脱时”——《南史·隐逸传·陶弘景传》

结语:

在陶弘景归隐山林四十三年的隐居生涯中,其内心所潜存的济世之志始终不曾泯灭。一边在山中修身养性,求仙问道;一边又参预朝政,筹划军国大事,一身二任。这双重身份粗看无疑自相矛盾,殊不知这正是陶弘景的高明之处。选择归隐但又不与朝廷完全隔绝的生活方式,与世俗生活保持一个恰当的距离,既能修道养生,又能介入朝政,一举两得,而不受任何羁绊,无所挂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山中宰相”陶弘景
《资治通鉴》里的“山中宰相”
趣谈古代隐士
陶弘景:南朝梁的“山中宰相”,佛道兼修的传奇人物
一心归隐的“山中宰相”陶弘景
梁武帝萧衍:十全强人与道德洁癖严重患者的一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