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首页头条】大道无形——诗说《道德经》连载之六
第三十四章 自然之道
【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
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知主,
可名于大。以其终不自为大,
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自然的规律是根本之道,
像江河的水一样奔腾呼啸。
它无处不在,它纵横左右,
它是大地上万物生长的依靠。
它不辞劳苦,它不求回报,
将阳光雨露遍洒在天涯海角。
它成就了万物而不居功,
它孕育了天地而不自傲。
它没有欲望,没有奢求,
显得是那样的自卑渺小。
它纵览万物而不作主宰的胸怀,
是名符其实的真正的大道。
在自始至终的涵纳吞吐中。
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浩瀚奇妙!
第三十五章 大象天下
【原文】
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太。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
视之不足见,
听之不足闻。
用之不可既。
【译文】
谁掌握了天下趋势的大道,
天下的人都会把它向往和投靠。
人们遵从于道的规律,
就不会自相残害,天下也太平安好。
就像美妙的音乐和可口的食物,
过路的行人都会驻足以跷。
把道从口中说出来,
似乎平平淡淡,没有味道。
仔细寻找,它不是很大;
仔细倾听,也不太美妙。
而它的用处却无尽无穷,
永不过时,像长青树永不枯凋。
第三十六章 物极必反
【原文】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的轮回,
相反相成是千古不易的法规;
要想将某处的门窗关闭,
必定是那扇打开的门扉。
要想削弱某一种势力,
那它原来一定强悍有为。
想要废弃的某些事物,
它一定有曾经的灿烂光辉。
想要夺取的权力和财物,
一定是权高利重,库满仓肥。
这些道理看似微妙隐晦,
实际上明明白白,殊途同归。
柔弱的可以胜过刚强,
取舍兴废都只是暂时的行为。
离开了江湖河海的鱼何以生存?
国家的刑罚重典岂能向人民示威?
第三十七章 无为之道
【原文】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译文】
道,永远顺应着自然之规,
它不造不设,似乎毫无作为。
但万物由它而生,恃它而长,
它的作为与天地同辉。
王侯将相若能持守无为之道,
矛盾和冲突自然会烟灭灰飞。
浑浊的尘世难免有私欲相催,
我用无名而质朴的道来遏制包围。
没有了私欲,坚守住宁静,
风清气正的天下就能朴返真归。
第三十八章 循道修德
【原文】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
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居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译文】
德的修养达到上乘境界的人,
从不将德的形式看得过于认真。
美好的品德不需要显露于外表,
才是真正具备了德的精神。
有些人德的修养只有下等境界,
却时时将德的教义不离口中。
尽管形式上离德似乎不远,
实际上与高尚的品德完全不同。
一切顺其自然,才是真正有德的人,
他从不违背规律追求建业立功。
形式上的有德之人也不妄作非为,
却将追名逐利作为人生的正宗。
讲仁爱的人没有私心杂念的干扰,
常能有所作为,得到大家的认同。
讲义气的人往往抱着各种目的,
尽管偶有所成,很难长久驰骋。
讲礼仪的人总是勉强作为,
终究难成正果,常被人拂袖而扔。
道迷失了,往往把德来推崇,
失去了德,又开始讲仁的要宗。
仁迷失了,就宣扬义的重要,
丧失了义,才想到了礼的功能。
而这个传说中所谓的礼啊,
却是忠义和诚信不足的化身。
它是战争爆发的引信,
它是社会动乱的祸根。
那些自以为有先见之明的人,
并没有掌握道的要义精神。
所凭恃的不过是道的虚华,
实际上是愚昧的开始,失败的动因。
大丈夫处世要深沉而不浅薄,
为人要朴实,力戒奢华虚荣。
这就是去彼取此的原则和道理,
也是循道修德必由的路程。
 
第三十九章 贱为贵本
【原文】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
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
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译文】
天地万物都有生成的总因,
那就是道,也可用一来将它命名。
天遵循着“一”的规律,
便有了云开日出,气象清明;
地遵循了“一”的原理,
便有了河清海晏,祥瑞安宁;
神仙感悟了“一”的法则,
才能够灵验造化,应手得心;
山谷顺应了“一”的趋势,
方能够繁荣昌盛,坚实充盈;
万物得到了“一”的滋润,
才能够生机勃勃,水绿山青;
王侯遵从了“一”的教化,
便可出奇谋良策,创天下太平。
这些都是由“一”衍生的结果,
是道的理论与实践的结晶。
天不清则会崩裂,
地不宁则有灾情;
神不灵则将消失,
谷不盈则水尽山穷。
万物不生则生灵灭绝,
侯王不正则权力更新。
要记住,尊贵以低贱为基础;
须知道,高位以低下作本因。
王侯们总是谦虚的称孤道寡,
不正是以低贱卑微来警示言行?
我看其实也不必如此,
至高无上的荣誉终不过虚名。
何必像珍珠宝玉那样光彩夺目?
倒不如滚滚的落石有声有形!
第四十章 有生于无
【原文】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物极必反,
是道的运动轨迹;
柔弱为本,
是道的应用规律。
天下万物都是有形的物质,
它们生成于可见可知的现实天地。
而这些可见可知的有形物体,
却要在无形的存在中去生成、寻觅。
第四十二章 道生万物
【原文】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是自然本质的核心原理。
这就是“一”,
是万物归宗的总的前提。
前提之下,各种物态相辅相成;
这就是“二”,
是事物产生的基本规律;
而事物总在发展和变化之中,
这就是“三”,
万事万物在变化中生生不息。
就像我们常见的太极图一样,
天地万物都孕含着阴阳二气。
背负着“阴”而又怀抱着“阳”,
阴阳激荡,造就了和谐的天地!
人们都厌恶孤、寡等不祥的话题,
而王公们则用它们来称呼自己。
这说明世间的事物总是相辅相成,
表面的祸福蕴藏着变化的伏笔:
遭受损失的时候,
也许是获益的开始;
而在受益的同时,
说不定损失也伴随一起。
前人们说了很多的道理,
我也用他们的话来进行启迪:
为人处世不可以逞强霸道,
这样最终会害了自己。
我用它作为反面的教材,
请记住以柔克刚的重要意义。
 
第四十三章 无为有益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
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普天之下,
那些最柔弱的东西,
为什么,却能在
最坚硬的物体中
腾跃游移?
自然界中,
那些无形无状的
细微之物,
为什么能穿透
天地间
没有间隙的物体?
由此,我们得到
一个理念;
无为,
能使人终生受益。
可是,
无言的真理,
无为的妙处,
能知能懂的
天下有几?
第四十一章 大象无形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如悖,
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
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褒无名。
夫唯道,善始善成。
【译文】
努力不懈地追求道的真谛,
是具有高深修养的有志之人;
普通的人对道的认识不足,
总觉得似懂非懂,似幻似真;
而那俗陋之人哪知“道”为何物,
反而哈哈大笑,说它荒诞不经。
其实让他们笑笑又有何妨?
真正的道,
本来就是在讥笑中诞生。
所以古代建言立论之人,
对“道”有这样的评论:
明明白白的“道”,
表面上似乎晦涩高深;
积极进取的“道”,
看起来总是后退半分;
平坦通达的“道”,
反而坎坷曲折,荆棘丛生。
高贵的品德,
隐藏在川谷之中;
洁白的丝绸,
难免有污垢灰尘。
即使深沉而宽广的德性,
也常有缺陷和不足相伴相生。
刚健的品德,
总显得那么隐蔽,
纯真的品质,
也似乎变幻无穷。
在一个广大的平面上,
很难找一个角落藏身;
眼前那个最大的器皿,
肯定到最后才能烧成。
人们都说天籟之声很美,
但真正的“天籁”,
听到的能有几人?
没有形状的物体
就像“道”一样,
没有人知道它的全貌
它来去无踪。
涵盖万象万物的“道”啊,
我该用什么样的名字把你相称?
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道”啊,
你普济苍生,你恩泽万物,
你善始善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全文及译文(4)
道德经
帛书《道德经》第三十二章详细解读学习圣贤智慧
“昔之得一者”,《道德经》第39章原文和译文。
道德经(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四十三章)
万经之王《道德经》全篇上卷(原文、注音、注解),转发功德无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