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包拯定下的家规,短短37字,却影响深远

说起包拯,对于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非常熟悉的。在人们的印象中,包拯就是廉洁、正义的化身。每当社会上发生了不公、腐败的事情时,人们总会呼唤包公的出现。

包拯:为官廉洁,铁面无私

人们对于包公的了解,多是出于戏剧,其中不乏夸大的成分。那么,历史上的包公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呢?是不是像戏曲里说的那样铁面无私、大义灭亲呢?要想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走近包拯,看看他是如何为官,以及如何与人相处的。

(图)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

包拯,生于999年,卒于1062年,享年63岁。字希仁,庐州合肥人。对于包拯的为官,我们都很清楚,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端砚”的故事。体现了包拯恪尽职守,每年采的砚台数量除满足朝廷供奉以外,不多采一方的清廉为官之道。

其实在人们的印象中,包拯最大的特点不是廉洁,而是铁面无私、执法如山。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看看历史上是对包拯如何评价的。“拯性好刚,天姿峭直,然素少学问,朝廷事体或有不思……少有孝行,闻于乡里,晚有直节,著在朝廷。但其学问不深,思虑不熟,而处之乖当,其人亦可惜也! ”这段话正是欧阳修对包拯的评价,对包拯的评价可谓至当。“拯性好刚,天姿峭直”即说明包拯这个人不好相处,难以亲近。王称也说:“拯为人不苟合,未尝伪辞色以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亦皆绝之,人多惮其方严,仕已通显,奉已俭约,如布衣时。”从这段话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包拯身上也确实反映出某些不近人情之处,但是包拯果真无情吗?如果真的无情,又怎么会嫉恶如仇呢?

关于包拯为官清廉但又略有些不近人情而不懂变通,或许让世人难懂,但只要读懂“包拯家训”里所传达的思想, 就能明白包拯做这些看似不近人情举动,都是正直为人的准则。

(图) 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我们得先看看“包拯家训”到底是什么?

其实,“包拯家训”在整个历史上是比较特殊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非常简短。其中如是说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大家肯定会感到非常奇怪,就这么一句话,果真是“包拯家训”吗?没错,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包拯家训”。不过短短三十七个字,却意蕴无穷。包拯在这里告诫子孙,如果子孙后世为官,如果因为贪赃而被撤职,就不得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能葬在祖坟里。如果子孙胆敢违背这一点,则非我子孙。

(图)包拯家训

除了这三十七个字,下面还刻有“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十四字。这其实是包拯对儿子包珙的遗嘱。包拯希望儿子包珙将这句话刻在石头上,将其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告诫后世子孙。这句话看似严苛、不近人情,实则是饱含深情。只不过这种深情不是直接显现的,而是通过一种迂曲的方式体现出来。

我们如果将“包拯家训”与历史上的其他“家训”相比较就会发现,别的“家训”都是从积极的方面来说,都是希望子孙能够建功立业,成为一个声名显赫的人。而包拯呢?他从来不要求子孙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而只有一条要求,就是做官的时候不要贪赃,否则不仅危及自身,也会辱没祖先。我们初看这条家训时,觉得包拯似乎不近人情,实则饱含深情。正因为出于对于子孙的爱护,所以才要求他们要严于律己、洁身自好,否则最终会祸及自身。

(图)开封府题名记碑上没有包拯的名字

“包拯家训”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包拯的子孙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并没有显赫的成就。或许有人会觉得包拯的家训没有产生多大影响,因为他的子孙并没有多大成就。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包拯家训”的特殊之处不在于它对包氏子孙产生了多大影响,而是在一个更广泛意义上对后代产生了重大影响。可以说,后来的很多中国人都受到了“包拯家训”的影响。

根据史书的记载,包拯去世时,朝野震惊,全城哀悼。“京师吏民,莫不感伤;叹息之声,闻于衢路。”据说,现存于开封的《开封府题名记》碑,上面刻有一百八十三位开封知府的名字和事迹,由于百姓感念、敬仰包拯,故而在观赏此碑时,经常用手抚摸指点其名,久而久之,包拯的名字便被磨去了。

不仅如此,包拯的自然生命虽然结束了,但人们从未忘记对他的怀念。后世的很多小说、戏剧都将包拯塑造的神乎其神,即说明了这一点。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总会遇到很多不正义的事情,因此就希望能有一个人出来主持公道,而包拯恰好符合这一点。故而人们将很多传奇的故事和特殊的能力加到包拯头上,以此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

因为包拯,人们对清官有了一种特殊的期待,后世有志于作一个清官的人也会以包拯作为一个标准来衡量自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包拯家训”是历史上最为特殊的家训,因为他影响的不是包氏子孙,而是历代后人。这种影响超出了包氏家族的范围,产生了非常广泛的作用,而这正是“包拯家训”的独特之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家规祖训〗包拯37字家训,传承近千年
包拯家训
经典文言文赏析|包拯家训
【家规家训】包拯家训
包拯“37字家训”代代传
《包拯家训》原文及释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