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村上春树会继续“打酱油”吗?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来自东亚,即日本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在漫长的岁月中,东亚及印度文学创造了辉煌的传统,可遗憾的是,它却很少被诺贝尔文学奖所认可。  也许,村上春树的诺奖之路最有代表性。在过去的7年中,他始终是超级热门,今年的赔率达到创纪录的3:1。可遗憾的是,他却始终与诺奖擦肩而过,每次公布最终结果时,都会引发新一轮的惊叹:居然又不是村上春树!
在莫言获奖后,今年中国作家再夺诺奖的概率几乎为零。而在外国作家中,村上无疑是最具知名度的。瑞典学院的评委们会连续第二年青睐东亚作家吗?
在今年有望获得诺奖的外国作家中,村上无疑是最具知名度的。
.01东西方文学传统不同 小说在东方不占主导地位
西方小说源于《圣经》及民间传说 东方小说源于贵族和城市平民
东西方都有漫长的小说史,但在西方文学中,小说居于主流地位,而在东方文学中,它长期无法与诗歌、散文争锋。
西方小说传统源于《圣经》及民间传说,这赋予小说以追问生命意义的气质,西方小说很早便带有《启示录》的色彩,是所谓的“经外经”,对西方读者来说,故事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如何展现永恒,如何启示人类心灵。诺贝尔文学奖有一条硬标准,即颁给“具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出色作品的作家”,这个“理想主义”带有浓厚的西方文化色彩,与其宗教传统息息相关,在诺奖历史上,正是因为怀疑托尔斯泰并非理想主义者,致使这位巨匠未能获此殊荣。
东方小说传统则源于贵族和城市平民,前者以小说为玩具,后者则以此为消闲。比如中国小说的繁荣始于唐代,当时长安城中寺庙颇多,竞争激烈,只有找到更好的讲经人,才能保证香火钱源源不断,所以讲经人被允许讲说世俗故事,即所谓“俗讲”,后代《三国演义》、《西游记》中的许多情节,在唐代“俗讲”中便已成型。所以中国小说注重技巧和现场效果,以拴住听众为能,走向了肤浅化、套路化,对故事与情节过度依赖。
当东西方两种不同的叙事传统遭遇时,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初期西方人对东方文学讲故事的才能极为折服,《赵氏孤儿》轰动欧洲,歌德曾感慨:想到中国还有几百个同样优秀的文学作品,老欧洲怎能不惭愧于自己的粗鄙?
然而,随着西方逐渐发现了这些中国作品粗鄙、世俗和因循一面,加之近代化城市的空前繁荣,为文学提供了新的机遇,西方文学日渐丰厚、多元、深刻,相形之下,东方文学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西方小说传统源于《圣经》及民间传说,这赋予小说以追问生命意义的气质。图为鲁本斯油画《爱的花园》。
作为边境的东方文学
东方文学曾长期带有中心情结,有自己相对完整的价值观、审美范式等。然而,随着天下体系的崩溃,中国、日本等先后被强行纳入到全球化的体系,在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传统东亚文学显然无法应对时代的挑战。
文学的根本,在于面对“人应该怎样活着”“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等终极追问,并给出自己的回应。但在风雨飘摇中,救亡图存成了第一位任务,个体的感受、情怀与苦闷,完全被时代的紧迫感所吞噬,当文学离开了人,一切只能靠现实功利目标来支撑,则理想主义因此走向狭隘,堕落为民族主义、保守主义等。
在过去的200年中,东方文学没有主动提出荒诞的命题,没有率先向科学主义发难,没有更早预言理性包办一切的风险,没有及时对人的异化进行反思……总之,东方文学一次次错过了时代的热门话题,一次次站在了时代的主流精神之外。
从东方文学的传统精神出发,本有足够的文化资源对现代化进行抵抗和反省。可问题在于,现代化并非东方社会内生出来的,而是被动加入其中,因此,东方文学不得不放弃中心感,自觉地站到了边境的位置上。
任何边境,都充满恐慌,生怕有朝一日被踢出圈外,所以会主动去迎合中心,奉中心的价值观为圭臬。这就上交了思想的权力,不会从本质上对中心提出质疑。
边境的优点是更善于学习,反应更迅速,缺点是失去自性。其实,不仅是文学,今天东方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在主动参照西方社会的尺度,我们曾经充满耻感的滥性,今天已处之泰然,而曾经感到无所谓的随地吐痰、说脏话等,如今却让我们备感羞耻。
在过去的200年中,东方文学没有主动提出荒诞的命题,一次次站在了时代的主流精神之外。图为达利油画。
诺贝尔文学奖眼中的东方文学是另一回事
边境地带的种种微妙心态,很难被中心地带深刻领悟。
每个中心都充满动荡、怀疑和挑战,需要不断去证明自己的权威性。然而,随着西方文学传统在后现代社会的冲击下,影响力、创造力日渐下滑,所以中心特别需要找到新的“亮点”,从而为接续传统寻找新的方向,或者仅仅是为了给自己一个鼓励。
所以,诺贝尔奖需要东方文学,但它需要的是一个被自己塑造过的东方文学——既满足西方文化的“理想主义”传统,同时又能支撑其对“他者”的想象。换言之,就是要把对人生意义的追问用异国情调的方式表达出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捆绑进在陌生国度中扩大诺奖影响力的功利性诉求。
做一个未必恰当的比喻:如果中国人主办绘画大赛,那么我们肯定也会优先奖励画中国画的外国人,如果谁能用油画画出中国画的意境来,那么,他就是我们期盼已久的大师了。
每种文化都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取自信,因此会重新塑造对方,这个塑造必然以取缔其本质并阉割其创造力为代价。
诺贝尔文学奖的结果总是出乎东方文学读者的意料之外,其玄机就在这里,因为它理解的东方文学完全是另一件事。
02“老热门”村上春树会继续打酱油吗?
与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相比,村上春树是个“异类”
日本出过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即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他们都是用日本独特的“私小说”形式写出现代精神的巨擘。他们并非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对思潮的主脉影响有限,但他们能将“地方性知识”与普遍关怀结合起来,既给诺奖评委以丰富了主潮的错觉,又为现代精神找到了传统的土壤。
而村上春树则显得比较另类。
村上春树的写作带有很强的英美文学色彩,幽默、碎片化、充满流动感,与现代读者的内心体验非常接近,毕竟这是一个挤满普通人的时代,每个人被隔绝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豪迈、激情、伟大已毫无意义,我们更愿意将其修饰得神秘、任性而怪诞。这就是为什么,村上春树在东西方都有如此多的拥趸,因为他有一种犀利的日常智慧。
但,对村上春树不利的是,他很少执着于沉重话题,把终极追问等塞入他的文本中,反而显得异常不协调。村上的困境在于,他太像西方作家,对西方文化理解太深,因此失去了神秘感,与诺奖预设的东方情调背道而驰。如果是西方作家,用解构传统的方式去写作,诺奖会认为他是大师,而东方作家如此,则诺奖会觉得他太肤浅。
村上春树的优势在于他有巨大的影响力,当诺奖有经营自己的需求时,也许会明智地选择让步。
日本出过两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即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他们都是用日本独特的“私小说”形式写出现代精神的巨擘。
亚洲禅意中的机会:村上之外的亚洲热门
值得注意的是,过去4年中,韩国诗人高银在赔率榜上始终排在前6位,是亚洲另一位有望获得诺奖的热门作家。考虑到亚洲作家很少上榜,则高银和村上春树同属于现象级作家。
为什么诺奖如此看重高银?因为高银确实是一位有特色的诗人。
像今年夏天的芙蓉花
也像最谦逊的正义
一切都很低
雪在世间飘落
我反复扔出的石头怎么也打不中死亡
(节选自《去文义村》,薛舟译)
高银的诗充满禅意,而禅意对欧洲文化具有吸引力。欧洲传统艺术重视技术,强调反复训练,因此欧洲对美洲长期带有文化优越感,但上世纪60年代,美国人大肆鼓噪禅意,借口禅宗主张的“艺术是生活的组成部分”。于是,缺乏训练不再是美国艺术的缺点,反而成了其优势所在。强调自然、随性的禅,为颠覆欧洲充满贵族气息的文化传统提供了思想资源,于是,美国后来居上,成了世界艺术品大国,甚至名画家辈出,这迫使欧洲重新去审视禅。
欧洲精神的前提是个体独立,并以此为基点来批判社会,而禅则提出了自己的反省:人的解放的前提是人是真实的,可人真有那么真实吗?多少现实的困境其实是源自内心,源自我们自设的障碍呢?在解放人之前,是否也应厘清什么是真实的自我呢?
禅的思想方法其实存有逻辑困境,但由于它契合了深入反省自己的“理想主义”,又提供了独特的方法,相信一定会有东方作家因此而获得诺奖,但愿就是今年已80岁的诗僧高银。
03东亚之外的亚洲文学版图
印度文学的希望
2012年的获奖者中国人莫言、多年来的大热门日本人村上春树、韩国人高银,这些名字与诺奖紧密连接,给人一种东亚文学在欧美很受欢迎的印象。其实不尽然。在东亚之外,仍然有很多亚洲作家值得关注。
在今年的赔率榜上,印度裔作家拉什迪并列排名第13位,与美国作家麦卡锡相同,虽然在他前面有太多闪光的名字,但谁也预料不出最后时刻会出现什么,当年在颁奖前夜,麦卡锡排名突然飙升,成为大热,至今传为佳话。
拉什迪1981年获布克文学奖,这标志着印度文学的异军突起,此后印度作家成为布克奖的常客,1997年是阿兰达蒂?洛伊,2003年是皮埃尔,2006年是姬兰?德塞,2008年是阿迪加。
拉什迪的《羞耻》在国内有译本,带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是当今最受诺奖评委青睐的写作方式,因为它既有卡夫卡式的寓言色彩,又能展现作家的想象力,既好看又深刻。而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短经典”则收入了阿迪加的短篇小说集《两次暗杀之间》,它展现了有良心的写实主义。
印度作家在英语文学圈中影响极大,先后斩落了几乎所有大奖,但诺奖更重视德高望重的作家,对新兴的文学潮流往往态度审慎,所以,印度作家想再获诺奖,首先要做的事是等到年龄足够老。
拉什迪的《羞耻》在国内有译本,带有魔幻现实主义风格,这是当今最受诺奖评委青睐的写作方式。
寻找东方色彩的理想主义
在西方语境中,东方文化被表述为神秘的、传统的、浪漫的,这是一个被错误建构出来的图景。事实上,历史中的东方文化是现实、真切而不乏创新的,可边境地位决定了东方文化不得不努力去挖掘自己神秘、传统和浪漫的一面,以满足中心对边境的想象。这就让东方文化走向碎片化,真正的传统被忽略,炫目的细节却被夸张。
其实,任何一种文化的发展都建立在对时代问题回应的基础之上,一旦将文化与问题剥离开来,则这种文化就成了死美人。文化不是记忆,不是抄袭式的简单传承,不是炫耀,而是直面当下,是脚踏实地的解决方案,如果文化成为装饰,则它的价值事实上也就被归零了。
也许,比赢得诺奖更紧迫的任务在于,怎样重建东方色彩的理想主义,它既与人类的普遍关怀相关,又与本地经验充分结合,这也许很难做到:在一个正高速复制别人成功经验的时代,本地经验很难被有效积累,留下的往往是本地教训。
可以理解当代东方文学的挫折感,以及它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愤怒,从中心到边境,是一个丧家的过程,漂泊与沧桑,是必然会有的感受,而从边境回到中心,所需付出要的努力又实在太多太多,路漫漫其修远,所以,我们还只能遥望。
结语
我们可以理解当代东方文学的挫折感,以及它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愤怒。从中心到边境,是一个丧家的过程,漂泊与沧桑,是必然会有的感受。而从边境回到中心,所需付出要的努力又实在太多太多,路漫漫其修远,所以,我们还只能遥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村上春树注定“千年陪跑”?
【文学】村上春树为什么得不到诺奖
凌越:中国作家离诺贝尔尚远
【名人轶事】村上春树:诺贝尔文学奖政治味道极浓 不合我心意
长期陪跑的余华、阎连科、村上春树和残雪,谁将获得2023年诺奖?
施小炜,深入我们体内的意识形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