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山豆根药理作用及毒性概述
userphoto

2023.09.04 浙江

关注
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山豆根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的干燥根和根茎,味苦、性寒,有毒。主产于广西、广东、贵州、四川等地,亦分布于日本, 其中广西产量高且质量较好, 又名“广豆根”, 亦有称之山大豆根、苦豆根、柔枝槐、黄结等。山豆根性寒,味苦,有毒,归心、肺、胃经,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火毒蕴结,咽喉肿痛,牙龈肿痛,也用于湿热黄疸, 肺热咳嗽以及心律失常等症。《图经本章》言: “含之咽汁, 解咽喉肿毒, 极妙。”《本草求真》言:“山豆根大苦大寒,功专泻心保肺, 及降阴经火逆, 解咽喉肿痛第一要药。”山豆根味苦能降,性寒泻热,善清热解毒利咽喉,为喉科实热证要药。具有抗菌、镇痛抗炎、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增强免疫、中枢抑制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急慢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各种肝炎、肿瘤等。古本草中所记载的山豆根为山豆根(基源越南槐)、红毛走马胎(基源虎舌红)、千斤拔(基源千斤拔)、紫金牛(基源紫金牛)几种药的统称。它的毒性问题也因用法、用量、配伍等质量评价体系原因导致与现今研究有所偏差,由于植物分类学等客观知识及其它方方面面的原因,古本草中记载的中药与现代中药并不完全相对应。山豆根单味用药时,多为半钱服(一钱约3.73克)、一钱匕(约2克水调服或一片(约3克)含于疼处。作为复方使用时,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记载的玉屑无忧散,制成相应规格后,其中山豆根的用量远小于1钱;《普济方》中的秘传解毒丸,虽为制丸后每日三服,但其中山豆根的日用量仅约为2分。当未标明剂量时多为外涂或外敷使用,有一定的安全性。如《卫生易简方》载:“治癣疮,用山豆根为末,腊月猪脂调涂之;治蜘蛛等虫咬用山豆根末唾涂之。”山豆根作为复方使用时,多与甘缓之品配伍使用。如古籍《疡医大全》的清燥汤、《救偏琐言》的清金攻毒饮、《太医院经验奇效良方》的山豆根汤中都可见有关山豆根方剂中常与甘草、玄参、升麻、射干、僵蚕等合用。现代研究也表明当山豆根与甘草、僵蚕、射干升麻配伍时有减毒作用;从方剂考虑出发,当山豆根配伍甘凉滋润之品,如生地黄、麦冬、玄参或配伍甘缓和中之品,如人参、紫参、沙参时也有减毒效果。有关山豆根的古方记载中,多出现炼蜜为丸或炼蜜丸等字样,而丸剂本身有一定的缓释作用,在体内的分解吸收需要一定时间,其血液浓度达不到中毒浓度[1,2]
超剂量给予山豆根具有一定肝毒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炎症介质释放、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脂质代谢紊乱有关,但不同产地、不同提取组分的毒性剂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山豆根可产生消化系统毒性反应,且反应出现较早,毒性机制可能是山豆根能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造成胃肠动力障碍,其具体作用机制和靶点尚不明确[2]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一般表现为恶心、呕吐、头痛、烦躁、抽搐、谵妄、昏迷、肌张力障碍、扭转痉挛和共济失调等锥体外系反应。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表现为小脑齿状核、脑干背侧、小脑蚓部、双侧豆状核对称性异常信号影,停药后该病变可恢复,当症状较重时出现基底节病变;豆状核对称性异常信号即虎眼征,是山豆根中毒性脑病的影像学特异性表现之一。当患者服用含山豆根的中药后,出现头晕、恶心和呕吐等胆碱能自主神经系统兴奋症状,随后出现言语障碍、意识不清,头部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双侧豆状核、小脑蚓部、脑干背侧、齿状核对称性异常信号影,符合山豆根中毒性脑病影像学表现,再结合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山豆根中毒性脑病。山豆根中毒性脑病最主要的原因为山豆根的不合理使用,包括剂量过大、疗程过长、煎煮时间过长和配伍不当。剂量过大是造成山豆根中毒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引起神经毒性的主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20版)规定,山豆根入煎剂使用量应控制在6g以内,一般为3~6g/d,临床常用的安全剂量为9g/d,使用剂量超过10g就会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临床为追求疗效,加大处方用量,易出现毒性反应。王均宁等报道,山豆根用量3~5g基本不引起毒性反应,用量6~9g发生中毒的比例为4.7%,用量12~15g发生中毒的比例为17.6%。聂安政等通过统计有明确记载山豆根剂量的382例患者信息,发现山豆根用量<5g未见不良反应,用量5g发生中毒反应的有7例,用量6~10g发生中毒反应的有190例,用量>10g发生中毒反应的有177例。山豆根引起的不良反应常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主要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损害(分别占山豆根致不良反应总例次的32.21%和31.46%)。通过统计病历资料,发现因服用山豆根引起的严重神经毒性反应(小脑白质脱髓鞘、大脑基底神经核坏死或变性改变以及双侧基底神经核呈锲状坏死等)甚至死亡,均为超剂量服用所致。治疗过程中如多次服用山豆根,造成一定的药量积累,也会出现山豆根中毒。山豆根中毒反应常于首次服药后十几分钟至数小时发生,也可发生于连续服药后数日,最长可在连续服药2周甚至4周后出现。一般情况下,解表药、清热药宜短时武火煎,煮沸后再煎3~5min即可。山豆根入药多与清热药、解表药同用同煎,以水煎服为主,沸后再煮几分钟,不应长时间煎煮。但在毒性相关研究中,发现山豆根水煎液的制备都经过了0.5~1h的长时间和多次煎煮。山豆根的毒性大小与煎煮时间长短紧密相关,煎煮时间越长,毒性越大。有研究认为,氧化苦参碱结构中的氮氧配位健在与含有醛基、酚羟基或醇羟基、双键的中药化合物共煎时,会被还原为苦参碱。由于山豆根中的黄酮类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在水煎液中氧化苦参碱会更多地转化为苦参碱,随着煎煮时间延长,造成氧化苦参碱含量减少,而苦参碱含量逐渐增多,苦参碱比氧化苦参碱毒性大,极易引起山豆根中苦参碱累积的神经毒性反应。因此,煎药过程中应避免久煎。山豆根与大黄、神曲和马兜铃配伍会导致毒性增强。肖辉良报道,使用大黄配伍山豆根后3例患者出现头昏眼花、手指颤抖、足软无力,山豆根与神曲配伍可兴奋胆碱能自主呼吸系统,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患者进而出现头昏、呕吐、出汗和惊厥等症状。张顺湧报道,山豆根与神曲同煎服用的5例患者均出现恶心、呕吐、心慌、出汗和乏力。此外,马兜铃与山豆根配伍时,可致患者发生严重呕吐、胆汁反流[3]
[1]邹俐,赵焕君,李娜等.山豆根的本草考证及毒性分析[J].现代中医药,2021,41(05):19-23.[2]李曦,高健美,龚其海.山豆根药理作用及毒性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22,17(05):743-747+752. [3]刘甜甜,张彦丽,马丽娜等.山豆根不合理使用致中枢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2,22(09):1149-1152. 封面图片:@何抒凝执业中药师执业医师
      
版權聲明丨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音視頻、文字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權及使用不當情況,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或協商授權事宜。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使用养生中药应克服五点
运用制马钱子治疗痿痹病20年体会
山豆根,安全性
山豆根中毒,不要小瞧山豆根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二)
山豆根与苦参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