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夹脊穴(jiá jǐ xué)
userphoto

2023.09.05 浙江

关注



1 拼音

jiá jǐ xué

2 英文参考

EX-B2[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名:1.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2.《类经图翼》记载的夹脊穴。


4 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夹脊穴

夹脊穴指背部脊椎两旁的穴位[1]。《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旁,三痏立已。”杨上善注:“脊有二十一椎,以两手侠脊当推按之,痛处即是足太阳络,其输两旁,各刺三痛也。”《华佗别传》:“又有人病脚躄不能行,……后灸愈。灸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匀调如引绳也。”即指脊椎旁0.5寸处为穴位[1]。近代诸书多同此说[1]。即自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左右共34穴[1]。亦称华佗穴、华佗夹脊、佗脊、脊旁等[1]。亦有以第一颈椎至第五腰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1寸为穴者,计48穴(见《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1]

4.1 标准定位

夹脊在背腰部,当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个穴位。

其穴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

4.2 取穴

患者俯伏或俯卧位,当脊柱棘突间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处取穴。

其穴位于脊柱区,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一侧17穴[2]

4.3 穴位解剖

夹脊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浅肌层(斜方肌、背阔肌、菱形肌、上后锯肌、下后锯肌)、深层肌(竖脊肌、横突棘肌)。分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布有第一胸神经至第五腰神经后支的肌支,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4.4 功用

调节脏腹机能。

4.5 主治病症

主治咳嗽、喘息、消化系统疾病、神经衰弱、神志病及一切慢性疾患、中枢型类风湿性关节炎等[2]

主治范围比较广,其中上胸部穴位治疗心肺、上肢疾病,下胸部位治疗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治疗腰、腹及下肢疾病。

4.6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或用梅花针叩刺;可灸。

一般斜刺0.5~1.0寸[2]

4.7 研究进展

据报道,从古代文献中已证实夹脊能治疗相应脏腑的病变。现代研究论为夹脊穴能调节植物神经的功能,故采用该穴治疗与植物神经功能相关的一些病:①治疗血管性头痛;②肢端感觉异常症;③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致头晕、肢凉、半身麻木、多汗等;④中风(中经络);⑤红斑性肢痛症;⑥高血压等。收到良好效果。其机理是通过调节植物神经作用,调节了血管功能,改善了血液循环。


5 《类经图翼》记载的夹脊穴·夹脊穴

夹脊为经外奇穴名(EX-B2)[2]。见《黄帝内经素问·刺疟篇》《黄帝内经素问·缪刺论》《华佗别传》等。后人依华佗法定穴,名华佗夹脊[2]

《类经图翼》:“夹脊穴:《肘后》云,此华佗法。《千金翼方》云:治霍乱转筋,令病者合面而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牵两肘尖,当脊间绳下两旁,相去各一寸半所。”主治见下表:

夹脊穴主治表(表格出自《中医大辞典》)


6 参考资料

  1. ^ [1] 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词典——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91.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编.中国针灸学词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24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叫华佗夹脊?
【华佗夹脊穴有什么作用】
华佗夹脊穴主治疾患
每天滚滚背、矫正脊柱又防累,一招能治几十种病!
华佗夹脊穴综述
穴道指压法治疗感冒,性衰,疲劳,肥///-以及脊疗特效歌谣 -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