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痛经只能默默忍受?中医艾灸调经止痛
userphoto

2023.12.25 浙江

关注

痛经是很多女性无法言喻的痛。

“大姨妈”光临,多数妹纸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痛经现象,轻者忍忍就过去了,但痛经严重的,不仅不能下地走路,甚至会出现晕厥情况。


中医将痛经辨证分为五种证型:

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型。

治疗上,建议以艾灸+推拿为主。首先我们先来判断一下自己的疼痛属于哪种类型,然后再看看如何对症治疗。

需要注意的一个共同点是:一般在月经前5天至一周左右,开始施灸,每次可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1次,直至月经来潮则停止。气血虚弱型可在月经结束后继续施灸4天。湿热下注型一般不灸。


不良情绪会导致气滞血瘀型痛经

这类痛经一般是由于不良情绪引起的。比如经常生气,恼怒,遇事爱钻牛角,想不开,动不动就郁闷,这种类型的人平时经气就有失通畅或经期情绪波动较大,暂时影响了经气,经气不通则血液运行受阻而瘀滞。

常表现为小腹胀痛或刺痛,按揉腹部疼痛反而加重,有时伴有胸胁乳房胀痛,烦躁易怒,经行不畅、量少,经色紫黯,血块较多,血块排出后疼痛减。

艾灸:取三阴交、中极、血海、太冲、次髎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若有胸胁胀痛,加阳陵泉、光明,若腹胀明显,加天枢。一般在月经前5天左右,开始施灸,每次可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1次,直至月经来潮则停止。


受寒引发寒湿凝滞型痛经

寒湿型痛经比较好分辨,患者会直接告诉大夫自己“受寒”了,所以明显的受寒史是辨别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类痛经常表现为小腹冷痛,热敷或饮热水后疼痛缓解——因此遇到寒湿型痛经,不少女性患者会选择自己弄个热水袋暖暖腹部,以减轻疼痛;此外,这类痛经经量比较少,颜色发黯发黑,有血块,患者脸色发青发白,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可能伴有腹泻。

艾灸:取三阴交、阴陵泉、地机、子宫、关元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每次选3穴。腰痛重者,加灸肾俞、次髎。在月经前5天左右,开始施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1次,至月经来潮则停止。


体虚,谨防气血虚弱型痛经

平时体质较虚,面色发白或发黄,缺少光泽,常有精神疲惫,肢体乏力感。常在经期中或结束后感觉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揉按之后有所缓解。有的伴有月经量少,颜色较淡。

艾灸:取足三里、三阴交、气海、脾俞、胃俞。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从月经前5天开始施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1次,至月经来潮则停止。经净后,可继续施灸4天。


肝肾亏虚时,头晕耳鸣经后显

如果你平时常有腰膝酸软感,或头晕耳鸣,或潮热汗出,眼眶晦暗的症状,在经期过后,可能会更加明显,这正是肝肾亏虚的典型症状,需要多加注意。这类型的痛经,特别是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经血色泽偏淡,发黯,量较少。

艾灸:取三阴交、足三里、太溪、肝俞、肾俞或八髎穴。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头晕耳鸣者,加灸悬钟穴。一般从月经前5天开始施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天1次,至月经来潮则停止。


湿热下注型

平时白带较多,颜色黄稠,有臭气。经期小腹疼痛,拒绝按揉,热敷也不会缓解,并且小腹有灼热感。这类痛经一般不采用艾灸的方法,这里只是提示一下它的基本表现,治疗上建议采用点穴推拿方法。

治疗痛经——按摩地机

地机穴是足太阴脾经的郄穴。中医学认为,脾有生血和统血的作用,脾所生、所统的血,直接为子宫的行经提供物质基础。郄穴为气血深藏聚积之处,能疏调脾经经气,通调任脉气机,因此可以达到调经止痛的功效。

地机穴在小腿的内侧,胫骨内侧髁下凹陷处四横指的位置。有痛经症状的女性,在每个月月经前几天和月经期间,可以自己用力点按地机穴,并且维持一段时间,直到疼痛缓解。

快速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在阴陵泉直下3寸,当阴陵泉与三阴交的连线上,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功能主治: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水肿,月经不调,痛经,遗精。

文字 | 程氏针灸

图片 | 程氏针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疼痛与经络丨别和“痛经”做朋友
程凯说痛经(上) | 这几类女人最易痛经,光指望热水袋真不行
痛经—穴到痛止有奇效
艾灸,给有一个爱捣乱的大姨妈的
痛经之谜 (原创)
艾灸疗法治妇科疾病→痛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