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追忆程老丨《内经》中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和应用特点初步探讨
userphoto

2017.01.29

关注

针灸传扬录你我携手行

程氏针灸传承中心欢迎你的加入

中医爱好者、医生、新媒体高手……

只要你和我们一样,有“针灸传扬”的信念和梦想,程氏针灸欢迎你的加入!

联系方式:niefangting@chengs.cn

《内经》中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和应用特点初步探讨


丁兆琳 指导:程莘农 (北京滨河医院,100054)

主题词:《内经》、胃经/生理学、调理脾胃、补气、调经

足阳明胃经是人体一条极重要的经脉,它循行于人体面、胸、腹及下肢前侧,网络人体前侧大部。脏腑络属上又与被称为“后天之本”的脾胃相联系。《内经》中有许多有关足阳明的记载,尤多见于《灵枢》之中,后世对足阳明胃经的认识多导源于此,现就其中有关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和应用特点探讨如下。

1 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

1.1 调理脾胃,以助运化

《灵枢·五邪》曰:“邪在脾胃,则病肌肉痛。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阴阳俱有余,若俱不足,则有寒有热。皆调于三里。”认为足阳明经可以治疗脾胃阴阳诸疾。文中“三里”是足阳明经的合穴,通过刺激该穴激发阳明经气,循经络传导直达脾胃,从而调整失去平衡的脏腑功能。而且这种调整作用能够防止体内外致病因素对正常运化的脾胃的不良影响,以保护脾胃。《灵枢·五邪》载:“邪在肝,则两胁中痛……补三里以温胃中”,就含有防止肝病及脾的治未病意义。此外《灵枢·本输》中载:“大小肠皆属于胃。”胃与大小肠共同完成对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三者在生理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调理脾胃的同时也包含了调理大小肠的功能。所以通过调整足阳明经也同样能治疗大小肠的疾病。《灵枢·四时气》曰:“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中载:“小肠病者,小腹痛,腰脊控睾而痛……取之巨虚下廉”。

1.2 补益气血,充养全身

足阳明经属胃络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脏腑、筋脉、肌肉、皮毛全依赖气血、津液的充养。气血津液的不足可以产生多种疾病。以痿疾为例,其病机在《灵枢·根结》中有记载:“阳明为阖……阖折则气无所止息,而痿疾起矣……无所止息者,真气稽留,邪气居之也。”明确指出痿疾的病机是“气无所止息”。其病因与阳明功能的紊乱,即“阖折”有关。脾胃功能紊乱,气血津液化生不足,肌肉的营养供给不足,自然痿弱不用,其治疗也当以补脾胃、生津液为本。故《素问·痿论篇》中指出:“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关节也。”同篇中将痿症分为五型即肺痿、脉痿、筋痿、肉痿、骨痿,病机皆与五脏气、血、津、液不足有关。如肺痿为“肺热叶焦”;脉痿为“下脉虚”;筋痿为“筋膜干”;肉痿为“胃干而渴”;骨痿为“骨枯而髓减”。对于五脏痿的治疗除取本脏经穴外都需加配阳明经穴以培补气血。

1.3 调理气机,平降逆气

脾胃位于人体中部,“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胃是全身气机升降的枢纽,当脾升胃降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出现一系列病理表现,如头晕、恶心、腹胀、腹泻等。通过刺激足阳明经就可以调整这种气机的紊乱。如《灵枢·四时气》中载:“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取三里以下胃气逆”,就是用足三里治疗胆热犯胃,胃气上逆而呕的病证。《灵枢·杂病》载:“厥胸满面肿,唇漯漯然,暴难言,甚不能言,取足三里。”《灵枢·厥病》亦载:“厥头痛,面若肿而烦心,取足阳明……”说明用足三里可以治疗气机逆乱引起的胸满、面肿、头痛、烦心等多种病证。

1.4 豁痰开窍、善治癫狂

癫狂的病机主要是痰浊蒙蔽心神,而脾胃功能的紊乱与痰湿证的形成密切相关。脾胃运化输布不利,会致痰湿内生,故有“脾为生痰之源”的论述。基于以上病机特点,在治疗痰湿病的时候,加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以利于痰湿的化除为治本之法。所以《灵枢·癫狂》中提到治疗癫狂的方法里就有三处用到足阳明经:第一,“癫痴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阴、阳明……”;第二,“狂始生,先自悲也,喜忘苦怒善恐者,得之忧饥,……及取足太阴、阳明”;第三,“狂者多食,善见鬼神,善笑而不发于外者,得之有所大喜,治之取足太阴、太阳,阳明。”可见无论对于喜忘、善悲、善恐的癫证,还是多动、多食、精神错乱、喜笑不休的狂证,在治疗上都可应用足阳明。

1.5 善治头面之疾

据《灵枢·经脉》所载,足阳明经脉循行经过鼻、上齿、面颊、口唇、耳前、发际、额颅、颈部、咽喉等;其络脉亦“上络头项,合诸经之气,下络喉嗌”。所以针刺足阳明经穴可以治疗头面五官疾病。有关此类记载在《内经》中屡见不鲜,如《素问·缪刺论》篇中载:“邪客于足阳明之经,令人鼽衄上齿寒,刺足中趾次趾爪甲上与肉交者各一……”指的就是用“内庭”穴治疗鼻出血和齿冷。

2 足阳明胃经的临床运用特点

2.1 重在调经,用穴精少

《内经》中用足阳明经治疗疾病多提及经脉而较少讲明具体用穴,经文中用足阳明经治病共四十四处,只提经脉名的二十三处,有具体经穴的二十一处,载有治疗作用的穴位只有内庭、足三里、人迎、气冲四个。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二点:一是古人强调经脉的整体作用,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经脉》中已明确提出足太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臂阳明脉等十一条经脉的名称及循行。治疗上强调“妻病治夫,夫病治妻。”(在子午流注针法中,“夫”代表阳日和阳经,“妻”代表阴日和阴经)[1]。《帛书》成书早于《内经》,《内经》继承了《帛书》的思想体系,非常强调经脉的作用,如《灵枢·经脉》中载“黄帝曰: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在具体治疗时亦是如此,如《灵枢·寒热病》中载:“病始于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强调治疗时要点是疏通足阳明经之气,而不特指用某一具体穴位。二是《灵枢》多言经脉,有关腧穴的内容可能多载在与《内经》同时代的《黄帝明堂经》中。该书成书于秦汉之际,可惜原书和著者名已佚,魏晋以后有多种传本和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黄帝内经名堂类成》。前者被皇甫谧收入《针灸甲乙经》中,后者也已佚失[2]。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3]序中言“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素问》,《素问》论病精微,《九卷》是原本经脉,其义深奥,不易览也。又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皆黄帝歧伯遗事也,三部同归,文多重复,错互非一。

2.2 强调足三里的作用

足三里为足阳明合穴及下合穴。《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载:“合治内府。”其中“合”指的就是下合穴,所以足三里有很好的调理胃肠作用。《内经》中足阳明经穴里足三里使用最多,在二十一处用经穴治病的条文中,用到“足三里”的就有十一条。它在《内经》中提到的作用主要有四点:(1)调理脾胃,以助运化;(2)调畅气机,消胀除满;(3)补益气血,防病传变;(4)调畅三焦,以利小便。对于前三种作用为人们所熟知,但“足三里”利小便的作用常为后世所忽略。在《灵枢·四时气》中曰:“小腹痛肿,不得小便,邪在三焦约……肿上及胃脘,取三里”,“肿上及胃脘”说明肿势很重,水邪亢盛。此时用足三里有二层含意:(1)是扶助正气,祛除水邪。(2)是因为足三里的对气机有调畅作用,取之助三焦气化以利小便。

2.3 针刺讲求深刺久留

《灵枢·经水》曰:“足阳明,五脏六府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文中所言十二经脉刺法中,足阳明经是针刺最深,留针时间最长的经脉。因为足阳明经多气多血,正气充足,正邪斗争最为激烈,只有深刺久留才能达到祛邪外出的目的。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内经》时代的先人对足阳明经的认识已十分丰富和具体。不仅对经脉循行有详尽描述,而且提出它有调脾胃、补气血、治面疾、化痰开窍、调理气机等功能,用于治疗以上所述和热病、疟疾、腰痛、肝病、头痛等十六种疾病,在疾病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笔者认为在现代的中医临床和科研中仍应重视足阳明经,进一步完善理论,提高针灸临床疗效。

3 参考文献

[1]马继兴.马王堆古医书考释.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73

[2]程宝书,等.针灸大辞典.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6

[3]山东中医学院.针灸甲乙经校释.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6

丁兆琳,程莘农.《内经》中足阳明胃经的主治功能和应用特点初步探讨.中国针灸,1998(10):623-625.


一代宗师仙鹤去,两袖清风育后人。

三才针法流芳名,针灸传扬不朽魂!


关注我们,了解更多中医知识

分享,健康就在身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打通胃经 穴位打造健康养生
胃口不佳?试试“四君子汤”
系列方1698
穴位养生----收获养生秘诀(18)程凯
养脾的方法
学习贺氏三通必记的 十四经脉循行及穴位歌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