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紧急提醒!当心暴雨洪涝带来这些疾病!

河南暴雨洪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其实每年夏季都有不少地区发生洪涝灾害。人们常把洪水比作猛兽,足以见洪灾给人们造成的危害有多大。更让人担忧的是,洪灾不但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灾害,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易发疾病,这些疾病的危害不亚于洪水本身的危害,如果不注意防治,这些多发疾病照样能危害灾区人民的健康。

肠炎、痢疾的防治

水灾可使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肠炎、痢疾更为常见。肠炎的原因很多,包括饮食不洁,吃了腐败变质的食物或受细菌、病毒感染的食物等等。得了肠炎后大便稀而不成形,次数增加,每天二三次至二十多次,肚子痛,呕吐,吃不下饭,有的病人还发热。细菌性痢疾是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炎症,是由污染了病菌的饮料和食物传播,苍蝇也能传播痢疾。痢疾的症状是腹痛、腹泻(大便数量不多,常带有脓血和粘液),每天几次到十多次,里急后重。

用药指导

成人首先选择口服诺氟沙星,也可服复方新诺明,但要注意首次倍量,以迅速提高药效。服复方新诺明期间要多饮水,以防尿路结晶。个别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者禁用。孕妇选用黄连素相对较安全。小儿可以选用黄连素、庆大霉素口服,最好不要选用诺氟沙星类药物。蒙脱石散在肠道内既能吸收水份止泻,也能吸附病菌毒素抗炎,因不吸收,几乎无毒性,应用最广。另外,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补水,腹泻轻者可适当服用口服补液盐,严重腹泻、呕吐者需要静脉补液,以防脱水。

伤寒的防治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侵入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在各种传播因素中,水源被污染是造成洪灾后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他如食物、接触、苍蝇等均可引起病菌的传播。伤寒患者的表现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脾脏肿大、玫瑰疹与血细胞减少等为特征,肠出血、肠穿孔为典型并发症。

用药指导

氟喹诺酮类(沙星类)药物为首选。目前常用的有氧氟沙星,300毫克,每日两次,口服,或200毫克,每8~12小时一次,静滴,疗程14天。环丙沙星,500毫克,每日两次或每8小时一次,口服或静滴,疗程14天。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对伤寒杆菌有强大抗菌活性,毒副反应低,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以及氯霉素耐药菌所致伤寒。可用头孢三嗪,成人1~2克,每12小时一次,儿童每天100毫克/公斤体重,疗程14天。头孢噻肟,成人1~2克,每8~12小时一次,儿童每天100~150毫克/公斤体重,疗程14天。对耐药难治病例,可考虚应用氯霉素,但应注意控制好剂量和疗程。

甲肝的防治

水灾常使粪便、垃圾、污物到处漂浮,污染水源,污染食物,污染环境,由于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品,使许多人得病,常易发生暴发甲肝流行。甲型肝炎一般潜伏期2~6周,发病早期有畏冷、发热、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腹胀或腹泻等症状,严重者有黄疸出现,肝区闷痛,尿呈深黄。如有以上不适应及时就医,早期治疗,愈后较好。

用药指导

出现黄疽或转氨酶升高者,可予以清热解毒剂,如蒲公英、夏枯草、板蓝根、金银花、金钱草水煎服或茵陈、金钱草、白茅根及赤芍水煎服,一般可奏效。对退黄及降酶效果不满意者,可加用茵陈、桅子、黄连、黄柏及大黄水煎服,或用茵桅黄注射液40~60 毫升,加10%葡萄糖液400毫升,静脉点滴。热重者可用菌陈茱苓汤加减;湿热并重者用菌陈汤和茱苓汤加减;肝气郁结者用逍遥散;脾虚湿困者用平胃散。有人主张黄疸深者重用赤芍有效。也可以加入能量合剂及氯化钾。不能进食者,除静脉补液、供给足够热量外,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供给维生素C及维生素B族。有厌食恶心者,给予多酶片、胃复安等对症治疗。

霍乱的防治

霍乱是一种烈性的肠道传染病。病原体霍乱弧菌随病人的粪便排出体外,污染水源和食物,人喝了污染的水,吃了污染的食物,1~2天(最快的几小时)后便会得病。发病时往往突然腹泻,排出大量米汤样或清水样的大便,每天大便多次乃至几十次,一般没有明显的腹痛,呕吐发生在腹泻之后,也有不呕吐的。因为从大便中丢失许多水分,病人很快脱水、虚脱,小腿肚子抽筋。

用药指导

感染霍乱后,应让病人喝大量淡盐水,最好喝用安全水冲开的口服补液盐。合理的补液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补液的原则是:早期、快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霍乱病人在补液治疗的同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可减少腹泻量和缩短排菌期。密切接触者可口服抗菌药物预防,以降低发病率。可根据引起流行的霍乱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灾区有限的药品来源选用抗生素。复方新诺明、强力霉素、黄连素和喹诺酮类抗菌药都可选用。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治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人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大多数为隐性感染。发病主要集中在10岁以下的儿童,尤其以3~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

用药指导

该病主要是对症治疗。高热病人可采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使体温保持在38~39℃之间。成人可口服扑热息痛或阿司匹林,小儿可用扑热息痛或布洛芬。惊厥患者可用使用镇静止痉剂,如地西泮、水合氯醛、苯妥英钠、阿米妥钠等,必要时要用脱水药物,如甘露醇、呋塞米等。对呼吸障碍和呼吸衰竭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抢救。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有抗炎、退热、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免疫复合物的形成、保护细胞溶酶体膜等作用,对重症和早期确诊的病人即可应用。待体温降至38℃以下,持续2天即可逐渐减量,一般不宜超过5~7天。过早停药症状可有反复,如使用时间过长,则易产生并发症。在疾病早期可应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退热明显,有较好疗效。

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治

该病也是大面积洪灾后的常见传染病。流行性出血热的病程依次分为潜伏期、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一定要在发热期识别病情,及时得到正确治疗,以免贻误。

用药指导

本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治疗原则仍是“三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就近治疗。治疗上是要维持好体内血容量、水、电解质、酸碱和渗透压的平衡,预防低血压休克的发生,保证肾血容量灌注,减轻损伤。中毒症状重者,可选用氢化考地松每日100~200毫克或地塞米松5~10毫克加入液体稀释后缓慢分次静滴。强力宁具有皮质激素样作用。该药还可诱生血清中γ-干扰素、提高单核一吞噬细胞功能,对退热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尿蛋白消失天数均缩短。用病毒唑早期治疗该病,证明可缩短退热时间,加速尿蛋白转阴,降低病死率。

“红眼病”的防治

 “红眼病”是急性结膜炎的俗称,大部分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结膜造成。在洪灾期间或洪灾过后,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如果再不注意个人卫生,红眼病就更容易蔓延。

用药指导

氯霉素滴眼剂、新霉素滴眼剂、利福平滴眼剂、庆大霉素滴眼剂、磺胺醋酰钠滴眼剂等,都很有效。用法是每眼1~2滴,每2小时一次或一日4~6次。晚上可涂用眼膏(如金霉素眼膏、红霉素眼膏),或每天涂用两次。夜间涂眼膏既可控制感染,又可避免眼屎粘住眼皮。

“烂脚丫”的防治

抗洪救灾时,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皮肤经常受到擦伤,破损的伤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趾缝间浸渍发白、肿胀、破溃、糜烂,甚至皮肤剥离,伴有瘙痒,俗称为“烂脚丫”、“洪水脚”或“水泡脚”。感染严重时,还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症状,少数抵抗力差的人会发展成败血症。

用药指导

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浅表性皮肤创伤可用炉甘石粉或5%的明矾炉甘石粉涂擦,也可用10%~15%的明矾溶液或3%~5%的食盐溶液。感染严重时,应在医生指导下选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烂裤裆”的防治

 在抗洪救灾时,下身长时间浸泡在污泥浊水中,下腹、股内侧、外生殖器、会阴及臀部等处皮肤会发胀松软,发白起皱,出现水肿性红斑、丘疹、水疮,重者皮肤剥离、糜烂,甚至溃疡,伴有程度不等的痒、痛感,外阴也可有水肿,俗称为“烂裤裆”。

用药指导

轻症患者可用生理盐水或3%硼酸溶液洗净患处后扑干燥炉甘石粉粉。亦可用中药枯矾粉或除湿散外涂。糜烂时可敷炉甘石粉或40%氧化锌油。亦可用鲜旱莲草、鲜马齿觅捣烂外敷。有继发感染时,可用l: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后,再用棉花球吸干,涂以10%硼酸软膏。感染严重时,应结合具体情况合理选用抗生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染性腹泻的药物怎么选?一文搞定
传染病学知识总结四
急性胃肠炎用药的9大注意事项,这篇文章总结全了
霍乱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又双叒到了雨҉一҉直҉下҉的季节,请收好这份暴雨避险手册
洪灾安全与卫生(一) 面对洪涝灾害,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