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医名方
userphoto

2022.12.27 江西

关注

肠疡宁合剂

  幸良诠简历

 

  幸良诠,194511月生,江西省赣县人。1969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江西省湖口县中医院主医师、院长,兼任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九江市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口县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

  从事中医临床33年,熟谙经典,融会中西医理论,注重临床实践。治病主张以祛邪为主,治法灵活多变,组方崇尚“兵不在多而在将勇”的法则。擅长治疗充血性心衰、肝硬化腹水、结肠炎、风湿病和儿科疑难病症。研制了“益心颗粒”用于治疗充血性心衰,疗效显著;系统阐明了中医肠道给药的理论,研制了中药直肠点滴法。在全国及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参与编写《中医儿科学》、《中医儿科医集辑要?儿科常见病证》、《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发挥》等7部医学著作。1997年被评为九江市优秀专业技术拔尖人才,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001年被授予江西省名中医。

 

  组成:黄连1.2g,细辛2g,葛根12g,黄芩10g,木香10g,炒山楂30g,柴胡10g,炒地榆15g,白芨20g

  功能: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

  用法:上药加清水600ml,浸泡20分钟后文火煎30分钟,用纱布过滤后浓缩取药液300ml,分早晚各1次直肠点滴。10天为1疗程,一般24疗程。

  直肠点滴操作方法:用一般静脉输液器,将药液倒入静脉输液用滴瓶中,惟针头换为导尿管。成人用药液150ml400ml,小儿酌减,药液温度控制在42℃以下即可点滴。点滴前嘱病人解大便,或行清洁灌肠,以利药物吸收。病员取左侧卧位为好,也可仰卧、俯卧或右侧卧。先排出输液管中的空气,将导尿管前端涂以液状石腊后插入病人肛门内,成人约入1020cm,小儿约入515cm,用胶布固定后即可开始点滴。根据病情控制点滴速度,一般每分钟3060滴。点滴结束后,拔出导尿管静卧10分钟即可随意活动。高月妊娠者慎用。

  方解: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慢性直肠炎属中医“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其病因复杂,大多因情志所伤,肝气横逆克害脾土;或饮食伤脾,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郁而化热,湿热蕴结大肠,腑气不利,气血凝滞而腹痛、泄泻,或腹泻便秘交替而作等。本病的特点多为寒热错杂,虚实并存。方中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连与细辛相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谓之兼金散,原为治口疮而设,其“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用,君臣相佐,阴阳相济”,临床治疗口疮及各种痛证疗效甚好。山楂活血化瘀,且炒山楂、葛根、柴胡三药相配可运脾升阳,疏肝理气;黄芩清热燥湿;木香理气止痛;炒地榆、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全方清热燥湿,疏肝运脾,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临床运用:湿热偏重者加白头翁、秦皮;肝盛脾虚者加防风、白术;脾肾亏虚者加黄芪、补骨脂;腹痛尤甚者加徐长卿;便秘者加草决明。B16.3

 

 

 

名医名方:通脉定眩汤2003310

  魏发善简历
  魏发善,男,1939年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现任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湖北分会理事,湖北省中医内科学会常务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老教授协会会员。
  自1963年武汉中医学院毕业后,即从事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临床工作10年,有效地诊治了大量病人,打下了坚实的临床基础,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73年调湖北中医学院中医内科神经研究室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30年。在长期的工作中,精于中医基础理论且勤于临床实践,擅长于中医内科与精神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疗,临症时能将药物治疗和精神治疗有机结合,深受患者的信任和好评。主持和参加痛复康治疗癫痫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科研课题,获湖北省卫生厅科技成果奖。主编《中医内科护理学》,合著《中医内科证治精要》等著作5部,发表论文8篇。

组成:天麻15g,钩藤15g,葛根15g,川芎15g,鸡血藤30g,白术10g,泽泻20g,半夏10g,山萸肉15g,黄芪20g,枸杞15g,何首乌15g
  功能:扶正通络,化痰熄风。
  主治: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用法:每日1剂,水煎后分2次饭后半小时服用,1月为1疗程。
  方解: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导致发作性眩晕,亦可表现为持续性头昏、头重、行走不稳等症,并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属中医眩晕病范畴。本病以风、痰、瘀、虚共依共存为其基本病机,临床表现以虚实挟杂最为常见。方中黄芪益气升清,清阳得升,浊阴自降;山萸肉、枸杞、首乌平补肝肾,不燥不烈,补肝而无动风碍痰之虞,益肾无损阳助瘀之弊;天麻、钩藤为平肝熄风之要药,故李东垣强调眼黑头眩,虚风内作,非天麻不能除,《本草纲目》记载钩藤主大人头旋目眩,平肝风钩藤通心气与肝木,风静火息,则诸症自除;半夏化痰祛湿,降逆和胃,白术健脾燥湿,治痰之本而绝生痰之源,与半夏、天麻相伍则有半夏白术天麻汤之义,为治疗痰湿眩晕的代表方;泽泻渗湿行痰饮,《日华子本草》谓:主头旋,耳虚鸣,与白术相伍为泽泻汤,即《金匮要略》云: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方中鸡血藤补血行血,疏通经脉;川芎活血,行气,解郁;葛根解肌而利项背,现代研究发现葛根含黄酮甙,能扩张脑血管及心血管,增加大脑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三药合用能活血通脉,解除经脉阻滞,使血行畅通。以上诸药共奏熄风化痰、扶正通脉定眩之功,体现了虚实并用、调补兼施的原则。经有关动物实验,表明本方能降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焦性、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还原黏度比、血小板聚焦率,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通过降低血管阻力而扩张血管。临床观察本方能增宽椎动脉管径,提高椎动脉血流量。动物实验与临床观察为本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眩晕提供了客观依据。
  加减运用:气虚甚者,重用黄芪,复加党参;肝肾不足明显者,重用山萸肉、枸杞、何首乌;肝阳偏亢者,重用天麻、钩藤,复加石决明;痰浊甚者,重用半夏、白术、泽泻;血瘀明显者,重用鸡血藤、川芎、葛根,复加桃仁;兼头痛者,重用川芎,复加白芷、茺蔚子;兼呕吐频作者,加代赭石、竹茹、生姜;兼失眠者,加酸枣仁、茯神、夜交藤。 B16.

 

 

 

名医名方:通络复瘫汤

  邱幸凡简历

  邱幸凡,男,19441月出生。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中医学院中基(内经)教研室主任,湖北中医学院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湖北省级重点学科——内经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医学会抗衰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为湖北省知名中医及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指导老师,先后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理论上精通内经及中医基础理论,临床上擅长治疗呼吸、神经系统疑难杂症。主持和参与国家及省部级课题10余项,其中1项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理论研究三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省卫生厅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主编和参编著作(教材)20余部,发表论文及医学文章40余篇。

  组成:黄芪60120g,当归1020g,丹参30g,赤芍30g,地龙15g,炮山甲10g,水蛭6g,鸡血藤30g
  功能: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复瘫。
  主治:中风偏瘫的初中晚各期,尤以初中期为佳。症见半身不遂,肢体乏力,或口眼歪斜,语言不利。
  用法:每日水煎服3次,每次200ml。水蛭、炮山甲亦可研极细末冲服,用量稍减,一般用水蛭和炮山甲末各4g混均冲服,每次4g12次。
  方解:本方系当归补血汤与补阳还五汤化裁锤炼而成。方中以大剂量黄芪益气生血,使气旺血足而血易行;当归、鸡血藤养血活血通络;丹参、赤芍活血化瘀通络;炮地龙、山甲、水蛭为虫类蠕动之品,灵动迅速,可活血逐瘀通络,以搜别络之邪瘀,疏通被阻络道,起到一般草木药所不及的作用。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复瘫之用。
  临床应用:本方治疗中风偏瘫,疗效确切,一般2周左右可收显效。脾胃虚弱,纳运欠佳,可改为饭后服用,或加白术、砂仁、鸡内金;药后腹胀、矢气多,加枳壳、厚朴;伴口眼歪斜加全蝎、僵蚕;语言不利,加石菖蒲、远志、胆星或竹沥;气短乏力重者,加生晒参;头晕血压高可加怀牛膝、代赭石、天麻,亦可配合西药治疗。 B16.4

 

 

 

名医名方:回春饮200333

  刘寿康简介

  刘寿康,男,1942年生,江苏省射阳县人氏。射阳县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射阳中医学会第13届副理事长,盐城市名中医。刘氏早年师从当地名医张宝奇先生研习岐黄之术,勤奋努力,精研经典,博览众家医案,尽得精妙。擅治外感热病、内科、妇科多种疑难杂病,审病问疾详细,用药匠心独具,疗效显著。主张治外感以祛邪为主,邪去正自复,治内伤以调气为生,气顺脏腑安。勤于笔耕,先后在近20家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内容涉及理论探讨、临床报道、医案医话等。

  组成:墓头回15g,椿根皮15g,地丁草30g,败酱草30g,乌贼骨15g,炙猥皮15g,白芨12g,丹参15g,当归15g,制乳香6g(布包),制没药6g(布包)。
  功能: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新。
  主治:糜烂性子宫颈炎,症见白带增多,如脓如涕,夹有血液,常伴下腹部隐痛。
  用法:每日1剂,加冷水适量,浸泡半小时,武火煎25分钟即成。1剂煎2次,早晚空腹服下。10剂为1疗程。
  方解:宫颈糜烂,往往迁延难愈,且有继发宫颈癌之可能,患者苦不堪言。中医学认为,该病系湿热蕴结于胞宫,腐蚀阴器,扰动血脉所致。本方以墓头回为君,该药不仅能清热化湿,治崩止带,且现代研究发现有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此亦寓上工治未病之意;椿根皮有清热燥湿治带之功,并有良好的抑菌作用;辅以地丁草、败酱草增强清热解毒、灭菌消炎之效;佐以乌贼骨、白芨、炙猥皮、丹参、当归、制乳香、制没药,活血化瘀,去腐生新。全方合用能使湿热净而毒素排,瘀腐化而新肌生,痼疾能愈。
  加减运用:出血较多,可加大蓟、小蓟各30g,腹痛较甚加醋元胡20g;舌苔白腻者,可加法半夏12g。服10剂后可去地丁草、败酱草,加鱼腥草30g、野菊花30g。一般服药12个疗程即可。B16.3

 

 

 

疏肝化瘀汤(名医名方)2003224

  刘学勤简介
  刘学勤,1938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现任开封市第一中医院名誉院长,开封市肝病研究所所长,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兼任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河南分会常务理事和开封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河南省卫生系列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开封市中医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开封市科技进步奖评委会委员等。曾任九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获开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开封市劳动模范、开封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长期致力于中医事业,对中医理论研究颇有造诣,崇尚临床,务求疗效,擅于治疗内科疑难杂症。尤其对于各型肝炎、肝硬化及肝腹水、胆结石等病,疗效较为理想。主持完成胆宁胶囊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研究肝复康离子导入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4项科研项目,分获省、市科研成果二、三等奖;主持发明的药物增效离子导入电极乙肝脐腰治疗带4项医药成果,获国家专利并被推广应用。先后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篇,其中有2篇被译为日文版。由国家级出版社先后出版发行专著20余部,其中独著《吐下汗奇方妙法治百病》,主编《肝胆病诊疗全书》、《百病奇效良方妙法精选》、《千家名老中医妙方秘典》、《实用专病专方临床大全》等。

  组成:全当归12g,草红花10g,川芎片8g,怀牛膝12g,京赤芍20g,片姜黄12g,制香附12g,丝瓜络8g,广木香5g,板蓝根30g,草河车30g
  功能:疏肝理气,化瘀通络,清热解毒。
  主治:适用于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中医属于癥瘕积聚胁痛,辨证为肝气郁结,血行不畅,脉络痹阻,结于胁下。症见右胁或两胁刺痛,纳呆,乏力,或见蟹爪纹络、朱砂掌、蜘蛛痣,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舌苔黄白薄或稍厚,脉象弦或涩滞。
  用法:先将药物用清水600m1浸泡1小时,武火煎熬取汁150ml;第2煎加水400ml,取汁150ml;两煎药汁兑匀,分2次于饭前1小时温服,每日服1剂。病情严重者,每日可分服1.5剂~2剂,8小时或6小时温服1次。
  方解:肝为刚脏,性喜条达,最恶抑郁。肝病日久,缠绵不愈,郁结之气必累及血而瘀阻脉络,使肝脉瘀阻,疏泄失司,肝气更郁,瘀血更盛。本方以当归、红花、川芎、赤芍、牛膝等活血化瘀,药专力强。其中当归为生血活血之主药,还能宣通气分,使血各有所归,其性又能升能降,既内润脏腑,又外达肌表,故能缓肝之急;赤芍既能凉血又能活血,故可以防止寒凝。近年研究表明,当归、赤芍、川芎等含有多种有效成份和多种微量元素,可活跃微循环,增加肝血流量,疏通血管,增强肝细胞的营养和氧气供给,促进肝细胞再生,有利于肝脏的病理恢复。
香附、姜黄、木香疏肝理气,直入厥阴,取其气行则血行之意;丝瓜络直通脉络,以助化瘀,使肝血通畅,肝气疏利而肝郁得解,以达到《内经》所强调的通其脏脉疏其血气令其条达的目的;姜黄活血行气,疏肝通络,与板蓝根、草河车相伍,清热除湿,解毒祛邪,理气而不散,清热不过寒,除湿不化燥,活血不破血,祛瘀不伤正,以奏攘外安内之功。全方化瘀活血,瘀从气化,毒随瘀解,为治疗慢肝、慢活肝及早期肝硬化之良方。现代医家从临床实践中证实,运用活血化瘀法可明显抑制或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促使肝脏组织的修复和肝脏机能的恢复。辨证辨病相吻合,临床疗效满意。
  临床应用:要把握本病气血瘀滞、脉络痹阻的病机。本病病程较长,以形体较瘦,面色无华,胁肋刺痛,或有癥瘕,舌质紫黯或瘀点,舌下脉络紫而粗,脉弦或涩为主症。在临证中可按照病人的体质情况及证侯表现酌情加减。若脘腹胀满者,加大腹皮12g、大麦芽15g、次沉香6g;胁下癥瘕者,加炙鳖甲或败龟板、炮甲珠各6g;牙龈出血或鼻衄者,加田三七3g()、栀子炭12g、粉丹皮10g;蟹爪纹络或有蜘蛛痣者,选加枸杞子15g、女贞子12g、旱莲草12g、山萸肉15g;失眠烦躁者,加炒枣仁20g、琥珀2g(冲服)、夜交藤30g;多梦心惊者,加生龙牡各20g、焦远志9g、柏子仁12g。本证一般需要坚持治疗数个月或更长时间。嘱病人心情舒畅,勿饮酒,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有利于疾病康复。B16.4

 

 

 

乙肝汤(名医名方)2003217

 吕兰凯简介
  吕兰凯,1940年出生,山东东阿县人。1957年师从本县名中医为徒,1958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196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现任枣庄市中医药学会理事长、枣庄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1992年被枣庄市政府批准为名老中医,1994年被批准为省级名老中医。
  治学严谨,稳中求效,师古不泥,有所创新。强调诊病时务要审证求因,用药时贵在切合病机。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40余年,注重对乙肝的研究,从大量古典医籍及多年收集的民间验方中,筛选出具有清热解毒、疏肝和胃、健脾补肾等功效的多种药物研制成转阴丸,经过多年研究观察,疗效满意,此项目获枣庄市科技成果三等奖。采用行气与活血相协、疏肝与滋肾共济的原则,研制的转阴丸2号、消毒丹、化毒丹等系列药物,分别用于临床上不同类型的乙肝患者,均收到良好的效果。并承担了全省八五医药科技攻关项目中医药抗肝纤维的临床研究。先后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乙肝辨治》一书,参与编写医学著作5部。

  组成:黄芪15g,丹参15g,丹皮10g,紫草10g,茵陈15g,栀子15g,党参12g,白术12g,白花蛇舌草15g,板蓝根15g,秦艽10g,桑寄生12g,怀牛膝10g,茯苓12g,旱莲草12g,白茅根15g,炙鳖甲15g
  功效:补气健脾滋肾,清热化湿解毒。
  主治:乙型肝炎。
  方解:乙肝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恋,邪毒在血。感染病毒后,邪毒深伏血分,表现为湿热特性,从而使本病缠绵难愈。湿热毒邪既可伤阳又能损阴,日久可致阴血阳气损伤,正气虚衰,抗病修复能力减弱,其病更加难愈。本病初起在肝,渐致木乘脾土或肝病及肾,或肝、脾、肾三脏同病。邪在血分必致气血运行失调,呈现气滞血瘀状态。因此,在治疗上应采取清热化湿解毒、滋肾健脾柔肝、行气活血等综合调治的方法。本方用茵陈、板蓝根、白花蛇舌草清热除湿解毒,配栀子、丹皮、紫草、白茅根、丹参凉血解毒、活血化瘀,秦艽祛风胜湿,黄芪、白术、党参、茯苓补气健脾,鳖甲、桑寄生、怀牛膝、旱莲草滋阴补肾以益肝之母。综合诸药,扶正与祛邪并同,理气与活血同施,肝、脾、肾三脏并调,既能清热化湿解毒以抑制或清除乙肝病毒,又可扶正固本而调节免疫功能,还能活血化瘀改善肝脏血液循环,以达综合调治的目的。另外,在治疗肝炎全过程中,强调注意两点:一是补气扶正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在湿热毒邪表现不重的情况下,可适当重用补气健脾益肾药,以扶正祛瘀;二是要疏通肝经气血以恢复肝脏正常生理功能。
  加减:正虚邪恋者,加淫羊藿、黄精,适当减少清热解毒药用量;湿热蕴结者,去黄芪;热毒壅盛者,加青黛、败酱草、生地;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合欢皮、夜交藤。 B16.3

 

 

 

前列康泰方(名医名方)2003113

  周安方简历
  周安方, 1948年出生,湖北孝感人。1981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湖北中医学院教授、主医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现任湖北中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男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中医学术造诣高,临床诊疗经验丰富,已培博士生、硕士生30余名。擅长治疗男科疾病,尤其在男性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经验。首次提出了肝实肾虚是男科疾病基本病机的学术观点,认为男科疾病具有肝实与肾虚互为因果、夹杂为患、相互影响的病机特点,确立了泻肝补肾治疗男科疾病的总原则,独创了治疗男科疾病的系列经验方,为众多男科疾病患者解除了疾苦;通过多项科研成果揭示了肝实肾虚基本病机及泻肝补肾治疗原则的科学内涵;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完成国家级和部省级科研课题8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3项。
  组成:蒲公英30g,败酱草20g,土茯苓30g,虎杖15g,丹参30g,延胡索15g,制大黄10g,青皮10g,川牛膝15g,杜仲15g,黄芪30g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导浊,行气活血,培元补肾。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1个月为1疗程。
  方解:慢性前列腺炎是严重影响成年男性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其病机复杂,常既有肝实(肝经湿热、肝经气滞、肝脉瘀阻)的一面,又有肾虚(肾气亏虚)的一面,而且肝实与肾虚又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从而使其缠绵难愈。因此,治疗上既要泻肝(清热解毒、利湿导浊、行气活血),又要补肾(培元补肾)。湿热蕴结肝经,毒浊袭扰阴器,可致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尿末滴白。本方用蒲公英、败酱草、土茯苓、虎杖等清热解毒、利湿导浊;气血瘀滞肝经,瘀浊停聚精室,可致腺体肿大,质地硬韧,阴器坠痛,药用青皮、丹参、延胡索、川牛膝、制大黄等行气活血、化瘀导浊;败酱草、虎杖还兼活血化瘀之功,与丹参、延胡索、川牛膝、制大黄等配伍使用,可增其活血逐瘀之力;前列腺位居下焦,川牛膝性善下行,可引诸药直达下焦病所;青皮性味辛温,与蒲公英、败酱草、虎杖等配伍使用,可防其苦寒之性太过;肾气亏虚可致腰脊酸痛,性欲减退,神疲乏力,药用黄芪、杜仲、川牛膝等培元补肾,强腰壮脊;黄芪归肺经而善补肺气,肺金乃肾之母,故可通过补肺气以培肾元;黄芪为益气佳品,通过其扶正之力既可以发挥其扶正以驱邪之用,又可以发挥其托里以排脓之功。诸药配伍,肝肾同治,补泻并举。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杀菌作用,能显著提高前列腺抗菌因子含量,纠正前列腺局部免疫紊乱,促进前列腺炎性渗出物吸收,修复前列腺病理损害,加速前列腺疾病康复。
  临床运用:尿道滴白量多者,可加萆薢、滑石等;会阴、睾丸、下腹等部位坠胀游走不定者,可加小茴香、香附、川楝子等;前列腺质地硬韧,会阴、睾丸、下腹等部位疼痛固定不移者,可加制乳没、炮山甲等;腰骶酸痛较重者,可加桑寄生、五加皮、怀牛膝等;前列腺液有大量脓细胞者,可加金银花、野菊花、白花蛇舌草等。B16.3

 

 

 

虎贯茵黄清肝饮(名医名方)200316

  赖祥林简介
  赖样林, 1947年出生于广西省博白县。自少从医,1961年师从名老中医李立臣先生,1963年到博白县中医进修班学习,1977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1983年到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进修。曾任广西玉林市中医院副院长,现为广西玉林市中西医结合骨科医院副院长,主医师,系广西中医药学会理事、广西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活血化瘀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西玉林市中医学会副会长、广西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30多年,对肾病、胃病、肝病、中风、胸痹、地中海贫血等多种内科疾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对肾病和中风先兆等中老年疾病有独特疗效,颇受患者欢迎。多年来注重理论研究与实践提高相结合,先后在《中华医学杂志》、《中医杂志》、《中国中药杂志》、《新中医》、《广西中医药》等多家杂志上发表论文110多篇;并多次出席国际性、全国性学术交流大会。曾为《中国当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当代名医临证精华》、《南方医话》等医学专著撰文。1994年出版《中老年百病食疗妙方》,1996年主编了《百病防治与自我康复》。曾获广西玉林地区行政公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玉林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等。

  组成:虎杖15g,贯众12g,茵陈15g,黄根50g,败酱草20g,鸡骨草20g,白花蛇舌草30g,白茯苓15g,猪苓15g,白术12g,柴胡9g,甘草6g,佛手9g
  功效:清热解毒,疏肝解郁,健脾理气,利湿化瘀。
  主治:肝经郁热所致之胁痛、黄疸,或乙肝、丙肝病毒携带者偏于肝胆湿热。症见两胁胀痛,口苦而干,溲黄便结,甚则遍身发黄,疲乏无力,胃纳呆滞,尿色如茶,舌质红苔黄,脉象弦数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10岁以下儿童酌情减量,服药时可适当加入白糖或红糖调味。
  方解:胁痛、黄疸之病,多因肝经郁热或肝胆湿热毒邪所致。肝经郁热,气机不畅,疏泄失调,肝病乃发。本方重在清肝解毒,故用大队清肝解毒药物。虎杖味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且能利湿破瘀,退黄止痛;贯众味苦性寒,清热解毒、散瘀,可用于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茵陈味苦性平,微寒,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抗菌抗病毒等作用,为治疗湿热黄疸、寒湿黄疸等肝胆疾病的要药;黄根味微苦辛性平,具有祛瘀生新、化湿退黄、凉血止血之效,常用于乙型肝炎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治疗;败酱草味苦涩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破瘀止痛之功,常用于因肝经郁热而致之急性肝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者;鸡骨草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舒肝散瘀之功,用于各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白花蛇舌草味甘淡性凉,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止痛之效;白茯苓味甘性平,具有渗水利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效;猪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消肿退黄之效;白术味甘微苦性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具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柴胡味苦性微寒,有疏肝理气、解郁散火之功,用于肝气郁滞所致之肝病;佛手味苦酸性温,理气疏肝,健胃止痛,理气而不伤阴,补肝暧胃,消胀止呕;甘草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诸药合用使热清毒解,脾健肝和,功能复常。
  临床应用:兼脾气虚者加太子参30g、黄芪20g、麦芽15g以健脾益气;兼阴虚肾亏者加生地黄20g、枸杞子15g、龟板30g(先煎);兼瘀血阻滞者,加桃仁10g、丹参15g、醋制鳖甲30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10g(后下);溲短而黄者,加白茅根15g、泽泻30g;女性患者并有月经不调者合逍遥散化裁,肝阴亏损者与一贯煎合用;对肝功能反复异常,表面抗原、e抗原较长时间不能转阴者,需坚持服药,缓缓治之,使肝功能恢复正常。 B16.3

 

 

 

润肺汤(名医名方)20021223

   王有奎简介
  王有奎, 193811月出生。1963年天津中医学院毕业后,在太原市中医研究所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主任医师。历任太原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全国老年病学会委员、山西省老年病学会常委、《山西中医》杂志编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中医学院兼职教授。在临床上善于通过医疗实践总结经验,勇于创新,尤其擅长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能较快控制症状,显现疗效。研制出专治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的咳速平、哮喘平等中药制剂,经十余年的实践证实疗效显著。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50余篇,并著有《症状鉴别治疗手册》、《王有奎四十年临床经验集锦--呼吸病特效疗法》等著作,主持参加“208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利痰扶正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观察等多项科研课题并获得奖励。
  组成:款冬花24g,百部18g,桑皮12g,五味子12g,花粉24g,麦冬24g,冬瓜子24g,党参24g,知母12g
  功能:养阴润肺,利痰止咳。
  主治:阴虚肺燥之久咳,常见干咳无痰,或痰少色白黏稠,咯吐不利,咽干口渴,舌苔薄白,脉细。对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具有阴虚肺燥症状表现者有良好的疗效。
  用法: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方解:咳为肺病,咳嗽日久不愈,必然耗伤肺气与肺阴。肺之气阴不足,肺失所养而上逆为咳。明代张景岳曰:内伤之咳阴病也,阴病受伤于内,故宜甘平养阴,阴气复而嗽自愈也。又云: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笔者于多年临证实践中,总结出此养阴润燥、利痰止咳之方,经数十年验证,治疗阴虚肺燥型咳嗽,确有良效。
  本方以润肺止咳的首选药物款冬花、百部为方中的主药;桑皮降气肃肺;五味子上补肺气,下滋肾阴,并可收敛肺气以增强止咳的作用;党参补益肺气;麦冬、花粉、知母生津润燥以补养肺阴,更配以善于利痰的冬瓜子,可使痰饮爽利地排出。诸药配合起到养阴润燥、利痰止咳的作用,使阴虚肺燥之咳得以速愈。
  临床运用:本方的特点有三:一是本方用润肺止咳作用强的款冬花、百部为方中的重药,其他药物协同配合也能止咳,如桑皮清肺降气止咳,五味子敛肺止咳,花粉、麦冬生津止咳,知母滋阴止咳,党参补肺止咳,冬瓜子利痰止咳。因此本方止咳作用强,见效快。二是阴虚肺燥咳嗽的特点是痰液黏稠,咯吐不爽,是病人频繁咳嗽、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方中用花粉、麦冬等生津之品,配以利痰的冬瓜子,可使痰液稀释而被爽利排出,气道通畅,咳嗽缓解。三是本证的病机为肺之气阴两虚,方中重用了花粉、麦冬、知母、五味子等大量生津、滋阴、润肺之品,以改变阴虚肺燥,再加入补肺气、敛肺气的党参、五味子,使肺之气阴充盛,宣通肃降有力。因此,本方不但可使咳嗽迅速缓解,而且咳止后不易再发,达到根治的目的。笔者应用本方治疗阴虚肺燥型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数千例,疗效显著。

 

 

 

豨黄消肿散结汤(名医名方)20021216

    柯联才简介
   
柯联才,194111月生,福建晋江人,主任中医师。1962年起师从全国首批500名老中医盛国荣教授,1967年毕业于厦门中医大专班(五年制),1980年调厦门市医药研究所,任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医研究室主任,兼任厦门市第九届政协委员、福建省中医脾胃学说研究会委员、福建中医学院盛国荣中医药研究所副所长、厦门市中医药学会名誉理事,《中医药通报》编委。1980年以来,参加新药首乌喘息灵肾舒冲剂肠炎康的研制以及腭黏膜征与血瘀关系的研究厦门岛长寿老人流行病学与防治的研究盛国荣教授治疗痹症、冠心病电脑诊疗系统的研制10多项课题,多次荣获省、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在国内较早应用甲皱微循环仪等现代科学仪器印证血瘀新指标——腭黏膜征。多次应邀赴新加坡、澳大利亚进行学术讲座和交流。临床擅长治疗心脑血管、消化道疾病及疑难杂症。主持编纂《厦门市中草药验方选编》,校订己故近代名医吴瑞甫《外科理法》、《伤科要诀》,整理出版《盛国荣医案选》、《盛国荣医学论文集》(第一、二集)和《药用庭园花卉》、《花果疗法》等著作,参与编辑出版《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盛国荣》、《中医心理学》、《中国中医专家临床用药经验和特色》等书,在国内外医学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先后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奖等。
  组成:豨莶草15g,一枝黄花15g,夏枯草30g,甘草4g
  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主治:颈项部、腋下和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及乳腺小叶增生、甲状腺囊肿等。
  用法:上药水煎服,每日l剂。
  方解:淋巴结肿大可单独为病,也可是某些疾病的重要症状。笔者于早年收集民间单验方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经验组成豨黄消肿散结汤,以治疗淋巴结肿大等病症,恒收卓效。方中主药豨莶草,乃治疗淋巴结肿大之要药,其性味苦寒,《本草正》赞其善逐风湿诸毒,《本草正义》更赞其:洵是微贱药中之良品也,以其价廉效宏故也。伍以一枝黄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夏枯草清肝散结;甘草解毒并调和诸药。诸药相伍,相辅相成,价廉效宏,可收良功。
  临床运用:颈项部淋巴结肿大加土牛膝、海藻、昆布;腋下淋巴结肿大加黄药子、山油麻;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加和他草、武靴藤;乳腺小叶增生加橘叶、路路通;甲状腺囊肿加山慈菇、三棱、莪术;局部肿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全蝎;久治不愈加王不留行、穿山甲,外贴自制观音救苦膏(炮山甲、芫花、当归、川芎、白芷、乳香、没药等);病后调理时,可用豨莶草15g,夏枯草30g,炖青皮鸭蛋,吃蛋饮汤,每周l2次,续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笔者尝以本方化裁,系统观察治疗淋巴结肿大及甲状腺囊肿110例,其中男性71岁,女性39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60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5年;发作部位颈项部48例,腋下22例,腹股沟14例,乳腺增生18例,甲状腺囊肿8例。结果:治愈(服药1个月,肿块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58例,好转(服药1个月,肿块部分消失或缩小)44例,无效(服药1个月,肿块未变化)8例,总有效率为92.73%,治愈率52.7%

 

 

 

胆道驱蛔汤(名医名方)2002129

  胡春秀简介
  胡春秀,19228月生,辽宁省宽甸县人。1936年从师学医,1949年考取中央卫生部颁发的《中医师证书》,1959年辽宁中医学院师资班结业后,历任宽甸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丹东分会副会长、辽宁中医学院函授大学辅导教师、丹东市中医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为辽宁省宽甸县中医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
  辗转医林60余载,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擅长时病、内科、妇科等疾病的诊治。师法不泥,自出机杼,诊断用药,自成体系,临床用药以药味少,药量大而见长。尤其对心脑血管病、肝硬化、肝胆和泌尿系统结石、尿毒证、癫痫、肿瘤、脉管炎等疑难病之诊治,经验丰富。发表有价值的学术论文30余篇,著有《临证心得》、《胡春秀医学实践真知录》等书。
  临证重视气血,擅用脉诊,主张辨证准确应大胆用药,常药味少,药量大,累破常格。治疗阳明腑实证时,曾用过生大黄75g(后下),以达通便祛邪之效。治疗风寒头疼、牙痛时,细辛1剂用过50g,药后未见闷乱,反收显效。用麻黄治重症咳喘,冷汗润发,1剂用过50g,药后未见大汗,反获喘平汗止之效。上述实例,只要辨证准确,万无一失。对下法之用,认为全在攻邪存正,宜重宜急,速战速决。善下者,在邪盛而正未伤之时,重下急下,可尽去其邪。

  组成:苦楝根皮70g,贯众50g(注:必须是苦楝根皮,树皮无效)。
  功能:清热消炎,解痉止痛,驱蛔通便。
  主治:胆道蛔虫。症见右胁腹部阵痛难忍,静而复作,拒按,可伴钻顶感,四肢厥冷,或出冷汗,有时呕吐黄绿苦水,或有少许食物,暂缓时隐痛或疼痛消失。
  用法:水煎2次后,混合2次药汁浓缩至100ml左右,空腹顿服。每日1次,连服2天,间隔12天再服,以防药物中毒。
  方解:胆道蛔虫病,中医名曰蛔厥,亦称虫心痛,为常见病之一,仲景用乌梅丸主治寒热错杂型甚效。苦楝根皮和贯众,俱是味苦气寒之品,均有清泻湿热、驱蛔虫、清热利胆和轻泻等作用。本方治胆道蛔虫病千例以上,确有卓效。本剂用于孕妇胆道蛔虫患者近百例,效果良好,无不良反应,证明无堕胎之弊。
  注:本剂功效,主要在于苦楝根皮,而苦楝根皮以色白而厚者效佳。

 

 

 

通降汤(名医名方)2002122

  邵荣世简介
  邵荣世,1943年出生,江苏省南通市人,1966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六年制本科,又师从全国名医张泽生学习,深得其传。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36年,曾任南通医学院附属医院中医教研室副主任、中医科副主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现任南通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南通市中医研究所名誉所长、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中医药内科分会主任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十大女杰江苏省名中医
  精通中医理论和经典著作,擅长于中医内科消化系统疾病和疑难疾病的诊治,深受患者信任和好评。在脾胃病的治疗上提出脾虚不壅补,重在升与运胃病宜通,通而勿耗;治疗消化道出血强调祛瘀止血,血止不留瘀,自拟的止血灵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达961%;在慢性肝病的治疗中强调,湿、热、毒、瘀、虚是肝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必须辨其所属,有的放矢才能提高疗效。主持中医保健食疗电脑咨询系统等六项科研,分别获江苏省政府、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南通市的科技成果奖。作为主编之一编撰《现代中医临床新选》等著作2部,在国内及日本发行。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四十余篇,曾应邀去日本和德国讲学。
  组成:代赭石30g(先煎),姜竹茹10g,炒枳壳10g,雅连3g,姜半夏10g,玉蝴蝶6g,制大黄6g,蒲公英30g
  功效:清胃泻火,利胆降逆,宽中消痞,化瘀护膜。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1月为1疗程。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慢性胃炎(胃热证)
  方解:胆汁返流性胃炎是胆汁返流入胃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的炎性病变。患者多表现为胃脘灼痛、呕吐、嘈杂、舌红苔黄等胃热之证,属于祖国医学胃脘痛呕吐嘈杂等范畴。古人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胆随胃降。此乃胃火上炎,和降失司,气机阻滞,胆汁上逆,伤及胃络,治宜清胃泻火,利胆降逆,宽中消痞,化瘀护膜。方中姜竹茹、蒲公英、雅连清胃泻火,止呕和中;代赭石、姜半夏降逆和胃,消痞散结;枳壳下气宽中,除胀利胆;制大黄泻火导滞,行瘀通经;五灵脂活血止痛,化瘀止血;玉蝴蝶疏肝理气,敛疮护膜。综合药理研究结果表明,本方有促进胃排空、增加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收缩、减少胆汁返流及保护胃黏膜之功效。
  临床应用:若泛酸、嘈杂加炙乌贼骨15g、煅瓦楞15g以制酸止痛;气虚、神倦加党参15g、黄芪15g以健脾益气;胃阴虚见胃脘嘈杂、舌红少苔加麦冬10g、玉竹10g以清养胃阴;胃脘痛牵及两胁加炒柴胡10g、郁金10g以疏肝和络;胃寒者舌苔白,可去竹茹、蒲公英,加干姜、淡茱萸以温胃降逆。

 

 

 

益肾通癃汤(名医名方)20021125

  马冠英简介
  马冠英,1946年生,回族,辽宁省开原县人,幼承家学,后毕业于吉林卫校,现任吉林省梅河口市中医院主医师、内科主任。历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张锡纯学术研究会会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研究会会员,《吉林中医药》四届编委。从事中医临床三十余载,长于内科,兼通儿科。倡导新病内伤多郁滞外感多伏火。推崇张锡纯虚劳者必血痹,血痹之甚,又未有不虚劳者血痹虚劳并提,悟出久病多虚,虚必挟瘀的观点,偿用张氏十全育真汤,化裁治疗各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擅长运用宣透开郁与活血化瘀疗法,对疑难病症进行治疗。诊治强调突出中医特色,同时亦要中西并重。历年来在国家及省级正式学术期刊上发表有一定价值的学术论文二十余篇,并撰《医学絮言》一书。
  组成:知母15g,黄柏 15g,肉桂10g,熟地20g,山萸肉15g,山药15g,茯苓15g,丹皮15g,牛膝20g,附子10g,三棱10g,莪术10g,桃仁20g,王不留行15g,泽泻15g
  用法:水煎,每日2次食后温服。
  功能:滋阴助阳,活血利湿。
  主治:肾气不足、湿热瘀阻所致之癃闭(前列腺增生)及肾虚小便不利等。
  方解:前列腺增生,为临床常见老年病之一,以小便不利,甚则不通为主症,属中医癃闭范畴。年老肾虚则膀胱气化失司,日久湿热瘀血内阻,小便淋沥不通,治宜益肾活血,清热利湿,标本兼顾。本方为金匮肾气丸合通关丸加活血化瘀药而成。方中黄柏清热除湿;知母滋肾育阴;肉桂与附子助阳以增强膀胱气化,通利小便;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丹皮、泽泻补益肝肾、健脾利湿;加活血消坚之品,通其郁滞,沈金鳌曰血瘀小便闭者,则以牛膝、桃仁为要药,故重用牛膝、桃仁。诸药合用,共奏补肾气、除湿热、化瘀血、通利水道之功。俾湿热瘀血除则阻滞消,肾气充沛,膀胱气化开阖正常,而小便畅利。
  临床运用:阳痿加淫羊藿、杞果;若下焦湿热甚,症见尿黄赤,尿道灼痛,舌根部苔黄厚腻,脉弦滑数,可加瞿麦、萹蓄、白花蛇舌草等清热利湿解毒。
  如治一位61岁患者,小便不畅1周余,排尿困难,尿道涩痛,小腹及会阴胀痛,伴有阳痿半年,西医诊断为前列腺增生。查舌质紫暗,脉沉涩尺弱,此属肾气虚亏,湿热瘀血内阻,膀胱气化不利之证。拟益肾滋阴,助阳活血。投上方20剂,小便通利,无涓滴不爽之征,余症中惟有阳痿,上方去桃仁、牛膝、三棱、莪术,加淫羊藿15g,杞果15g,仙茅15g,蛇床子5g,巴戟15g,菟丝子15g,女贞子15g,连服二十余剂,渐有性欲,续服十余剂,诸症消失而愈。随诊1年未复发。

 

 

 

珍珠安神汤(名医名方)20021118

    马荫笃简介
   
马荫笃,1936年出生。1961年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留在第一附属医院工作,现为该院主任医师、教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名医协会理事,郑州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40年来在儿科临床和科研中,对小儿肺炎、肠炎、癫痫、心肌炎、多动症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疑难杂症有深入研究。勤于笔耕,先后出版8部专著,如《中医儿科临床精华》、《中医儿科百问》、《千家妙方》、《中医治愈奇病集成》等。在全国省级以上10多家杂志上发表论文160余篇,在29家报刊、电台上发表医学科普作品360余篇,并多次获奖。参加科研项目21项,其中解热静口服液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组成:珍珠母30g,钩藤10g,夜交藤15g,生百合15g,生地10g,生白芍10g,炒枣仁10g,当归6g,柏子仁10g,炒鳖甲15g,玉竹10g,炒白术10g。(此量适用于69岁患儿)。
  用法:上药水煎服,11剂。
  功能:养阴清心,平肝和胃,镇静安神。
  主治:小儿多动秽语综合征。
  方解:小儿多动秽语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可见:面部表情异常,挤眉弄眼,抬肩动鼻,手足乱动,不能自控,翻箱倒柜,破坏玩具,上课时左顾右盼,坐不安稳,小动作多,心情烦躁,甚者骂人、咬人,喜哭闹或呓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为脑功能轻微失调,中医辨证多属于心火亢盛,肝风内动,阴虚血燥,痰火内扰,故应养阴清心、平肝和胃、镇静安神。本方中的珍珠母味甘咸而气寒,有育阴潜阳、平肝熄风、镇心安神之功;百合养心肺,充脑髓,为治疗神经衰弱的强壮滋补品;柏子仁、生地、生白芍、玉竹养心阴、熄肝风,可育阴潜阳;炒枣仁、钩藤、夜交藤安定心神,镇静除惊;当归养血和血,使血流畅通;胃不和则寐不安,故投以炒白术、炒鳖甲健脾和胃、化积导滞、燥湿祛痰。诸药合用有养阴平肝、清心和胃、镇静安神之功效。本方治疗小儿多动秽语综合征收效颇佳,且有提高智能的作用。
  临床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应善待患儿,不可打骂体罚,恐吓威胁,禁食辛辣燥香类食品,如巧克力、辣椒、羊肉串等;患儿更不要观看惊险、凶杀类动画片或电视片,以防精神受刺激。临床中若伴有低热者,可加生石膏30g、薄荷叶6g;若有头痛者,可加夏枯草10g、蝉衣6g;若有痰鸣者,加胆南星6g、川贝母6g;若大便干燥,小便黄赤,可加细大黄6g、黄芩6g;若腹胀厌食者,可加槟榔6g、厚朴花6g

 

 

 

清热解毒汤(名医名方)20021111

    吴立诚简历
   
吴立诚,1936年生于名医世家,辽宁省辽阳市人。祖父吴月舫、父亲吴金赞为省内名老中医。自幼从父学儒习医,敦谙四大经典,1956年任中医师,1960年到辽宁中医学院师资班深造,1965年调市中心医院、辽阳市中医院,任中医师、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市中医院院技术委员会主任。历任鞍山地区西学中班及中医班讲师,辽宁省中医学会妇科和中医理论研究会委员。
  临床近50年,精研诸家学术思想,博采众方,擅治肾病、肝病、咳喘、心脑血管病及妇儿各科疑难杂症,先后发表论文30多篇。研究中医色诊并创制色诊仪,探求中医诊断的客观化。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鱼腥草20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土茯苓15g,当归15g,川芎8g,赤芍10g,虎杖10g,荆芥10g,陈皮10g,干姜3g,甘草7g
  功能:清热解毒,除湿祛瘀。
  主治: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病、尿毒症,还可用于带状疱疹、扁桃腺炎等。
  方解: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病、尿毒症多属中医水肿范畴,常因外感六淫、疮毒内侵或七情、饮食、房室、劳倦等损伤脾肾而为病。六淫是急性肾炎的主要病因,也是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病诱发或加重的因素。外邪袭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脾亦受损,失于运化,不能游溢精气,布散水津;肾为水脏,肾虚则气不化水,水液内停。肺、脾、肾气化功能失调,气机阻滞,经脉闭塞,水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湿泛滥潴留。水湿内停,日久化热,湿热蕴结不解,气滞血凝,三焦升降失司,湿热邪毒积留脏腑而实多虚少。
  本方经多年临床运用,每每有效。方用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清热解毒,利尿除湿;当归、川芎、赤芍、虎杖活血化瘀,消肿散结;荆芥疏风解表,令药性活泼,佐诸药使其寒而不滞;陈皮芳香醒脾,导寒散滞;干姜温中逐寒,以防久服凉药寒凉败胃;甘草甘平,能行十二经,调和诸药而解百毒。
  临床运用:本方对湿热邪毒内盛的各型肾病均可适用。临床还可随症、随病加减,如浮肿可选加车前子、泽泻、云苓、大腹皮等;蛋白尿加金缨子、芡实等;血尿选加茜草、仙鹤草、白茅根;血压高选加黄芩、钩藤、草决明、夏枯草、白茅根、广地龙等;肾病综合征可选加建瓴汤、镇肝熄风汤等;肾盂肾炎选加蒲公英、地丁、黄柏、薏苡仁等;狼疮性肾病选如水牛角、紫草、芦根、青蒿、女贞子等(贫血、气阴两虚者除外);过敏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加蝉蜕、僵蚕、青黛、炒山栀子等;急性肾衰早期重用大黄通腑攻下,活血化瘀时可用抵当汤、桃仁承气汤、血府逐瘀汤化裁。肾病后期多为虚实挟杂,导致湿浊壅盛,五脏受损,脾肾衰败,邪毒伤胃,呕吐频频,势成关格,必急投健脾除湿、芳香化浊、强肾排毒保胃之品。

 

 

 

名医名方:矾贝地黄汤2003421

  和贵章简介
  和贵章,1946年生,河南省荥阳县人。河南中医学院教授、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1961年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在基层做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后调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从事中医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曾任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中医诊断教研室主任、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诊断学第2届、第3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中医诊断教学研讨会理事,《中医诊断学》杂志编委会编委。
  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40余年,诲人不倦,继承家学,师古博今,务实勤奋,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临床治疗经验丰富,不仅对常见病、多发病能敏捷地用中医辨证思维去立法、处方、用药,取得满意疗效,而且对疑难杂症亦能识常辨异,化难解疑,遣药胜病。尤其在对肿瘤的治疗上,强调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分系统地按各自特点选用特效药物或方法治疗,注重从精神、饮食、药物、护理等方面综合调理以抑瘤、减瘤及康复,解除因手术、放化疗引发的后遗症,或因对肿瘤治疗不完全而可能带来的转移、复发,主张中医施治不仅要注意加强与手术、放化疗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且要防毒副作用、防转移、防复发,立法施治应扶正泄毒、以毒攻毒、疏气解郁、活血化瘀、排湿化痰、软坚散结、防转增效等。在整体治疗上,立足于以人为本,无论早期、中期、晚期患者,皆要以能消瘤者尽力消瘤,瘤体难消者也要使其带瘤全命,提高生存质量,减少痛苦,最大限度地延长存活时间。在40余年的临床实践中,博采众家之长,积极发掘专病专方、特效方,在中医药治疗肿瘤病方面已独具特色。主编或参编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厅级科研奖4项。

  组成:乌贼骨15g,发炭10g,川贝母10g,枯矾6g,熟地30g,炒山药30g,丹皮10g,山萸肉15g,云苓10g,泽泻10g,威灵仙15g,三七6g,壁虎7g,半夏10g,蜂蜜50g
  功能:扶正补瘘,涤痰助降
  主治:溃疡性食道癌后期所致之食道气管瘘
  用法:将上药(除蜂蜜外)加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药物两横指,浸泡(夏季约1小时,冬季约2小时)后用急火煎沸,然后用文火慢煮50分钟,滤出药液。余药再加水约煮40分钟,将滤出药液与第一次药液合并,再过滤出药渣,合入蜂蜜后放火上煮至黏稠。服时用小调羹取药液慢慢倾入口中,徐徐咽下,以不出现呛咳为度。可每1小时服1次或2~3小时服1次,轻者3~5次可愈,重者可频频呷服直至无呛逆之症。
  方解:溃疡性食道癌,未得到及时治疗,或因治疗方法不当,常向周围组织侵蚀,由食道穿透气管成食道气管瘘,致患者进流食或饮水时呛咳、吐痰涎黏液,使原本饥肠漉漉的膈噎不通症更加亢奋急危,中医对此当以标本同治。因为噎之所致常由气、忧、食、劳、思所伤,噎而成溃疡者虚证为多,故从本治以补益;而食道气管成瘘,吞食难进,滴水难入,乃病标势急,故治亦当先。治本可以救标,治标可以救急,当急以治标,标本同治。本方药取六味地黄汤中之熟地、山药、山萸肉补中益气,安脏腑,生精血,长肌肉;丹皮清血养血,加速血流,促进血液氧化,以清血毒,去溃腐而生新;茯苓、泽泻健脾守中,保神,调脏气,开胸腑,逐痰饮。以上六味补虚扶正,保护食道不再成溃,防其上皮继续增生而恶变。又用三七补血消瘀;威灵仙通经络,散瘀积,除湿消痰;壁虎散结解毒,治恶疮,医膈气反胃;川贝母散心胸郁结之气,主痈疽瘤疡,收敛解毒;乌贼骨疗溃疡,补穿孔;发炭主关塞不通,医哽噎,疗杂疮,消瘀长肉,且收湿以除痰涎;枯矾蚀恶肉,生好肉治恶疮,医反胃呕吐;半夏消痞散结,燥湿化痰,治呕吐反胃、胸膈胀瘘;蜂蜜益气补中,解毒,疗溃疡。诸药合用以达标本同治、抑恶变、敛溃瘘、却痔涎、降逆通噎之功。
  按:此方仅对溃疡性食道癌所致食道气管瘘有效,治疗食道癌必须同时服用抗食道癌药物。溃疡性食道癌或食道气管瘘者,病已至晚期,症状变化多端,还当因人、因病、因时、因地随变化了的情况加减施治。 B16.3

 

 

 

名医名方:化瘀通脉汤2003428

  傅冠城简介

  傅冠城,1941年出生,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人。出身中医世家,八岁开始学习中医,十八岁考试出师。参加工作后多次进修深造,博采众长,中西合璧。曾任齐齐哈尔市第一康复医院主治医师、科主任、副主医师、主医师、业务院长,兼任齐齐哈尔市老年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疗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职工疗养事业干部北京培训中心特邀教师、福州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等职。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肝炎、肝硬化、结肠炎、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甲状腺病、风湿、类风湿、脉管炎、静脉炎、皮肤病、妇女不孕症、习惯性流产等疑难病症,疗效显著。在有关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拍摄《巨针疗法》专题录像带并参与编著《实用巨针疗法》一书。退休后在齐齐哈尔市开办冠城中医诊所

  组成:酒炒丹参15g,全当归15g,红花10g,炒桃仁10g,炙水蛭10g,炙穿山甲10g,炒乳香10g,炒没药10g,炒王不留行15g,川芎10g,生甘草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
  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属血瘀证。
  方解: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医辨证可分为多种证型。血瘀证是临床最常见的证候,临床表现为患肢暗红、紫红或青紫,患肢下垂时青紫加重,抬高时可见苍白;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患肢呈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重者抱膝呻吟;皮肤干燥,趾()甲变厚,舌质紫暗,脉细涩。此属瘀血阻滞,脉络不通,患肢失养。治疗宜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用药得当,病情很快缓解,如果不能速效,则易形成坏死或瘀久化热形成溃疡。化瘀通脉汤用丹参、当归、红花、桃仁活血化瘀,去瘀生新;水蛭、穿山甲、乳香、没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王不留行、川芎行气活血;甘草合诸药而解毒。全方共奏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之功,临床屡用屡验。
  临床应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起病急,变化快,由于血栓形成的原因,往往突然患肢冰冷、疼痛、青紫、肿胀。本方有较强的化瘀通脉作用,可使病情尽快改善。应用时病在上肢加桂枝、桑枝,病在下肢加木瓜、防己通络消肿止痛;患肢灼热加生地、丹皮、紫草清热凉血;患肢溃疡坏疽加蒲公英、地丁、金银花、连翘清热解毒;久病体弱者加生黄芪、党参补虚益气,以助血行。B16.3

 

 

 

名医名方:扶正抗癌汤2003.6.16

  施志明简介:施志明,男,1947年出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肿瘤科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传统医学委员会委员,国际疼痛学会会员(IASP)。从事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近30年,作为主要研制者参加国家科委六五七五八五九五中医中药治疗肺癌攻关课题,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系统地研究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地位、中医药抗肺癌复发转移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较系统地研究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理。目前承担十五国家攻关项目中医药提高肺癌中位生存期治疗方案研究、上海市科委癌痛灵的临床前研究等课题。曾获国家教育部、上海市科委等省部级科技成果进步奖5项,发表论文30余篇,参加编写著作8部。擅长于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胃癌、肠癌、乳腺癌、肝癌、卵巢癌、鼻咽癌及脑瘤等多种恶性肿瘤,在改善症状、提高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稳定和缩小瘤灶以及预防肿瘤复发和转移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目前指导在读研究生8名,其中博士生3名。

  组成:生黄芪30g,生白术12g,生薏仁30g,冰球子24g,莪术12g,七叶一枝花24g,女贞子12g,姜黄9g,天龙6g,仙灵脾12g等。
  功能:扶正祛邪,解毒消肿。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饮服。
  主治:肺癌、胃癌、乳腺癌、卵巢癌、肝癌、肠癌、鼻咽癌等多种恶性肿瘤。
  方解:恶性肿瘤属中医癥瘕积聚范畴。《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虚弱为肿瘤发病的主要病因,正气虚弱,邪毒乘虚而入,邪正相争,正不胜邪,邪毒聚积而成毒瘤,横溢流注,则瘤毒转移遍身。
  本方重用生黄芪,取其益气托毒之功;黄芪配以生白术、生薏苡仁可益气健脾、清利湿毒;女贞子、仙灵脾调补阴阳,扶助正气;七叶一枝花、冰球子、天龙清热解毒、软坚消肿以攻逐邪毒;莪术、姜黄活血散瘀。综观全方,可扶正祛邪,解毒消肿。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恶性肿瘤的基本方,临床应用时应在本方的基础上,以阴阳气血为纲,脏腑为目,进行辨证施治。凡临床见脾气虚者常加生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茯苓、淮山药等,血虚者用熟地、当归、阿胶、白首乌、枸杞子、红枣等,阴虚津亏者加南沙参、北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生地、黄精、玉竹、鳖甲等,脾肾阳虚者用熟附子、仙茅、巴戟天、锁阳、苁蓉、补骨脂等。另外,可根据不同病种选用龙葵、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八角莲、野葡萄藤等清热解毒药物加强祛邪作用。 B16

 

 

 

名医名方:消痰散结方2003630

魏品康简介

 

  魏品康,194912月生,江苏阜宁县人。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教授、主医师,并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学会常委及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治疗胃癌协作中心主任委员。1988年获上海市卫生系统人才基金会最高荣誉奖“银蛇奖”,1993年获“全国百名医学科技之星”,1995年获“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称号。

  先受业于家传世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和第一军医大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以善攻能守见长的治疗特点,临床疗效显著。现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胃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治学态度严谨,擅长治疗疑难病症,对肝硬化肝内胆汁淤积、输尿管瘘、肺间质纤维化、骨结核等,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每获良效,特别是对胃肠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独到见解,学术思想上主张应用消痰散结法治疗肿瘤,并在此基础上研制出抗肿瘤药物系列:中药肿瘤阻断剂(金龙蛇口服液)、肿瘤增免剂(仙人菇口服液)、化疗增效剂等。通过国家新药和器械审批2项,发明专利1项,全军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国家发明金奖1项。1987年研制成功的“中药胃超声增效液”,于1994年获得发明专利证书,1995年正式获得国家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并获全军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金奖。发表论文86篇,其中获国际奖3篇,获国内奖6篇,主编和参编《中西医结合胃病诊断治疗学》、《中医特种疗法》、《中医学基础》等专著6本。

 

  组成:生半夏15g,生南星15g,鸡内金15g,全蝎6g,蜈蚣3条,天地龙各15g,蛇莓30g,凌霄花15g,沉香6g等。

  功效:消痰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胃癌、肠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及其他恶性肿瘤。

  用法与用量:将上药加入清水,使水面高出药物两横指,浸泡1小时左右,先用武火煎沸,然后用文火煎煮40分钟,滤出药液,余药再加水适量煎煮20分钟,将滤出液与第一次药液合并。每日1剂,日服23次。

  方解:消化道肿瘤在祖国医学领域归属于“噎嗝”、“胃反”、“积聚”等范畴。历代医家认为癥瘕积聚的病机重点是痰浊、气滞、血瘀、热毒、正虚,其中正虚是形成癌肿的基础,而痰浊内阻是肿块最终形成的病机关键。因此对癌肿采取针对病因病机、从本而治的消痰散结法,可以阻断肿瘤的形成与转移。方中生半夏、生南星均为燥湿化痰、散结消肿之药,相须为用,则攻痰散结之功更宏;炒鸡金一则消食化痰散结,提高南星、半夏的功效,二则健脾助运,以收标本兼治之效;全蝎、蜈蚣、天地龙四药同用,性烈剽悍,走窜迅猛,内而脏腑,外而经络,痰浊凝聚之处皆能开之;蛇莓、凌霄花等具有明显抗癌作用。诸药同用,相辅相成,以攻逐痰毒、消散痰结为主,兼以健脾和胃,通络止痛,适用于癌肿所致的痞满疼痛、纳差、恶心、呕吐痰涎、消瘦、乏力、便溏等症状,而且动物实验和临床证明本方能够阻断肿瘤的生长、浸润及转移,消除症状,改善体质,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孙大志整理) B16

 

 

 

名医名方:蠲淋汤200377

  周瑞芝简介
  周瑞芝,19454月生,江苏省射阳县人。197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医疗系,现任江苏射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医师,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2年。临证注重辨证与辨病,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中西医相结合,擅长中医内科和男科疑难杂病的诊治,注重扶正祛邪,调理脾胃。上世纪80年代以来,潜心研究男科理论,重视临床实践,以肾藏精为立论根据,强调男性疾病以肾气盛衰为本,尤擅长于前列腺疾患、男子不育、性功能减退、性病的治疗,用药独特,疗效显著。发表了升麻黄芪汤加味治疗尿潴留济生肾气丸加减治疗前列腺炎30余篇论文,并编著出版了《男性疾病的诊断治疗》一书。 1998年被当地政府授予盐城市名中医称号。

  组成:金银花20g,土茯苓15g,生地15g,知母10g,黄柏10g,萹蓄15g,瞿麦10g,石苇10g,萆薢15g,鱼腥草15g,黄芪15g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主治:慢性淋病。病人有明确的急性淋病史,病程超过2周;尿道有灼热感或不适感,尿痛感轻微;有晨起尿道口分泌物糊口现象。实验室检查:尿道口分泌物涂片可查到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或淋球菌培养阳性,尿常规检查可有白细胞。
  用法:水煎内服,每日1剂,每日分3次温服,半个月为1个疗程。
  方解:黄芪、生地益气养阴,健脾滋肾;萹蓄、瞿麦、萆薢、石苇清热利湿,通淋止痛;知母、黄柏苦寒可坚阴泻火;金银花、鱼腥草、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诸药合用,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使得利湿而不伤阴,滋肾而不留邪。本方具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利湿通淋之功效。
  临床运用:淋病属于中医学的毒淋花柳毒淋淋证白浊等范畴。急性淋病系由湿热蕴结下焦所致,多属实证;慢性淋病多因急性期误治、失治所致,邪毒存于体内,耗伤人体肝肾之阴,湿热余邪未清,形成虚实夹杂证。本病病位在肾与膀胱,病因病机主要为肾虚、膀胱湿热。
  随证加减:肾阴虚加山萸肉、枸杞;肾阳虚加肉桂、仙灵脾;气血不足加党参、当归;湿毒偏盛加龙胆草、山栀。临床常配合外洗方:苦参30g,黄柏30g,百部30g,蛇床子30g,明矾30g。上药煎汤熏洗外阴,每日2次,早晚各1次,以及时祛除外阴秽浊之邪,同时加强内服药疗效。 B16.4

 

 

 

名医名方(保元养心汤)2003.7.18

  袁海波简介

  袁海波,19402月生,河南省郑州市人。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原院长,教授,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审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及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理事、内科心病委员会委员、临床医药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河南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心病委员会副主任等。
  自幼随父学医,1967年河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毕业后,一直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重点对心血管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心律失常、风心病、高脂血症、心肌炎等进行理论和临床研究。在临床药物研究方面,倡导由单味药物向复方药物,由一病一方、一证一方,向系列药物研究方向发展,使临床诊断标准化,治疗规范化,药物系列化。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科技重点攻关项目袁氏心复康方案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研制了防治冠心病系列药物袁氏镇心痛口服液、袁氏养心灵口服液、袁氏苏心醒口服液、袁氏复脉静口服液、袁氏心复康口服胶囊,对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疗效满意,服用方便,受到患者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镇心痛口服液心复康胶囊分别获得国家三类新药证书,并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南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先后在国家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8篇,著作2部。

  保元养心汤

  组成:西洋参10g(或党参15g,或太子参20g),黄芪15g,麦冬15g,五味子10g,黄精15g,赤芍15g,川芎10g,丹参15g,檀香10g,砂仁10g,桂枝6g,炙甘草10g等。
  功能:益气保元,养阴生津,活血通络。
  主治:适用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胸痹(冠心病)。症见乏力气短,口干心烦,自汗盗汗,胸闷隐痛,失眠多梦,舌质偏红或有瘀血斑点,舌苔薄白,脉沉细数无力或结或代等。
  用法:先将药物用清水800ml浸泡40分钟,文火煎取200ml;二煎加水600ml取汁200ml;两煎药汁兑匀,分两次于早晚饭后1.5小时温服,每日1剂。
  方解:本方由保元汤、生脉散、丹参饮、四物汤四方加减化裁而成。保元汤保其元气,益气助阳,阳生阴长,有回生之功。《名医方论》中说:人知火能克金,而不知气能胜火;人知金能生水,而不知气即是水。此义惟东垣知之,故曰参、芪、甘草,除烦热之圣药,说明阴血津液赖以气化蒸腾而输布全身,荣养心脉脏腑。生脉散益气生津,养阴清热,敛肺止汗,使脉得气充,血运畅顺。丹参饮理气止痛,活血通络,以治心胃疼痛。黄精、赤芍、川芎有四物之义,具有补养阴血,活血祛瘀功效。方中人参大补元气,生津宁神,调荣养卫;麦冬养阴润燥,生津止渴,清心除烦,二药共为君药。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护阴生血;黄精补脾益气,润肺生津,养血益精;丹参功同四物,补血活血,凉血除烦;檀香理气活血,调脾利肺,宽胸开胃;上四味为臣药,助君补气养血,生津除烦,活血通络。赤芍、川芎为对药,有活血祛瘀、通络止痛作用,赤芍清血中瘀血,川芎行血中之滞,止痛功卓;五味子敛阴生津,摄精固元,宁心除烦;砂仁理气醒脾,宽中和胃,疏畅气机;上四味佐君臣活血通络,敛阴宁心,疏畅气机。炙甘草补益心气,调和诸药,桂枝助心阳调营卫,行达十四经络,引诸药直达病所而为使药。诸药益气保元,养阴生津,活血通络,使心气得复,心血得养,心神得宁,气机畅顺,血活瘀化,脉络通达,恢复心主血脉、心主神明的正常功能。
  临床应用:以保元养心汤为基本方剂,根据中医证型变化,西医病种分类不同,有以下几种应用方法如下:
  1.心绞痛血瘀征象明显者,可选加郁金、元胡、制乳没、三七、栝楼、薤白、炮山甲急性子等。
  2.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血瘀水停明显者,可选加红花、桃仁、坤草、葶苈子、云苓、冬瓜皮、大腹皮、猪苓、泽泻、车前草(子)、生麦芽、生香附等。
  3.低血压综合征、传导阻滞、心动过缓、阳气虚弱明显者,可选加仙灵脾、补骨脂、干姜、附子、徐长卿、红参、枳壳、鹿茸、益智仁、青皮等。
  4.失眠多梦、阴虚火旺明显者,可选加炒枣仁、柏子仁、知母、百合、女贞子、远志、生地、石菖蒲、龙齿、龟板(胶)、合欢皮、夜交藤等。
  5.心悸怔忡、阴虚痰热明显者,可选加前胡、栝楼、川贝、沙参、花粉、百合、生地、竹沥等药,或配以黄连温胆汤以清痰热。
  6.自汗盗汗、卫表不固明显者,可选加山茱萸、白芍、龙骨、牡蛎、生地、百合、煨刺猬皮、金樱子、枸杞子等。B16

 

 

 

名医名方:秘宝康

 

  张东岳简介

  张东岳,1936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医师、教授,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历任中国肛肠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肛肠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外科学会委员、河南省青年中医研究会顾问,《中国肛肠病杂志》编委等。1963年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临床上擅于治疗各种大肠肛门疾病,对痔疮、肛瘘、肛裂、脱肛、肛周脓肿等常见病及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顽固性便秘等疑难病有独特的治疗经验。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编撰《中国大肠肛门病学》、《中国肛肠病学》等专著10余部。集几十年经验积累录制了肛肠病影视教学录像,填补了国内肛肠学科教学空白。

 

  组成:全当归(油炒)15g,肉苁蓉30g,何首乌30g,杭白芍20g,槐米20g,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栝楼仁、炙杏仁各15g,锁阳15g,陈皮12g,莱菔子20g,焦三仙各15g,生甘草6g

  功能:补血养血,润肠通便。

  主治:血虚肠燥便秘。如久病体弱,津血亏虚便秘;产后血虚,肠燥便秘;年老体弱,气血两虚,肠运失司便秘;亦可用于排便及饮食习惯不良所致便秘等。

  用法: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方解:便秘除因肠道燥热,耗伤津液,大肠失调外,还可因气虚便道无力、血虚津枯失调等所致。对血虚肠燥便秘,应补血养血、润肠通便。方中全当归、杭白芍、何首乌为重药,补血和血,滋阴润肠,散结毒,通大便;同时何首乌所含蒽醌衍生物,能促进肠管蠕动,利于大便的排出。肉苁蓉、锁阳补肾益精,强阴益髓,润肠通便;槐米清除内热、凉血润肠;五仁质润多脂,滑利去燥,益肺气,通水道,润胃肠,开通涤垢;焦三仙健脾和胃,消积宽肠;陈皮、莱菔子理气开郁,益脾胃,消坚积;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亦可增强肌力,促进排便。以上诸药相伍,可起到补血养血,补肾益髓,润肺养心,疏利开通,涤垢开郁,宣滞降浊,消满除胀,润肠通便之效。

  临床运用:本方可灵活运用,随症加减。若气虚甚者,可加黄芪20g;气滞而不行者,可加苏子12g;多日无有便意,便如羊粪者,可在前三剂药中各加大黄10g;未成年人便秘者去锁阳不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精神舒畅,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理和定时登厕等。 B16.4

 

 

 

名医名方:芦荟开胃汤2003.8.4

  邵金阶简介
  邵金阶,19431月出生,湖北省罗田县人,中医内科主医师。先后担任湖北省罗田县万密斋医院副院长、院长、书记,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湖北省黄冈市中医药学会副理事长,罗田县中医药学会理事长等。为湖北省第一批名老中医,享受市政府专家津贴。
  数十年来潜心岐黄,擅长中医内儿科,在肝胆、脾胃、心血管疾病以及儿科咳喘、疳疾、厌食等疾病的治疗上尤有造诣,并不断积累和总结临床经验,开展科学研究。主编或参编《万氏儿科精华》、《邵金阶专辑》、《万密斋医学全书》、《鄂东四大名医》、《李时珍学术研究》五部著作。主持研制的增尔康糖浆和参与研究的消栓灵配合中药治疗血栓性疾病等项目获县科技进步奖。先后发表论文近50篇。

  组成:芦荟1g,胡黄连2g,苍术6g,使君子、党参、山楂、麦芽各8g
  功能:消积导滞、健脾醒胃。
  主治:小儿积滞伤胃、脾虚厌食症。主要表现为患儿纳呆食少,头发稀黄,面黄肌瘦,大便干结或溏臭,舌苔黄白腻或厚。
  用法:每日1剂,煎煮2次,取药液100ml左右加少许蔗糖,分多次频服。5日为一疗程,一般服药1~2个疗程,同时嘱家长注意患儿饮食调摄,饥饱适宜。
  方解:小儿脏腑清灵,脾常不足。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如盲目进补,或恣食瓜果肥甘,致运纳失司,升降失常,积而为滞,用健运中州、通降胃腑的芦荟开胃汤治疗常获良效。方中芦荟,前人用以泻热通便,凉血通经,消疳杀虫,笔者认为芦荟有补脾、助运、健胃之功,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良药,其消积导滞,以通为补。胡黄连消疳导滞;使君子味甘气温,既能杀虫,又益脾胃(《本草纲目》);麦芽、山楂消食健胃,苍术芳香温脾,助运醒胃;党参力能补脾养胃,鼓舞清阳,而无刚燥之弊(《本草正义》)。本方消中有补,但消不伤正,补不留邪。
  临床运用:如体弱多汗、精神萎靡加黄芪、山药健脾益气。B16.4

 

 

 

名医名方:降脂复聪汤2003818

  张荣英简介
  张荣英,1947年生,河南省南阳市人。南阳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南阳市中医院脑血管病区主任、门诊部主任等职,兼任中国名医协会理事、河南省脑病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脑血管病治疗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南阳市神经内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南阳市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张仲景学术研讨会常务理事。
  从事中医临床和中西医结合科研工作36年。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病和内科疑难杂症,尤其是脑出血、脑梗死、脑萎缩、血管性痴呆。在实践中摸索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豁痰升窍、化瘀通路、补肾益气三步疗法,研制出系列中药制剂愈风丸、偏瘫宝、降脂复聪丸、瘫疼康。主编两部专著,先后在多家杂志发表30余篇论文,主持完成5项科研成果,获市科技成果奖6项,省科技成果奖2项。

组成:石菖蒲10g,郁金10g,半夏12g,陈皮10g,甘草10g,枳实10g,竹茹20g,水蛭10g,决明子15g,焦山楂30g,葛根30g,丹参20g
  功能:逐瘀通络,豁痰开窍。
  主治:脑动脉硬化、多发性脑梗死等所致痰瘀互结型血管性痴呆。
  用法: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个月为1疗程,3个月为1周期。
  方解:血管性痴呆,属于祖国医学呆病的范畴,为痰瘀互结,阻塞脑窍所致。本方是在温胆汤的基础上加减组成,可逐瘀通络,豁痰开窍。方中石菖蒲能改善大脑因缺氧引起的脑功能减退、记忆力障碍,能调节神经功能和脑内5-羟色胺水平,并对乙醇引起再现缺失有改善作用;石菖蒲与郁金合用,可对中枢神经系统起兴奋和苏醒作用;水蛭含水蛭素、肝素、抗血栓素。有防止血液凝固和溶解栓子的作用;山楂可降低血脂,延缓动脉硬化,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丹参具有降低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及抗脂蛋白氧化作用,可降低血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显著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达到促进细胞再生作用;葛根具有降压、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作用,使脑血流量增大,能提高局部微循环血流量,对微循环障碍有明显改善作用;决明子降压降脂。诸药与温胆汤相结合,理气清热,豁痰开窍,化瘀通络,可使瘀祛痰清,脉络得养,脑康体健。该方可改善语言功能,增强记忆力,改善认知和行为能力,促进智能的恢复,还可促进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的康复。
  临床应用:若见饮水即呛,舌强语言不清,可加川贝、炙远志;上肢偏瘫加桑枝、白花蛇;下肢瘫痪加桑寄生、川断、土鳖虫;舌红、唇红、口干,加石斛、麦冬、焦山栀;患肢手足肿胀加薏苡仁、防己、红花;伴有高血压眩晕加夏枯草;心烦易怒加丹皮、合欢皮;口眼目闰动者加天麻、钩藤、石决明;大便不通加用火麻仁、杏仁;小便失禁加桑螵蛸、益智仁。B16.3

 

 

 

名医名方:疏肝解郁调和汤

 

  关思友简介

  关思友,1936年生,河南省安阳县人。1964年河南中医学院毕业,现任河南省安阳卫校附属医院名誉院长,主任中医师,河南省第一届继承型高级中医人才导师,第三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曾任河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濮阳市中医学会会长,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河南省中等卫校中医教学研讨会主任委员,河南省《中等卫生学校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中原医刊》编委,《杏林新秀》特约编辑等。

  从事中医临床40余载,执教26年,治学严谨。在临床实践中,提倡辨证辨病相结合,善于运用逆向思维治疗内科疑难杂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对心脑血管病、脾胃病、精神病疗效较为理想。1980年初提出“肾有实证”并撰写《试探肾实证》一文获全国优秀论文奖。著有《关思友医案医话选》等10本著作,主编有《中医学概要》教材及《中西医临床用药正误大全》,参编《中医学基础》和《中医学概要》等教材,先后在国家及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先后研制了“君丸”、“肝胃宁”、“通络镇痛丸”、“软坚降脂丸”、“乙肝13号”等中药新药。“软坚降脂袋泡剂防治中风先兆的临床研究”课题获安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组成:陈皮12g,清半夏13g,茯苓20g,枳壳12g,竹茹10g,柴胡12g,桂枝12g,白芍18g,生龙牡各30g,石菖蒲18g,郁金20g,黄芩12g,琥珀4g(冲服),甘草10g,丹参15g,大枣5枚,生姜6g

  功能:疏肝理气,清化痰热,祛瘀开窍,调和阴阳。

  主治:精神抑郁,沉默寡言,表情呆滞,多思善虑,心悸胆怯,少寐心烦,恶梦易惊,善太息,胸闷胁胀,头晕健忘,疑病厌世,食欲不振,咽中有异物感,女子月经不调,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弦。

  用法:除琥珀外,余药用清水600ml浸泡1小时,中火煎熬,取汁250ml。二煎时加水450ml,取汁200ml。两煎药汁对匀,分别于910点和2021点各温服1次,11剂。

  方解: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或肝郁化火,上扰心神,下汲肾水而致诸症。朱丹溪说:“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是以治疗本证,总以疏通气机为要。斯方选四逆散疏肝理脾,透解郁热;取温胆汤燥湿化痰,清热除烦;择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运转机枢;撷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重在调和阴阳;更益石菖蒲、郁金、丹参开窍化湿,清热祛瘀;琥珀入肝、心经,祛瘀镇惊,安神。针对本病复杂的病机,执简御繁,以方代药,融诸方于一炉,共奏琉肝理气、清化痰热、祛瘀开窍、调和阴阳,以期达到五脏元真通和之功。此外,还应注意精神疏导,解除思想苦闷,使其怡情自遣,宽怀调养。

  临床运用:本证以气、血、痰、湿、火邪为患,证因邪变,日久损伤脏腑,使气血阴阳渐由实转虚。若证如上述,径投上方即可;若心悸,胸闷,气短,善太息明显者,加生脉散,琥珀改6g(冲服),以益气养阴、祛瘀安神;若焦虑,头痛,悲观,多疑,沮丧,舌红苔少,脉沉细者明显者,加炙甘草30g、大枣15枚、小麦30g以养心安神、和中缓急;若夜不能寐,噩梦纷纭,常从梦中惊醒,听到响声则心惊肉跳明显者,上方去黄芩,加黄连7g、栀子12g,白芍改30g,清心除烦,平抑肝阳;若神智时清时昧,静而不烦,视物目睛不转,舌苔腻浊,脉沉滑明显者,重用石菖蒲、郁金,加天竺黄12g、胆南星12g,或加服苏合香丸以增强豁痰开窍之力;若纳差泛恶,不知饥饿,舌苔黄腻,脉弦滑明显者,加白蔻仁6g、藿香10g、苏梗10g、焦三仙12g,芳香化湿,理气和胃;若胸胁麻木、疼痛,或麻痛无定处,甚则肢颤逆冷,舌质淡紫,脉沉明显者,桂枝改15g、丹参改30g,加黄芪30g、当归20g,温阳益气,养血活血;若易怒,头摇多动,舌红,脉弦有力明显者,加珍珠母30g、羚羊角粉3g(冲服)、天麻12g、钩藤13g(后下),清热育阴,平肝熄风;若心烦易怒,盗汗颧红,咽干口燥,少寐多梦,舌红少津,脉弦细数,加熟地、枸杞子、女贞子、旱莲草、百合、醋龟板、阿胶之类,滋养肝肾,清热安神。B16.4

 

 

 

仙鹤草治疗乏力症2003.8.21

赵理明

  仙鹤草别名脱力草、黄龙尾。在南方春耕季节,农民用此草喂养水牛,其用意使水牛体力增强,为人多劳出力。大专教材《中药学》言仙鹤草用于劳力过度所致的脱力劳伤,证见神疲乏力而纳食正常者,每天用本品30g同等量红枣煎水分服,以调补气血,有助体力恢复
  笔者以仙鹤草为君,自拟三仙二果一子汤,临床治疗乏力症多例,疗效满意。
  典型病例
  优×,女,34岁。体重46kg,身高167cm20001018日经朋友介绍来诊。主诉:乏力,在省医院陆续检查4个多月,未查出任何病症。患者面色苍白形瘦,早晨起床精神状况还好,到中午连上二楼都很困难。
  处方:仙鹤草90g,仙灵脾20g,仙茅9g,焦山楂15g,大枣10枚,枸杞子10g,每日1付,水煎两次分服。
  用药四天后,患者告知她已上班,可单独上五楼回家,建议再服三天以固疗效。
  2002415日,患者又来我科给孩子咨询皮肤病,并告知她乏力症至今未犯。
  体会:补可去弱,这是前贤诲后学之法度。有资料报道,仙鹤草能消积补虚,治疗虚损劳伤效佳,又无助热化燥之弊,是人参所不能及。笔者以其配伍即能补肾壮阳、又能振奋精神的仙灵脾和仙茅,再加补气血的大枣和能增加胃中酶类分泌促进消化而抗衰老疲劳的山楂果,更加能益人,去虚劳的枸杞子为伍,齐心合力,使乏力很快康复!
  对乏力腰酸腿困者将二果易成与人参作用相似的五加皮和杜仲皮,名为:三仙二皮一子汤。
  几年来,笔者凡是在门诊遇到乏力者,均用此方加减皆获良效!B09.3

 

 

 

名医名方:秘宝康2003.8.25

  张东岳简介
  张东岳,193611月出生。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医师、教授,为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历任中国肛肠学会常务委员、河南省肛肠学会主任委员、河南省外科学会委员、河南省青年中医研究会顾问,《中国肛肠病杂志》编委等。1963年河南中医学院毕业后,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临床上擅于治疗各种大肠肛门疾病,对痔疮、肛瘘、肛裂、脱肛、肛周脓肿等常见病及直肠癌、溃疡性结肠炎、顽固性便秘等疑难病有独特的治疗经验。在国家及省级杂志上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编撰《中国大肠肛门病学》、《中国肛肠病学》等专著10余部。集几十年经验积累录制了肛肠病影视教学录像,填补了国内肛肠学科教学空白。

  组成:全当归(油炒)15g,肉苁蓉30g,何首乌30g,杭白芍20g,槐米20g,火麻仁、郁李仁、柏子仁、栝楼仁、炙杏仁各15g,锁阳15g,陈皮12g,莱菔子20g,焦三仙各15g,生甘草6g
  功能:补血养血,润肠通便。
  主治:血虚肠燥便秘。如久病体弱,津血亏虚便秘;产后血虚,肠燥便秘;年老体弱,气血两虚,肠运失司便秘;亦可用于排便及饮食习惯不良所致便秘等。
  用法: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
  方解:便秘除因肠道燥热,耗伤津液,大肠失调外,还可因气虚便道无力、血虚津枯失调等所致。对血虚肠燥便秘,应补血养血、润肠通便。方中全当归、杭白芍、何首乌为重药,补血和血,滋阴润肠,散结毒,通大便;同时何首乌所含蒽醌衍生物,能促进肠管蠕动,利于大便的排出。肉苁蓉、锁阳补肾益精,强阴益髓,润肠通便;槐米清除内热、凉血润肠;五仁质润多脂,滑利去燥,益肺气,通水道,润胃肠,开通涤垢;焦三仙健脾和胃,消积宽肠;陈皮、莱菔子理气开郁,益脾胃,消坚积;甘草和中缓急,润肺解毒,调和诸药,亦可增强肌力,促进排便。以上诸药相伍,可起到补血养血,补肾益髓,润肺养心,疏利开通,涤垢开郁,宣滞降浊,消满除胀,润肠通便之效。
  临床运用:本方可灵活运用,随症加减。若气虚甚者,可加黄芪20g;气滞而不行者,可加苏子12g;多日无有便意,便如羊粪者,可在前三剂药中各加大黄10g;未成年人便秘者去锁阳不用。治疗的同时嘱患者精神舒畅,加强体育锻炼,注意饮食调理和定时登厕等。 B16.4

 

 

 

名医名方:调元通经汤200391

  朱祥麟简历
  朱祥麟,1944年出生,湖北鄂州市人。现任鄂州市中医院主医师,兼任鄂州市中医学会秘书长,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中医学院内科兼职教授,《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特约编委等。
  临证30余年,擅治时病、妇科病、内伤杂病,尤长于胃肠病、肝胆病、风湿痹病、前列腺病及血管瘤的治疗,研制有效专方专药多种。被市政府授予鄂州名医,被省卫生厅授予湖北名医。发表医学论文50余篇,并多次获省市级医学优秀论文奖。医论还被收入《中国中医专家临床用药经验和特色》、《当代中国名医论坛》等多种大型医籍中。编写《中国宫廷秘方医疗佚事选评》(台湾出版)、《奇经证治条辨》、《论内经风病学》(香港出版)等著作,另有周易及诗词专著。

  组成:淫羊藿15g ,仙茅10g,制首乌12g ,当归10g ,鹿角霜10g,黄芪10g,桂枝10g,白芍10g,茯苓10g
  功能:温督调元,补任通经。
  主治:妇女刮宫,或引产,或病后,或先天不足,见月经闭止不行,以致不孕者;或注射黄体酮即行经,不注则经不行者。症见腰背酸痛,足膝酸软,或头昏,面黄不华等。亦可用于月经后期,督脉阳虚带下清稀者。
  用法:每日1剂,分3次空腹服,连服5天。
  方解:《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女子月经与天癸及冲任二脉相关。唐容川云:肾中天一所生之癸水,入于胞中,全在督脉导之使下也;肾气至胞,任脉应之,则心胃之血乃下会于胞中” (《医经精义》)。可见督脉阳气导天癸下入胞中,并任通冲盛,气血调和,月经乃应时而下。若因外伤(刮宫、引产)、内伤(病后),或先天不足,致使督阳不充,冲任虚衰,月经必然闭止不行。故本方用淫羊藿、仙茅壮督脉之阳,鹿角霜通督脉之气,以导天癸下行于胞脉;用制首乌、当归、白芍补任脉阴血;黄芪、桂枝益冲脉阳气;桂枝、白芍又可调营卫,亦即调和气血;茯苓引诸药入于下焦胞脉,叶天士谓茯苓乃松之余气所生,长于至阴之地,为阳明木药,能引诸药入于至阴之界也。于是,督阳温暖,冲任充盛,阴阳调和,元气充沛,月经即可通行。
  临床运用:若精血虚甚者,可加菟丝子15g、枸杞子10g、熟地黄10g;阳明不足者,可加党参15g、炙甘草10g;气滞血瘀者,可加香附子10g、川牛膝10g、海螵蛸10g、茜草 10g,白芍易赤芍;内有虚热者,可加生地10g、白薇6g、地骨皮10g,减淫羊藿、仙茅、桂枝用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冬天禁用冷水。B16.4

 

 

 

名医名方:栀豉新加汤200398

  李孔定简介
  李孔定,1926出生,四川省蓬溪县人。现为四川省绵阳市中医院主医师。21岁自学中医,后拜同里名医李全五为师,25岁开业行医。1956年考入重庆中医进修学校,1978年调绵阳中医学校任副校长、副主医师、主医师,兼四川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等职。1990年被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从事中医医、教、研工作50余年,博通典籍、融会古今,坚持辨病与辨证结合,深究药理,在遣方用药时常独辟蹊径,诊治疑难重症常获较好疗效。长于内妇儿科,对治疗杂病尤有经验。著有《新编药性歌括》、《中医入门辅助读物》、《常见病中草药防治手册》、《温病三字经》、《五运六气学说便读》、《李孔定论医集》、《新方实验录》等,并发表学术论文数10篇。

  组成:栀子15g,淡豆豉30g,丹参30g ,淫羊藿15g
  功能:清心除烦,和气血,调阴阳。
  主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之各种失眠。
  用法:清水浸药30分钟,煎3次,合其药液,过滤冷贮,分6次服。每日3次,分别于早、中午饭及夜间临睡前30分钟温服,6天为1疗程。
  方解:失眠为临床常见病症,可单独出现,也可出现于临床多种疾病。可由外感内伤、饮食情志及风火痰虚等因素引起。心肾阴虚或心经有热,心火不能下交于肾;或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肾中真阳不足,虚阳上浮,心神扰动,从而出现夜寐不安,甚至彻夜不寐,也是失眠的主要病机;或有因脾虚胃实,胃不和而夜不安,出现失眠见症,乃由于胃脉上注于心之故。可见此症病位主要在心、肾,病机多为气血不和、阴阳失调。故其治要,应调气血,和阴阳,交通心肾。
  本方中栀子泻三焦气分郁热,又入血分,擅清心经烦热。淡豆豉富含蛋白质、脂质及酶类,《别录》以治虚劳喘吸,《药性论》称其熬末能止盗汗、除烦,《日华子本草》等称其能治骨蒸。淡豆豉有滋肾宁心、开胃消食之功能,其滋阴之力虽不及地黄、麦冬,但亦无碍胃之副作用。栀子豉汤的功效与黄连阿胶汤类似,能清热养阴,交通心肾,故仲景以之治疗汗、吐、下后虚烦不眠。临床常在此方基础上加入淫羊藿以益肾中真阳而固肾气,引火归元,使阴阳相济;淫羊藿与栀子同用,则兼有交泰丸之功。方中加丹参活血和血,《本经》称丹参能除心腹邪气及烦满,增强了本方除烦安神的作用。本方寒温并用,补泻同施,交通心肾,燮理阴阳,气血同治,药虽不过数味,而配伍严谨,切中病机,故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失眠,能有较理想的效果。
  临床运用:此方用于寒热证候不显的失眠患者,尤为适宜。若烦热不甚,则栀子减量;兼气虚者,可酌加党参或合四君子汤;阴血虚可酌加制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熟地黄或合四物汤;若兼脾虚胃弱,则伍以薏苡仁、白蔻仁、神曲、麦芽、山楂之类;若气阴不足,兼见神疲心悸、失眠健忘,则加党参、麦冬、五味子并酌加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石菖蒲、茯神等;兼痰火实邪,或热象较甚,则可减去淫羊藿,酌加知母、胆南星、鲜竹沥之类。若他病过程中因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出现失眠之症,亦可于此方中伍以相应药物,或于对症方药中合此方使用。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嘱患者注意调畅情志,劳逸适度,饮食有节,戒烟并勿饮浓茶,养成定时睡觉的习惯,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袁胜整理

 

 

 

名医名方:养阴清热调经汤2003915

  杨桂云简介
  杨桂云,生于1946年,湖北汉阳市人。1970年毕业于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医疗系,1980年考入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师承著名中医沈仲理教授攻读妇科专业研究生,1983年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1985年进修西医妇产科1年。1991年由国家公派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国熊本大学医学院妇产科,重点就不孕症的最新诊疗技术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不孕的腹腔内微环境因素进行专题学习和研究一年。现为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主医师,第三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江苏省名中医。目前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及妇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从事妇科临床及科研工作三十余年,具有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擅长治疗月经失调、痛经、习惯性流产、更年期综合征等,尤其对不孕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有独到的见解和疗效。先后承担并完成各级科研课题5项,参与完成研究6项;主持完成中药新药的临床研究4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及各级学术交流会上共发表论文36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近期主持完成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中药补肾活血汤对小鼠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作用研究2001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组成:太子参15g,生地12g,北沙参10g,丹皮10g,女贞子10g,墨旱莲15g,百合10g,地骨皮12g,制香附10g,莲子心3g,车前草10g,川牛膝10g
  功能:滋阴清热,凉血润肺,调经止血。
  主治:月经前后咳血、咯血、衄血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方解:该病症以伴随着月经来潮有规律性地出现咳血、咯血或衄血为临床特征,尤以月经前为多见,故古人有逆经”“错经”“倒经之称。患者往往伴有口干、口糜、鼻燥、口鼻窜火、经量减少等表现。其病因多为素体阴虚,虚火妄动,经行之际,冲气旺盛,夹虚火而上逆,灼肺伤络,络损血溢而成。方中以太子参益气生津;生地、沙参、百合滋阴润肺,以潜虚火;女贞子滋阴清热,墨旱莲止血,二药配伍有相须之功;地骨皮合丹皮滋阴降火,清虚热而凉血止血;川牛膝活血调经,引经血下行;香附理气调经,以防滋腻太过而碍经行;莲子心清心安神,车前草清热利尿而引热下行。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止血、调经之功,使逆经得止,故经候自调。
  临床运用:余每用此方治疗月经前后咳血、咯血、衄血症,屡用屡验。在临床具体运用时,可于出血症状出现前23天起开始服用,直至症状消失后23天停用,连用3个月经周期为一疗程。用于治疗月经前咳血、咯血、衄血,且伴有经量偏少者,可加茺蔚子15g、泽兰叶10g,以助川牛膝调经理血,且不可止涩太过而碍经行;用于治疗月经后咳血、咯血、衄血者,可酌加黑山栀10g、茜草炭10g、炒槐花12g,以加重清热凉血、止血之效;咳血、咯血、衄血量较多者,则于方中加煅乌贼骨12g以收涩止血。B16.4

 

 

 

名医名方:菊槐降压汤2003.9.29

  张重庆简介
  张重庆,1946年出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69年毕业于云南中医学院医疗系本科,2001年晋升为中医主医师,现任云南省文山州中医院专家组组长。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载,深研中医古籍和中医理论,同时注重中西医结合,努力继承和发扬古今名医学术经验。撰写论文46篇,读书笔记近150万字。擅长中医内科,对妇、儿科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对顽固性头痛、失眠、高血压、持续性发热、肺结核、咳嗽、胸痛、胸腔积液、冠心病、甲亢、糖尿病、癫痫、急慢性肾炎、肝炎、肝硬化腹水、胃肠病、阳痿、睾丸肿痛、崩漏带下等疾病有深入研究,疗效满意。

  组成:菊花12g,槐花15g,山楂15g,地龙15g,黄芩15g,玄参15g,丹参20g,枣皮15g,枣仁()15g,独活20g,钩藤(后下)20g,大蓟15g
  功能:平肝熄风、化瘀通络
  主治:高血压
  用法:11剂。水煎3次,共取汁500m1,每服150m1左右,日服3次,忌食辛辣烟酒。
  方解:西医认为高血压多是因血脂及胆固醇过高,使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和血管痉挛引起,治疗采取镇静、松弛平滑肌、降脂、利尿等。高血压属中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症见头昏、头痛、健忘、失眠、烦躁、易怒、四肢麻木,甚至口眼歪斜、中风昏厥,或心悸胸痹,舌红苔黄,脉弦数。多由肝郁化火、肝肾亏虚、痰滞血瘀、肝阳上亢所致,治疗宜平肝熄风、滋阴潜阳、除痰化瘀。
  方中菊花、地龙、钩藤平肝熄风为君药;黄芩清肝泻火,枣皮、玄参滋水涵木、润燥共为臣药;丹参、山楂、槐花、大蓟化瘀通络为佐药;独活祛风除湿止头痛,入肾经为使药。诸药共奏平肝熄风、滋阴潜阳、化瘀通络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认为,菊花、槐花、山楂、大蓟有降压降脂作用;枣皮、黄芩可降压利尿;黄芩、地龙、独活、枣仁能镇静止疼;菊花、山楂、独活可改善血液循环;黄芩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方中药物一药多功能,既符合中医基础理论,又符合现代药理学。对高血压病人既要活血化瘀防止血栓形成,又要防止高血压引起的脑血管破裂而脑卒中,因此方中用槐花、大蓟止血。本方既能降压降脂、活血化瘀、调整血液运行,又有防止高血压所致冠心病和脑卒中的出现,具有多重功能。临床运用降压明显,作用持久,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
  临床加减:若患者体虚加黄芪、当归;腰酸痛加杜仲、桑寄生;眩晕加夏枯草、天麻;烦躁加栀子、茵陈;盗汗加地骨皮、麻黄根;便秘加郁李仁;浮肿或便溏加猪苓、泽泻;头痛加白蒺藜、豨签草;失眠加夏枯草、何首乌。若是其它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如肾型高血压,应另辨证施治。B16.4

 

 

 

名医名方:狼疮汤2003.10.20

  齐文野简介
  齐文野,1940年出生,河南省博爱县人。1966年毕业于内蒙古医学院,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37年,原任包头铁路医院业务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蒙古分会理事和包头分会理事长,包头医学院兼职教授。曾任铁道部高评委委员,现为铁道部中医专业委员会顾问,北京黄太利德中医药研究中心主任,中西医结合主医师。
  擅治各种疑难病症,如心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死、冠心病、心梗)、糖尿病、肾病、红斑狼疮、重症肌无力、风湿、类风湿、运动神经元疾病、急慢性肝炎、高血脂症、脂肪肝、不孕症、颈椎和腰椎病等。曾在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44篇,国际会议交流8篇。获科研成果奖3项,曾参与编著《痹证论治学》。

  组成:白花蛇舌草30g,水牛角粉16g(冲),雷公藤(去皮)15g,白鲜皮15g,紫草15g,生地3080g,丹皮10g,赤芍10g,露蜂房10g,白芷10g,茯苓10g,锦灯笼15g,茜草根15g
  功能:解毒清热、凉血化瘀。
  主治:红斑狼疮早中期。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
  方解:笔者认为红斑狼疮系热灼气营、毒瘀痹络之证,故有面部红斑,甚则肿溃,发热不退,舌苔黄、舌质红绛,脉洪数或细数。系统性红斑狼疮常侵及肾、肝、心、脑诸脏,故应遵解毒、清热、凉血、化瘀法为治,本方白花蛇舌草、锦灯笼、露蜂房、白鲜皮、雷公藤清解热毒为君,紫草、生地、丹皮、赤芍、茜草根凉血化瘀为臣,茯苓淡渗化湿兼制生地之滋润为佐,白芷走阳明经为使,全方共奏解毒清热、凉血化瘀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适于红斑狼疮气营两燔,毒瘀痹络,邪实正未虚之早中期服用。如热甚可加生石膏、水牛角;口干咽燥加元参、麦冬;便秘加川军;口唇溃烂加黄连、栀子;小便不利加瞿麦、萹蓄;气虚可加生黄芪、西洋参。
  因白花蛇舌草、雷公藤、生地等药均有免疫抑制作用,故轻中度红斑狼疮可不用激素,如已服激素患者,递减速度可比未服此方者稍快些。B16.4

 

 

 

小柴胡汤组方分析及临床运用心得2003.10.23

全世建

  小柴胡汤及加减方在国内被广泛用来治疗传染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及血液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过敏性疾病、精神、神经及运动系统疾病、妇产科疾病、外科疾病等多种疾病。该方也是在日本汉方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处方,几乎成为包治百病的良方。

  一、枢机之剂,和法之总方
  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是张仲景根据邪犯少阳,致少阳枢机不利而设,历来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柯韵伯称之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
  和法的含义到底是什么?《资生篇》专门论述道:和解者,和汗下之法而缓用之者也,……故方中往往寒热并用,燥湿并用,升降散敛并用,非杂乱无法也,正法之妙也。戴北山也有大体相同的见解,他说;寒热并用谓之和,补泻合剂谓之和,表里双解谓之和,平其亢逆谓之和。这里所说的和法实际上是把各种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方法,特别是把相反相成的两种方法巧妙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寒热并用,攻补兼施,以达到治疗错综复杂证候的一种方法。而小柴胡汤的配伍正反映了这一特点。

  二、寒温并用,攻补兼施
  小柴胡汤共由七味药物组成,即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从组成药物的性味来看,其配伍有三个特点:柴胡、黄芩性味均属苦寒,但柴胡味辛,气味俱薄,具有轻清升散的特点,而黄芩气味较重,降泄作用较强,两药相配,性寒而升降并用。生姜、半夏性味均属辛温,但生姜以辛散作用为主,而半夏具有降逆特点,两药相配性温也是升降并用。人参、大枣、甘草性属甘。
  从组成药物的药效配伍来看,其配伍特点也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柴胡、黄芩合用,透邪解郁,清泻胆热,达到和解少阳的目的,使气郁得达,火郁得发,以祛邪为主。生姜配半夏为止呕圣药,使胃气得以和降,以调畅气机为主。人参、大枣、甘草配伍,有补中益气的作用,防患于未然,以扶正为目的。
  综合小柴胡场的性味功效,可以看出该方集寒热、升降、补泻于一方,既各奏其功效又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达到寒温并用、攻补兼施的目的。

  三、调达上下,宣通内外
  小柴胡汤的主治是什么?《伤寒论》第10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备,仲景明确提出了小柴胡汤的适应证。
  从《伤寒论》第96条可以看出,柴胡证有两类证候即必然证和或然证。

  必然证是指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症状,这些症状是临床上必然出现的,反映疾病的本质,所以只要出现这些必然证,便可确定为柴胡证。  
  或然证是指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满、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或咳者,这类症状既可见,也可不见,既可多见,也可少见,所以不一定要具备。
  从逻辑上来断,柴胡证应是指其必然见证,即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食,心烦喜呕。
  从柴胡证的病机来看,寒热往来属少阳半表半里的典型热型,少阳属半表半里,又为枢机,出可达表,入可在里,邪入其地,则正邪分争,正胜则热,邪胜则寒,故可出现寒热往来,它属传统意义上和解法的范畴。但胸胁苦满,是邪犯少阳、经气不利之故,盖足少阳之脉下胸中贯膈,循胁里,正当胸胁之分,此证按理应属经络表证。而嘿嘿不欲饮食则属胆火内扰,影响胃之功能,已完全属里证。心烦不安,则属胆火内郁上扰,也属里证。因此,从病机来看,柴胡证有里证,有表证,也有半表半里证。
  从这个角度分析,小柴胡汤被认为是和法的代表方,不是因为它仅仅可以和解半表半里之邪,而是因为它寒热并用,升降并用,攻补兼施,把各种方法特别是相反相成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才是和法的真正含义。

  四、师法不泥方,治病不离证
  小柴胡汤组方严谨,临床疗效确切,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出现这一现象,可能与目前疾病谱的变化有关。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增多,个人体素质差异日趋复杂,疾病的病因、病机也变成错综复杂,不少疾病往往寒热、虚实错杂、气机逆乱,很难用单一治法去组方治疗,而小柴胡汤刚好能发挥这方面的优势。
  小柴胡汤及其变方治疗的病症的确不少,但必须按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来应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必须具备柴胡证,这是应用本方的基本指征,这些指征即可出现于表证,也可出现于里证、半表半里证。要按辨证论治的治疗原则,遵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旨。
  其二,要师其法而不泥其方。张仲景立小柴胡汤,寒温并用,攻补兼施,达到通利三焦,调达上下,宣通内外,和畅气机的目的。方中药物变化可以根据疾病的变化,按其性味功效随证加减。
  其三,合其它方药随证化裁加减,灵活应用。方剂是治法的具体体现,小柴胡汤和法本质就是融各种方法于一方。所以在临床运用中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合其它方,甚至数方于一方,充分体现小柴胡汤组方特点。
  小柴胡汤是在日本汉方医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处方。然而,自1994年以来,有些慢性肝炎患者,因服用小柴胡汤产生副作用,导致间质性肺炎,其中更有10余例死亡。为此,日本《朝日新闻》2000125日报道,日本厚生省禁止使用中药小柴胡汤。为什么出现这一情况呢?主要是日本在运用小柴胡汤时,常常以现代药理学研究结论作为选方依据,而脱离了张仲景融理法方药于一体的辨证论治体系。如日本《汉方处方解说》载小柴胡汤的使用范围指出:本方为强壮剂和调养剂,既能增强消耗性疾病患者的体质,又能改善瘦弱型的结核样体质。这种一方治百病的应用方法,缺乏辨证论治,岂能不出问题!

  作者简介
  全世建  医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方剂学教研室副主任,第一附属医院内科副主医师。长期从事方剂学的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师从著名伤寒论专家熊曼琪教授,对仲景方临床应用有独到研究;对情志性疾病、肾病等内科杂病有较高临床造诣。B09

 

 

 

名医名方:紫草败酱汤2003.11.3

  卢泰坤简介
  卢泰坤,1944年出生,福建永定县人。1969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历任厦门市中医院院长、党委书记、教授、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三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教师。兼任《中医药通报》杂志主编,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理事,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市中医药学会会长。
  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多年,有较高的中医学术造诣,诊疗经验丰富,己培养硕士生多名。临床擅长治疗男科疾病,尤其在男性不育症、前列腺疾病、性功能障碍、血精、遗精等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丰富的经验。认为男科疾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为本,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脉络瘀阻为标,提出湿热是男科的主要病邪,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是男科疾病主要的病理,治疗男科疾病当先清热利湿、理气通络、活血化瘀,辅以益肾补虚,并创制了治疗男科疾病的系列经验方,取得了较好疗效。主持科研课题4项,撰写论文20余篇。

  组成:紫草30g,败酱草15g,赤芍15g,蚤休15g,萹蓄15g,乌药10g,菟丝子15g,穿山甲6g,皂刺10g,黄芪30g,乳香10g,没药10g
  功能:清热解毒,理气活血,凉血散结,消痈止痛。
  主治:慢性前列腺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分23次服用,1个月为1疗程。

  方解:前列腺炎或因恣食辛辣厚味,脾胃运化失常,湿热内蕴;或因感受疫毒,湿热下注膀胱;或相火偏旺,性事异常,败精充血等。临床常见尿频、尿急、尿浊、舌红苔黄厚等湿热症状。前列腺为足厥阴肝经循行所过之处,足厥阴肝经循股内侧入阴毛,下行环绕阴器。前列腺炎由于湿热下注,易导致气滞血瘀,临床还常见会阴闷胀疼痛,睾丸、精索、腰骶胀痛,故有从肝论治前列腺之说。
  方中紫草凉血活血,《本草经疏》云紫草禀天地阴寒清和之气,味苦,气寒,无毒。入足少阴、厥阴,为凉血之圣药。《别录》云紫草,通水道。萹蓄入膀胱经而使湿热从小便解。《本草纲目》云萹蓄,利小便。败酱草苦寒清热,辛散行滞,《本草纲目》云败酱草,善排脓破血,故仲景治痈及古方妇人科皆用之。方中以紫草配伍萹蓄,有清热、通淋、化湿之功效;紫草配伍蚤休、败酱草能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紫草配伍赤芍凉血活血、消痈解毒;穿山甲、皂刺通行经络,溃坚散痈;莪术、乳香、没药、乌药行气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气行则营卫畅通,营卫畅通则邪无滞留,瘀去肿消而痛止。前列腺炎病程绵久,久病伤正。《内经》曰:有癃者,一日数十溲,此不足也。前列腺炎后期肾虚,气化不及州都,气血阴阳偏损,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水湿停留,故临床可见神疲乏力、腰膝酸痛,甚至遗精、早泄、不育等。方中以黄芪益气托毒消痈、利水消肿;菟丝子温补肝肾,使瘀消而正不伤。全方寓补于通,补中兼通,标本同治。
  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前列腺炎大多为球菌和杆菌混合感染。紫草、蚤休、萹蓄、败酱草等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前列腺包膜对药物有明显的阻隔作用,使药物难以进入前列腺内而达到满意的抑菌、杀菌浓度,穿山甲、莪术、乳香、没药可改善前列腺体对药物的通透性;黄芪、菟丝子有提高机体性腺功能,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作用。
  临床应用:热毒偏盛,脓细胞多者加蒲公英、九节茶;疼痛较甚者加川楝子、元胡;滴白量多加冬瓜仁、萆薢、益智仁;卵磷脂小体减少者加首乌、沙苑;穿山甲价格高,可换成水蛭。B16.4

 

 

 

名医名方:内异消汤2003.12.22

  李祥云简介
  李祥云,19395月生,山东济南人。1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中医系,毕业后在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妇科医师。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妇科教研室主任。曾任上海中医妇科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医妇科协作中心副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香港大学专业进修学院评审委员会委员。
  从医40年来,一直致力于中医妇科临床工作,擅长治疗不孕症、性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梗阻、更年期综合征等奇难杂症等。临床诊治疾病时中西医兼通,治病不拘一法,对妇科疾病提出肾亏瘀阻的观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在治疗输卵管梗阻方面,率先提出穿山甲、路路通是治疗要药,临床疗效显著。主张某些疑难疾病当配用针灸、灌肠、穴位注射等方法,常有事半功倍的疗效。临床上还善用虫类药治疗疾病,创立了较多有效验方,部分被收录在《全国妇科名医验方集锦》、《江浙沪名医秘方精粹》等书中。
  从70年代起参加多项科研工作。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等多项科研课题,其中中期妊娠引产药荣获全国科学大会重大科技成果奖,“15甲基前列腺素F2α”获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天花粉蛋白注射液获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金杯奖。编著有《女性性器官出血》、《不孕与不育的中西医治疗》等4部专著。担任主编、副主编的有《中医治愈奇病集成》、《中医医籍大辞典·妇产科分册》等4部专著。参加编写《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等30部专著。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辨证治疗不孕症257例临床报道》等100多篇论文,以及《子宫肌瘤会变癌吗?》等200多篇科普文章。

  组成:三棱、莪术、菟丝子、仙灵脾、水蛭、地鳖虫、穿山甲。
  功能:补肾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输卵管梗阻、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及其所致的不孕症。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肾阴亏虚兼有瘀阻所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由此导致的剧烈痛经,还有肾亏瘀阻所致的输卵管梗阻、卵巢肿瘤、子宫肌瘤等,以及由其引起的不孕症均可应用本方。全方在肾亏瘀阻学术观点指导下,立补肾通络之大法。方中三棱、莪术活血化瘀为君药,配以虫类药如水蛭、地鳖虫、穿山甲搜剔破瘀散结,增强祛瘀通络止痛之力以为臣药;水蛭入血分而不伤气分,除瘀血而不伤新血;菟丝子、仙灵脾补肾藏精,以助孕而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补肾祛瘀,通络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如月经不调加当归、川芎;肛门坠胀加黄芪、升麻;神疲乏力加党参、黄芪;伴有低热加地骨皮、青蒿;湿热重加土茯苓、萆薢;痰湿重加苍术、石菖蒲;痛经剧加延胡、白芷。B16

 

 

 

名医名方:清肝化脂汤

 

  林鹤和简历

  林鹤和,男,192511月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九代中医世家,1962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函授大专班,现为江西省萍乡市中医院主医师。曾任萍乡市中医院院长、萍乡市人民医院院长,兼任萍乡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西分会理事等,为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擅长治疗疑难杂病及肿瘤、乙肝、肝硬化腹水,在胆石病、脂肪肝、尿石病、肾炎、尿毒症等的治疗上也有独到之处,研制的乙肝丹糖丸及胆通舒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突出。

  著有《鹤圃医论选》、《常见病中医治疗手册》,临床经验被收录在《中国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之肝炎肝硬化、肾炎尿毒证、痹证、肿瘤、皮肤病、慢性腹泻、顽喘、肾病综合征等专辑中。在全国及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36篇。“鸭脚通冲剂治疗尿石病”科研课题获萍乡市人民政府科技一等奖。

 

  方药组成:大黄15g,枳实15g,厚朴10g,小叶野鸡尾30g,茅根、车前草、山楂、干葛、赤芍、丹参、泽兰、三棱、莪术、当归、玄胡、郁金、白芍、柴胡、制香附各15g,甘草3g

  功能:通腑泻热,化脂清肝。

  主治:脂肪肝

  方解:本方以大黄、枳实、厚朴,即大承气汤为通腑主药,使湿热之邪从大便排出;小叶野鸡尾、茅根、车前草苦寒以佐大承气汤清热解毒;山楂、干葛、赤芍活血化脂,以清肝经之瘀脂;丹参、泽兰、三棱、莪术、当归、玄胡、郁金活血化瘀;白芍、柴胡、香附疏肝理气;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共奏清肝化脂之效,为治疗脂肪肝之有效方。本人用此方治疗脂肪肝,疗效满意。B16.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药科普李医生的主页
名医中医名方w
【孙思邈】13个中医慢病秘方,13个专家推荐-珍藏版
名医手迹(二)
中医古方辨治痤疮临床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