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糖化白蛋白有什么区别?
userphoto

2023.04.28 江西

关注
糖化血红蛋白是一种可以对糖尿病进行长期监测的指标,因为它能反映 8 ~ 12 周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时血糖波动影响等,成为现阶段对于糖尿病血糖水平监测、糖尿病治疗监测的主流方法。但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几个概念放到一起,很容易混淆,今天就来具体盘点一下。

01
概念

1.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 GHb)是血红蛋白与血糖进行非酶促反应结合的产物,其生成是一个缓慢的、相对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其生成的量与血糖的浓度和高血糖存在的时间有关。不受每天葡萄糖的波动的影响,也不受运动和食物的影响。

简单来说,糖化血红蛋白的含量是由过去一个时间段的血糖浓度决定,而非此刻的血糖浓度。至于检测时是否空腹、是否注射胰岛素、是否服用降糖药物等干扰因素,均对其不存在影响。

成人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Hb)主要成为是血红蛋白 a(HbA),约占 97%,因为糖化血红蛋白主要为 HbA1,包括 HbA1a、HbA1b、HbA1c,其中 HbA1c 占约 70%,且结构较为稳定,临床上检测 HbA1c,以此作为糖尿病控制的监测指标,其含量用占成人血红蛋白的百分比表示。

因为红细胞半衰期较长(红细胞寿命平均为 120 天),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有效地反应过去 2 ~ 3 个月的血糖水平。

2.
糖化血清蛋白与糖化白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的 N 末端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反应,形成高分子酮胺化合物,其结果类似果糖胺。

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血清白蛋白结合,进行糖基化反应。

糖化血清蛋白主要成分为糖化白蛋白含量超过 90% 以上,因此糖化白蛋白可以反映糖化血清蛋白的总体水平。临床上多测定糖化白蛋白,结合血清白蛋白含量,计算出糖化白蛋白占血清白蛋白的比例。

由于白蛋白的半衰期比血红蛋白短,转化率快,为 17 ~ 19 天,故检测糖化白蛋白的浓度水平只能反映 2 ~ 3 周前的血糖控制情况。

02
临床应用
1.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过去 2 ~ 3 个月的平均血糖浓度,这可为评估血糖的控制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

2011 年 WHO 建议在条件具备的国家和地区采用 HbA1c 诊断糖尿病,诊断切点为 HbA1c ≥ 6.5%。

当 HbA1c ≥ 6.5% 则表明已患糖尿病,HbA1c 水平在 5.7% ~ 6.4% 预示进展至糖尿病前期阶段,HbA1c 水平在 5% 左右表示未患糖尿病。而国内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成人中 HbA1c 诊断糖尿病的最佳切点为 6.2% ~ 6.4%,以 6.3% 的依据为多。

HbA1c 用于诊断糖尿病,也可用于糖尿病监测,对经治疗后血糖控制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常规检测指标,至少每 6 个月一次。

一些研究提示 HbA1c 为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危险因素,HbA1c 水平每增加 1%,对 T1DM 患者而言发生冠心病的相对危险增加 32%,T1DM 患者危险性增加 18%。

2.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水平反映 2 ~ 3 周前的血糖控制情况,特别是最近 2 周的血糖控制状况,因此相较于糖化血红蛋白,在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更敏感、更及时,也更适合应用于短期内血糖发生变化的患者。

如糖尿病治疗之初的确认治疗效果,血糖水平通常在治疗开始时波动较明显,但糖化血红蛋白不能立即反映这种变化。糖化血清蛋白则可以快速反映血糖控制状态的变化,并通过检测结果调整药物用量。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透析性的贫血,急性全身性疾病,肝病、糖尿病合并妊娠,降糖药物调整期,糖化血清蛋白更准确地反映短期内的平均血糖变化。

当患者存在血红蛋白异变体存在时,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不大,糖化血清蛋白更有价值。

但是测定糖化血清蛋白也有其局限性,影响糖化血清蛋白的因素有以下 6 个方面:
1、乳糜、低分子物质对检测结果有影响。
2、有肝素类药物等会升高糖化血清蛋白。
3、高浓度维生素 C 等会降低糖化血清蛋白。
4、采集过程中发生溶血,肝素抗凝会影响检测结果。
5、患者肥胖、肝脏疾病会导致白蛋白降解速度过快,会导致测定结果比实际偏低。
6、患者白蛋白低于 30 g/L 或尿蛋白 > 1 g/L,果糖胺法不可靠。

因此它与糖化血红蛋白应结合应用而不是替代。

03
联合应用

单一糖化白蛋白(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容易受血清蛋白的影响,如果患者存在血清蛋白代谢异常,如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就可能导致结果与真实情况发生偏离。

单一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则容易受到红细胞寿命、血红蛋白浓度的影响,在透析患者,血液病等患者也会发生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实际糖代谢不一致的情况,因此联合应用的价值更大。

图源:作者制作


投稿邮箱:huanghaihua@dxy.cn
参考文献:
[1] 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2017 年版)[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8 (04):292-344
[2] 廖涌。中国糖尿病的流行病学现状及展望 [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 (07):1042-1045
[3] 周翔海,纪立农,张秀英,罗樱樱,韩学尧。我国正常糖耐量人群糖化白蛋白的参考范围 [J]. 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 (08):572-575
[4] 陈美珺,王欣欣,李文艺。糖化血清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价值 [J]. 糖尿病新世界.2021 (19):55-57+61
[5] 张金生。糖化血清蛋白检测的应用与价值 [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 (08):97-98
[6] 府伟灵,徐克前。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第五版)[M]. 人民卫生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监测血糖,这些指标你全都会用吗?
“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熟悉又陌生的“孪生”兄弟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糖化血清蛋白(果糖胺FMN)临床实用指南
血糖高了该怎么选择检验项目
糖化血红蛋白这一弊端,需要警惕!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检查糖化血红蛋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