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养生四十讲

养生四十讲

瘦是病吗

瘦者,脂肪少也。它常跟“胖”或“肥”相对,而又常跟“小”或”薄”等相近。所以,对于矮小的禾苗常称“瘦小”;对于不肥沃的土地常称“瘦瘠”;对于身材细长的个儿常称“瘦溜”;对于脸上肌肉不丰满的面庞常称“瘦削”;对于浑身肌肉软弱无力者常称“瘦弱”;对于干瘪灰黯的面容常称“黑瘦”、“骨瘦如柴”、“瘦骨嶙嶙”、“瘦猴儿”、“瘦得跟鬼一样”等等。总之,,在人的印象中,并不是作为一个褒义词来用的,它大多含有干瘪、丑陋、窄小之义。

然而,在国内外一片“减肥热”中,瘦的身价似乎比“胖”高了。好象“瘦”就是“苗条”的代名词,有的甚至用“千金难买老来瘦”来炫耀“瘦”。这么一来,“瘦”倒高贵起来了。但这是一种误解,"瘦”和“苗条之间是不能划等号的;“老来瘦”也仅是对过胖的老年人而言的。“瘦”毕竟不是健美的标志,这一点美国作家马格丽泰·密西尔在《飘》中描写的媚兰就是个证明:“她愈来愈瘦,仿佛每一根小骨头都要戳穿她那雪白的皮肤了。……她的腰是细到快要没有了,身段又本来不高,她前面没有胸脯,后面的臀部跟小坡一样平,她又从来不肯在胸口上或是后腰上垫一点丝绵,因而越见瘦嶙嶙了。”这样的姑娘是无美可言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名句,是世上瘦人自我愁苦的写照。的确,瘦是令人担心的。特别是有的人瘦得双肩缩垂,胸廓扁平,脸面无肉,活象鲁迅笔下的“瘪三”,完全是一副病态。

更主要的是过瘦会失健。瘦弱瘦弱,“瘦”与“弱”是紧密相连的。所谓“弱不禁风”就是对“瘦”的一种绝妙注解。过瘦的人抵抗力弱,免疫力弱。日本一家生命保险公司的调查材料表明,在比平均体重少百分之二十五的范围内,体重越少,其死亡率越高。《美国医学会杂志》上曾登过一篇文章,是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的索利和戈登,波士顿大学医学中心的凯内尔等人所作,文章分析了五千二百零九名男、女的身长、体重和死亡情况,研究结果表明,一般体重的人死亡率最小,而死亡率最高的是最瘦的人。

十九世纪英国有位颇具名望的医生凯莱曾说过:“瘦为病之窗。”病往往使人消瘦,瘦又往往证实人有病。有些消瘦者常常伴有某种不适,:"发烧、心慌、恶心、出虚汗、精神

异常,或某个部位疼痛等等。一经检查,就可发现患了某种疾病。有些消瘦则是由劳累、少食、忧郁、失眠等原因引起的。这些属于病理性的消瘦只要针对瘦因而治,导致消瘦的病症治愈了,身体就会恢复正常。还有某些家族成员都比较瘦,这是遗传因素造成的,如果没有器质性疾患,精力也很充沛,就不用担心。

俗话说:“瘦马盼膘,瘦人求胖”过瘦的人需求适当的

“胖”,瘦弱的应该设法健壮起来。注意饮食和体育锻炼是治瘦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

消瘦的人在饮食上要选用高热量、高蛋自并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使摄入的热量比消耗的热量多。这样,多余的热量可在体内转变成脂肪,使枯瘦的体态渐渐丰腆起来。如果条件允许,不仅食品要丰富多采,而且烹调技术要科学化,使食物色香味俱佳。这样能增进食欲。据报载,美国耶鲁大学罗兰博士研究发现,当人们看到食物的颜色和形状,闻到香味,甚至听到谈及食物的美味时,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就迅速地增加。胰岛素能把血液中的葡萄糖变成脂肪,同时,能使人的食欲大增。

在健身方面,国外有位名医曾说过:“如果说几乎任何一种疾病都有药可治的话,则治肌肉萎缩的药只有一种,就是运动。”瘦人想健壮起来,更加需要运动。其内容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能使全身各器官得到锻炼的活动,如跑步、步行、球类运动等,参加这些活动,一定要注意时间不宜太长,运动不宜太激烈,否则,会更加消瘦。二是进行肌肉力量性锻炼,如锻炼上肢肌肉和肩胸部肌肉的有:俯卧撑、引体向上、拉力等;锻炼腹背部肌肉的有: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等;锻炼下肢肌肉的有:摆腿踢腿、原地向上纵跳、深蹲起立等。这些锻炼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只要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就会见效。

我国健美运动的奠基人赵竹光在少年时代是个瘦弱多病的人,后来他在外国体育杂志中看到山道、爱拉斯等著名健美人物,本来也是体质很差的瘦弱者,经过长期的科学锻炼,都变成了肌肉发达、十分健美的人。于是下定决心参加体育锻炼。一年之后,他的颈围由三十点五厘米增加到三十七厘米,上臂围由二十二厘米增加到三十三厘米,胸围由七十三点五厘米增加到八十六点五厘来,大腿围由四十三厘米增加到五十一厘米,由身体瘦弱变成了肌肉发达、健美的人。赵竹光虽然到了八十高龄,不仅无龙钟之态,仍旧肌肉结实,充满活力。他回忆起自己的经历,深有体会地说一个人不论身体如何瘦弱,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坚持科学的体育锻炼,同样可以练成强而有力的体格。”

胖不是“福”

,据《说文解字》解释:"半体肉也,一曰广肉”。 初义是指祭祀用的动物的半体,引申为半体的宽大。而最早形容人胖的字却是“肥”。先秦典籍《礼记·礼运篇冫说:“肤革充盈,人之肥也。”《说文》曰:“肥,多肉也。”可见肥即是胖,对于胖,古人存在着一种偏见:“胖比瘦好”。在远古时代,可以这样讲,因为那时的人还不懂得穿衣服,肥胖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措施。人类在冬天来临时,不仅要贮存好过冬食物,同时需用身体里某些部位的沉积脂肪抵御寒冷,维持生命活动。许多动物至今还保持着这种本能。

进入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胖仍受人崇尚,对于胖者,常赠以一种溢美之词,叫做“发福”。这种观念的形成不外乎三种因素:一是营养因素,认为胖是营养好的标志。《汉书》记载,"陈平少时家贫,他的哥哥靠种地供他读书,"陈平长大了,成了“美男子”,于是周围的人惊奇地发问:“平贫何食而肥若是?”二是精神因素。《礼记·大学篇》说“心广体胖”,说明心胸开阔、无忧愁者身体胖大。三是健康因素,认为胖是健康的标志。《东观汉记》说梁鸿的妻子是个大胖子,能“力举石臼”。由于这三种因素,便在人们心目中逐步形成以胖为健,以胖为美的观念。只要留心一下唐代的仕女图把会发现个个都是肌肤丰腴的胖脸庞,这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健美观。

如今世界上以胖为健美的国家,还是不少的。太平洋上的汤加群岛,那里的居民以为身体越肥胖越漂亮。标致的妇人必须肥胖,脖子要短,要有双下巴,不能有腰身。身材窈窕,反而被认为不入时。

,究竟美不美,健不健?

晋代豫章太守史畴曾说:“以大肥为笨伯。”其意是说,过胖不美,过胖是笨拙的象征。确实,过胖,其肌肉显得臃肿,体态显得不雅,动作显得笨拙。在西方,肥胖甚至成为取笑的资料,有次,登过这样一幅广告:“快来看剑齿象搏!”其实,进行搏斗的并不是什么古代的巨型动物,而是两个过于肥胖的病人。一个是外号叫“干草堆”的克拉克洪,体重二百八十八公斤,另一个是外号叫“幸运儿”的汉弗利,体重三百三十五公斤。为了生活,这两个步履艰难,举止笨重的人不得不爬上台进行“洋相”出尽的表演,以引起人们对“胖”的訇笑。胖不仅失美,而且失健。《世说新语》中说:“谷气胜元气,其人肥而不寿。”这就是说,过分贪食必然会太肥胖,肥胖必然影响健康和寿命。至于那些畸形的胖更是一种病态的象征。一九三二年,有个叫柯兴的学者,给医学界介绍了这类胖子,那就是有名的柯兴氏综合症患者。要说该病患者的肥胖也确实出奇:"脸象满满的月亮,面颊部堆满脂肪,高高隆起,如果从病人正面看,两个耳朵可以被这些脂肪遮盖而看不见,从侧面看,就见不到鼻尖。两侧?肩部十分丰满,头部与躯干好象直接连在一起,没有颈部;肩背部大量脂肪堆积,仿佛象“水牛肩”模样;腹部脂肪积聚,犹如“十月怀胎”。但是臀部脂肪并不太多,四肢更少,且肌肉萎缩,与肥胖的上半身比较,显得大不相称。世界上还有不少异乎寻常的胖子,一个名叫约翰……

从病理角度来分析,肥胖之所以不利于健康,是因为肥胖往往会导致机体代谢功能的紊乱,使人致病。吕高曾指“肥胖是加速衰老的因素之一。”这话很有道理,人的机体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功能是密切联系的,有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作用。随着脂肪代谢的紊乱,开始有皮下脂肪沉积的出现。在肥胖逐渐形成的同时,常常会有糖代谢的紊乱,而产生糖尿病。又由于脂肪代谢的素乱,高血脂的形成,可促进动脉硬化症的形成和发展,增加高血压病和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再加上由于肥胖而使心脏负担长期增加,又会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过多的脂肪还会聚集在肠膜之间而影响肠的蠕动,容易出现便秘、鼓肠和痔疮。皮下脂肪过厚,也影响皮肤的散热功能,这就是胖子比一般人怕热的缘故。重度肥胖还能使肺气泡气不足,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造成心肺功能的障碍,并引起胆囊等多种病变。在人体内,许多物质的代谢都是在肝脏中进行的,如果大量的脂肪在那里沉积,形成“脂防肝”,那么肝脏的许多功能都将受到影响。据北京调查的资料表明,胖人患冠心病要比瘦人高五倍。而且一般多在发病前七至八年开始发胖。由此可见,发胖并不是“发福”。

一个人过胖过瘦都不足取,应该是瘦而不弱,胖而不臃。其衡量办法,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标准体重数为身高数(以厘米计)减去一百零五(在这个数后加上重量单位公斤)。如身高一百七十厘米,减去一百零五为六十五,说明六十五公斤是标准体重。通常认为,实际体重比标准休重多或少百分之十,仍属正常。如超过标准体重百分之二十为肥胖,超过标准体重百分之三十,为轻度肥胖;超过百分之三十五为中等肥胖;超过百分之五十为重度肥胖。一般来说,轻度者问题不大;中度者会带来疾病,要进行控制,不让其发展;重度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千方百计减肥。

引起发胖的原因比较复杂,从医学角度分析,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继发性肥胖。主要是由于内分泌功能素乱引起的。例如,甲状腺机能减退、胰岛瘤致胰岛素分泌过多、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下丘脑功能失调等。对于这种肥胖,以药物治疗为主,在查明病因后,作出相应的治疗。

二、单纯性肥胖。有的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大多由于多吃、多睡、少活动所致。对遗传性的肥胖,如果是轻、中度的,又没有高血压、心脏病等,只需适当的控制即可。对于过食性肥胖,除应节制饮食数量外,还应注意多摄取低热量食物,少吃糖果、甜食等食物。对于体质性肥胖可采取“运动疗法”。这种肥胖大多属于“安逸过度,则气机阻滞”而致。运动能良好地作用于神经内分泌系统,恢复它对新陈代谢的正常调节。人体能量的来源主要是糖和脂肪,糖是供给能量代谢的主要物质,但在跑、跳等活动量较大时,额外的能量消耗必须动用原来储备的养料,这时,脂肪供应的能量比糖要大一倍左右。因此,储存的脂肪就被动用了,经常参加运动,皮下多余的脂肪就会不断被消耗掉。

俗话说:“裤带越长,寿命越短。”这话是颇值深思的。

注意您的形体

人的形体美,和山美水美一样充满着令人欲醉的魅力。当你看到舞台上芭蕾演员那匀称的身材,轻盈的动作,翩翩的舞姿,会进入如醉如痴的境界;当你见到运动员那健壮的身躯,疾若风雷的腾跃,稳如泰山的平衡动作,又会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

著名的苏联诗人马雅科夫斯基就吟唱过: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衣衫

能比健康的皮肤和

发达的肌肉

更美丽。”

美观大方的衣着穿戴,固然能给人以美感,然而没有匀称、健壮的体格支撑,歪脖斜肩,弯腰驼背,恐怕服饰质地再好,颜色再鲜艳,也很难达到理想中的美。所以,在美的追求中,对人的形体美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的人体体形美的观念应是健、力、美的结合。具体说来包括三个方面:即体魄健康,体形匀称,体态良好。

“体魄健康”是指体格正常,精力充沛,精神饱满。一个人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在一定的时期内,不仅身长、体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且体形和各部位的比例匀称,符合年龄和性别的特征,智力也能跟上年龄的步伐,否则就是发育异常了。比如;身材的“侏儒症”;头大腿小的“呆小症”;枯萎秃发的“早老症”;身骨暴长的“巨人症”;以及“单纯性肥胖症”等都属病态体形。

“体形匀称”是指人体的骨骼和肌肉,谐调、均衡,这是美的基础。骨是构成体形的基本条件,四肢的长短、粗细,脊柱、胸廓等的发育状况,都和体形有直接关系。骨骼的生

长发育离不开肌肉的活动,丰满发达的肌肉能促进脊骨、胸廓等支撑器官的发育,给人以刚劲有力之感。所以,肌肉被称为塑造健美体形的艺术大师。

女性的曲线美

苗条、富有曲线感,是妇女健美的标志。它给人以朝气、振奋、大方和窈窕的美感。什么叫苗条?荣获世界女子

健美冠军的美国比萨里昂说:“真正的苗条,应该是结实、精干,肌肉健强,富有区别于男子的特有线条美。这样的妇女,既不失女性的妩媚,又足以承受生活竞争的压力,担当起社会责任,这才是具有时代特点的真正女性美。”十五世纪著名的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也曾说过:苗条“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具体说来,苗条应该是,上下肢骨骼匀称,比例合度;胸部肌肉群发育良好,"腰细,臀肌丰满;整个躯体构成和谐、统一、协调,显示出身材姿态的曲线美。希腊的维纳斯女神像是举世公认的美的典型。她的整个面部轮廓清晰,那双充满智慧的眼睛似乎给人带来了幸福和希望。

在现今的青年妇女中,这种缩食求苗条的现象也是不罕见的。据有关资料说:美国的大学校园里,有百分之十的学生因强制性的缩食而患了厌食症。名震遐迩的美国三十二岁的著名女歌星卡伦·卡彭特为了追求苗条的身材,长期用一种饥饿的方式消耗自己的体力,以致得了“神经性厌食症”而死亡。这种患者身体急需热量却得不到补充,只能消耗本身肌肉里的蛋白质,加之钾元素的缺乏,引起细胞功能紊乱,由心肌衰弱导致心律失常,最后心脏病发作而死。

人的生命运动主要是靠热能,热能的来源就是摄取食物。长期缩食势必造成营养缺乏,热能不足,迫使肌体动用体内能源,结果使脂肪减少,肌肉纤弱无力,面色苍白,容颜憔悴,皮肤失去光泽,体内血糖下降,引起头昏、眼花、心慌、甚至低血糖晕厥。处于发育阶段的青少年,身体各器官能量消耗大,如长期采取“饥饿法”,营养欠缺,各种器官的功能受到损害,机体的免疫力降低,就会使疾病丛生。

只有合理地安排饮食,保证一定的营养,使体内能量的摄入和消耗保持相对平衡,才是身体健美的物质基础。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一些健美运动,是塑造具有曲线美的苗条体形的重要手段。体育运动使体内的脂肪不断地被消耗,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机能不断地得到改善,神经系统对身体各器官的调节机能得到加强。这样,原来松弛细弱的肌肉会变得结实、有力;各部分的肌肉会变得匀称,丰满;过于臃肿的肌肉也会逐渐变得健壮、协调。“勤劳出智,运动造美。”这话是确实的。

简便易做的意功

谢觉哉曾指出:“气功疗法人人可行。不花钱,不费事,可以却病,可以延年。”所谓气功,古称“导引”、“行气”、“吐纳”。即通过有规律的呼吸、运气、练气、养气的方式,达到活动身体、健身祛病的目的,是一项男女老少咸宜的养生方法。

据文字记载,气功已有二、三千年的历史了。它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功法繁多。为人常练的有内养功、吐纳功、强壮功、放松功、站桩功、静功,意功等不下数百种。较为易行的要数董仑的意功。练功前,将身直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正直,颔微收,目平视微闭,含胸沉肩,收腹屈膝,臀似坐非坐,两臂前举,高不过眉,低不下脐,远不逾尺,近不贴身,手指张开,指尖稍向里。练功时的意念活动可分三节:

1.抛球---即以远处的山`水、亭台、白塔或蓝天为目

,假想球从自己的手中抛出,意识和全身各部都随球而去,到达目标又随球而返。这样一去一返,一松一紧,绵绵

不断地练习,就能使全身气血畅通,舒适无比。

2.抱山---即假想自己的双手拥抱远处的大山或白塔,实际上大山或白塔是双手抱不了的,所以要假想自己的身体逐渐变大,大到能把大山或白塔拥抱在自己的胸怀之中才止,如此一抱一放,一松一紧地反复练习。

3,吊顶---即假想头顶百会穴处有一根绳,直通青天白云,并被青天用力一提一放,使身体提起、放下,为此则全身上下内外也随之一升一降,升是由百会穴上升,降是由百会穴下降。此式能防止松懈过度,全身乏力的现象。

上述三节意功功法,都是运用意识的作用使人体向各方面松弛。抛球是假想人身各部随球而去,暗示人身向前松弛;抱山是假想人身扩大能抱山在怀,暗示人身向两侧弛;吊顶是假想人身被拉长,暗示人身上下松弛。意功便易做,只要每天坚持练功三十分钟左右,自有强身疗之效。

气功所以能强身疗疾,这是因为气功和针灸一样,具“通经络”、“调气血”、“平衡阴阳”、“培育真气”等作用。

照中医学理论,人的每一脏腑都是气的载体,经络是气的通道。每一脏腑出现功能活动过程,都是该脏腑气的转输过程。气功就是通过练气而达到调控、改善其活动功能之目的。《养生寿老集》中说:“气功又可理解为锻炼元气功夫。"所谓元气,乃强身之气,各脏腑都有。相当于现代所说的“三力”:即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和对体内病损的修复力。旺盛的元气,是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强身抗老的根本要素。坚持气功锻炼,就会使体内元气大大加强,从而提高各器官功能的“三力”能力,达到的目的。

气功锻炼在方法上一般都要注意调身、调心、调息。所”调身",就是端正身体姿态。其体态无论是坐式、卧式和立式,都应力求放松、自然。其动作应求均匀、平稳、圆、软、缓、慢。所谓“调心”,即通过各种特定的意念活动的定向性或定位性的自我锻炼,能动地诱导入静。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那种“意马心猿”、“杂念生灭不停”,是绝对练不好功的。所谓“调息”,是一种与调心密切相关的气息锻炼。俗话说:“心息相依。”心定则息调,息调则心定。调息应做到呼气时自然柔绵;吸气时要细长缓和。以耳不闻声为度,以气沉丹田为准。调身、调心、调息是气功设炼的一个整体,三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有一方调得不好,将会影响其他两方,妨碍整个练功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美减肥气功
妈妈产后如何控制自己的体重
少女塑造形体美的关键
练龙游功的效果
一次成功的气功减肥试验_本能强化训练法显性系列
5类肥胖类型的最佳减肥方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