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竹韵清幽-淡泊轩诗话】第八期

孤芳自诩,情许淡泊……


诗文美者,命意必善


        在竹林诗社《斗诗批词》第42期,群主落日长河诗人中肯对参评的诗家说:“唱和之作,如果不能倾注自己之真情实感、不能和出新意,则纯属文字游戏!”其间强调的是“意”,并且强调的是“新意”。文学巨匠曹雪芹借黛玉之口教导正在学诗的香菱说:“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是立意要紧。”“立意”、“主意”、“命意”、“寓意”,一个“意”被列为写作的“第一”、“头一件”大事,因为“意”是文章的精髓,文章的灵魂。

        应该说这是一种传统的写作理论。“意奋而笔纵”(汉*王充),“意得则舒怀以命笔”(梁、刘勰)“意好句亦好”(宋*欧阳修),“作文,以立意为将军”(元*程端礼),“诗文美者,命意必善”(清*姚鼐),历代文人都说的这个意思。所以当年苏东坡回答一个徒步万里求教作文秘诀的人,回答曰:“意而已。”因此,“意”者,诗文之筋脉也。下列两首律诗,就是将“意”融合于高雅的禅机之中。


【七律】清远峡山飞来寺感事
          作者/邓世广(新疆)


翠微高处自徘徊,独步山门眼界开。
谁假谁真知过去,我修我炼算将来。
醉中梵呗因诗老,梦里菩提信手栽。
救死超生皆大道,此身不肯作奴才。


      此律借飞来寺立意,意境高雅清纯。佛教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尘”。此“六尘”通过“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污染心性。这“六尘”犹如一张网,人受其束缚不能解脱,故曰“尘网”。诗人身临清净之地,耳闻经声佛号,参悟禅机,揭开“尘网”,感悟世事,全诗对主旨丝毫不漏。


翠微高处自徘徊,独步山门眼界开。


        飞来寺,客观地说,笔者没有去过。但从“翠微”可知,飞来寺坐落在青翠的山气之中。交代地点:翠微高处;交代人物:孤独一人;交代事情:独步山门。诗人独自进飞来寺是许愿,是求佛,还是玩赏?原因不知。但可以肯定,不是结伴来到寺院,也许自个兴趣所致,玩赏的可能性极大。上句“自徘徊”,诗人身置高山处,或是来回观赏,或是徘徊思考。思考有所得,引出下句“眼界开”。“眼界开”,眼前忽然一亮,忽然醒悟,明白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乎情不自禁呼出:“好在来飞来寺!”真是不枉此行,受益匪浅啊!“眼界开”是全篇诗眼,笼盖全篇。显然,首联是对景兴起。


谁假谁真知过去,我修我炼算将来。


        诗人不愧是高手,承接首联恰似骊龙之珠,抱而不脱。“眼界开”,开朗于何处呢?于是此联并作具体阐述。真假已知过去;修炼再算将来。“尘网”已被诗人揭开。真假,令笔者不禁想到《红》第五回出现在玉石碑坊上的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以哲理的语言点出真假、有无的辩证关系,提醒读者如果把真假、有无的辩证关系绝对化,就会把假的全当真,真的也就成了假的;把无当成有的,有也就成了无的。至今,诗人完全知道,完全醒悟,真假便成了过去,渗透了是非成败转头空的现实主义理念。下句面对现实,不修过去,难修现在,只修将来。“三生石”,完全被诗人通过哲理般的妙笔敲开。语境不但潜流着摩诘的禅机,更潜流着宋诗的哲音。


醉中梵呗因诗老,梦里菩提信手栽。


        转到颈联,重在写意,与前联相应、相避。“眼界开”,“知过去”、“算将来”,明白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眼界开”,算将来,那是遥远的事,还是看看现实,打点眼前。眼前又是如何?听醉梵音因诗老,托梦菩提信手裁。一“醉”一“梦”,虚笔勾勒,在醉中梦里再次解开“尘网”。赏读至此,令笔者想到清末秀才杨兆庆留下的一副对联:“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梵音让人听醉,菩提使人梦圆,可是事实不尽人意。上句因诗老,诱发下句信手裁,形成了因果关系。此联是因“眼界开”,将情感在颔联的基础上再次延伸,再次深入,直逼主旨。


救死超生皆大道,此身不肯作奴才。


        结联再次揭开“眼界开”的神秘面纱,回到佛前,回到眼前。此联呼应颔联“我修我炼算将来”,诗人修炼已有醒悟,明白人间“大道”。“大道”,是一条正道,是一股正气。“气”,是中国一种古老的传统思想。所谓“天地之正气,仁者之所秉;天地之邪气,恶者之所秉。”人间正气、大道笼缩到“灵秀之气”。竹林七贤,陶潜等高人、贤人,他们几乎是灵气的化身。程颐说:“气有清浊,禀其清者为贤,禀其浊者为愚。”(《二程遗书》卷十八)诗人人生取向很显然,不做奴才,看取人间大道,取舍很决然。如此高境界,高风格,让读者从中体悟并看到诗人好像刚从飞来寺下山的得道高僧,飘飘然出现在你面前。此联非但提起全篇精神,而且深化了主旨。


【七律】慧德寺居
 作者/释云寒(汕尾)


安居海角小檀林,不动如如不用寻。
九品金坛风扫地,满湾银水月知心。
闲敲妙句浇诗癖,长揽烟霞入我襟。
世外盟鸥莲刹志,一珠一笔是知音。


        此律不是玩赏寺院,而是居住在慧德寺。诗人进入山门而住,也许是参禅、悟禅。以悟解迷,悟解佛理。如唐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秉持这一主旨,诗人悟出“世外盟鸥莲刹志”的高境界来,也算是没有白住慧德寺一回。下面我们就和诗人一道走进慧德寺,听听经声佛号吧——


安居海角小檀林,不动如如不用寻。


        首联就题开端,分别照应题目中“慧德寺”和“居”。“小檀林”,即小佛寺。南朝齐*王融*法乐辞十二章之九:“舂山玉所府,檀林芳所棲。”唐*李紳*杭州天竺灵隐二寺因追思为诗二首之二:“近日尤闻重雕饰,世人遥礼二檀林。”这檀林很远,在“海角”。上句实笔勾勒小檀林的住处,尽管如此,诗人不远万里,还是安居下来。下句是虚笔,交代安居的感受,也是有悟的认识。“如”,即如常不变,无差别无假象。“如如”,即真如,佛家语。在哲学上相当于儒家、道家的“道”的范畴,指一切现象事物的共同本质和本体,是参禅悟道的目标,“不用寻”,就在于此。心中有“如”,必然趋向寂然无我的禅定境界。此联笼罩全篇。


九品金坛风扫地,满湾银水月知心。


        怎么“如如”呢?承继首联,是由内到外写出眼前景。“金坛”,不是拜将的坛,因在禅寺,应该指旧时道教供奉神仙的坛。范云《答句容陶先生》诗:“金坛谒九仙。”“九品”官衔,比七品芝麻官还要小,是最低层的幕僚。以“九品”修饰“金坛”,其威风可谓扫地也。这是写内景,是动态渲染;写外景,天空有月,银光洒落,映照河湾,微风吹来,漾起了粼粼波纹,这是静极了的环境速写。其中的“知”,是诗人凭借这静谧的夜景赋予有生命情感,层次分明的景色摊开,有什么理由再耍威风呢!上下动静协调,内外搭配,通过描景,却渗透诗人主观情感,实属“景语,乃为情语也”!


闲敲妙句浇诗癖,长揽烟霞入我襟。


        转到颈联不是再围绕寺院之景来写,而是由景转到抒情,所谓“诗言志”,进一步落实到诗人的情志上来。这“情志”,也是对“如如”的内涵进行充实。如何充实?“闲敲”与“长揽”。就因闲敲而得“妙句”,进而浇润诗瘾;就因长揽观“烟霞”,进而让“我”陶醉。上句有贾岛的执著;下句有诗圣的胸襟。尤其下句,似乎诗人站在高山之巅,临风低吟,“一览众山小”,颇有气象和风骨!这两句是诗人安居慧德寺悟出了禅机理趣,是诗人最理想的人生取向,从“真如”中走出“禅关”。正如李白诗云:“远公爱康乐,为我开禅关。”(唐*李白《同族侄评事黯游昌禅师山池》)


世外盟鸥莲刹志,一珠一笔是知音。


        此联收结全篇,仍然与慧德寺不离不弃,将“如如”之主旨再次拔高。红尘碧海,沧海桑田,人生得以知己足矣!诗人意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过着无忧无虑的清净生活。“盟鸥”,让笔者想到王维的诗句,“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列子*皇帝篇》:有人住在海边,和鸥鸟相亲相习。他父亲知道了,要他把鸥鸟捉回去。他抱着这个想法,再去海边,鸥鸟再不飞近他。鸥鸟成了诗人世外伙伴,成了盟友,反而更显得单纯、高洁。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莲刹”呼应“檀林”,但更是引逗下句。“一珠一笔”,非但点题,而是人生的写照,更是深化主旨。


        此两律,分别由飞来寺和慧德寺诱发灵感,立意可谓既深又新,字里行间潜流着禅音,浸透着深邃感,从高雅的意境中折射出诗人世事洞明、人情练达的入世、出世睿智,真是诗文美者,命意必善!

          ——丙申年葭月中浣写于淡泊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联三百副》221----240
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之“动物类”
李升华七律诗 遣词
中华精彩的百家姓对联(91)
戴叔伦的这10首诗绝了,堪比小李杜!
古诗中的飞鸟意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