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对诗词可否多点敬畏之心?

文/杨海钱

      大凡于事,须怀敬畏之心,才会做得更好些。人们褒扬“敬业”,其意皆然。
       对待诗词亦当如此。
       然而,近年间与诗词的有些事,总是在眼前挥之不去,甚至在心头留下几缕淡淡伤痕:
       例一:在某次诗词作品的研讨会上,“聆听”到一位“高人”侃侃而论,竟冒会议之不韪,说什么“诗词走向末路,必然灭亡”。不知斯人是否真下功夫研究过中国诗歌的历史和现状,何以大言不惭而脸不变色心不跳。
       例二:获赏一诗书画页,上有一首七绝,语言、意境都还不错,但在格律上毛病不少,看来作者于格律尚在入门之际。让人惊讶的是诗下标的是“著名诗人”某某。于格律尚未通晓,如何在格律诗下加冕“著名诗人”?哪有“著名诗人”还尚未通晓格律这个基本属于诗词入门知识的道理呢?看来“著名”不实。
       例三:某文学刊物,刊载了一个老同志作品研讨会消息和其代表诗作五律十二首。研讨会邀请了一些文学大家,消息中大家称“其诗词格律严谨”。读了这十二首五律,感到诗的语言、意境也还不错,只是于格律不敢恭维。一时做了些衡量:十二首五律共九十六句,大约有六十多句不合律诗的句法,在粘对成篇上几乎没有一首是合乎规矩的。客观地说,老同志为诗不易,诗法已具基础,应当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指出须在格律上再努力跨进一步,但一句“格律严谨”的评介却让人大掉眼镜。我们也不苛求大家必须熟悉诗词格律,“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但只是希望能实事求是评介,说自己懂的话,说自己明白的话,才会于人有补。只是“上天言好事”,甚至做出些不懂装懂的事来,于自己脸上也并不好看。
       例四:或睹文章中,或闻讲台上,有人多讲“不以律害义”。就话而论,不能算错,因为古亦有训。但话总是要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坐标中去认识的,这大概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含义,也是不能把原则当成教条的依据。诗词圈入冷宫近八九十年之久,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步入复兴以来,不过二三十年的时间。居于这样一段时空,俯瞰庞大的诗词队伍,熟谙格律者仍在少数,有待逐步深造者依然居多。应当说,现在需要的不是根基尚浅的“出律”,而是老老实实的夯实基础的“入律”,“入”了以后再说“出”,才是正道。以“不拘泥于格律”、“不以律害义”等理由,为不合格律的行为开脱,是也非也?
……
      是的,喊出这些要“敬畏诗词”的话来,并非空穴来风,亦非故作惊人之举。倡言敬畏诗词,何也?仔细想来,应有三重之义:
       其一,诗词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人应负起传承的历史责任。中国的诗源远流长,从《诗经》、《楚辞》到汉魏乐府、歌行、微有格律的“永明体”等在内的古体诗,初唐逐渐定型的近体诗即格律诗,起于中唐、盛于宋的词,盛于元、大备于明的曲。其中,格律诗词是中华传统诗歌中最具典型意义的诗体,狭义上所说的旧体诗歌,主要指格律诗词而言。新体诗也称自由体诗,于我国而言,是“舶来品”,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黄遵宪、梁启超倡导“诗界革命”,经过新文化运动才有的。中国是诗的国度,故有“不学诗无以言”之说。讲京剧是国粹,诗词则更应当是国粹。在“五四”之后的百年比较发展中,旧体诗打而不倒,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一批老革命家在诗词穷途遭禁之际,实际上担当起了传承的历史责任,现在的许多诗词爱好者从毛主席诗词中得到启蒙的不在少数。诗词从复苏走向复兴,但至今仍受到某种排斥。对诗词这一优秀传统文化,须怀敬畏之心,不能“数典忘祖”,言诗歌必是新诗,甚至用一些“朦胧体”、“梨花体”来消费读者。对老祖宗传下来的好东西,要慎言惟谨。作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当代人大可不必拘泥于过去的错误,摘掉影响观察的有色眼镜,旗帜鲜明地为诗词正名,给它以应有的历史文化定位,把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其二,格律作为一种规矩,是成就诗词作为“大美诗体”的基础,宜当“守正容变”。对格律诗词,国务委员马凯的“大美的诗体,是中华文化瑰宝中的明珠”的判语,是恰如其分的。他还说:如此美妙的文学形式,为什么要摒弃、否定呢?我赞成这样的观点,即作格律诗如同跳芭蕾舞,选择跳芭蕾舞而不是别的舞,就必须按规则用脚尖跳。尽管这种“束缚”是苛刻的,但经过勤学苦练,一旦掌握了它的规律,就会自如地跳出独具特色的优美舞蹈。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诗词格律,如同对待所有的文学规矩一样,要怀敬畏之心。为诗之道,亦同治学,须当严谨。在普遍的社会浮躁之中,沉下心来,学些规矩,实在是应当大力提倡的。倘若不懂,态度有二:一是承认不懂,二是通过学习改变不懂,但不可以不懂装懂。马凯同志的“求正容变”之说,当为至理名言。整体上讲来,对诗词格律是应当认真遵守的,在认真遵守基础上的不得已的出律,又是应当允许的,且出律也是有限定的,而不是随意的。“字有变革,音有转移”,这和坚持旧体诗的声韵改革,并不矛盾。
       其三,诗词作为一种文化,应保持应有的风骨,要走向社会、走向大众。于右任先生1955年在台南诗人节大会上的演说,谈到“今日诗人之责任”提出意见:“一、发扬时代精神。二、便利大众欣赏。盖违乎时代者必被时代摒弃,远乎大众者必被大众冷落。……此时之诗,非少数者优闲之文艺,而应为大众立心立命之文艺。不管大众之需要,而闭门为之,此诗便无真生命,便成废话,其结果便与大众脱离,此乃旧诗之真正厄运也。”先生之论,振聋发聩。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2011年6月26日在山东诗词学会第三次全省会员代表大会的致辞,其中谈到:“诗词尽管是一种个性张扬的文学样式,有着休闲、怡趣、唱酬、娱乐等客观功能。但诗词文化作为文学存在,是上层建筑的范畴。诗词不能游离于当今社会之外,而必须融于伟大时代,反映火热生活。……必须跳出诗人和老干部们自娱自乐的小圈子,切实推进诗词适应时代,深入生活,走向大众。”还有,易行先生提出诗词创作要“与时代贴近,为时代所用”。这些大家之论,当为为诗者指南。诗词创作走向社会、走向大众,免于少数者之优闲,还大众需要之真生命,是关系到诗词能否实现复兴和繁荣的一个重大问题。如果只是书斋式小圈子的交流欣赏以及“山水烟花雪月风”的闲情逸志,脱离社会大众,脱离社会生活,诗词就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和繁荣。诗词源于大众,其根在风;诗词回归大众,其功在化。诗词为大众所接受,彰显其教化功能,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和繁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微塾】格律与写作16 五律写作方式和要求
五律欣赏(立秋寄语)——扰得清池绉,荷裳不再开
格律诗词写作的规则
【中华诗词复兴论坛研讨论文·24】
如何辨别一个人是否真的懂诗词?
律诗为何很少押仄声韵——五谈格律诗词的写作规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