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恩母校 幸遇良师

2000年,我考入文学院时,对所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知之甚少,更缺乏学习兴趣,老想着跨专业考研。

军训后不久,学院组织了一场报告会,主讲人是朱德发老师。他胶东口音很重,讲的很多话,我都听不懂,听的时候老走神。直到让我们猜猜他总共读了多少本书时,我才提起了精神,心想“读个三四千本总该有吧?”然而回答让我大跌眼镜,“粗略统计了一下,自己精读下来的书也就七八百本,当然不包括泛泛而读的书和教材。”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希望同学们多读一些书,大学能够精读名著200本以上,就可以称为中文系合格毕业生了!”整场报告,我大多没听懂,唯独朱老师强调的“精读名著200本以上!”深深地印在了脑海中。

报告会后,我就进行了反思:虽然定了跨专业考研目标,但毕竟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时不求优秀,总得合格吧?于是,我开启了自己的阅读历程。上大学前,我总共读了十几本名著,文学功底很差,借书时一度茫然。后来,自己定了个标准:只读名著。一开始,阅读的体验并不美妙,好多名著读来很吃力,但我逼着自己读下去。奇怪的是有些名著刚开始读时感觉乏味,但读到后来却越来越感觉精彩。读了100多本名著后,我对所学专业产生了兴趣,并最终放弃了跨专业考研的想法,将考研目标改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学期间,朱老师“精读名著200本以上!”的标准时刻警醒着我,尤其是大三时,我开启了疯狂阅读模式,一年读了100多本名著,提前一年完成了200本的目标。考研虽然失利,但大量的阅读为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虽然发表第一篇文章在大三,但毕业时,我发表文章总量却很可观,也因此获得了到大学校报工作的机会。工作16年来,回过头来想想,让我在本科毕业找工作时能有一技之长,工作后能不断发展进步的最大功臣还是要归于大学期间阅读的200多本名著。

朱德发老师仅给我们作过一次报告,却深深影响了我,让学业迷茫的我,最终找到了努力方向。求学时,能遇到像朱老师这样的名师大家,并有幸聆听他的报告,真是一种确幸!

母校建校70年来,像朱老师这样的良师涌现出了很多。仅就读时聆听过他们的课并对我影响颇多的还有宋遂良、王万森、李掖平、魏建、吴义勤、张清华等老师,他们都是名师大家,但又都那么亲切随和。

宋遂良老师那时给我们开了一门选修课。课上,他娓娓道来,如慈祥的老爷爷跟我们拉家常。虽然像在聊天,但又蕴涵许多智慧,无形中传授给了我们许多知识和道理。

大三时,我迷恋上了现代诗歌,写了不少习作,但连投十几次都没能发表,很是苦恼。于是,便想请宋老师指导,就把十几首习作打印出来,委托跟宋老师联系较多的同学转了过去。

三四天后的一个中午,我接到了宋老师打来的电话。他先是谦虚地说:“诗歌不是我研究的专长,我就从一个文学爱好者的角度谈谈读后的体会吧!”接着,便把每一首习作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修改建议。最后,他很中肯地对我说:“国军同学,诗歌创作很辛苦,也许并不适合你,建议别把太多精力放在这上边。”电话挂上不久,又响了起来。还是宋老师,他又补充说:“国军同学,诗歌我真不在行,你可以再找清华等老师指导一下。另外,我刚才说的可能有些重,你千万不要灰心,感觉你是个真诚细心的孩子,可以尝试写一下散文,正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完电话,我虽然有些失落,但更多的是感激,对宋老师的建议也牢牢记在了心里。其实,自己也深知不是写诗的料,只不过一时兴起而已。此后,我把写诗当成业余爱好,没想到后来偶尔为之的小诗,反而陆续发表了几首。

跟王万森老师首次接触是在2008年读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时。

有一次,他在课上让我们就《红旗谱》与《白鹿原》进行比较。那时,我正琢磨写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长子形象研究方面的毕业论文,恰好对这两部小说进行了精读,有了一些粗浅认识,便斗胆发言,提出了“《白鹿原》颠覆了传统长子形象”的观点。王老师听完,问道:“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前两次课上似乎没有见过你。”我报了自己的名字,并解释道:“不好意思,王老师,我读的是高校教师硕士研究生,前两次恰巧单位有事没能前来聆听您的课。”“怪不得呢,原来是同行,崔老师快请坐!你刚才提的观点很新颖!”王老师笑着说。后来有同学提出一个观点,同学们都没有反应,王老师又笑着问:“老崔,这个问题你怎么看?”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笑了起来。

下课后,王老师主动找到我说:“小崔,你对长子形象有一些见地,毕业论文可以尝试写一下这方面。你们高校教师一边工作,一边上课不容易,我给你留下联系方式,有什么事随时联系。交课程论文时,若不方便,可以把电子稿发我邮箱,我替你打印出来交上。”初次相见,王老师对我的称呼由“同学”到“崔老师”“老崔”再到“小崔”,感觉那么亲切随和,与他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

那时,元旦都流行邮寄带有自己单位风景的贺卡,我也给老师们寄一张聊表心意。2009年元旦,贺卡寄出不久,我就收到了王老师回寄的贺卡。能回赠贺卡已让我很感意外,当看到内容时,我更加“惶恐”——王老师写的是“崔国军老师收”。作为无名小辈,惶恐之余,对王老师的谦逊与随和更加敬佩!

刚读硕士选导师时,我联系了李掖平老师,此前从未跟她打过交道,又没人推荐,担心她不肯带我。没想到,听完我的介绍后,她很爽快地答应了下来:“带你没问题,但我对学生要求很严格,你们高校教师对毕业论文要格外加把劲,质量不过关,我可不让你参加答辩!”

2009年春节前,我把毕业论文初稿提交李老师后,便回老家了。返济不久后的一个周六,李老师突然打来电话说:“国军,本以为你从事文字工作,毕业论文应该没问题,但我仔细看了一遍后,发现问题不小,你来我家一趟,咱们当面商量吧!”见面后,她便给我一一指出了问题所在及修改意见,然后很严肃地说:“你慎重考虑一下,论文一共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需要重写。但时间比较紧张,外审时间也提前了,你是抓紧修改还是申请延期?对你们高校教师来说,延期没有多大影响,但外审通不过,性质就不一样了!”我当时想都没想便坚决地说:“老师,我修改!时间再紧张,我也要试一试!实在修改不出来,再考虑其他的。”看我很坚决,李老师也同意了我的想法,又着重交代了几点修改注意事项。

写初稿时,自己也意识到第一部分不自然,想修改但又无处下手。听了李老师修改意见后,我豁然开朗,决定把第一部分推倒重写。那个周日,我从早上8点多,一直写到晚上9点多,中间只简单吃了午饭和晚饭,终于把第一部分完全替换了。

论文再次发给李老师后,我惴惴不安。好在李老师很快给我回了电话,开玩笑说:“国军,你潜力还挺大嘛!稍加压,就修改得很成样子了,正常申请吧!”经历了论文这场风波,我对自己有了更清醒的认识,写作上不再盲目自信,而是更加严谨认真。

求学期间,我们在校园里经常遇到嚼着口香糖的吴义勤老师,留着长胡子的张清华老师,课上经常讲点冷幽默的张光芒老师,他们跟朱德发、宋遂良、王万森、李掖平、魏建等名师大家一起组成了当时堪称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豪华阵容”。他们不仅在学业上给予我们引领,而且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事。

在母校70周岁生日之际,我由衷地感恩母校,发自内心地庆幸求学期间能够遇到那么多亦师亦友的老师!

(崔国军)

作者简介

崔国军,文学院2000级校友,现任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融媒体中心主任,副编审。

END

该文章刊登在《山东师大报》

2020年11月4日总1583期第六版

编辑:徐   楠

审核:施媛婷
终审:尹相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毕业论文致谢信致谢词范文精选6篇
国外学生感叹良师如宝,还记得被老师感动的瞬间吗?
贺母校西北大学115校庆!回忆我不堪的大学生活,寻找当年的小伙伴!
崔怀强||良师垂德范,学子振文风
【连载08】数学菜鸟偶遇良师张春红/李亚乐
太极拳精解 第二课 崔老师讲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