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红霞:龙门石窟游记

龙门石窟游记


高考已落下帷幕,三载朝夕相处的学生们如同翅膀长硬了的雀儿似的离开了我,骤然感觉内心空落落的。随即和几位好友相约龙门石窟,最想目睹奉先寺里卢舍那大佛那令人着迷的千年微笑。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处。这里香山和龙门山对峙,伊河水从中穿流而过,远望犹如一座天然的门阙,古称“伊阙”。龙门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自古以来,龙门山色被列入洛阳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进入景区大门,秀美的伊河波光潋滟,两岸垂柳婆娑,微风过处,碧绿的柳条随风曼舞,摇曳生姿。抬头望,眼前是镶嵌着苍劲有力的“龙门”两个大字的褐色圆顶拱门,与青山绿水相依,显得庄严神秘,我忽然就想起了“鲤跃龙门”。我们谈笑风生,在龙门前留下倩影和欢笑。

进入龙门,放眼望去,东西两座青山相对而立,伊河的东岸是香山,西岸就是龙门山。龙门石窟开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间,如同镶嵌在西山上的一颗明珠,与对岸的香山寺隔河相望,遥相呼应。我们漫步伊河岸边,碧波荡漾的伊河水缓缓流淌,秀美,恬静。虽然已经是夏天,天公作美,没有骄阳似火,空气清新怡人,我们倍感神清气爽,心情更加愉悦。

随着科技的发展,整个龙门石窟景区已经被移动网络覆盖,而且道路两边有印刷着二维码的标牌,扫描二维码即可连接网络。每一个景点前也设置有二维码,只要关注龙门石窟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并回复对应的数字代码,就可以聆听详细的景点相关讲解,让我受益匪浅。

聆听着详细的讲解,我对龙门石窟有了更深入地了解。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迁都洛阳前后,后来经历唐代的鼎盛期,才有了如今的规模。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它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在龙门石窟,你可以看到北魏和唐代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时代的风格。这里的北魏造像没有云岗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苍劲质朴。北魏时期人们崇尚以瘦为美,故而佛雕造像也追求秀骨清像式的艺术风格。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自然流畅。龙门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风格,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我们上山后看到的第一个洞穴叫古阳洞,然后,我们欣赏了潜溪寺,莲花洞,药方洞,宾阳洞,万佛洞和奉先寺等。莲花洞中有龙门石窟里最小的佛雕,只有2厘米高,形象逼真;万佛洞内有一万五千多尊小佛像,小巧玲珑,做工精巧;药方洞内有一百四十多种药方;奉先寺里则有龙门石窟最高大的佛雕卢舍那大佛……

龙门石窟的独特美景数不胜数,而令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的是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那一抹迷人的微笑。拾级而上,登上奉先寺窟龛的平台,崖壁间一尊巨大的雕像即刻映入眼帘,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卢舍那”是梵文音译,即光明普照的意思。

凡到过龙门的人,都会被卢舍那大佛的博大壮美所震撼。那雕塑真可谓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据说,大佛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艺术水平最高、整体设计最严密、规模最大的,也是中国佛教雕塑的顶峰。也有传说,卢舍那大佛是武则天的化身,她是依照武则天相貌雕刻的,以彰显武则天在唐朝的政治地位。皇后武则天曾经捐赠两万贯的脂粉钱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

站在奉先寺前,细细端详大佛那迷人的微笑,我不禁慨叹盛唐一笑越千年,仿佛那繁华和美好依然在眼前。也有人把卢舍那大佛比作东方的“蒙娜丽莎”,说她是善良和美貌的化身。瞧,她的发髻呈波纹状,面部丰满圆润,修眉细长,弯若新月,眼睑下垂,目光慈祥。她的嘴角微翘,微露笑意,头部稍低略作俯视状。她的眼睛微睁,仿佛俯视着脚下的芸芸众生,显得安详而亲切,庄重而温雅,睿智而明朗,令人敬而不惧。

她表情含蓄而神秘,严肃中带有慈祥,慈祥中透着威严,威严中又有一种神圣与威武,是一个将神性和人性完美结合的典范。望着她的微笑,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她,她的目光都会和你有所交流,仿佛智者的询问,长者的关切,母亲的慈爱。当我和她那永恒、恬淡、慈祥的目光交汇时,我顿觉心境空灵,淡然,平静。

今天的卢舍那大佛,上半身保存完好,下半身虽然手足有些残破,但其整体仍显示出当时佛雕的高超技艺,令人叹服。仿佛那技艺高超的雕刻大师在塑造这尊佛像时,把高尚的情操、丰富的情感、开阔的胸怀和典雅的外貌完美结合,显示出无限的艺术魅力,引得中外游客络绎不绝,慕名而来。在这神圣与恢弘交织的崖壁间,我们被这气势雄伟、神态祥和雕刻艺术征服,感到前所未有过的身心震颤和灵魂的激荡。

奉先寺以雍容大度气势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大佛两侧的弟子,也都惟妙惟肖,有的慈祥,有的虔诚,将佛国世界充满祥和的理想境界表达的淋漓尽致。奉先寺造像主次分明,比例浑然一体,以流畅的线条,高超的技艺,将神秘的宗教幻化为一首壮丽的交响乐,与自然融合。

漫步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群里,移步换景,心情也随着景色而欢欣愉悦。有的观音菩萨手执净瓶,体态圆润丰满,姿势优美,十分传神;有的佛像粗狂豪放,雄健有力,气势逼人;有的仪表堂堂,衣纹流畅,和善开朗;有的魁梧刚劲;壁顶的莲花栩栩如生,佛像的背景火纹犹如熊熊烈火,照耀着佛祖不被伊水淹没毁损。望着历时一千五百多年仍然栩栩如生的各种佛像,我由衷地赞美那些能工巧匠们那鬼斧神工的技艺。我从心底为古老民族的聪明才智,北魏和唐朝时期的经济鼎盛感到自豪和骄傲。

然而,龙门石窟现在已经遭到严重的破坏,除了极少数的佛像外,大多数佛像的头部均遭到破坏,难以观其整体造型。虽然剩下的部分足以说明艺术水平之高超、神态之曼妙,但是,每当看到佛龛内那一个个佛像缺胳膊少腿,或者没有头颅,有的只剩半边身子,有的甚至只留下一个佛坑,整个石窟满目疮痍,伤痕累累,遍体鳞伤,惨不忍睹时,我也为那些唯利是图的不法分子感到羞耻,感到可悲,可叹。

穿过伊河大桥,登上香山,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香山寺传来浑厚绵长的钟声,仿佛白居易的《白氏洛中集》的墨香从藏经堂内随风阵阵飘来,名人、名山、名寺相得益彰。拜访蒋宋别墅,目睹了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曾经生活的地方,简洁,大气。

步入九老堂,欣赏白居易与“香山九老会”的传奇故事。相传盛唐以后,经过“安史之乱”,香山寺年久失修,渐趋衰败,至白居易任河南尹之时,重修香山寺,使原来衰败的亭台楼阁换了新颜,并撰写了《修香山寺记》一文。白居易重修后,香山寺声名大振,一时间游人络绎不绝。白居易纵情山水间,赏玩泉石风月。

因依恋香山寺的清幽,白居易常住寺内,自号“香山居士”,并把这里作为自己最终的归宿。晚年,他和遗老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李元爽及禅师如满号称“香山九老”,终日吟咏于香山寺的堂上林下,写下许多歌咏龙门山水及香山寺的诗篇。“空门寂静老夫闲,伴鸟随云往复还,家酿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正是白居易晚年生活的写照。路经“白园”时,那冷落的墓塚和西侧龙门山的繁华形成鲜明的对比。而白居易给我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却经久不衰,源远流长。

离开之时,正是艳阳高照,回头望一眼青山碧水的自然景观和鬼斧神工的人文雕刻,心中竟有些依依不舍。许是这里的山水因龙门石窟而诱人,或者龙门石窟因这儿的山清水秀而更加神秘,两者相映成辉,绚丽旖旎。此时,此地的我是最真实的自己,从容山水间,最想放逐我的内心,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份简单,宁静也许最是难能可贵。此刻,我由衷的享受身在其中的闲适、轻松、自由和快乐。

回眸作别风景秀丽,魅力无限的龙门石窟,心里默念:“再见龙门!再见卢舍那!再见那迷人的微笑。”   

作者简介:

张红霞,洛宁县第一高级中学英语教师。河南省名师,河南省骨干教师,洛阳市学科学术带头人。喜欢文学,热爱生活,相信一切美好皆源自生活。作品散见于各书刊及网络平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神秘的龙门石窟与一代女皇武则天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世界文化遗产之二十五
春节自驾游(11)—— 龙门石窟(原创)
游记《龙门石窟》刘永福
龙门石窟 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换得今生的一次相遇
第十九讲 世界遗产:龙门石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