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朝先 :如何写山水诗

01

山水诗由来与发展

什么是山水诗,山水诗即指以大地山川及人文景观为吟咏题材的诗。山水诗在古代与田园紧密关联,称山水田园诗;山水诗在当代与旅游业结合,也可称旅游诗。

我国山水诗历史悠久,却经历了从比附自然到超越自然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是由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从神奇莫测到利用改造的不断进步所决定。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有对山水的描述,但那时的作品,只处于一种独立写物阶段。《楚辞》中的山水诗表现了独立审美能力,开始了以山水寄托心灵的创作,由此实现了我国山水诗的飞跃。历史进入六朝时代,伴随人类对生命意识的觉醒,山水诗开始大放异彩,至唐宋则成为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基本主题之一,并且逐步成为展现民族气魄、凝聚爱国情怀,以及启迪智慧、砥励才情的一种重要诗歌载体。

在艺术成就方面,山水诗发展初期受玄学和玄言诗影响,表现过一种悲观倦世、隐逸怀悲的创作倾向。东晋谢灵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全力创作山水诗,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我国山水诗鼻祖。与谢灵运同时代的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创作,促成山水诗与田园诗融为一体,称山水田园诗。在当代,因为旅游业的兴起,山水诗多表现对山水自然的钟情热爱,又因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变化,农村题材创作越来越广泛,人们又多将山水诗与田园诗分开,分别称山水诗和田园诗。

02

山水诗特点

关于山水诗特点,历来沒有明确界定,谈论较多的是古代山水诗人的创作风格。如谢灵运山水诗表现情景相融,刻画细腻,且多化用典故;王维山水诗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又多入天人合一禅境;孟浩然山水诗平淡自然、清秀明丽,表现刻画细致而无刻画之迹,不求工而见自工特点。

当代山水诗与旅游结合,较古代山水诗多有变化。首先在创作內容方面更为广泛,如,有赞美自然,歌颂祖国壮丽河山,有反映人文景观,抒发时代情怀,更有结合当代山水利用,反映时代变迁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创作风格方面也有较大变化,如,或借山水抒情咏志,或借人文景观怀古喻今,但较多的是从客观描写出发,反映现实生活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就创作特色说,主要表现如下几方面:

其一、突破传统山水诗的佛、道隐逸思想限制,逐渐走向多层面开放型的群众性创作。其表现,一是当代山水诗创作不再是少数文人墨客的专利,随着中华诗词复兴与繁荣,山水诗创作已成为广大诗词爱好者的自觉行动;二是因为旅游业的兴起,山水诗创作视野更为广阔,內容更为丰富,以致形成一种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产业化行为;三是因山水诗与田园诗的关联,创作范围又多向农村建设和新时代农村风貌方面扩展。

其二、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云游飘逸思想限制,逐渐走向亲近山水、贴近生活的开拓型创作。尤其与旅游业结合后,山水诗创作有表现游山玩水的一面,但更多的是表现是对山水变化和超自然性欣赏,是托情山水对美好理想追求的扩大胸怀。

其三、突破了传统山水诗的古朴空灵风格束缚,逐渐走向通俗与典雅结合的创作风格。当代山水诗讲典雅更讲通俗,讲空灵更讲现实,尤其在语言运用方面,当代山水诗多讲通俗自然,清新明丽,多求时代精神和展现时代风貌。

03

山水诗艺术构成

关于山水诗艺术构成,从理论上讲是比较复杂的。为了方便广大诗词爱好者的理解和把握,在此根据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原理,拟提出一个简单的认识方法,叫“诗=画+话”。“诗=画+话”是今天要讲的中心内容。

说“诗=画+话”,是说山水诗由“画”与“话”两个因素构成。“诗=画+话”固然是一个比喻,却很实在,很形象,易记易行,尤其对初学者,不失为学习创作的一扇方便之门,只要想到“诗=画+话”,就知道如何下笔。

理解“诗=画+话”也很简单,“画”,指的是诗的形象;“话”,指的是诗人要说的话。山水本来就是一幅幅自然图画,且又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诗人写山水是为了“有话要说”,二者合一,就是“诗=画+话”。

说“诗=画+话”,我们还可以扩大到其他题材创作。也就是说,无论咏物、记事、爱情、怀古、说理、讽刺、唱酬等內容,也无论律、绝、词、曲、楹联等体裁,它们的艺术构成,都可以用“诗=画+话”来概括。“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林则徐句),山水诗的“画+话”就更不用说了。

为什么说“诗=画+话”?其创作原理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诗写形象思维,无形象莫谈创作。也就是说,无论任何题材创作,都要从形象思维出发,包括景物描写、事情纪实、人物刻划、环境渲染等,都要写形象,写形象就如同绘“画”,这是任何诗词创作的一条基本准则;二是诗写真情实感,无真情实感无诗。也就是说,“诗言志”、“诗缘情”写进诗里,表达的是诗人心声,心声如诉,就是“话”,这是诗词创作的又一条基本准则。

“画”与“话”是诗词艺术的两大要素,在“诗=画+话”的表现形式上,却有“画+话”、“话+画”、“画+画”和“话+话”四种。分别举例如下:

“画+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二句是“画”,后二句是“话”;

“话+画”,如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前二句是“话”,后二句是“画”;

“画+画”,如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前后二句都如“画”;

“话+话”,如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前后二句都平白如“话”。

扩大体裁形式说:

五律如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间二联是“画”,前后二联是“话”;

七律如毛主席《登庐山》:“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前三联是“画”,尾联是“话”;

词如毛主席《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娇,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上片是“画”,下片是“话”;

曲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是“画”,后二句是“话”。

从艺术结构说,上述所谓“画”与“话”,又表现“画”即是“话”,“话”即是“画”,或者说,是“画中有话”又“话中有画”。有的诗,仅一个标题就表明了“画+话”。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既可以分开说,前二联是“画”,后二联是“话”,又可以从整篇说,全篇的“画”与“话”,都在标题“春望”的画面之中。

以上所说,不必囿于有限举例,放眼古今所有名篇,皆可以在“诗=画+话”中找到解释。换句话说,今天的创作,又何尚不可以用“诗=画+话”来审视我们的文墨!

04

“诗=画+话”的內在艺术本质

说“诗=画+话”,却不是“画”与“话”的简单相加。仅就组合形式说,它们有一定的组合形式,但更多的却是无定型性。因为“诗=画+话”的艺术本质,只在“画中有话”又“话中有画”。也就是说,在任何一首诗中,“画”与“话”的关系,它们都是相互依存又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同一艺术体的两个方面。“画”与“话”对于创作的基本原则是,从“画”的角度说,全篇都应在同一画卷之中;从“话”的角度说,全篇都为表达同一种心声而说“话”。说诗是艺术,或者说写诗难,其意义都在“画+话”的艺术创造之中。

今天说山水诗,或者说以山水诗切入讲座主题,用以改善我们的创作,我认为最重要的在认识什么是诗和什么是好诗。为此,我们先来共同认识几首诗:

1、《游森林公园》:“万木参天翠欲流,百花遍地色含羞。乐园几处玩童闹,游艇千艘鸟语幽。”

2、《庐山游记》:“奇山飞堕判苍穹,殷代匡庐始破蒙。彭蠡九江波汇合,秀峰五老脉相通。牯牛仙境三泉叠,白鹿薪传百代风。无限风光天下最,近千年事喜忧中。”

3、《鄱阳湖》:“耸立青峰策马鞭,三吴浪下舞翩跹。塍王阁上千秋画,赣水涛中一朵莲。五柳桃源观胜景,东坡赤壁拨心弦。推杯换盏鄱湖宴,吞吐长江万里船。”

(讲座进入学员审视和相互交流中)

以上数首诗,有山,有水,有公园,诗写得如何呢?依照目前群众性诗词创作的较普遍观念,在较大比例的作者眼中,会认为这些诗都很不错,都是好诗,理由也许是,格律工整,內容广泛,而且诗面都很漂亮等等。但是,我要毫不客气地说,这些诗都沒有写好,沒有写好就不算好诗,不是好诗就可以排除在诗之外,以至说不是诗。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用不着依据诗词创作的许多理论或原则来衡量,仅以“诗=画+话”理念分析,这几首诗,看似都把山水写得很漂亮,也就是有“画”,但核心的是沒有“话”,沒有“话”就是沒有作者的感情投入,沒有感情投入就沒有主题,沒有主题就谈不上意境,或者还有其他“沒有”等等,这么多“沒有”,你说还有诗吗?

下面再看几首诗:

1、《小孤山》:“古庙枫林江水边,寒鸦接饭雁橫天。大孤山远小孤出,月照洞庭归客船。”(唐顾况)

2、《黃山夕眺》:“万壑生风扫暮云,千峰翘首斗嶙峋。夕阳分配金黄色,高富低贫也不均。”(当代杨逸明)

3、《鲁山山行》:“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宋梅尧臣)

(再次进行学员审视和相互交流)

这几首都是名家作品,与认识前几首诗相反,不少人又认为这几首诗不好,有说好的又说不出好在哪里。好的认为不好,不好的反而认为好,说明了什么呢?说明我们自身沒有标准,说明自己不知什么是好诗,以至不知什么是诗,这就检验出我们的差距和创作水平了。怎么办呢?这就是讲座开头我们分析的目前诗词创作的几种情况,说明我们的创作实在亟待改进。

如何认识诗的好坏呢?首要的是看艺术本质。分析上述几位名家的诗作,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在共同的艺术本质要求下,用不同的“画+话”构思,显示出他们各自的艺术特色:

(一)主题集中。如《小孤山》,反映的是作者从家乡湖南出发,顺江而下,行至小孤山处,面对“古庙”、“枫林”、“寒鸦”、“飞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表达思乡主题,作者沒有罗列从洞庭湖一路走来的景物,包括大孤山(即湖口鞋山),也是为连贯“小孤山”而用一“远”字带过,只在末句用“月照洞庭”点出主题。这就是题材的选择,沒有像前面的几首诗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形象生动。如《黃山夕眺》,在前二句的铺垫下,后二句仅以夕阳照射在千峰万壑间的不同明暗自然景观,非常客观而又形象地表现了当代经济社会贫富不均的主题。这就是“画+话”的艺术魅力,何等生动自然!

(三)意境高远。如《鲁山山行》,前六句写的都是作者一路独行看见的山林景色,论句子或用词,可谓是非常平淡,几乎看不见有任何漂亮的形容词,可是尾联一句自问式转折,非常奇妙地升华出“云外一声鸡”的意境,正是这“虛中有实,实中有虚”的手法运用,可以让读者产生出许多联想。所有这一切,都在“诗=画+话”的艺术创造之中。

05

与“诗=画+话”相关联的几个基础常识问题

说“诗=画+话”,对于初学者,可以是入门导向;对于有一定创作基础者,也可以是提升要领。诗有别才,别才在悟,会诗者当以“诗=画+话”触类旁通。也就是说,对于一些创作还沒有真正入门的作者,还要学点基础理论,掌握一些创作基本要领。

针对当前创作情况,我认为如下几点基础知识是必须掌握的:

首先要立意。一诗当前,先不要急于动笔,要想想我为什么写诗,我要告诉读者什么,这就是立意。也就是说,立意是确定作品主题,是你要表达的观点与看法,或者叫心声。诗沒有立意,等于无头苍蝇,诗写完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诗。立意的关键是要“新”,别人写过了的就不要再写了;

第二要想个好点子。想点子也叫选“角度”、谋意境。立意新就新在点子上,有个好点子,意境就新,取材就有巧,写起来会事半功倍。想点子实际是“打腹稿”,是脑子里想的东西。我认为,一首诗在点子上下的功夫,要占求诗过程的99%,剩下的1%,还要拿出99%的功夫修改,用在写诗上的功夫实际只有0.01%;

第三要学会造境。诗的形象思维都在同一个环境中,造境就是营造一个总体形象环境,是为主题划定一个描写范围。诗写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受主题限制,实际是受主题画面限制,在“诗=画+话”中,造境就是确立主题画面,有主题画面限制,就不至于信马由缰,废话连篇;

第四要学点“赋比兴”。“赋比兴”是自《诗经》以来古人创造的诗词艺术手法。赋的意义在于陈述与连贯,比兴就是今天所说的修辞。从“画+话”意义说,赋就是“话”,比兴就是“画”。毛主席说,诗写形象思维,比兴是不可不用的。比兴是营造意象的重要手段;

第五要学会“留有余地”。所谓“留有余地”,就是在篇幅与结构上留心自己的笔墨,在“实”写中留点“虚”,如书法、绘画一样留点“空白”。也就是说,一首诗不要一味地“绘画”,一味地写景,要留有“说话”的余地。这种结构安排,在理论上叫“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章法,章法是规矩,不依规矩就不成方圆;

第六要从诗的內容找语言。诗的语言在你所要描写的事物中,在你所要描写的“画”与“话”中,所以写诗不要离开內容去找形容词,不要硬塞典故,更不要生造词语,或用文言字凑数。语言流畅自然是做诗的最大学问。由于课时关系,上述几点就不展开叙述了。

大道至简,写诗难,说难也不难,无非是“画+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旅游诗词浅说
时代呼唤新的田园诗
清江诗苑-诗苑键弹(42)曾祥科(空山新雨):贴近新时代 歌咏新农村——浅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湖北当代田园诗词创作(上)
开阔作者视野,丰富当代山水田园诗词创作
【云帆视点】高朝先:新田园诗是当代农村题材诗词创作的主旋律
历代诗词简述(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