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湖陵寻古记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侯仰军

端午节前,朋友打来电话,问我能否利用端午节回一趟老家,顺便去湖陵考察一下。湖陵?是汉朝以前就有的那个湖陵吗?她不是早就被滔滔黄水淹没在泥沙之下了吗?

说起湖陵,在明清之前可是个赫赫有名的地方。根据历史记载,春秋时期,这里就是宋国的一个“邑”,叫“湖陵邑”,是一处大的居民点和驻防要地。战国时期,公元前286年,齐国灭宋,湖陵邑被楚国占领,设置了胡陵县。当时,设县的地方一般都是战略要地。“湖陵邑”横跨泗水,位居泗水中上游,楚国在此设县,相当于在北方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军事要塞和桥头堡。泗水是中原地区唯一的南北流向的大河,北通齐鲁,南通江淮,与黄河、淮河、长江并称“四渎”。正因为位置重要,秦朝末年,刘邦在沛县起义之后,出兵攻打的第一个县城就是胡陵。西晋灭亡以后,晋室南渡,沛县一带都被“胡人”占领,只有湖陵还掌控在晋朝军队手里。为了这个咽喉要地,东晋王朝长期派重兵驻守。从秦、汉到唐、宋,湖陵时常出现在历史典籍中。

宋金以后,黄河频繁决口,泗水中下游一次次遭到黄河侵夺,湖陵日渐衰落,城墙坍塌。到了金世宗时期,这里已然成了村落,即湖陵村。真可谓“金戈铁马酣争地,付与寻常负耒翁”。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黄河又一次决口,滔滔的黄河水很快席卷了沛县,大水退走时,微山湖西岸已成为一片淤土。不要说民居、民田,就连孔府在沛县境内的两处祀田(一处六十顷,一处三千多亩)都无迹可寻,可见洪水之猛烈。湖陵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

端午节后的第二天上午,我急切地赶到张楼镇。新中国成立后,把微山湖(含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周围的原属江苏省沛县、山东省滕县的一些渔村、半农半渔村合起来,成立了微山县。微山湖西岸现在有微山县的四个乡镇,张楼镇是最北边的一个。镇书记时晨是一个“80后”,对传统文化热爱有加。据他介绍,湖陵村所在的地方,原来是三个村:程子庙村、前程子庙和前程子村,在微山县成立之前,都属于江苏省沛县。微山县成立后,以泗水故道为界,程子庙村划归微山县,今属张楼镇;前程子庙和前程子村仍属沛县,今属龙堌镇。前些年,曾任微山县教育局副局长的王洪军,经过多年考证,证明程子庙村所在地就是当年的湖陵城,江苏省的考古人员在附近村庄进行考古勘探,得出了同样的结论,2014年,经微山县政府批准,程子庙村改回原名,叫湖陵村。

我说,这个名字改得好!这些年来,我每次读史籍,就想找到湖陵,可黄河泛滥,在这一带汇成了昭阳湖,哪里去找?现在有了考古勘探成果,再加上这个名字,后人就容易找到了。

我们一行乘车从张楼村出发前往湖陵村,沿着湖西大堤,走了大约10公里。盛夏时节,草木莽莽,清风梳柳,荷叶飘香。昭阳湖里,烟波浩渺,湖汊深处,芦苇苍苍。风景如此优美,却没有游客,如果离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近一些,定会游人如织。

到了湖陵村,先在会议室里看了一会儿王洪军编写的《湖陵城》和《湖陵村志》,听村支部书记王昌全介绍村里的情况。王洪军是程子庙村人,退休后全力研究湖陵村的历史,是名副其实的“乡贤”。王洪军和王昌全是本家叔侄,在湖陵村是“老户”,据说祖上是明朝从山西迁来的。那些不是“老户”的,是清朝咸丰年间洪水退去后从鲁西南迁来的,也就是“下团(tuàn)来的”。

程子庙村的得名,是因为在湖陵城旧城址上有个佛教寺庙,人们就叫它“城址庙”,后来以讹传讹,叫成了“程子庙”。也有人说,庙是三官老爷庙,新中国成立后被拆掉了,重修的时候,又修成了佛教寺庙。其中的历史渊源,难以说清。但有一点可以确定,这一带的人笃信三官老爷。在“团里人”的民间传说中,三官老爷还有救命之恩。当年,他们从鲁西南迁来,同西边的沛县土著发生了长达几十年的冲突、争斗,互有伤亡。沛县土著一直想把他们赶走。一天晚上,趁“团里人”没有防备,前来偷袭。跨过边沟之后,沛县土著发现前方的不远处,道路两边,站满了一个个手提灯笼、身穿黄马褂的人,以为“团里人”早有防备,便撤走了。其实,这些手提灯笼的人,是三官老爷显灵变化的。

在王昌全的带领下,我们去看了泗水故道、鸡鸣台遗址、湖陵寺、湖陵城遗址出土的汉画像石。现在的湖陵寺是前几年村民自发捐款重建的。这里虽然是偏远的湖边小村,但大雄宝殿建得依然雄伟高大。寺里现在没有住持,只有一位姓陈的居士在这里临时照看着。陈居士信佛,但也信奉三官老爷。他不但主动提出带我去看大雄宝殿旁边的三官老爷“临时居住”的偏殿,又带我到大雄宝殿另一边的一块空地,表达了在那里为三官老爷再建一座大一点庙宇的愿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拥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宽广胸怀。佛教是外来宗教,道教是本土宗教,但在村民眼里,都一视同仁。

大半天的湖陵村寻古,让我感慨良多。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多年来,一个又一个的重大考古发现,几乎为一切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史实的基础,无论历史、文学、语言,乃至哲学,都不能不因考古的重大发现而改变,从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离不开一大批有情怀、有担当的“乡贤”。这些广布在乡间的“民间学者”,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热衷于本地的文化传承,不遗余力地为传统文化“鼓”与“呼”,他们对传统文化尤其是民间文化的传承、弘扬发挥的作用是难以估量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县庆七十周年特稿】侯仰军作品 || 喜看湖西七十年——热烈祝贺微山县建县70周年
湖陵村:2500年前的古城遗址
山东省·济宁市景区景点139个
微山县历史沿革
沛县微山湖西岸“边里边外”“团(tuàn)里团外”来历
儒家文化在微山之十二:孔子南之沛见老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