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旧体诗词的“至真至纯”

杨逸明

50多年来,历经岁月变迁、生活变化、职业变更的杨逸明,不变的是“与诗作伴”。“移居花苑廿年多,常向庭园踏绿莎。鸟有友声枝上立,犬无敌意径边过。春风见证诗成癖,落日垂怜鬓转皤。却被四邻翁媪羡,老来身板尚婆娑。”这首《小区漫步》可以反映出杨逸明写作旧体诗的风格。“生活化的内容、浅俗的语言是我的诗词风格”,杨逸明喜欢接地气、有趣味,有幽默感的旧体诗,“既有审美价值,又可以反映当代的生活场景。”

事实上,“'旧’的体与'新’内容”融合而成的旧体诗词也曾饱受争议。20多年前,在一次文学论坛上,有人对写旧体诗的杨逸明抛出了一系列质疑,“好的旧体诗已经写完了,当代怎么还会有人写旧体诗?”“《红楼梦》之后再也没有出过一部能与之媲美的长篇小说,难道我们当代人就再也不要写长篇小说了吗 ?为什么对旧体诗要如此苛刻?”杨逸明告诉在场所有人 ,当代的旧体诗一定能流传下去。

在家里、在路上、在旅行中、在会议中、在访问途中,杨逸明随时随地都会记录他的灵感和思想闪光点作为写诗素材。时至今日,71岁的杨逸明已创作了几千首旧体诗词,但在已出版的《飞瀑集》《新风集·杨逸明卷》《古韵新风·杨逸明作品集》《路石集·杨逸明卷》等5本诗集中,苛刻的他却只遴选出几百首放入其中。“对于读我诗的读者,我很感恩。希望可以让他们读到最好的作品。”连杨金亭老先生都直呼杨逸明对自己的诗“太残酷”。

为了更好地传播当代的旧体诗词,杨逸明打算在今年编辑一册《当代诗词一百首》,“可能还会把这个选集做成一款新的文化科技创新项目软件 ,读者用手机下载软件就可以赏读。”杨逸明脑海里还有无数关于传播和弘扬中华古诗词的设想 ,一如他幼年时对古诗词的初心。“汉字给我们中国人带来的财富 、乐趣和精神寄托是弥足珍贵的 ,而旧体诗又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杨逸明心中,旧体诗词是真正意义上“至真至纯”的事业和信仰。

我们在阅读诗歌时,很注意鉴赏诗歌语言。如语言的技巧、语言的风格、语言表达的内容和作用等。

我们在创作诗词时,有以下的步骤:

第一步:立意标题——哲学层面。

第二步:意象和意境——艺术层面。

第三步:谋篇布局——艺术层面。

第四步:遣词造句——艺术层面和技术层面。

遣词造句中,合辙押韵、讲究平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语言的简洁、优美并且形成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风格,则是艺术层面的问题。

立意最重要。有了立意,一定要考虑意象和意境,也就是形象思维。没有“形象大使”,写诗就不形象,不含蓄,不能余味无穷。有了立意,有了“形象大使”,就要用最简洁最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诗人有了对于人生的感觉、感慨、感悟,又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到位,使作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是诗词创作给予诗人最幸福的享受和满足。

有了立意,有了意象,才能在语言上下功夫,否则就成了只是在做文字游戏,不是在写诗。要成为一个诗人,必须要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意象有点象梦,做诗有点象“痴人说梦”。外国有诗人云:“诗人是语言文字的魔术师。”要把梦通过语言艺术地表述出来,就要使用意象语言。梅尧臣:“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艾青在《诗论》里说:“一首诗就是一个人格,必须使它崇高与完整。一首诗必须具有一种造型美;一首诗是一个心灵的活的雕塑。”

这些讲的都是诗词语言艺术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教育,对于汉字的教育和训练很不到位,所以我们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较差。而诗词创作对于语言的要求又很高。

数千年来,农耕社会积累了旧体诗词的丰富的词语库,我们现在进入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语言习惯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词语并不是拿来就可以使用的,如果我们按照平仄和押韵的要求信手拈来随意使用到诗词中去就会显得有陈旧感。当代的诗词创作爱好者应该有一种使命感,我们要进行实验,需要积累属于我们时代的诗词创作的新的词语库。使得我们当代创作的旧体诗词既富于时代感,又有诗意和美感。这个过程可能会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们要用作品来说话。

我觉得,诗词的高境界是“意深词浅”。语言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写出一种“熟悉的陌生感”来,这确实是要下大功夫的。

流传至今的一些唐诗名篇,大多读来通俗易懂,语言新鲜得就象是昨天才写的,不象当代有些人的旧体诗词,倒反而象是几百年前写的。白居易的诗语平易,传说“老妪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但诗语平易,并不是信手而成的。据说后人“观(白居易)所存遗稿,涂改甚多,竟有终篇不留一字者。”可见他对于锤炼语言的认真态度。最能广泛和长久流传的语言,最有生命力的语言,是“口语化的书面语”。例如传诵至今的唐诗名作。太口语化,就太熟,而且口语未必“长寿”,例如元曲。太书面语,就太生,反而不易流传,例如汉赋。就象是餐饮业的菜系,应该说都有厨师的群体和食客的群体在。实在不必互相轻视,互相排斥。

当代诗词创作的语言风格有多种。粗略的分来,似有以下三种。

图片

第一种语言风格是传统的典雅型。

杜甫的《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诸将五首》等可谓是开此典雅一路的滥觞。后来李商隐等人的《无题》等诗作,继承的就是这一路风格的作品。

现代和当代的诗词创作,这样语言风格的人还是大有人在。他们的诗词语言风格基本是旧式的词语,有人甚至说这样的作品放在唐诗宋词里可以乱真。如果立意,情感全是古人的,那就是假古董,无病呻吟,是唐诗宋词的赝品。

这类作品,胡适早就批评过。他说:“今之学者,胸中记得几个文学的套语,便称诗人。其所为诗文处处是陈词滥调,蹉跎,身世,寥落,飘零,虫沙,寒窗,斜阳,芳草,春闺,愁魂,归梦,鹃啼,孤影,雁字,玉楼,锦字、残更……之类,累累不绝,最可憎厌。其流弊所至,遂令国中生出许多似是而非,貌似而实非之诗文。今举吾友胡先骕先生一词以证之:'荧荧夜灯如豆,映幢幢孤影,凌乱无据。翡翠衾寒,鸳鸯瓦冷,禁得秋宵几度?幺弦漫语,早丁字帘前,繁霜飞舞。袅袅余音,片时犹绕柱。’此词骤观之,觉字字句句皆词也,其实一大堆陈套语耳。翡翠衾,鸳鸯瓦,用之白香山《长恨歌》则可,以其所言乃帝王之衾之瓦也。丁字帘、幺弦皆套语也,此词在美国所作,其夜灯决不荧荧入豆,其居室尤无柱可绕也。至于繁霜飞舞,则更不成话矣。谁曾见繁霜之飞舞耶?吾所谓务去烂调套语者,别无他法,惟在人人以其耳目所亲见亲闻所亲身阅历之事物,一一自己铸词以形容描写之;但求其不失真,但求能达其状物写意之目的,即是工夫。其用烂调套语者,皆懒惰不肯自己铸词状物也。”(《胡适文存》卷一《文学改良刍议》第13-14页)

这样的作品,今天仍然有很多。试举一例:严进法《诉衷情》“直肠面世信难行。心绪压难平。蛩鸣竹滴松咽,窗外已三更。 灯半暗,月微明。酒空瓶。一身傲骨,一世疏狂,一影伶仃。”词不能说不好,只是词汇总觉旧了些,有“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

但是,有些作品还是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只是语言全部是传统的味道。这就不能太苛求他们,应该说,这样的作品还是有一定的市场,有自己的读者。由于做法考究,不一定适合大众口味,不妨称之为“宫廷菜”。这些作者,古典文学基础较好,作品有书卷气,爱用典。

我不反对词深意深的诗词,但是对于意浅词深的诗词很反感。玩深沉故弄玄虚,有时正是浅薄空虚的表现。

这一类的作品有时也写得很好,很典雅。如:张青云《秋夜泊南京下关港》:“黄芦苦竹夜维舟,冷月如钩照玉楼。欲梦三巴关塞远,半江渔火一江愁。”《雨夜》:“飘帘檐溜渐如酥,叵耐春寒沁薄襦。谁念红楼听雨客,一灯如豆梦夔巫。”

未完待续。周日继续刊发

第二种语言风格是传统的流畅浅俗型。

第三种语言风格是学习新诗的全新型。

图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浦塘诗苑•第222期】杨逸明: 当代诗词创作之我见
一次旧体诗词讲座上的六个问题
【瞿塘潮诗评】2022年第13期 我与名师对话(一)
<转>杨逸明诗词讲座整理记录 二
【评说李子】〈“李子体”刍议〉观后随笔(齐卿)
方文山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