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智深:不觚斋(诸家汇评1)

编者按

国家一级作曲家、著名诗人张智深老师精品力作,敬请关注荐读!

—— 中国诗景点

赠公检法

崇冠常自正,勿使国徽磨。

徽上麦株少,人间社鼠多。

注:公安帽上的国徽中刻有麦穗两株。

————————————————

【诸家汇评】

评者一:国徽上的麦穗,那是国家和人民的财产。世间的社鼠,那是败国凋民的祸害。国徽上的麦穗只有两株,我们国家底子还很薄。可是想偷吃这两株麦穗的城狐社鼠却不少!“徽上麦株少,人间社鼠多”,隽永精妙,旨义重大,足可流传。

评者二:警策!

评一三:期勉恳切。

评者四:狐鼠吃国徽上的麦子,这也是张兄所倡的“妙思”吧。

评者五:张兄的诗常常出精,贵在意境深远,语言精确。议精!

评者六:非止含蕴与警拨,亦觉兼有律体之凝重.张兄的五绝已自成家数。

评者七:第二句“壮气勿消磨”不如其他三句好,要是这句还能扣在崇冠上则非常之好。

评者八:OK,把“壮气勿消磨”改成“勿使国徽磨”。这句扣在了崇冠上。

评者九:将不易形容尽态的话借比拟表达,使枯燥的劝诫充满新美的活性,联想余地更在笔墨之外。

评者十:“勿使国徽磨”这句好。这就使下句的徽字有了着落。否则下句的徽字不看注解就很难看懂是什么。

【敛裳答问】

问曰:敢问不觚兄,我记得尾联原是“徽上麦株少,世间狐鼠多”,很不错的,为何修改?

答曰:社鼠一词本身的社会涵义要比狐鼠更明确和深刻。另外,狐狸不吃麦子,所以狐可以不有。

问曰:听你说过这首诗里有你提倡的“妙思”,在哪里啊?

答曰:“徽上麦株少,人间社鼠多”里就有。

问曰:我记得你对你提出的妙思的定义是,存在词与词之间的非正常搭配,尾联里似乎没有。

答曰:词与词之间的搭配有很多情况,有时两个词不一定是连接的,有时有的词甚至可能是暗中存在而不出现,尤其是在诗的语言中。此诗尾联的潜在的真意是:“社鼠吃国徽上的麦穗”。谓语动词“吃”就是诗面上没有的。社鼠吃麦穗的搭配很正常,但吃国徽上的麦穗显然就非正常了。国徽上的麦穗是金属的,社鼠绝不会吃,所以是非正常搭配,这就形成了妙思。这些情况在我的那几篇有关“妙思”和“艺术变形”的论文中有论述,可以关注。

问曰:诗题改为《公安帽》似较好。这首诗就变成咏物诗了。以小物件而出大境界,岂不更妙。

答曰:有道理,可以考虑!

图片

图片

下马石

独立皇陵侧,端居孔庙前。

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

————————————————

【诸家汇评】

评者一:古代,只有皇陵和文庙才有资格设置下马石。走到这块石头前,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敬忠。所以此石身位不凡,有“独立”、“高居”为证。宦海沉浮,朝代兴替,纷纷失足“落马”。这千古沧桑都在这块石头眼前走过,而它却冷眼俯观,默然无语。是它引发了这一切?或是它操纵了这一切?这块神秘的石头,你究竟是何物?!

评者二:为“冷”字叫个好!得石之神韵。

评者三:通体对仗,老杜家法。

评者四:尾联含蓄警策!

评者五:这块石头成了精了。

评者六:“冷”字,大佳。长立皇陵下,如何?

评者七:前和言用词韵或邻韵了。

评者八:千官下马,而一石却冷峻无言。写下马石,则寓意了更加深刻的内涵,歧义笔法。

评者九:无可争议,这是张智深的五绝代表作。

评者十: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此二句横空出世,冠绝古今。

评者十一:尾联大妙。我曾多次模仿这两句试着写出佳句,都失败了,正所谓佳人难再得啊。不免大为嫉妒。

【敛裳答问】

问曰:这首诗是哪年写的?

答曰:记不清具体,应是1988年以前,因为1988年我自己油印了一个小册子叫《花明集》散发给朋友,里边就有这首诗,现在我还留存一本。

问曰:那时你就预言到现在有众多贪官落马么?

答曰:不管什么官见到下马石都得下马。

问曰:都说这首诗是不觚斋五绝的最佳之作,你认可么?

答曰:说不好。但“千官皆下马,一石冷无言”确实是我五绝诗中最佳一联。

图片

图片

寄远

清宵孤月冷,有梦出罗帷。

渺渺秋江上,风骑一叶飞。

————————————————

【诸家汇评】

评者一:首联铺垫得力,尾联幽渺,思力超绝。

评者二:清宵孤月冷,与“朗朗”的秋江场景不合。

评者三:整首的感觉很做作。

评者四:凝练。

评者五:一只小精灵,妙!

评者六:“渺渺秋江上,风骑一叶飞。”绝妙好句。激赏。

评者七:风骑一叶飞。——倒装句,红叶题诗,借风力寄远之意吧?

评者八:骑风一叶飞 如何?

评者九:颠倒一字,意境全失!“风骑一叶飞”,张力大,是诗语;如有神助;“骑风一叶飞”,是匠语,不足言诗!

评者十:让风骑叶,这种出奇翻新,读者很难得其意境。

评者十一:想起骑帚女巫。

评者十二:绝非一般新巧之作可比。

评者十三 :读多遍,没看出好来。

评者十四:绝句应意味须长。骑字虽奇,却不深,不足贵。

评者十五:仙禅意境,大妙。

评者十六:推荐骑字,如此用字值得学习。

评者十七:饭吃我:

评者十八:五绝需要出新了,否则它永远都是格律诗中最没有读者的体裁。

评者十九:“风骑一叶飞”,颠覆风和叶的惯性,意象奇诡。

评者二十:我感觉“骑”字是点睛之笔,有了它,整体的意境都延伸了,尤其扣了梦之题。

评者二十一:有梦出罗帷,出字好!灵动鲜活!风骑一叶飞,骑字妙。但这两个动词好像互相枪风头。

评者二十二:兄锐感!

评者二十三:“有梦出罗帷”,佳句,与《西洲曲》有异曲同工之妙。

评者二十四;“风骑一叶飞”,这个骑字不能改,一改全诗都残废。

评者二十五:有梦出罗帏,“出”字使梦有质感。

评者二十六:风无形,借叶成形,高明。

评者二十七:此诗是做出来的,非出于心也。

评者二十八:把叶随风飞的自然情景,通过语言变异将“风”作主语,变为“风骑一叶飞。”于是寄远之梦,在“清宵古月冷,”“渺渺秋江上”的背景下,其诗意、诗韵、诗味顿出。很多时候诗词的抒情功能是靠语言的变异来完成的,这种变异便是诗家语。

【敛裳答问】

问曰:敢问不觚,没看到寄远的意思,内容和题目怎么脱了呢?

答曰:所寄者,梦也。风骑叶飞,飘飘乎梦也。

问曰:顺序调一下:渺渺秋江上,风骑一叶飞。清宵孤月冷,有梦出罗帷。可否?

答曰:可以有。但“风骑一叶飞”还是比“有梦出罗帷”更有深度和意境,更适合作结句。

问曰:我看到有评论说:“骑字是弄巧,不深”,你怎么解释?

答曰:“艺术变形”“妙思”的诗句,往往更注重与全篇与意境的浑化,孤立观之往往无解。也就是要注重感觉,注重大感觉,人们往往不明这一点。有人说,何不“骑风一叶飞”?它似乎也有此效果。不错,此句也发挥了“骑”的作用,但失去了宝贵的神秘感,也了无回味。“风骑一叶飞”的风是什么?是那个梦?还是风抱着梦?或是风为传梦的使者?都有可能。风的身份很神秘,让你百思不得,回味不尽。而“骑风一叶飞”的风就是普通的风,大失深味。这里的“叶”也很明显,就是梦,并无他解。而“风骑一叶飞”的“叶”是什么?就没那么简单了。它也许是梦,也许不是(因为已知风可能是梦或抱着梦了),也许是风火轮般的东西,而他为何要骑它呢?总之,谜团很多很多,这就是这首诗的纵深和魅力所在。

图片

图片

梦见亡兄来访

十载忽还乡,倚门长不语。

兄从何处来,披着清明雨。

————————————————

【诸家汇评】

评者一:情景、文字的安排极见匠心。“忽”字,透出惊奇。“长”字,蕴含了复杂的心情。都三句是一句心底之问,“何处来”三字真乃神来之笔。明明他已在阴间,却仍问来处,此中心思,令人无限浮想。最为奇异的是尾句,意蕴深郁,神思虚幻,欲辩却已忘言。

评者二:手足情深,催人泪下。

评者三:★后两句新颖别致,蕴藉,沉厚,精妙,且另类。

评者四:语从心来。

评者五:这首好于张兄以前的创新之作,感情真挚,流淌自然。

评者六:“你从何处来”不如“君从何处来”好。

评者七:谢过诸位老友。想弄个近乎口语又不俗滑的五绝,所以用“你”、“着”等口语字,感觉新鲜些,并更像见到亡兄时由于惊诧脱口而出的话。共商。

评者八:末句别具一格,奇特!

评者九:感觉这个“你”太硬,非口语问题,管见~~

评者十:你确比君显得熟稔。

评者十:奇诡。

评者十一:末句真是鬼笔。读后令人心酸。

评者十二:叙事安排很得体,有手段。

评者十三:披着清明雨,点睛之笔,没有这句之重,前三句全废。

评者十四:前两句记得是“十载未还乡,开门惊自语”。觉得改后更深沉,无声有情。

评者十五:我认为此诗应是不觚斋五绝代表之一。

评者十六:那么,改为“兄从何处来”罢。

【独家评论】

惟梦闲人不梦君

郑爱云:

(政治教师,诗人)

五绝,作为篇幅和字数最少的一种诗体,如何做到以少纳多?五绝的悼亡诗,如何能让这个传统的题材和形式,脱出窠臼,翻出新意?读过张智深先生的《梦见亡兄来访》,钦佩先生于此不仅能兼顾,而且举重若轻。

十载未还乡,开门惊自语。

兄从何处来,披着清明雨。

创造悼亡诗高峰的人,当属元稹。蘅塘退士评点元稹怀妻所作的《遣悲怀三首》云:“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创造写梦高峰的古人,还非元稹莫属。元白交厚,二人被贬,迢递千里。白居易寄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白诗不直接说自己苦思成梦,却反以元稹为念,问他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君。元稹依韵和诗,在韵脚受限的情况下,别出机杼,“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白诗用入梦写苦思,元诗一反其意,以不曾入梦写凄楚,一句“惟梦闲人不梦君”,把凄苦的心境刻画的入骨三分,深切动人。

元白同在人世,梦与不梦,尚可“再见”,智深先生与友兄,尘世中却是再也不见。幽冥相隔音书断绝,何兄,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起句的“十载”,读来让人感觉岁月悠悠,时光一下子回溯向遥远的过往。时间的广度荡开了,思维的空间也就拓展了。好诗总留白,以便为读者预留下充分的再创作的空间。易卜生说:不仅作者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像诗人。

十年,这个数字仿佛一个定数、一个咒,原以为已经平复,过眼十年,却常在不经意间惹起隐隐的痛,一如多米诺,绵延向一起走过的岁月。所以,起句为全诗自然而然地铺排了一个沉痛、哀婉而又广阔无垠的时空格局。而第三句的转句是一问,这首诗越读,越是深入思考,这一句越令人叫奇。不要忘了,这一句,是未亡人对亡者的追问、是生对死的追问、是人生过程对终极走向的追问。人类哲学史,浩如烟海,汇聚到一起,其实就是这样两个追问: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都有过类似的梦境吧,梦中亡人虽然出现未亡之象,但我们的潜意识里明白得很:这是已亡之人,他去了一个我们所不知的空间。死,并不可怕,可怕在于我们对死后的事情一无所知,因无所知所以不可控,我们对所有未知的、不可控的事物总是恐惧的。死,到底是什么,是此生的终结,还是彼世的开始。人生,真是单程?这是一个从来就没有得到过答案的追问,却又是一个人类孜孜不倦的终极追问。

诗的第二句纯粹是一个白描的过程,一连三个动作:开门、惊见、自语。开门,怎么是你?你不是已经……十年了,我梦见的净是那些不相干的人,偏偏没有梦见你。十年了,多少次梦中醒来,希望你的辞世只是一个梦,而今,你来,此刻是梦,还是这十年是一个梦,你根本就未曾离开?这样的突兀,我已经搞不清自己是梦是醒,何兄,你听得清我嗫嚅的自言自语吗?结句“披着清明雨”,这一句很多人为之击节叫好。“清明雨”所附带的意象不言而喻,用在此处,即是实指,也是虚指。“披”字绾结:一个远途归来,雨润青衫,甚至可能还在瑟瑟发抖的人物形象清晰而出,所以这是实写。而一看到“清明雨”三个字,人们自然会想到那个特殊的节令、那样的气氛、期间会蔓延着什么样的情绪,所以这是虚指,而虚指烘托出来的内容却又远远超越了实指的意向。这样的虚实结合,真不知是匠心独运,还是天工巧成。作者驾驭着平凡朴素的口语,却丝毫不显俗滑;不事雕琢,气氛渲染却淋漓尽致,结构开阖张弛,颇得操控自如之妙。

图片

图片

以望远镜观荷

绿水眉前漾,红芳眼底开。

纵能移影近,无计曳香来。

————————————————

【诸家汇评】

评者一:影是荷形,香是荷魂。形可欺,而魂不可辱,真君子也!古人爱荷,赞誉荷花的佳句非常之多。只可惜古人还不知道什么是望远镜,如果唐代大诗人李贺先生有此神器,后二句岂能让不觚兄捷笔先得之!

评者二:古人未到之境也。

评者三:嗯,这个有哲理。

评者四:尾联越品越有味。。。

评者五:曳字生僻。

评者六:不觉得有多好。

评者七:确有望远镜的特点。

评者八:可敌古人诗!

评者九:無計曳香來,确切,有味。

评者十:移、曳二字点睛。

评者十一:结句太实,没有升华。

评者十二:心有所寄。

评者十三:“无计曳香来”,欠些婉转和韵味。

评者十四:是两联对仗太板了?

评者十五:不错!尤其后一联。

评者十六:后二有旧体新诗味。

【敛裳答问】

问曰:弱弱地问一句:前两句是一个意思,太浪费了吧?

答曰:这两句是有层次的:有荷无水则成枯荷,有水无荷则脱离主题。两句不可缺一。

张智深五言绝句诗选

不觚斋

驿中寄内

驿灯浮冷色,梦里照娇颦。

一夜叮咛雨,巫山多少云。

———————————————

【诸家汇评】

评者一:旅馆里的孤灯浮动着冷冷的色调,为我照亮我梦中的那张娇美的脸庞。下了一夜的雨,淅淅沥沥如同她叮咛嘱咐的细语,巫山仙子哦,这一夜你消磨了多少梦幻的云彩。

评者二:尾联令人玩味不尽,有不确定个不确定的解。

评者三:令人想到巫山云雨。

评者四:雨声如人的絮叨。

评者五:云不同于云雨。老张把两个字拆开,很见手段。

评者六:用典不即不离,朦胧之至。

评者七:一夜叮咛雨,巫山多少云。这两句质量非常高。语言雅正醇厚,内涵深邃不尽,意境清冷遥深,质量非常高。

题画

秋山侵晓月,松影淡寒斋。

扫径人未起,白云应满阶。

———————————————

【诸家汇评】

评者一:清早的月色染透了秋日里的群山,松林深处的山房朦胧着淡淡的影子。山房门外的石阶小路上飘满了白云,我知道,山房的主人正在睡觉,还没出来打扫山道呢。

评者二:台阶上的尘土竟然都是白云,可见此处确非尘世也,妙哉。

评者三:一片仙气笼罩画境。

评者四:前联铺垫到位。

评者五:词雅意淳,名作骨相。

评者六:不让唐贤。

评者七:扫径人未起,白云应满阶。自然天成,无可指摘,必须顶。

访杜甫草堂

涵澹花溪水,飘零家国身。

堂前垂泪者,可是石壕人?

———————————————

【诸家汇评】

评者一:杜甫在他的伟大史诗《三吏》、《三别》中,曾对石壕村老翁一家的苦难寄与了无限的同情。今天,跪拜在杜甫草堂前的这位石壕村人啊,怎能不为一生忧国忧民而又贫困潦倒的诗圣流下一行伤情的泪?

评者二:为尾联赞一个!

评者三:老杜爱民,民爱老杜。

【敛裳答问】

问曰敢问不觚兄,草堂前这位跪拜者真的是石壕村人吗?

曰:不一定是,不然怎能设问。

问曰:那为何把跪拜者想象成石壕村人呢?

答曰:我想让读者联想到杜甫的名作《石壕吏》,引出千古之真情,从而提高诗的感染力,此乃全诗的关键所在。如果仅把跪拜者写成普通人,“垂泪”就没来由,也不感人了。

问曰:我的理解是,你提到石壕村人是“以点带面”,实际上这位“石壕村人”是代表了被杜甫所悲悯的穷苦百姓,不错吧?

答曰:很对。先是避开普通百姓而拈出石壕人,而后石壕人又代表了普通百姓。

佛堂

合掌悠悠梦,萦梁袅袅熏。

泥胎能驾雾,为有焚香人。

———————————————

【诸家汇评】

评者一:一位虔诚的拜佛人正在佛像前合掌吟经,香熏绕梁而起。就因为有了这些烧香人制造的袅袅云雾,才使得这些泥做的偶像成了腾云驾雾的神。

评者二:泥胎能驾雾,为有焚香人。哲理深刻!

评者三:泥胎,点得好,和能驾雾形成反差。

评者四:结句之妙,人人心中皆有而笔下皆无,这才是最难搞的。

【敛裳答问】

问曰:为有焚香人,三平脚了吧?

答曰:是的。我也是试着修改了多年,全不如原句,都成了我的心病。

问曰:其实古人的三平脚也不少。

忆父亲

朝朝放学路,牵手过重山。

欲够天边月,爬上父亲肩。

———————————————

【诸家汇评】

评者一:记得我小时侯,每天放学爸爸都赶到山外的学校来接我。爸爸总是牵着我的手乘着月色走在山里回家的小路上。在我的心目中爸爸是那么的高大,我想,爬到他的肩膀上一定会够得着天上的月亮吧。

评者二:悠悠往事,淡淡哀愁。

评者三:在孩子的眼里,父亲的形象是多么高大,无所不能。

评者四:回看诗题中的“忆”字,顿使人泪下。

评者五:古绝风。

评者六:前两句铺垫的环境很到位,令人惆怅。

评者七泪目。

【敛裳答问】

问曰:“够”,这个字太俗了吧?

答曰:我也觉得,但细审之,还确实找不到更好的字代替它。

问曰:“摩”呢?

答曰:又太雅了。还是要考虑到孩子的语气。

诗海撷珍,意在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改。

中国诗景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后有感】张智深五绝:《寄遠(无题)》
【手机临屏】诸家诗吟新年 | 岳麓沙翁《己亥十首》
日新山房诗稿(二) || 张炯奎著 任笃让注释
五绝35首
闲作五绝四首
如风[五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