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9)2005年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集锦六

2005年四川省眉山市课改实验区

 (一)古诗词鉴赏(5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
   次北固山下             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             的情怀。(2分)
   (2)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3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3题。(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
   [乙]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文中加点词。(2分)
   鄙:              以:                 
   10.下列两句话,任选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下列句中用“/”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1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12.曹刿和邹忌劝谏(表述自己的主张)的方式有什么不同?(2分)
   曹刿:                                        
   邹忌:                                        
   13.下列两题,选做一题。(3分)
   (1)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先决条件是什么?你认为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先决条件应该是什么?谈谈你的观点。
   答:                                                                       
   (2)邹忌见齐王,希望表明一个什么主张?这个主张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                                                                      
   (一)古诗词鉴赏(5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一(2)题。   (1)(2分)客游他乡而 思念故乡的情怀。   (2)(3分)选取句子并言之成理(可以从思想感情、修辞、炼字或者根据自己的联想、想像来谈,2分),表达有个性(1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9.(2分)鄙:鄙陋,目光短浅 以:认为、以为(各1分)   10.(任选一题,2分,意思相符即可)   (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情理(来审理)。   (2)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严重了。   11.(1分)B   12.(2分)曹刿:直谏;邹忌:讽谏(采用暗示比喻委婉地劝说君主)。(各1分)   13.(两题选做一题,3分)   (1)取信于民(得民心)(2分),后一问回答合情合理即可。(1分)   (2)希望齐王广开言路,善于纳谏。(2分)后一问言之成理即可。(1分)

2005年四川省自贡市(课程改革卷)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12-15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12、对下面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粗布衣服。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B.布衣:穿布衣的人。 后值倾覆:后来正好倒塌。
   C.布衣:平民。 后值倾覆:后来遇到兵败。         D.布衣:平民。 后值倾覆:后遇城墙倒塌。
   13、下列浯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不/求闻达/于诸侯                 B.遂许/先帝以/驱驰
   C.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D.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14、下列句子中,表明作者与先帝患难与共的一项是(   
   A.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B.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C.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D.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5、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先叙述自己一生处于乱世           B.然后着重叙述先帝三顾草庐一事
   C.最后概述自己与先帝长期共患难的历史   D.全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效忠蜀汉的心愿和报答先帝深恩的决心

 三、(12分,每小题3分)   12—15.BCDA

2005年四川省基础教育课改实验区(成都地区使用)

A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共10分)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7、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结实不正确的是(    )
   A、苟富贵,无相忘 苟:苟且 B、会天大雨,道不通 会:适逢
   C、爱士卒,楚人怜之 怜:爱 D、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唱:通“倡”,倡导
   8、下面语句中与“辍耕之垄上”中“之”字的意思相同的是(   )
   A、怅恨久之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吾欲之南海 D、先天下之忧而忧
   9、比较下面各组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是(   )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曾不若孀妻弱子
   B、项燕为楚将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C、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秦灭韩亡魏
   D、项燕为楚将,数有功 广故数言欲亡
   10、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是(    
   A、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
   B、发闾左适戍渔阳——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C、等死,死国可乎——等着死亡,不如为国事而死
   D、吴广以为然——吴广认为(这个见解)很正确
   1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选文第1段主要是介绍陈胜年轻时的情况,“尝与人佣耕”说明了他当时的身份。
   B、“鸿鹄之志”说出了陈胜、吴广年轻时期的抱负,也突出了他们年少气盛。
   C、陈胜、吴广起义的地点是“大泽乡”,起义的导火线是“失期,法皆斩”。
   D、陈胜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这一策略,表现了他超人的才略胆识。

 7、A 8、C 9、D 10、C 11、B

  B卷:

二、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其中第二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何处。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12分)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②。风至苕折,卵破字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③,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④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⑤之根是为芷,其渐之鸺⑥,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注释:①蒙鸠:鸟名。 ②苕:芦苇的蕙。 ③射干:植物名。 ④蓬:草名,又叫飞蓬。
   ⑤兰槐:一种香草。 ⑥鸺:臭水。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结实有误的是(   
   A、名曰射干 名:名字         B、而临百仞之渊 临:从高处往下看
   C、庶人不服 服:佩服         D、其质非不美也 质:本质
   2、用一个成语准确概括出下面一句话在文中所表达的意思。
   语句: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成语是:                                    
   3、将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在汉语。
   ⑴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       译文:                   
   ⑵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译文:               
   4、文中作者用了许多的比喻,意在阐明一个怎样的观点?这个观点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观点是:                                           认识:                                
    二、1、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抒发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深情。
   三、1、C(应为“佩带”)   2、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3、⑴蒙鸠的巢穴不是不完美,而是巢穴所挂的地方使它这样。   ⑵所以说有道德的人居住一定要选择地方,外出游学一定要结交贤士。   4、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四川省资阳市2005年

10.品读下边这首诗,按要求作答。(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                 

10.(1)C (2)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该题4分,(1)题2分,(2)题2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10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                      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24.(1)啊,表感叹语气 (2)以宾客之礼相待(该题2分,答对一处给1分。)
   25.前者以对话为主,言简意赅;后者叙议结合,以事说理。(该小题1分,言之有理即可。)
   26.(1)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 (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同乡人,不让他学习。(该题5分,其中(1)题2分,给分点在后两个分句。(2)题3分。三个分句可每分句1分。重点落实“刮目相待”、“见事”、“利其然”、“日”、“环”、“谒”等词语。)   27.略(该
题2分,扣住要重视学习,哪怕天资再聪明也要不断地学习,即使今后走上了工作岗位也还要加强学习即可。)

2005年四川省广安市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5.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37.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马也(           马者(     )
   之不以其道(     ④一食尽粟一石(  )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39.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35、C   36、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37、这  同“饲”,喂养  鞭打(驱使) 有时38、C39、(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

2005年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卷)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8题。
   (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乙)陶潜,字元亮,大司马①侃之曾孙也。祖②茂,武昌太守。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③融然④。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⑤素琴一张,弦徽⑥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六十四》)
   【注】①大司马:官名。②祖:祖父。 ③适:满足。 ④融然:和悦的样子。 ⑤畜:通“蓄”。⑥徽:系琴弦的绳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 B.造饮辄尽(到……去)
   C.潜亦无所辞焉(告辞) D.亦雅咏不辍(停止)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6.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写五柳先生姓字不详,表现了作者对门第观念的蔑视;乙文从人物的姓氏、门第写起,符合纪传体文章的一般特征。
   B.甲乙两文在内容上各有侧重。甲文主要表现五柳先生的“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C.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是运用简笔勾勒人物,虽只寥寥数语,但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柳先生的肯定与颂扬之意,乙文则以“为乡邻之所贵”道出人   们对陶渊明的厌恶之情。
    三、(23分)
      7.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乙文中,陶渊明“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并自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
   上声”。你认为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9.古诗文积累与欣赏。(10分)
   (1)用古诗文原句填空。(①—④小题必做,⑤⑥两小题选做一题)(6分)
   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会当凌绝顶,               。(杜甫《望岳》)   ③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④                     ,可以为师矣。(《论语》)   ⑤《行路难(其一)》中表现诗人李白坚信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是:“                    。”   ⑥唐朝诗人高适的两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慰藉之中给离别友人以信心和力量;苏轼在《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中则用“                    ”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美好祝愿。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6分 4. 5. 6. (每题2分)7.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追究;每逢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4分。每句1分)   8.洒脱不羁,悠闲自得。(意思对即可)(3分)   9.⑴①风正一帆悬 ②一览众山小 ③山重水复疑无路 ④温故而知新 ⑤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分。每空1分,写错字该空不得分) ⑵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4分。每小题2分)

 2005年南通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址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元棠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述如此,时人谓之实录。甚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① 融然② 。未尝有喜愠之色,惟遇酒则饮,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③素琴一张,弦徽④不具,每朋酒之套。则抚而和之,日:“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
   注:①适:满足。 ②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③畜:同“蓄”。 ④徽:系琴弦的绳子。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案牍之劳形
   A B
  不能名其一处也(《口技》)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博学善属文 弦徽不具
   A B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5.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刘禹锡的安贫乐道,志趣高洁;乙文主要表现陶渊明的“颖脱不羁,任真自得”。
   B.甲文列举“诸葛庐”、“子云亭”并引用孔子的话,其目的在于强调“陋室”不陋。
   C.乙文用简练生动的语言描写陶渊明,人物形象鲜明突出,跃然纸上。
   D.甲文中的“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中的“环堵萧然,不蔽风日”,分别写出刘禹锡与陶渊明居所的萧条冷落。
  6.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4分)
   其亲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陶渊明的“琴中趣”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4.B(3分) 5.D(3分)   6.他的亲戚朋友有时带着酒菜来,陶源明一点也不推辞。(4分)   7.高雅脱俗、悠闲自得的生活情趣。(意思对即可,3分)
200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

(一)、诗歌欣赏。(4分)
   秋词  刘禹锡                 秋思 马致远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② 两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8-12题。(13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1.翻译下面句子。(4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12.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3分)
   ①                                                         
   ②                                                     
   ③                                             

(一)(4分)   7.(4分)(2分)①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正确应得分)   ②(2分)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二)(13分)   8.(2分)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只写对一个不得分,写对两个得1分,写对三个得1分)   9.(2分)B   10.(2分)D   11.(4分)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译错的酌情扣分)   12.(3分)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答出一点得1分,意思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江苏省扬州市2005年(课改区)

(一)古诗鉴赏(4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泊秦淮          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①“烟笼寒水月笼沙”这一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2分)
   答:                                
   ②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答:                              。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14分)
      (甲文)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gēng,连续)和(hè,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皇上)之所好(hà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tián打猎)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臣之妻臣 (   )   ②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③能讥于市朝(    ) ④上(皇上)之所,下必有甚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由此观之 皆以美于徐公
   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乃下令:“群臣吏民……。”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译文: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14、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4分)
   答:                                                           
   (一)诗歌鉴赏(4分)   10.(1)答案要点:朦胧(迷茫),冷寂(悲凉)。(2分,两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计2分,每点各1分。意思对即可)   (二)文言文阅读理解(14分)   11.①偏爱,②指责,③讽刺,④爱好、喜好(计4分,每小题1分)。   12.C(2分)   13.①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②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就能战胜别的国家的事情。)(计4分,每题2分)。   14.第一问,邹忌是设喻(委婉)进谏,虞世南是直言进谏。(2分,每点1分。) 第二问,关键是考虑提意见的效果,围绕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方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对象的性格、提意见的场合等相关因素。(2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考文言文(五)
2008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基础练习
2012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之课内文言文阅读
2016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五)
中考文言文阅读题汇编(十四) - 益智网是益智学校的官方网站-北京益智学校是北京地区老牌的...
201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3)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